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廬山東林寺夜懷》原文及賞析

來源:文萃谷 6.93K

《廬山東林寺夜懷》是一首五言律詩,是詩人李白晚年被判流放夜郎後遊廬山時寫的一首詩作,也是其一生中最後一次遊廬山時所作。詩中,李白借用佛教的概念,感歎他難以實現的理想。

李白《廬山東林寺夜懷》原文及賞析

原文:

我尋青蓮宇⑵,獨往謝城闕⑶。

霜清東林鐘,水白虎溪月。

天香生虛空,天樂鳴不歇⑷。

宴坐寂不動⑸,大千入毫髮⑹。

湛然冥真心⑺,曠劫斷出沒⑻。

註釋:

⑴《江西通志》:東林寺,在廬山之麓,晉太元九年慧遠建。此山儀形九疊,峻竦天絕,而寺之所居,尤盡林壑之美。揹負爐峯,旁帶瀑布,清流環階,白雲生棟,別營禪室,最居深靜。凡在瞻禮,神氣為之清爽。慎蒙《名山記》:廬山有東林寺,寺始於晉慧遠法師。謝靈運為鑿池種蓮。師與隱者十八人同修淨土社,緇素鹹在,謂之蓮社。師送客至虎溪而止。常與陶淵明、陸修靜談,不覺過溪,共笑而反。今三門內,屋於橋上,水淹塞,去即虎溪。傍稻田中,有蓮數本,即蓮池也。出寺有大溪,度石橋,或雲此為虎溪。

⑵陳子昂詩:“聞道白雲居,窈窕青蓮宇。”楊齊賢曰:青蓮宇,梵宮也。

⑶《楚辭章句》:“謝,去也。”

⑷《阿彌陀經》:彼佛國土,常作天樂。

⑸《維摩詰經》:舍利弗言:憶念我昔曾於林中,宴坐樹下。《釋氏要覽》:宴坐,又作燕坐。燕,安也,安息貌也。

⑹李善《文選注》:大千者,謂一三千界,下至阿毗地獄.上非想天,為一世界。千世界為小千世界,千小世界為中千世界。千中世界為大千世界。《法苑珠林》:須菩提答阿難曰:“我念一時入於三昧,此大千世界弘廣若斯,置一毛端,往來旋轉如陶家輪。”

⑺《南史》:帝問大僧正慧唸曰:“見不可思議事不?”慧念答曰:“法身常住,湛然不動。”《楞嚴經》: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

⑻《韻會》:梵書以一世為一劫。謝靈運《山居賦》:“析曠劫之微言,説象法之遺旨。”[2]

霜清東林鐘,水白虎溪月。

①東林:指廬山東林寺。 ②虎溪:在東林寺前,自南向西迴流。

這兩句描寫東林寺月夜的景色——霜落清靜,寺內鐘聲陣陣;月光映在虎溪之上,水白如練,潺潺淌流。寫景逼真、形象。

賞析:

五言古詩《廬山東林寺夜懷》當寫於詩人隱居廬山時。

李白是道佛皆信的,哪家能給他提供精神庇護,他就往哪家靠。在這首詩裏李白説:“我尋青蓮宇,獨往謝城闕。”“青蓮宇”就是佛殿。他晚年自號“青蓮居士”,就是明白地宣佈他同時奉信佛教。他為了求得佛給予的精神慰籍,離開潯陽城,又來到廬山西麓的東林寺,夜宿於此,更表達了一番再也不參與政治,一心隱居的決心:“霜清東林鐘,水白虎溪月。”《維摩詰經》説,人生彼岸,常作“天樂”。他十分嚮往:“天香生虛空,天樂嗚不歇。”佛經又説,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的舍利弗,回憶説他自己曾經於林中,安息地坐樹下修煉。“宴坐寂不動,大千入毫髮。”李白説,他也宴坐樹下修煉,佛教中概念中的“大千世界”就進入了他的心身。“湛然冥真心,曠劫斷出沒。”此詩的“真心”也是個佛教術語。《楞嚴經》説,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佛教的“劫”説的是人的壽命的長短。“曠劫”,李白借用佛教的.概念,感歎難以實現他的社會理想的阻隔、疏薄的人生。他這首詩,通篇浸潤着佛教的觀念,感慨自己對命運的悲觀與無奈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