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烏塔》有感精品(15篇)

來源:文萃谷 4.47K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烏塔》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烏塔》有感精品(15篇)

讀《烏塔》有感1

前不久,我們學習了一篇《烏塔》的文章,我對文章的主人公烏塔讚不絕口,真是讓我收穫滿滿啊!

讀了這篇文章,我從處處都能看出烏塔的優秀品質。我從她在家裏就設計好了旅行的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困難時請幫助,再給家裏寄張明星片體會到了她考慮十分周全,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以前,我去捉小鳥,連鳥籠都沒有準備,就直接去,到了下面我才忘了我沒帶鳥籠,使我不得不半途而廢。我還從她用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每個週末自己去掙旅費我體會到了烏塔是一個獨立生活的人,於是我想到了我們中國的`孩子沒有自由,一天都悶在家裏,永遠不會開心,所以,我贊同烏塔説中國孩子應該缺少很多樂趣的這句話。

我想對自己的父母説:爸爸媽媽,我每天要麼是聽着別人説什麼地方很美,要麼又是在電視上看着一幕幕美麗的景象映入眼簾,只能憑空想象。我知道你們是關心我,怕我不安全,但我一天都在你們的依賴下成長,沒有一點兒自由,就像一隻被關住的小鳥和一隻井底之蛙,從未親身去接觸過那一幅幅美麗的畫,那我們的生活就缺少了樂趣。我每天看着別人去日本、北京、香港、澳門遊玩,十分的羨慕,有時也會生氣。所以,如果你們真的愛我,真的關心我的話,就請你讓我去見見世面,給我自由,把我從籠子中放出來吧!我都會做好充足的準備的。

讀了《烏塔》這篇文章,我們要向烏塔學習獨立,去熱愛生活。

讀《烏塔》有感2

烏塔只不過是一個14隨的小姑娘,就有膽量獨自一人遊歷整個歐洲,烏塔的家人,居然有如此魄力,放心一個小女孩獨自外出。從這可以看出,烏塔的獨立生活能力是很強的,

烏塔的父母也是非常注重培養烏塔的獨立生活能力的。

反觀我自己,一個14歲的大男孩了,連獨自出遠門的經歷都沒有,而我的父母,也萬萬不放心我獨自出遠門的。

通過這一對比,我和烏塔、我父母和烏塔父母的差距就體現出來了。我父母和烏塔父母恰恰相反,父母對我是無微不至的關懷、事無鉅細的干涉,所有事情都要過問,任何事情都要幫我做——除了學習,還從來不讓我一個人出遠門。他們這樣對我的原因,無非就是溺愛,怕我受到傷害。但是我想説,爸爸媽媽,你們對我的這種溺愛過頭了,你們的過於溺愛、對我的過於干涉,讓我失去了自主意識,缺少了獨立自主的能力,慢慢地讓我變得懶惰。

你們要知道,雛鳥在學會飛行前經歷了無數次摔下、小樹在成長時經歷了無數次風雨的'打擊,陽台上的花盆裏是長不出參天大樹、鳥籠裏的金絲雀飛不到蔚藍的天空,在温室裏長大的花朵只能插在花瓶裏工人欣賞,是經不住風吹雨打的。

親愛的家長,我明白你們對孩子的關愛,可是,如果您愛孩子,就讓我們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放開束縛我們的雙手,讓我們在蔚藍的天空自由的翱翔吧!

讀《烏塔》有感3

自從學了烏塔這篇課文以後,回想、品味這小女孩烏塔的一個個神情、一句句話語,讓我思緒萬千……

烏塔使我想起了一位航海家—魯濱孫。魯濱孫在一次航海失事中,漂流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在荒島上,他憑藉着自己勤勞的雙手和堅韌的毅力,頑強地與各種困難作爭鬥。後來,魯濱孫在荒島上遇到了可怕的食人族,勇敢的魯濱孫從食人族手中解救出一個野人,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做“星期五”。從此,魯濱孫和星期五兩人在荒島上快樂地生活着。直道二十八年之後,魯濱孫才搭乘一艘商船,返回到了自己的故鄉英國。

……

這些故事和烏塔的觀點告訴我們:愛並不等於保護!愛的'方式數不勝數,為什麼愛=保護呢?如果保護過度,久而久之就會演變成溺愛!

