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看病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3.2W

閲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會看病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學會看病讀後感

學會看病讀後感1

母親,將能給的都給了自己的孩子,留下的,只能讓孩子們自己去幹,去闖,那時候,就需要——獨自面對生活!

“我”曾是一位醫生,孩子生病都是“我”治了,但是,有一天,“我”卻叫兒子自己看病,兒子去了,“我”感到後悔,在“我”焦急的等待下,兒子終於回來了,並糾正“我”説的不對的地方,“我”才明白,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應該讓兒子獨自面對生活!

是的,獨自面對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依賴的,不正是父母嗎?可是,要是有一天,我們不能再依賴父母了,要自己去面對生活,那又該怎麼辦呢?

或許,有許多人沒有想到這一點,可是有一天,我們終將該獨自面對生活,所以,從現在開始,丟開父母們温暖的懷抱吧!去獨自面對生活!

説到這兒,我,又想起我,我,不正是這樣嗎?看見自己想要的東西,卻不敢自己拿,要依賴父母拿到;看見有趣的東西,卻不敢自己嘗試,要在父母的再三呼喚聲中膽怯的走過去玩一玩,這,難道就是所謂的幸福嗎?

去闖,去幹,去——獨自面對生活!

學會看病讀後感2

讀了《學會看病》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到了每位母親與眾不同的愛。當然母愛是偉大的,無私的,那麼每位母親的愛的方式是不同的,是不一樣的。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兒子生病時,母親不但不帶兒子去看病,還讓他自己去看病。最終兒子學會了看病。

是啊,哪個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呢?但是每個母親愛的方式是不同的。對於我來説,我對文中這位母親這有的評價——冷漠。哪一個母親在孩子生病時不帶孩子去醫院看病,還讓他自己去醫院。難道文中的兒子不是母親親生的嗎?只不過這是放手的愛,是偉大.無私的愛。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想到了在我生病的時候,媽媽不像文中的媽媽一樣冷漠.無情,讓我自己去醫院。就在三年級的時候,我感冒了,媽媽不但給我請假,還帶我去輸液。媽媽在我旁邊陪着我,幫我預習要學習的課文,當時我還不明白媽媽對我的愛,我還嘮叨了幾句:“太煩了,總是呆在我身邊,好像黏在我身邊了,讓我快不能彈動了。”讀了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媽媽對我的愛。我知道,媽媽不但不會讓我獨自去看病,而我知道媽媽不是向文中母親那樣放手的愛。這是呵護的愛,盡到一個母親責任的愛。這讓我從心底裏知道了媽媽對我的愛。沒錯,媽媽是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是深深愛着我的。

這讓我更加懂得了“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不錯,母愛是偉大.無私的愛,但是母愛不一定是溺愛,也有放手的愛,我把它叫做“放手之愛”。

學會看病讀後感3

今天,我們上了一篇課文《學會看病》,讀了這篇課文,我深受啟發。

這篇課文講了:兒子感冒了,媽媽讓他獨自上醫院看病,學會看病,最後兒子成功學會了看病的事。

當我讀到“打算讓兒子獨自去看病,”心想,這位媽媽太狠心了吧。兒子生病,不但不幫助兒子,還讓他獨自一人去看病。要是別人媽媽的話,早就帶他上醫院看病了。帶着凝問,我往下讀,讀到“我能幫助你,就只有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是不那麼準確,但聊勝於無”時,發現原來這位母親是利用了一種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了對兒子無限的、深深的愛,讓他學會了面對生活。

此時,我不由地開始敬佩這位母親的明智。我覺得愛孩子並非是寵愛孩子,溺愛孩子。過多的為孩子代勞,不但不能使孩子將來獨立面對生活,還會使孩子過於自我,不能聽取他人意見和建議。讓孩子獨立是真愛孩子的表現。

由此,我想起了我媽媽。記得有一次,我興高采烈地等待着媽媽來接我,可聽到媽媽叫我自己回家的消息後,我頓時絕望了。我踏着沉重的腳步,一步一步地來到家門口,我敲了敲門,媽媽打開門,激動地抱起我,又習慣性地摸摸頭,説:“啊,女兒,你真棒!你能自己走回家,説明你學會了獨立!”我聽了媽媽的稱讚,一下子撲到媽媽懷裏。

獨立是堂必修課,與其讓我們在挫折、困難面前束手無策,還不如讓我們提早鍛鍊,能夠早早適應,獨立面對。

學會看病讀後感4

《學會看病》是我們近期學的令我感受最深的文章。它讓我懂得母親的愛是深沉的,不管母親怎麼對我,都是愛的表現!

