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的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2.95W

《前方》實在是一篇美文。這篇散文值得細細品味之處頗多。無論是作者新奇的立意、豐富的想象、虛實相生的筆法,抑或是優美、凝練、含蓄的行文,悠遠綿長的情韻都給人留下極大的審美空間,而其中構成文章最大藝術魅力,最耐人尋味的,還是作者豐富深刻的對人類心靈漂泊和流浪感的關懷與悲憫。

《前方》的讀後感

作者從攝影作品入手,如果僅是直面描摹畫面,就缺少了味道,如果僅是想象人們內心正渴盼回家,也不足為奇。然而作者卻運用逆反思維:他們正在路上。他們曾有離家之舉。接着非常自然的點出了文章的中心:人有剋制不住的離家的慾望。此句一出,立刻打開了一個新的天地,令讀者眼前為之一亮。曹文軒先生無論治學還是創作,都很講究獨闢蹊徑。這可以是一個體現。

接着作者從人類的祖先,為了生存或者出於天性無休止的遷徙寫起,人類有了家,仍舊還得離家,甚至是遠行。讀者不禁生出疑問:為什麼呢?作者如睿智的長者引領讀者去思考,並結合自身的經歷和豐富的人生閲歷列出了三條原因:外面世界的誘惑、出於無奈、前方的召喚。語言洗練、潔淨,優美、含蓄。外面的世界“廣大無邊”。“充滿艱辛”“充滿危險”而又“豐富多彩”“富有刺激性”。寥寥數語,談及各個方面,筆筆到位。作者曾説“文集不是收容所”主張語言要精美,經典,此處可以窺見一斑。

離家,漂泊,流浪是人類內心所具有的普遍的情懷。有一首歌唱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對困守一隅的人們來説,是很有魅力的,人們往往不大清楚外面的世界的真情,憑着想象繪出許多精彩的色塊,常常羨慕流浪的生活,心中總有一個“出去”的念頭。面對早已熟悉的一切,失去了原有的新奇,自然會生出厭倦的情緒。而前方的不確定性,卻令人既緊張又新奇,既刺激又歡喜,既恐懼又渴盼,告別家鄉,去尋找理想,追求榮譽,開創事業。這種流浪就像一首朦朧詩帶上了濃郁的浪漫色彩。正如作者所説“人會在闖蕩世界之中獲得生命的快感或滿足按捺不住的虛榮心”,人的內心總在吶喊:走啊走!

離家,流浪是人的天性,是人的內心的需求。古往今來,不知多少人漂泊在異鄉的路上。最具典型的當數遊俠詩人李白。他一生都在旅行,努力使自己處於“置身異鄉”的體驗之中,成了一個永不停步的流浪者。還有奇女子三毛,走遍千山萬水,一生經歷的是一條曲曲折折充滿神奇色彩的路。而冰心,最早也是作為一個遠行者的形象受到人們的關注。作家艾蕪在不能行走,已接近生命終點時,內心仍在呼喊“媽媽,我還要去遠行。”沒有比遠行更銷魂。很有道理。

文章從第九節開始,有了一層更深的含義。曹文軒不愧為“學者型作家”,喜好哲學,使他對人生有更廣泛更深入的思考。在他的許多作品中都堅持或者重視“悲憫情懷”,表現出了他的人文關懷,讀起來有了更多的深沉和厚重。文中寫道“流浪不僅是出於天性,也出於命運。是命運把人拋到了路上”,顯然,這裏的“路”,並非實實在在的路,而是指人生之路。人來到世上,是命運所主使的。“許多人終身未出家門,或未遠出家門,但在他們內心深處,他們仍然有無家可歸的感覺,他們也在漫無盡頭的.路上”這句話緊承上一句,有了更豐富的內涵,轉入對人的精神狀態的關注,人的肉體在家,可是靈魂卻找不到可以停靠和休憩的港灣。心靈就會有濃重的漂泊和孤寂感,在人生的路上,找不到家園。

有了第九節作鋪墊,第十節的深化就水到渠成,作者先指出“人生實質上是一場苦旅”,由這句哲理性的話語立刻又將視線轉向攝影的畫面,敍述場景,想象車中旅者的內心活動。寫法靈活,自如變幻,更富有美感。又聯想到錢鍾書先生的《圍城》中擁擠的汽車,豐子愷先生一篇散文中的苦旅:內心不安、無奈、焦躁不寧、索然無味。通過想象和聯想,作者將旅行中的“苦”味含蓄的抒發了出來,使讀者結合自身體驗有了感性的認識。然後智慧而深刻地指出:人生是一場苦旅,不論你的生活境遇如何,沒有本質區別,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上下文有嚴密的邏輯性,議論既能啟人心智,又能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對人類精神境遇深沉的悲憫之情和大關懷。

家園之思的人文內涵在作者這裏得到了新的發掘:人對家園的眷戀與追尋,實際上是對自身心靈和精神的關照,是對精神家園的追尋,這種追尋猶如對宗教的皈依,聖潔,虔誠,莊重。人的精神的迴歸是漂泊的延續和結果。所以,《前方》表面上雖然是在寫離家,實質着眼於歸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