我並不是説愛孩子就是不去愛他們,也不是反對中華民族傳統的育子方法,而是想提醒親愛的爸爸媽媽們:管制、獨立和保護這些缺一不可,過度則反。可不能讓祖國的花朵,成長在温室利啊!

請鍛煉出我們的才能,我們才能告別童年,打拼天下!

讀《烏塔》有感4

昨天,我剛學完《烏塔》這篇課文,它使我受益匪淺。

課文講的是一個14歲的德國小女孩烏塔,為準備一次歐洲旅行,自己在家裏設計好了旅行路線;用了3年的時間,閲讀了很多有關歐洲國家的書籍;為了掙旅費,每個週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裏去陪小孩玩。在一個暑假,烏塔按照自己設計的旅行路線,用自己掙得的旅費,獨自一人遊歐洲。她在旅行時,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再給家裏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

烏塔獨立自主、自理能力強、細心,真讓我佩服。如果不具備這些品質,怎麼獨自一個人去旅行呢?雖然不是每個同學都應該像烏塔一樣,獨自一人去旅行,但難道不應該學習烏塔的這些品質嗎?

記得幾年前有一次,由於我練琴不認真,晚上媽媽不幫我洗澡了,要我自己洗。我在浴室裏手足無措,根本沒怎麼洗就出來了。現在,我睡在自己的房間裏,有時還會害怕,必須聽着故事才能入睡。我一個人能獨立完成的做菜,也只有蛋羹和鹽焗蘿蔔。我四年級了,也只會洗自己的內褲和襪子,自己的衣服還沒辦法洗乾淨。如果讓我離開父母獨立生活,我肯定撐不了幾天。

在生活中,我還有很多事情無法自己做,烏塔卻已經可以獨自生活了。我要學習她的品質,做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

讀《烏塔》有感5

今天,我學了一篇文章,題目是《烏塔》。課文講了一位14歲的小女孩獨自一人去歐洲旅行。在羅馬的一個青年旅館裏認識了一位中國女孩汪曉潔。烏塔説:"她這次趁暑假遊歷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後還要去希臘,她為了這次旅行準備了整整3年的時間,在家裏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而且還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

使我不明白的是:同是父母,他們的表現為何截然相反呢。.。.。.一連串的問題使我迷惑不解!經過認真閲讀,細心揣摩與體會,我終於解開了謎團:中國父母把孩子當成了曠世奇寶,像掌上明珠一般,一見不着孩子就心急如焚。中國有一句老話:捧在手裏怕丟了,含在嘴裏又怕化了,就特指家長對子女們的態度;而外國父母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和獨立意識,所以孩子們才有這麼強的獨立生活能力。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在家裏,我不知不覺地當了上“小公主”,洗碗、洗衣服、疊被子,一切事都由父母包了下來。就連我參加活動,家長也是一百個不放心,一千個不同意。我已經9歲了,你們還要包到什麼時候呢?現在我幹起家務真是笨手笨腳的,甚至火柴也不會劃。有一次,我到李月家裏去玩,一進門,就看見還有許多同學也在那兒,我們一起痛痛快快地玩了好久。最後,她留我們在她家吃中飯,我高高興興地答應了。吃着吃着,門鈴響了,李月開門一看,居然是外婆!她笑着對我説:“怎麼,還在這兒吃飯呀!飯菜香不香呀?”我真是十分尷尬,人家還以為我到哪兒也離不開家長呢。望着同學們個個抿着嘴的笑臉,我羞死了,真恨不得找個縫隙鑽進去。

