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壓力同行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3.14W

這幾天,我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帶給我的感悟和震撼是難以言説的。書中精闢的教育理論,實用的教育方法,讓我讚不絕口。他對教育工作的那份執着,那份熱情,更讓我感動得熱淚盈眶。

與壓力同行讀後感

李老師的教育歷程讓我想起了童年時代。年少時,我是那樣羨慕老師,常跟在老師的前後,問這問那,和老師在一起,是多麼的快樂啊;會考填志願時,我毫不猶豫地報考了示範專業,從此,在我的人生旅程碑上,註定一生的的命運將從事偉大的教育行業;走上工作崗位,對教育事業充滿了必勝的信心,然而,時間的推移,我感受到了教育之路的艱辛與漫長。自從,讀了李老師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我突然醒悟:竟有種“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同樣是教師,卻有着不同的心情。為什麼在我們眼裏,生活是乏味的,枯燥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日子就在不經意間悄悄溜走。我們感歎生活的平淡,卻沒有發現這一切緣於我們沒有激情。沒有激情的人生是黯淡的,沒有激情的事業是無味的。我們的眼睛被矇住了,看不見生活中美麗動人的篇章,發現不了教育教學中的樂趣。而對於熱愛生命,熱愛教育的人來説,孩子們天真燦爛的笑臉就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圖畫;孩子們稚嫩無忌的話語就是世界上最動聽的音符。李老師陶醉在這樣的生活中,儘管生活清貧,儘管物質缺乏,但這一切都阻擋不了他對於教育教學的熱愛。所有的辛苦和壓力都變成“美差”,他心甘情願地奉獻着自己的一切,無怨無悔。

李老師對素質教育的見解,讓我深深地為之折服:“素質教育”的大旗上,有一個大寫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為了一切人全面發展的教育!過去,雖然我對學生充滿了教育熱情,但基本上是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教育的客體,而未把他們看作有自己獨特心靈世界、有充分主體意識的人;我總是把學生看成作為共性存在的教育對象,而不是一個個獨具個性的人,現在,在李老師的薰陶感染下,我終於能夠站在“人”的高度來對待教育;在班級管理方面,李老師以“法”治取代“人”治的辦法讓我如獲至寶一樣地高興。對所任教班級,我曾經努力過,但總是收效甚微,常感到力不從心。現在,我不斷地效仿李老師的“法”治管理,和學生一起制定上課“公約”,用上課“公約”管學生,學生的'逆反心理明顯減弱了。比起過去,我省心多了,學生也懂事多了。

最讓我佩服的是,李老師作為一個成年人,真正做到了童心未泯,常和學生泡在一起,打成一片,稱兄道弟,沒大沒小,全然成了學生的鐵哥兒,學生怎麼會不喜歡這樣的老師呢?我自認為自己還算個娃娃頭,可是比起李老師,我做的遠遠不夠。

李老師對學生的愛可謂感天動地:生病住院期間,帶病和學生去遊玩,結果遭到了護士的呵斥;好心的家長送給他一籃子雞蛋,他卻以一天煮一個的形式把雞蛋還給學生;班裏每一個學生過生日,他都要給學生送禮物,為學生慶祝生日;已經畢業走向社會的學生,他還會時常跟他們聯繫,詢問他們的生活工作,給他們送去一個老師永遠不變的關懷……每一個故事,無不飽含李老師無言的大愛!每一個故事,無不使人感動得潸然淚下!

讓我們熱愛生命,熱愛教育吧。對教師而言,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生命與使命同行”──我們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也在提升自己;我們在從事教育的同時,也在發展自己的生命。當我們帶着激情走進教育,與學生同歡笑、共悲傷時,我們會發現生命是一首歌,教育是一首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