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實錄

來源:文萃谷 1.7W

課堂實錄是教師將自己或他人執教的優質課儘可能詳細地記錄下來,為大家分享八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實錄,一起來看看吧!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實錄

教材版本: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美術》教材(冀版)第五冊第18課

教學目標:

1.欣賞以童年為主題的美術作品,感受其藝術特色。

2.能口頭或用簡短語言描述出自己對藝術品的感受。

3.讓學生喜歡欣賞美術作品。

課堂教學實錄:

我精心準備的課就要試講了,我的心忐忑不安的,欣賞課在美術中是比較難上的,學生能配合好嗎?希望一切順利吧。“鈴……”上課了,我做了一個深呼吸,微笑地走上講台,學生們一個個精神飽滿,看着他們我一下增加了信心,好開始吧!

“同學們又到了上美術課的時間了,今天我想了解一下你們。”我邊説邊走到學生中間“***你幾歲了?”

“我八歲了!”

“你呢?”我又走到一位同學的身旁,低聲微笑的詢問

“我九歲了!”“老師,我八歲了”……學生受氣氛的感染爭先恐後的介紹起來。

“是嗎!你們都是八、九歲呀,老師真羨慕你們,知道嗎你們現在這個年齡正處在美好的童年時期。”我很自然的引入了課題,看來開頭進行的還不錯,接着進行。

“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快樂的,下面讓我們走進童年,去體驗一下童年帶給我們的快樂吧!” 我出示了用學生照片製作的多媒體課件,當然他們是不知道的。“哇!!!看那是我!”學生一看到自己出現在屏幕上,那興奮勁兒不與言表。“看這是誰?你在幹嗎呢?胖胖的真可愛!”我被學生感染了,和他們一起融入了對童年的回憶中。學生的眼、腦、心充分的被調動了起來,直到結束還意猶未盡。我趁熱打鐵説:“我發現你們真是太可愛。看着這一張張童年的笑臉一定勾起了你們不少的回憶吧,誰願意給大家講一講。”

“我有一次一不小心把雞蛋扔到了阿姨的頭上。……”

“你阿姨生氣了嗎?”

“沒有,噢,應該是哭笑不得。”

“我小時候肚子很餓,趁媽媽沒注意,就拿了個紅紅的東西就往嘴裏放,結果那個是辣椒,把我辣的當時就哭了!”學生邊説邊比劃生動有趣。

“能想象出你當時的表情,下回吃東西一定要小心呀!”一個“偷吃辣椒”的小故事引發學生更多關於自己天真無邪童年的有趣回憶。

“剃陰陽頭。” “吃雞蛋不剝皮。” “拔雞毛被雞追。” ……

“原來你們的童年還有這麼多有意思的事情呀!”

學生的興致很高。都沉浸在對童年美好的回憶中,正是時機,我按照設計進行第二個環節——“欣賞分析作品”我稍做停頓後強調説:“知道嗎,生活不會只有一種味道,童年也是如此。下面就讓我們走進藝術家的內心世界,去看看他們眼中的童年是什麼樣子的吧!”出示《艱苦歲月》的圖片。“這是我國著名雕塑家潘鶴的作品。你們先仔細看看這件作品,看時可以從上到下,從整體到局部,看誰看的仔細。”説到後面時我有意一字一句,並加重語氣引起學生的注意。在學生看的時候我往黑板上板書了——描述。剛轉過頭,一個小手就迫不及待的舉了起來,“好吧你説説看,説的仔細一點。”

“我看見一個老戰士再吹笛子給小戰士聽。老戰士吹的特別入神,小戰士聽的入神。”他的描述較概括,我想大多數學生還沒有學會如何去觀察去描述,於是我有意的引導他們深入觀察,“剛才這位同學只説了整體,下面誰還能從局部具體的地方再説説,比如:表情什麼樣?衣服什麼樣?他們的姿勢呢?”

學生恍然大悟,從而開始注意細節了。“一看老戰士和小戰士的衣服就很破舊,而且他們都沒有穿鞋。”

“老戰士年齡一定很大,你看他臉上的骨頭很明顯,皺紋很多,手也很粗糙。而小戰士的臉和胳膊就比較光滑。”我及時指明瞭顴骨的`位置 。

“老戰士好像坐在石頭上,他吹笛子的表情很認真,很投入。小戰士坐在地上,靠着老戰士的腿一手託着臉,一手拿着槍,眼睛望着前方,聽着也入迷了。”

“不對,小戰士是抱着槍,他抱的是步槍,他還是小孩呢,你看槍比他還高呢。我還知道他們是紅軍,我認識他們的帽子,是八角帽。”

課堂氣氛熱烈起來、學生更加活躍、回答更加踴躍。我也被感染了。及時的給予了肯定“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知識太豐富了,從帽子上就能判斷出他們是紅軍,真厲害!我們在觀察一件作品時,不僅要看整體,還要看細節,這才是最能表達作者思想的地方。我們剛才介紹作品的方法就是描述。”

我接着説:“這件作品表現的是戰爭年代紅軍的生活,看了這件作品你有什麼感受?”“你還看過那些描寫戰爭影片?”並板書上——感受。

“我覺得他們的生活一定很苦,他們連鞋都沒有,衣服也很破。”

“我覺得我們太幸福了,有爸爸、媽媽的疼愛,而小紅軍還那麼小,就離開父母,去打仗了。”

“他們的生活太艱苦了,我們的生活這麼好,我很慚愧,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

《紅星閃閃》、《小兵張嘎》、《地道戰》等,學生看的片子還真不少。看樣學生已經融入了作品中,為了加深他們的理解,我準備播放一段關於紅軍生活的影片“老師這也準備了一段來看看吧!”