家長們為什麼這麼不放心我們?咱們還是先從自身找找原因吧!那天,我和同學一起去看望黃飛翔,誰知還沒到黃飛翔的家就遇到了三個壞人,同學們嚇得驚慌失措,逃的逃、叫的叫、哭的`哭,像一羣無頭蒼蠅一般,最後,誰也沒去成。通過這件事,更體現出我們的有勇無謀。與課文中那位膽大心細、有主見而不盲從的少女烏塔真是相差甚遠。

讀了這篇文章,我也應該學習烏塔的獨立精神,要像烏塔一樣膽大,細心,這裏並不是説要我們也一人遊歷歐洲,而是要在學習與生話方面克服依賴思想,提高獨立意識、生活經驗和自立精神,不要讓我們成為温室裏的花草,經不起風吹雨打,更不要讓我們成為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

讀了《烏塔》這一課,使我懂得了要學會自理,自己生活,不能什麼事都依賴父母,要勇敢,要堅強的道理。

讀《烏塔》有感6

今天,我們學習了《烏塔》這一課,裏面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遊歷歐州時在羅馬遇見作者汪曉潔的故事。

這個小姑娘名叫烏塔,她獨自一人旅遊歐州,己經去了好多地方了。我讀了這一課,十分驚訝,一個和我們年齡差不多的小女孩自立和生存能力竟這麼強!她做事有計劃、有條理,時間觀念也很強,考慮問題周到,有責任感,熱情活潑。

想想我們,在父母的關心呵護下學習生活,生活不能自理,學習不夠積極主動,見到陌生人不敢説話,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不像烏塔,自己掙錢來準備這次旅行,出發前還設計好了路線,每到一個地方就給家人打電話報平安。她的一切舉動都是那麼令我驚訝佩服。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要以烏塔為榜樣,不再做温室中的.花朵,多學習她超強的自立和生存能力,做一個性格開朗、有責任心的好孩子。我也熱切的期盼自己有一天能像烏塔一樣有能力離開爸爸媽媽温暖的懷抱獨自去旅行。

讀《烏塔》有感7

今天,我學了一篇文章,題目是《烏塔》。文章主要寫14歲的德國少女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表現了烏塔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還有對生活的熱愛。

使我不明白的是:同是父母,他們的表現為何截然相反呢?一連串的問題使我迷惑不解!經過認真閲讀,細心揣摩與體會,我終於解開了謎團:中國父母把孩子當成了曠世奇寶,像掌上明珠一般,一見不着孩子就心急如焚。中國有一句老話:捧在手裏怕丟了,含在嘴裏又怕化了,就特指家長對子女們的'態度;而外國父母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和獨立意識,所以孩子們才有這麼強的獨立生活能力。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在家裏,我不知不覺地當了上“小公主”,洗碗、洗衣服、疊被子,一切事都由父母包了下來。就連我參加活動,家長也是一百個不放心,一千個不同意。我已經9歲了,你們還要包到什麼時候呢?現在我幹起家務真是笨手笨腳的,甚至火柴也不會劃。

有一次,我到李月家裏去玩,一進門,就看見還有許多同學也在那兒,我們一起痛痛快快地玩了好久。最後,她留我

們在她家吃中飯,我高高興興地答應了。吃着吃着,門鈴響了,李月開門一看,居然是外婆!她笑着對我説:“怎麼,還在這兒吃飯呀!飯菜香不香呀?”我真是十分尷尬,人家還以為我到哪兒也離不開家長呢。望着同學們個個抿着嘴的笑臉,我羞死了,真恨不得找個縫隙鑽進去。

家長們為什麼這麼不放心我們?咱們還是先從自身找找原因吧!那天,我和同學一起去看望黃飛翔,誰知還沒到黃飛翔的家就遇到了三個壞人,同學們嚇得驚慌失措,逃的逃、叫的叫、哭的哭,像一羣無頭蒼蠅一般,最後,誰也沒去成。通過這件事,更體現出我們的有勇無謀。與課文中那位膽大心細、有主見而不盲從的少女烏塔真是相差甚遠。

