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分異》的教案

來源:文萃谷 9.33K

【課題】 必修模塊一 第 三 章 第二節 題目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關於《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分異》的教案

【所需課時】2課時

【課標要求及分析】高一學生學習任務中,在課堂儘量多理解、記憶和掌握知識,想課堂45分鐘要效率,顯得尤為重要。地理課程標準中闡明“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是地理基本理念之一,本節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一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綜上所述,本節課採用教師領導下提出問題——小組討論問題——生成新的問題。

教材及學情分析】本節是在前面學習了氣候及其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的基礎上,對本單元內容進行總結和提升,也是對自然地裏的總結,本節內容跨度大、對新概念,知識間聯繫複雜,知識性、規律性較強,難度較大。前面通過對陸地環境各要素的形成過程及特徵的學習,學生對地理環境各要素間是彼此關聯、相互制約的整體,瞭解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和感性認識。

【學習目標】(1)知識與技能

理解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理解地域分異規律及形成原因;明白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相對的,地域差異是普遍存在的。

(2)過程與方法:

運用不同景觀圖和景觀分佈圖,説明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分異規律;能舉例説明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分異;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和區域綜合的地理思維。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使學生學會用聯繫的觀點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通過認識地理環境的複雜多樣性、規律性及整體性,樹立科學環境觀和因地制宜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分析】教學重點: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教學難點:地理環境整體性的概念,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教學方式與方法的選擇】1、列表比較法:地域分異規律可用列表比較的方法記憶。地域分異規律可以分成三個方面:①從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②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主要表現為山地的垂直自然帶分佈。

2、引導式教學法:如果將總課題突兀地交給學生去“探究”,學生只會無從着手。而如果將問題分解為一個個梯級深入的小問題,則探究自會水到渠成。

3、歸納法:充分調動學生的舊有知識儲備,並通過陸地自然景觀圖片展示,彌補學生直接經驗的不足;在激活學生舊有知識的基礎並予以補足的基礎上,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按照從個別到一般、從現象到規律的歸納法,幫助學生建立新知。

4、聯繫法:地理環境由氣候、巖石、地貌、陸地水、生物和土壤六大要素所構成,其中氣候是主導因素。因此,複習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時,首先要抓住氣候要素的特殊性,再結合具體的自然景觀進行分析,這樣更有助於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關係。複習陸地環境的地域差異時要聯繫第二單元大氣環境中世界氣候類型的分佈,利用氣候類型的基礎知識,記憶對應的自然帶和植被名稱及相應的動物與土壤。

【教學設計思路】通過複習地理環境知識,引入地理要素,再導學生們思考地理要素之間存在什麼關係,討論並舉例説明,從而讓學生感受事物是普遍聯繫的,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通過提問讓學生分析比較兩個區域內自然地理要素的差異,並分析原因,培養學生糊塗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引導學生思考陸地地域分異有無規律可循,有何規律,是不是所有的地理現象或事物都有規律可循?

【教學資源】中圖版《地理教學參考書》、中圖版《地理地圖冊》、《地理成才之路》

網絡資源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複習舊知識 前面幾節我們學習了那些自然地理要素?

這些地理要素共同組成了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自然地理環境。那麼,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環境具有怎樣的特點呢?

思考並回答

明確自然地理要素的組成要素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請以我們周圍的地理環境為例,分析説明各地理要素間的關係。

總結: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共同組成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就是我們周圍的地理環境,並且每個要素都作為整體中的一個部分發展着。

思考並回答:温帶季風氣候區自然地理要素之間有無一定聯繫?具體表現在哪寫方面?

思考並回答:我國北方地區的.人們毀林開荒,破壞植被,將導致地理環境怎樣的變化?以上事實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明確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特點,提高綜合分析能力,體會自然地理環境要素相互聯繫、相互滲透、相互制約,感受事物普遍聯繫的觀點,增強學生環保意識

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全球地理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但是,嚴格地説,全球沒有兩個地域的環境是完全一樣,即表現出非常顯著的地域差異。

如果有可能做一次長途旅行,如從我國炎熱的華南到温涼的北方,或者從多雨的東南沿海到乾旱的西北內陸,從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頂,都會有明顯體驗。

思考並回答:非洲赤道地區和撒哈拉地區為例,分析兩個地區內地理要素的差異,分析原因 明確地理環境差異性的特徵,學會比較的方法分析區域間的差異,培養學生繪圖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

陸地自然帶 問:自然要素在某個區域組成的整體在地球表面的分佈有何特點?

引出自然帶概念

陸地自然帶怎麼形成的? 思考並回答 明確自然帶的概念及成因

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提問:為什麼我國南方炎熱而北方温涼呢?

在畫自然圖時,我國東部地區的自然帶從南向北(或從北向南)大致與緯線方向分佈一致,即作東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

引出:各自然帶沿緯度變化的方向作有規律更替的現象,叫緯度地帶性。

提問在中緯度的沿海地區多雨而內陸地區乾旱,自然帶又表現出不同的分佈規律?

引出:各自然帶沿着經度變化的方向做有規律更替的現象,叫經度地帶性

提問:有的同學在假期裏可能登過山,登上山頂有什麼感覺呢?

明確:這種隨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水熱狀況、自然景觀也隨着發生變化的規律,稱為山地地帶性。

分析圖3-2-7珠穆朗瑪峯

它的基帶(最下面的一個自然帶)與平地上的自然帶是一致的,即為常綠闊葉林帶。隨着高度的增加,自然帶也發生相應的變化。 思考並回答

思考並回答 明確陸地環境的地帶性分異規律,培養地理空間思維能力

非地帶性現象 提問:國中地理中學過綠洲,什麼叫綠洲?

綠洲可以出現在温帶沙漠中(如我國新疆),也可以出現在熱帶、亞熱帶沙漠中。

小結:區別於以上地帶性的分異規律,陸地表面由於種種原因,會出現一些非地帶的現象,從而使地理環境更為複雜。 思考並回答

小組觀看圖片並討論 名曲非地帶性因素的存在使地帶性的分佈規律被打破,使地理環境變得更為複雜,初步回血全面綜合地分析問題

【板書設計】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分異

一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概念: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聯繫、相互作用,使地理環境成為一個複雜的整體

二、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1、概念:地域分異規律指自然地理環境及其組成要素在某個確定方向上保持特徵的相對一致性,而在另一確定的方向上表現出差異性,因而發生更替的規律

2、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分異規律 表現形式 主導因素 特例

緯度地帶性 緯線延伸

緯度更替 熱量 非洲沿20E經線自南向北自然帶的變化

經度地帶性 經線延伸

經度更替 水分 亞歐大陸中緯地區從沿海向內陸的變化

山地的垂直

地帶性 山地垂直

自然帶 水熱狀況 珠穆朗瑪峯垂直自然帶的變化

三、非地帶性現象

【課堂評價】

1.地理環境具有從沿海向內陸的經向地域分異規律,主要是受下列哪個因素的影響( )

A.氣候 B.熱量 C.水分 D.地形

答案:C

2.近年來,在我國北方地區出現了嚴重的沙塵暴天氣,這主要是地理環境中哪個因素髮生變化造成的( )

A.土壤 B.植被 C.地貌 D.水文

答案:B

3.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南段東側是乾燥的巴塔哥尼亞沙漠,其主要成因是( )

A.熱量因素的影響 B.地形阻擋水汽

C.地帶性因素的影響 D.洋流因素的影響

答案:B

答案:B

4.某高山山麓有常綠硬葉林分佈,此山位於( )

A.熱帶 B.温帶 C.亞熱帶 D.亞寒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