這篇課文的母親為了讓孩子學會自立,這位母親狠下心來讓孩子獨自去看病,孩子回來後,母親很高興,並且兒子也學會了看病。

讀了這篇文章後,後排的林依依對我説:“這位母親心真狠。自己的親兒子生病了,不但不幫助他,反而讓他自己去看病。”但我認為是這樣的不是這樣的。我反來對林依依説:“如果一味只顧溺愛孩子,孩子長大以後怎們辦?孩子能自力更生嗎?不會,肯定不會。對於孩子我們絕對不能溺愛!因此,課文中的母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母親。

這篇課文讓我想起了上個月的一件事。我在房間裏看科幻小説《血腥瑪麗》剛看到最恐怖的環節,“林慧嫻拖地快點給我下來!”我媽來了個河東獅子吼,差點沒把我嚇死。我生氣的把書扔到沙發上走下樓把樓梯踩得咚咚作響,極不情願的拿起拖把。“冰死我了!”我對着媽媽叫,可她好像沒聽見,我氣得全身發熱很不得把她殺了,可誰叫在家裏她的“官位”比我大我只好老老實實拖地了,我邊拖邊埋怨世上有咋懶得媽嗎?到今天,我才知道她是為我好!想讓我早些學會生活中必不可缺的技能,等將來面對時措手不及。

人遲早要學會獨立,晚學不如早學!

學會看病讀後感5

生活是知識的大門,有一把鑰匙可以開啟,那就是實踐。

《學會看病》這篇課文向我們講述的是:一個母親側面的愛。作者畢淑敏在一天發現兒子生病了,她並沒有像以往一樣給兒子找藥,而是讓他自己去醫院看病,在這過程中這位母親是着急的,是後悔的,是坎坷不安的。在生活中,每位父母也像這樣,表面上不愛孩子了,但是事實上心卻一直掛念着孩子。

這篇課文讓我知道了每個人只有學會“自己做”,才會擁有生活的能力和經驗

《學會看病》這篇課文還讓我想起二年級的一件事,記得在那時,媽媽總是每天非常辛苦的接送我上下學,然後再去上班,有一天早晨媽媽突然對我説,她不能再送我上下學了,這句話好像晴朗的天空中來了一道閃電,我的腦袋“嗡”地一下子就大了,這可怎麼辦呀?這時,媽媽要上班去了,她一邊把一串新鑰匙拿給我,一邊急衝衝地跑下樓去,這下家裏就只剩我一個人了,上學的時間也要到了,我只好背起書包,硬着頭皮往外走。走出小區,我的背後傳來了清脆的腳步聲,我害怕極了,心想:會不會是有壞人在偷偷的跟蹤我呀?於是,我急忙回頭一看,哦,原來是穿高跟鞋的阿姨,也在趕去上班,真是虛驚一場,想着想着,就快到學校了。看來只要相信自己,對自己充滿信心,你就一定能行!

的確,總有一天,我們要離開父母温暖的懷抱,飛向廣闊的藍天,因此,你要相信,我一定能行。

學會看病讀後感6

缺的是什麼?

讀了《學會看病》這篇課文,我很有感觸:孩子生病了,從醫多年的母親卻沒給兒子看病,而讓兒子自己去看醫生。孩子雖然不解,但還是照辦了。最後,孩子學會了看病,更學會了獨立。

有人説,文中的母親操之過急,並且沒有給孩子一點幫助,太沖動了;也有人説,文中的母親做得很對,讓孩子學會了獨立。到底哪種説法正確呢?我想是後者。現在是嶄新的時代,孩子們早已不缺吃、穿。那麼,我們這一代人缺的究竟是什麼呢?是獨立。

如果一個人不能獨立,那麼他就算讀再多書,也只是個“聰明的笨蛋”。何謂“聰明的笨蛋”?就是那些開口古訓閉口詩詞,看似有文化但卻沒有行動力的人。例如戰國的趙括,講起兵法來頭頭是道,卻因沒有實戰經驗,最後被亂箭射死——生活也像戰爭,如果不能獨立,你就是第二個趙括。

這篇課文使我想起以前的一篇課文《烏塔》。主人公烏塔小小年紀就能周遊世界,這是為什麼?她比我們多一隻手嗎?還是比我們多一個腦袋?都不是,她比我們多的只有一樣東西——獨立。

家長們,不要再對你的孩子溺愛下去,我們缺的不是金錢,是獨立!同學們,不要再依賴下去,因為成功之路不是啃老,是獨立!讓我們記住一句話:學會獨立,不一定能讓你成功,但不會獨立,你一定不會成功!

學會看病讀後感7

通過學習《學會看病》這篇課文,我感受到了母愛的深沉,母愛的偉大。

一般孩子生了病,父母除了着急,就是馬上去醫院。可是,文中的這位母親,她卻用與眾不同的方式,來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也許有人會這樣認為:“這位母親,她真夠狠心,真不稱職。”可我卻不這樣認為。我覺得,她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的教育方式別具一格,她愛孩子的方式更讓人敬佩。當她的孩子生病時,她不是馬上求醫問藥,而是“命令”他獨自去看病。但是在孩子看病的這段時間內,她卻飽受煎熬,度日如年。天下的母親哪個又不如此呢?