讀了這篇文章,我也應該學習烏塔的獨立精神,要像烏塔一樣膽大,細心,這裏並不是説要我們也一人遊歷歐洲,而是要在學習與生話方面克服依賴思想,提高獨立意識、生活經驗和自立精神,不要讓我們成為温室裏的花草,經不起風吹雨打,更不要讓我們成為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

家長們,請你們放開鳥籠,讓您的兒女們也像海燕一樣迎着風浪展翅飛翔吧

讀《烏塔》有感8

今天,我看了《烏塔》這篇文章,它主要是講一個14歲的德國小女孩烏塔獨立遊歷歐洲多個國家的故事。看完後,我拿自己和烏塔一比,真是差了十萬八千里啊!

我生活在一個小康之家,10歲了,還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養尊處優的生活。就説上學,學校離家只有15分鐘的`路程,可我現在都四年級了,一次都沒有獨自上過學。再説説做家務,洗衣服是會的,可大多時候都是媽媽幫我洗,或讓洗衣機代勞;洗碗也是會的,可一般都是爸爸媽媽幫忙洗掉的。俗話説: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可我這生長在温室裏的花朵哪有機會練習當家啊!

其實烏塔和我一樣,也出生在幸福美滿的家庭。但德國和我們中國的教育觀念卻相差很大。在我家,爸爸媽媽把我當掌上明珠,捧在手裏怕碎了,含在嘴裏怕化了,恨不得永遠跟在我身旁。在烏塔家,他們不論大人還是小孩,都各有各的事情做,大家都彼此放心、也都很快樂。

我覺得爸爸媽媽要學會放手;我也要向烏塔學習,也許不用那麼獨立,但要會自理,自己會照顧好自己。

讀《烏塔》有感9

今年,我們語文課本,第二十七課是用一個名叫烏塔的德國小女孩來命名的。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她用三年的時間,準備了這次暑假獨自遊歷歐洲。其中,她每個週末都去幫餐館或者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和到別人家當保姆掙取旅遊費;她還在家裏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再給家裏撥個電話或寄一張明信片向父母報平安,閲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從這幾點,可以感受到烏塔是一個自力更生和測劃心強的小女孩。也許,這就是父母讓她獨自去的理由。可是,如果同樣有準備這麼充分的中國小孩子,真的能像她一樣獨自遊歷歐洲嗎?

中國的父母不是一口咬定一起去,不然就不準走;就是甜言蜜語地把孩子騙回來,説不去可以留在家裏吃大餐啊、每月的零花錢可以多十塊啊……説到底,根本不想讓孩子單獨邁出家門就是啦!

平時在家裏,父母總是把我們視為掌上明珠,拿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口裏怕化了,頂在頭上怕飛了。什麼事情都幫我們收拾地井井有條,就算我們自己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父母也會説我們是家裏的寶貝,只要安心學習就可以了;或者是:寶貝,你的心意我們領了,還是我們來做吧。每時每刻都把我們照顧地無微不至。可烏塔不也是家裏的.寶貝嗎?為什麼她卻能獨自遊歷歐洲?難道她的父母和爺爺奶奶都不愛她嗎?他們當然也愛,但是他們都知道自己不能陪伴孩子的一生,所以才會從小培養孩子,讓他們變得獨立,他們長大才能自力更生……

同學們!請問你們是願意當籠中的小鳥?還是在暴風雨中頑強生存的雄鷹?父母啊!請收回你們温暖的雙臂,讓我們從小鍛鍊獨立生活的能力,為國家培育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讀《烏塔》有感10