學生一下就被影片中紅軍戰士艱苦的生活打動了,看到紅軍戰士被凍死在雪山上時,他們不由自主的發出惋惜的歎息聲,當他們看到紅軍戰士因為沒有東西吃,被活活的餓死時,他們的眼睛都濕潤了。我趁機引導,“紅軍當時的生活真是太苦了,如果讓你來畫你會怎麼表現?”學生有的説畫戰鬥情景,有的説畫過雪山草地怎麼艱苦。聽到這,我話題一轉,“那我們看作者是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內容來表現的?”聽我一問,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就又回到了作品上。

“老師,作品中的紅軍在悠閒的吹着笛子,好像很輕鬆!”

“對呀,沒有戰鬥的場面,他們臉上也看不出痛苦,像是在休息。”其它的學生也附和着説。

“對了,這就是作者的獨特之處,這是潘鶴參加中國建軍30週年美展的作品,當時很多畫家表現的都是戰鬥的大場景,只有潘鶴用了紅軍生活的一個小細節,它以小見大表現了紅軍戰士不畏艱難的樂觀主義革命精神,它動人的形象激起了觀者的共鳴,給人以無限的聯想和藝術感染。” 學生似乎明白了什麼,同時更加期待着下文。

“你覺得這件作品最打動你的是什麼地方?”我問題剛一出口,馬上就有同學站起來了,“這件作品最打動我的是他的形象,你看作者把紅軍戰士的樣子、動作刻畫的那麼逼真,這和他平時觀察一定分不開。”

“這件作品最打動我的地方是紅軍戰士的表情,那麼艱苦的環境,紅軍戰士一點都不害怕,還能苦中作樂,我很佩服他們。”……

“你能看出這件作品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嗎?”我緊接着問。

石頭、木頭、泥、鐵、銅。學生説出了很多種答案,學生對雕塑接觸較少,認知能力有限,我及時總結到:“其實雕塑的材料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材料體現了作者對作品的不同理解。我們這件作品是一件銅雕,你覺得用銅來做怎麼樣?”

“銅的顏色是一種黃黃的,舊舊的感覺,比較符合紅軍的年代。(滄桑感)”

“銅比較硬比較結實,就像紅軍一樣勇敢,不怕犧牲。”

“銅不象石頭那麼怕摔,它可以折(有任性),像紅軍一樣不怕困難。(堅忍不拔)”

我很驚訝,本來只是讓學生知道不同材質,其他方面我並沒注意太多,沒想到他們竟分析的這麼好,“大家分析的很不錯!通過了解作品的背景資料和我們的分析認識,我們對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又板書上了——理解。

我接着問“你喜歡這件作品嗎?為什麼?”

這個問題是一個學生自由發揮的題,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分別説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不乏精彩的回答。我最後板書上——評論。

“同學們”,我手指着黑板“剛才我們用到的這四個步驟,就是我們欣賞作品的一個方法。”當我説到這時,學生們恍然大悟,不由得“噢”了一聲,看樣大家都瞭解了。“下面你們再仔細看看這件作品,這回看誰能當個小小講解員,把這件作品完整的給大家介紹一下。可以按着剛學的步驟進行。”

同學們一邊仔細觀察,一邊嘁嘁喳喳地小聲議論起來。一會兒一個小手就舉了起來“這件作品是我國著名的雕塑家潘鶴創作的,作品表現的兩個紅軍戰士,老紅軍坐在石頭上,正在專注的吹笛子。他顴骨很高,臉上的皺紋很深,赤着腳,身上的衣服很破了。一位小紅軍偎依在老紅軍的身邊,出神的聽着。他一手託着下巴,一手抱着一個和他差不多高的步槍,小紅軍也赤着腳,身上的衣服也很破了。戰鬥的歲月非常艱苦,可是他們充滿了勝利的信心,他們相信一定能打敗敵人,過上幸福的生活。”她説的頭頭是道,我不禁的為她豎起大拇指,真讓人刮目相看!先前的擔心看來真是多餘,我內心感激學生們的出色表現。

該讓他們試一試了,接着我又出示了兩幅作品:《百子圖》和《又一個二分》,用它引導學生鞏固剛才學到的欣賞方法。我説:“剛才你們的表現真是出人意料,我這裏還準備了兩幅,你們就用咱們剛才學到的方法也給分析一下吧。”“好!”學生顯得躍躍欲試,“我們先小組分析,喜歡《百子圖》的到這兩組,對《又一個二分》感興趣的去那兩組。注意一定要看的很細,不要放掉每一個細節。”我根據學生的興趣趨向不同,把他們有意的分到一起,這樣更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