記得有一回,表姐約我去溜冰。臨走前,媽媽千叮嚀,萬囑咐:“過馬路要注意安全,溜冰時要小心點,當心摔跤,要早點回來……”我們溜了兩個小時才回家。一進門,只見媽媽倚在門口,她緩緩地舒了口氣,懸着的心終於落了下來。這就是母愛,她們永遠惦記着兒女的安全。

母愛有很很多種,象文中的那位母親,她是渴望兒女早日學會自立,早日去獨立面對生活。也許有人會覺得她冷漠,但她的出發點只有一個字,那就是:愛。

讓我們真誠地向母親道一聲“謝謝”,説一聲“辛苦”吧。感謝她給予了我們生命,感謝她為我們默默的付出,感謝她為了我們的健康成長,灑下的那一片陰涼。作文

學會看病讀後感8

讀了《學會看病》,我知道天下間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也不能愛過了頭。

《學會看病》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這樣的.:有一次,作者的兒子生病了,作者想要讓孩子自己去看病,兒子去看病了,作者後悔了,她很自責,坐卧不安,但兒子最後還是平安無恙地回來了。

我從作者坐卧不安的的神情中體會到了那濃濃的愛子之情。是啊,天下間的父親母親不愛自己的子女呢?

我還覺得作者的做法十分對。她沒有像其他父母親一樣,很溺愛孩子,什麼都不讓子女自己做,導致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失去了獨立的能力,這樣後果非常嚴重:會使孩子不懂父母的心思,不懂父母的所作所為,目中無人,將來步入社會,覺得處處很難,遇到挫折會一蹶不振。

是啊,假如我們這些小樹苗們,從小就被那成片的綠葉—過了頭的愛包圍這。下雨了,颳風了,大叔為我們遮風擋雨。下雪了,小樹本想自己面對寒風和冰雹,但大樹一定要小樹躲進自己那温暖的懷抱。之後,小樹終於有一天掙脱了大樹温暖的羽翼,卻因為不適應外面的天氣而感到難受,最終離開了大樹的遮擋,小樹敵不過惡略的天氣夭折了。所以,做父母的,必須為孩子的未來着想。冷酷一點,狠下心來,讓孩子去面對風雪,學會獨立。要知道,連中國首富李嘉誠也不溺愛孩子,他把孩子推向社會,讓他們獨立創業,獨自面對挫折,結果他的孩子子承父業,發揚光大李家產業。天下間的父母們,你們快點讓孩子獨立生活,學會自立吧。

學會看病讀後感9

學了這篇課文,我才知道了母愛是深沉的,是與眾不同的,母親不但要讓我們健康快樂的長大成人,還要培養我們獨立生活的能力。我覺得母親實在是太累了。

課文講了兒子生病了,他的媽媽是一位醫生,一般兒子生病,都是媽媽在家給他看,可這次媽媽卻讓兒子自己去看病,兒子沒辦法只好搖搖晃晃地去了,可是母親心裏卻後悔起來。但最後,兒子學會了看病。

讀了這篇課文,我明白了文中的母親那樣做的目的,她是為了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才這麼做的,她這麼做也是在愛着孩子,只不過與其它的愛不相同。這使我想到了雍正皇帝少年時領悟到的一段話:“愛不是愛,是溺愛;恨不是恨,而是恨鐵不成鋼;喜不是喜,喜多便會驕縱;憂不是憂,憂多便會自強;福不是福,福多便會招禍;禍不是禍,懼禍便會得福。”雍正的話是我開竅,愛不能是愛,恨鐵不成鋼,福禍能相交相替。

我的爸爸媽媽也一樣,他們有時也讓我做些事,可我卻在抱怨,難道你們不會做嗎?可現在不一樣了,我明白了爸爸媽媽的苦心,他們是想讓我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有生存能力,其實他們也很不忍心,有哪一個父母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呀?他們是為了我們好。

這篇課文讓我感受很深,因為它讓我真正明白了父母的心,在這裏,我要對我的爸爸媽媽説:“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

學會看病讀後感10

今天我讀了一篇課文,名字叫《學會看病》。這篇課文使我受益匪淺。

課文主要講:兒子感冒了,媽媽讓他獨自上醫院,學會看病的事。母親用這種方式來磨練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沉的愛。

獨立,是一個人一生中必修的課程,總有一天,孩子要離開父母,學會自己生活。父母能預先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準確,但聊勝於無。

看到了這篇文章,我就想起了我在家時發生的事:那時是暑假,媽媽正在廚房做飯,突然發現鹽用光了,就對我説:“俊熙,幫媽媽去買一包鹽。”我厭惡地説:“你去買!市場離這那麼遠,而且現在街上有那麼多壞人,我不去!”媽媽語重深長地説:“你長大了,該學會獨立了,不能什麼都依賴父母了。”我想:算了吧,買包鹽而已,去就去吧。到了菜市場,我卻找不到雜貨鋪,到了雜貨鋪,卻發現有太多人買東西了,店裏也只有一個人工作,我又等了很久才買到鹽。這時我又想:想不到買包鹽也這麼難啊!

總有一天,我們會離開父母,去闖社會。我們要學會獨立,學會自己生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