讀了《烏塔》這篇文章,我深受感動,一個年僅只有十四歲的德國小女孩烏塔竟然獨自一人遊歷歐洲,烏塔她自己洗衣服,自己掙生活費,如果換成是我,肯定會喊哭喊累,賴着不做。我們中國的小孩子因為科技發達,所以每個人都有着依賴思想,每天放學要麼就是爸爸媽媽來接,要麼就是自己搭車回家,而烏塔卻一個人遊歷歐洲,可想而知她在自己國家都是獨自一個人走着回家的。

烏塔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

我想:要是我和烏塔生活在一起,我會以她做我的榜樣,學習她那種獨自生活的能力,克服自己的依賴思想。

從現在開始,我要向烏塔學習,每天早起早睡,自己疊被子,自己梳頭,自己整理房間,自己洗碗,另外還要幫助家人做事,比如説擦窗户、掃地、拖地。

除了這些,我還要提出倡議:我們要自己做自己的事,還要幫助家人做事,我們要克服自己的依賴思想向烏塔學習!

烏塔是一個小女孩,她十四歲獨自一人遊歷歐洲,使作者大吃一驚,她問作者:中國的孩子是不是也這樣旅遊的?作者頓時語塞,後來有所領悟,中國的孩子不會自立。

烏塔使我想到了電影《暖春》中的小女孩,她給家人做飯,自己去上學,她堅韌自制,勤勞勇敢,我卻連自己一個人去少年宮也不敢,而烏塔自己一個人可以去米蘭和佛羅倫薩,和她相比,我簡直就是白天鵝中的一隻醜小鴨。烏塔不是一個成年人,卻擁有成年人的想法。她用了三年,三年,多麼少的天數,她居然就準備好了。她不向父母伸手要錢,(自己掙錢,去了許多地方,無人依靠的她很快活,這是中國孩子很少、幾乎沒有的做法。我們是膽小嗎?不是;是無能嗎?不是,是因為我們缺乏自立!

讀了《烏塔》之後,我要自己學着做家務了,比如:自理:自己鋪牀,自己疊被,校園內的事情儘量自己解決。家務:學着做飯,現在我就會做西紅柿炒雞蛋,還會做黃瓜湯。學着拖地,掃地,我現在會拖地了,學着自己洗衣服,學着自己獨立睡覺。

朋友們,期待着我的好表現吧,你們將為我喝彩!

最近學了《烏塔》一課後,我深有感觸。

課文講述的的是一個叫烏塔的14歲小女孩獨自遊歷歐洲,在羅馬的青年旅館裏認識了旺曉潔的故事。

小女孩烏塔對旺曉潔説:“我叫烏塔,已經14歲了。我是德國人,住在漢堡。這次趁暑假遊歷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後還要去希臘。”

中國的'父母一定會忍不住驚訝地問:“啊,你一個人嗎?你的父母不擔心你?”

我們看看烏塔是怎樣回答這個問題的:“我在家裏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再給家裏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

你一定會想,這麼小的孩子獨自出門旅行,旅費肯定是家人給的吧。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其實就連旅費也是烏塔自己一點一點咱的。她用了三年的時間來準備這次旅行,閲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為了掙旅費,每個週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裏陪小孩子玩。

烏塔小小年紀卻如此自立,反觀中國的孩子,我聽説過一個這樣的故事:一個學生考上了一所大學,但他卻因為不會洗衣服、疊被子,甚至不會整理書包而被—迫輟學。

我想對中國的父母們説:請為孩子撐起一片獨立自主的藍天,請讓愛更完美,請讓愛更充實!

