七步成詩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2.24W

有一天,我讀了一個故事叫《曹植七步成詩》。讀了這個故事之後,對故事中的主人翁印象十分深刻,他就是曹植。

七步成詩讀後感

曹植自小就聰慧過人,而且他父親曹操也十分的痛愛他,但因那時是“立長不立幼”,否則如果讓曹植做皇帝的話,就能讓天下黎民百姓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了。曹植的哥哥曹丕一直都想把曹植除掉,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弟弟曹植比自己聰明,羣臣會選他做皇帝,最後弟弟曹植會把自己殺掉。於是他就對自己的弟弟曹植苦苦相迫,讓他在七步之內一定要作出一首詩,否則就把他殺掉,他想用這樣的方法把弟弟除掉。結果弟弟曹植真的在七步就能作出一首詩,並暗諷他何必兄弟間苦苦相迫、自相殘殺呢?

我覺得曹丕真是**人憂天了,因為曹植有很大的抱負,就是要為國家作出自己的'貢獻,而且他對兄弟間的感情的珍惜,絕不會為了個人的私慾去迫-害自己的兄弟。我一點也不喜歡曹丕,因為他為了達到做皇帝的目的,就不擇手段,想出各種的陰謀詭計去陷害自己最親的兄弟,這樣自私自利的人,就算讓他做了皇帝,他一心想的都是自己的利益,他會花時間去多想想老百姓的疾苦嗎?我想他是不會的。

我喜愛曹植的七步詩,因為它不僅十分清晰地表達了兄弟間感情,而且從中更體現出曹植的智慧超羣。短短的七步,就能作出如此好的詩句,我真佩服他!

曹植能有如此輝煌的成就,肯定是少不了他學習上下的苦功。因此,我決心發奮學習,像曹植那樣聰明,做對人類有益的事情,讓這個地球真正成為一個充滿陽光,鮮花和愛的快

2.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曹操死後長子曹丕繼位。曹丕唯恐幾個弟弟與他爭位,便先下手為強,奪了二弟曹彰的兵權;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此時就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故命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後以“兄弟”為題即興吟詩一首,但詩中卻不能出現“兄弟”二字,成則罷了,不成便要痛下殺手。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脱口而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便是赫赫有名的“七步成詩”。曹丕聽了以後潸然淚下,沒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貶為安鄉侯。

看到這裏,大家都會驚歎曹植的才思敏捷,認為是超乎於凡人的才華救了他一命,自愧弗如。其實則不然,曹植之所以能大難不死,七步成詩,全靠他平時的“積累”和“沉澱”。不錯,曹植的確聰明過人,詩詞歌賦無一不精;琴書畫無一不通。但他也是人,也有很多毛病,拿他老爸曹操的話説就是:“為人虛華少誠實,嗜酒放縱。”就説這七步詩吧,其實早在劉備進軍成都,消滅劉彰之時就已然寫好了。

在第六十五回,劉備不顧同是大漢後裔,出兵滅了劉彰。本來劉備對蜀地早已是垂涎三尺,勢在必得,但見到劉彰卻哭着説:“宗弟,非吾不行仁義,奈勢不得己也!”大家都聽得出來,這就是典型的得了便宜還賣乖。所以曹植聽聞後有感而發,寫下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令他沒想到的是,信筆一首小詩,竟然在最最關鍵的時刻派上用場,救了他一命,看來這機會永遠只給有準備的人。

而且,曹植這麼幹也不是頭一次了。當年曹操想試試曹植曹丕這哥倆的才幹,就經常出題考他們。可每當問到曹植的時候,曹植竟然有問必答,而且還是對答如流。曹操心下生疑,派人一打探,原來是楊修早早的就準備了幾十道題的答案,讓曹植事先背熟,等到曹操問的時候才能對答如流。這算什麼?這拿現在的話講就叫作弊!不過話又説回來,正是因為平時下面的付出,曹植才能在殿上逃過一劫,也算有福氣了。

又及:當然,除了我的考證之外還有別的説法。摘入郭沫若的《論曹植》如下:

“《七步詩》初見《世説新語》‘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云雲,帝深有愧色’。其詩云: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詩不見本集,有人疑是傅會。又有一般傳世的只有四句,首句作'煮豆燃豆萁',二三句缺。過細考察起來,恐怕傅會的成分要佔多數。多因後人同情曹植而不滿意曹丕,故造為這種傳説。其實曹丕如果要殺曹植,何必逼他做詩為藉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殺他的話,詩成了也依然可以殺,何至於僅僅受了點譏刺而便“深慚”?所以這詩的真實性實在比較少。然而就因為有了這首詩,曹植卻維繫了千載的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載的厭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