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片宇宙與人觀後感範文

來源:文萃谷 2.57W

科教大片《宇宙與人》以豐富精關的畫面,富有哲理的解説,科學地介紹了宇宙的形成、結構和人類進化的歷程,在向人們普及天文學宇宙知識方面起了很大的積極作用。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科普片宇宙與人觀後感,僅供參考。

科普片宇宙與人觀後感範文

  科普片宇宙與人觀後感篇一

那天在馬克是基本原理概論課上觀看了《宇宙與人》這部科教片,其極具教育性的知識和豐富的特效製作使全班同學沉醉其中。在這部影片裏,我們不僅能更仔細、更清晰、更完整地去觀察這個創造了人類的物質系統,而且還能弄清楚這個物質系統是怎樣操作的。而這正驗證了馬克思的那句話"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

它讓我認識到宇宙是一個生命體,世界是可以認識的,世界的本源是物質。在150億年前,一個温度高得不可思議的能量奇點突然爆裂,造就了這個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際物質的浩瀚宇宙,並且,到現在為止,這150億年間這個爆炸仍然在進行得,也就是説宇宙的形成是核聚變的結果,而這一情況是一直隨宇宙的存在發展而存在的,因為宇宙的運動是不會停止的,一旦它停止運動了,它必將被自身的引力所滅亡。而這也體現了運動是絕對的這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宇宙萬物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在數目上的不同就造就了不同的宇宙萬物。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構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構成,究竟有沒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構成這個宇宙,至今科學尚未發現,但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終有一天,科學將會揭示整個宇宙的奧祕。然而由我們所認識的宇宙的'形成來看,也不難可以得出一個這樣的結論,那就是:世界的物質性。

人類的誕生是在宇宙運動了N年之後,宇宙的運動造就了人類能夠存在的條件,然後再經過慢慢地一代一代的生命體的生存與滅亡,例如恐龍時代,人類就慢慢地誕生了。人類的誕生一步步地在客觀規律的條件下將地球改造成按人類的意志發展,並在客觀規律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採取措施避免恐龍時代的悲劇。也許人類真的可以在地球上永久地生活下去,但人類要認識到的是人類在利用自然,向自然索取的同時必然在對自然進行着破壞,這樣最後必將威脅着人類的生存,因此,我們一定要從自己做起,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環境,保護我們共有的家園。

在影片中我們也知道了人類對自己大腦的認識還沒對宇宙的認識深,目前最多開發了百分之十幾,這個無窮的寶庫剩下的百分之八十幾也許就是留着去給人類解剩下的謎團。人腦是一個神祕的領地,它是一把打開宇宙奧祕的金鑰匙,然而它的開發還有待我們繼續努力。

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在自然科學領域有重要的作用,在人文科學領域同樣有重要的作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要參加實踐,在實踐中改變客觀世界並同時改變我們的主觀世界。要認識到與整個宇宙的生命相比人的生命是短暫的,相對於宇宙的歷史來説那只是一瞬間的事情,那麼在這短暫的人的生命旅程中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是無所追求,終日無所事事,等到生命結束的那一天才為自己的碌碌無為而羞恥,還是應該選擇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呢?這是每個人都必須思

考的問題,也是一個應該時刻謹記的問題。如果你選擇是無所追求,那麼你將會像宇宙中的一粒塵埃,在生命消失的那一刻將無聲無息。但如果你選擇的是勇敢地追求,那麼你短暫的生命將會迸發出像煙花一樣耀眼的光芒,儘管短暫,它的美麗卻會使看到的人永遠銘記。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對生命充滿熱愛,對生活充滿希望、充滿追求。珍惜自己的生命以及組成生命的材料——時間,方可使自己平凡、短暫的生命在瞬息之間迸發出最耀眼的光芒!

  科普片宇宙與人觀後感篇二

在馬哲課上觀看了《宇宙與人》科教片,我看到了宇宙之浩渺,從地球系、太陽系、、銀河系,乃至整個宇宙,在裏面孕育着太多的未知,而人類也不斷為之而探索着。對於有生命的星球,到目前為止,研究發現只有地球是擁有生命的,在如此浩渺之宇宙中,人類是孤單的。從整個生命的起源過程來看,也是歷經了幾十億年的歷程,從恐龍時代,到現在的人類統治時代,世界開始出現文明,人類懂得了思考,這一切註定人類是出現的最偉大的生物。這似乎已經出乎了物質所能接受的範疇,或者説物質不再是單純的物質,物質的含義更加豐富了起來。

人類是偉大的,我們應該承認這一點,但是我們必須謹慎的使用人類的智慧,人類創造了文明,但是人類也是可以毀滅文明的,姑且不説人類文明是否會為更高的文明所代替。人類將探索文明的進程延伸到了外太空,但是帶去的還有大量的太空垃圾。人類面對宇宙的贈與,或許少了些許的感恩之心,反而是無止盡的竭去。物種的加速消失、生態鏈不斷遭到破壞、鋼筋混凝土的文明背後,地球承載了太多的傷害。

雖然人類擁有智慧,擁有思維,但這也無法改變人類不過是龐大生物鏈中的一個環節這一事實。茫茫宇宙中,人類是渺小的,濫用宇宙賦予人類的智慧去破壞生態,最終將遭到我們所在的宇宙無情的報復!

我們可以認識規律,但也必須尊重規律。這樣人類文明才會最終得以延續。

  科普片宇宙與人觀後感篇三

通過上了《自然辯證法》課,斷斷續續而完整地在課堂上看完了《宇宙與人》這部歷時60多分鐘的科普片,記憶深刻的是第一次播放時為它所吸引的心靈震撼。《宇宙與人》集科學、人文知識於一體,讓我們靠近了一個神祕而又很遙遠的事物——宇宙;生命如何產生,人從何處來,又將走向何處,彷彿是永恆的話題,《宇宙與人》科普片,不是哲學宏觀似的抽象,也不是文學感性似的浪漫,從科學的角度通俗地向人們闡釋了天體運行、物質運動、能量聚散、生命衍化等問題,為觀眾們解開宇宙與人這神祕的面紗。

首先,讓我感觸深的是它內容上的科學性,然而這些有關宇宙起源看似深奧的內容,講解的又很通俗。《宇宙與人》片中出現的許多科學術語和專業詞彙,在我看來都顯陌生,正是這種“踮着腳尖吃蘋果”的感覺,讓我在看《宇宙與人》的時候,屏住呼吸,豎起耳朵,全神貫注。

其次,紀錄片的解説詞人文氣質濃厚,拉近了科學內容的艱深與觀眾的通俗理解。紀錄片中的那些旁白是多麼精彩,世間最美麗的詩句也不過如此,人不僅像海德格爾所説的那樣“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而且還詩意地觀察、認識着宇宙。電影的美,不能脱離畫面而存在。這部科教片的鏡頭,似乎把宇宙萬物都當作了模特來攝取。地球和月亮都很酷,科學和對科學的探索都很美,人和人的智慧都是那麼值得崇敬。

最後,看了《宇宙與人》,你會更愛宇宙更愛人,更想珍惜作為“最高智慧的物質存在”的天賜美質,熱愛生活的每分每秒、點點滴滴,也成就你所能成就的一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