讀《烏塔》有感11

自打我教了《烏塔》這篇課文,我獲益匪淺。

《烏塔》的關鍵是寫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掙了車費後,遊遍了整個歐洲,這主要表現了烏塔的勇氣、機智和能力。

學了《烏塔》這篇課文,我那時候深深感動。拿自身跟烏塔比,我愧疚不己。一個人去旅行是我覺得都害怕想的。我還快十二歲了,可除開唸書之外,我在沒有一個人有過遠門。因而,我一個人害怕到祖父家去,害怕到姥姥家去。

六一那一天,是我生日,父親以便慶賀,給了我十元去買零食。可我不敢自身去,非得姐姐陪我去,而姐姐不願意去,我也説:我也不知道用什麼零食,如果買得不好吃該怎麼辦?那樣一説,姐姐就只能陪我去。

烏塔的父母能夠給小朋友們隨意地玩樂,而大家的父母呢?她們對大家太過的寵溺、嬌慣,她們把大家寵變成蠻橫霸道、自私自利、嬌貴的小王爺、公主。是她們非常少讓我們鍛練的機遇,長此以往,大家便享有慣了。

親愛的的父母,我們知道大家的良苦用心,更能瞭解您那傑出的`愛。但是大家有羽翼,請您不必把它斷裂,大家會自身走動,請您不必一直扶着我,大家想象蒼鷹一樣在藍藍的天空隨意的展翅翱翔,請您不必把大家的理想化毀滅。

我們都是明日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材,不僅要學習好,也要學會獨立,那樣,偉大的祖國才可以更強勁。

讀《烏塔》有感12

我是家中的寶貝,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同是家中的寶貝——烏塔,她14歲,竟然獨自一人遊歐洲,這可真讓我大吃一驚。假如是我呢?我的腦子裏馬上浮現三個字——不可能。我連黃巖都不敢一個人遊玩,跟烏塔一比,我就是温室的花朵。

別以為她想去哪兒就急匆匆地出發,她為了這次旅行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她在家裏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她閲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她為了掙旅費,每個週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發廣告單……為了這次旅行,她足足花費了三年時間。這讓我吃驚得下巴都快掉到地上,難以置信地擦了擦眼睛。反觀我們中國呢?那可真是天壤之別。

我們每次旅行前,爸爸媽媽都如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我們呢,只用在旁休閒地當旁觀者,輕鬆出門就好了。而且每次父母都與我們形影不離,生怕我們走丟了。在遊玩途中,爸爸媽媽為我們提供了衣食住行,還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我們只負責吃喝玩樂,開開心心地玩。

其實只要適量地放手,我們也行的。記得今年夏令營,我在莫干山住了六天,自己洗衣服、疊被子、完成了教官給我的任務……我與夥伴們一起知心交心,互相幫助。

讀完《烏塔》,我想對父母們説:請適量放手,不要把自己的孩子當做温室的花朵。我們呢,也要自立自強,不能做温室裏的花朵。

讀《烏塔》有感13

剛開始讀的時候,看到《烏塔》這個題目我還以為本文講的是一座黑色的十分有名的寶塔呢。

可是讀了文章之後我才知道,烏塔是個小女孩,她有着很強的自主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她年僅14歲就獨自一個人遊歷歐洲,可見烏塔準備的有多充分。

我爸爸常説我的媽媽真是太愛我了,説我像温室裏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長大之後,我就會像是一根弱不禁風的小草,沒有自主意識和獨立生活的經驗,以後在社會上是不可能有立足之地的。我也同意爸爸的觀點,因為自主意識和獨立生活的經驗,是要從小開始培養的。如果從小養成了依靠父母的習慣,做什麼事都要父母來出主意,都要依靠父母的幫助,這樣的人如果以後自己生活了,那他們怎麼辦呢?

我想對天下所有的父母説“請放開對我們的束縛吧,從現在開始培養我們的自主意識和獨立生活的經驗”。

讀《烏塔》有感14

讀了《烏塔》一課,我認識了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烏塔,她只有十四歲竟然獨自遊歷了整個歐洲,就像一隻自由飛翔的小鳥雄鷹。

我們跟烏塔相比,就像是花壇裏的蒼松,鳥籠裏的雄鷹。在家裏,我們是爸媽的'小帝帝,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

我的家庭生活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有一次,星期六我寫完作業,看了一會課外書,閒着沒事幹,就到廚房幫媽媽幹家務活,閃開,閃開,別在這搗亂,你的任務只有學習,要不學習閃一邊玩去,家務活輪不着你插手。我無奈的走開了。

課文中還提到烏塔的旅費全部都是自己課餘時間打工掙得,沒有拿家一分錢。可我們呢,每次向爸爸媽媽要上零花錢一天之內全花光了,而且也不買有用的,也沒攢錢,所以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

烏塔是多麼堅強啊!她這種勇敢、堅強的行為讓我佩服極了!爸媽啊,請你們放開你們那温暖的雙臂,讓我們也像烏塔那樣在藍天中自由的飛翔吧!在此,我呼籲:希望中國的教育方式來一次大改革,學習西方國家的教育模式,培養出更多棟樑之才!

讀《烏塔》有感15

在小記者班上,我閲讀了《烏塔》。回想、品味着小女孩烏塔的一個個神情,一句句話語,我思緒萬千……

烏塔是個12歲的德國小女孩,在這樣的年華,他竟能自己掙錢買票,單獨一人周遊法國、瑞士、奧地利、意大利,還準備再去希臘——想想她的年齡,才12歲呀!更令人吃驚的是,他為這次歐洲之旅準備了三年,路線日程安排得滴水不漏——一個國小生,幾乎不要家長幫忙,與我們這些同齡人相比……唉,真是令我們汗顏呀!

最能引起我們共鳴的,還是她與文中“我”的一番交談。她那熱情輕快的談興,將這酷熱的時光籠罩上了一種神祕的光彩。烏塔的話語,無不折射出西方文化的禮儀、敏捷、獨立感,與中國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她問起中國孩子是否也這樣旅遊,那隨和的語氣卻使作者怎麼也説不出話來。當“我”説家長很愛孩子,會帶他們出去玩,卻不放心讓孩子單獨出遠門時,自以為找到了一個絕妙的理由,卻受到了烏塔的強烈反駁:“愛孩子,為什麼就不讓他們單獨出門?”我只能苦笑着承認自己的.回答不合邏輯;當我告訴烏塔中國的風俗情況,並説孩子們仍能找到快樂,烏塔仍是堅持:“從電視和書本上認識世界並不完美。”看到這裏,我真想暢所欲言,一吐自己即將噴湧的想法!

對於烏塔的觀點,我舉雙手贊成。這正是中國孩子們共同的心聲啊!在中國,人們常説到“愛護”這個詞,久而久之,“愛護”就演變成“愛=保護”。殊不知,愛的方式數不勝數,如若保護過度,便無意中充當了母雞一角,把小孩子們孕育在狹小的土地上。而在外國,“愛”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最重要的便是讓孩子像小鷹一樣,翱翔在雷鳴電閃的天穹下,搏擊在風雨交加的大地上。簡單地説,在中國,則與外國截然相反,“愛”在大多數家長眼中被視為“呵護”。其次,有些家長過於偏重於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忽視了下一代綜合素質的培養,把孩子“刻”成了對歷史、環境、回報、感恩等一無所知的語數化人類。“從電視和書本上認識世界並不完美”,電視、書本,它們無疑是工具。而人,卻要“撲”在死的工具上,並懶洋洋地向載體和媒介索取想要的知識——可能成功嗎?想獲得真正的心之美麗,除親歷親為,自身實踐,別無他法!

我並不是説愛孩子就不要管他們,也不是在反對中華民族的一貫風格,而是體會到了一種深深的危機感。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管制”、“保護”與“獨立”都是互相聯繫的,缺一不可,過度則反。親愛的爸爸媽媽,雖然中國的這種現狀不得完全顛覆,但是,孩子要長大,可不能讓下一代的花朵成長在温室裏啊!親愛的爸爸媽媽,愛孩子,就回應一下孩子的心聲吧!鍛鍊我們的真正才能,我們才會告別童年,打拼天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