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村莊》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1.75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個人的村莊》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個人的村莊》讀後感

《一個人的村莊》讀後感1

看了《一個人的村莊》,這是繼沈從文和汪曾祺之後,我第一次看到當今中國作家如此具有靈性和才華的文字。

他就是劉亮程。劉亮程文字的美在於他的純粹,他的文字歌頌大自然,帶有純淨的詩意的美。他的文字中,你看不到戰火和硝煙,看不到歌舞和繁華,只有村莊和河流,似乎一個人走在大地上,太陽照着你,風永遠吹着。我想起了梭羅的《瓦爾登湖》,當代最有才華的浪漫主義詩人海子在山海關卧軌自殺的時候,懷裏揣着《聖經》和《康拉德小説選》,還有一本就是《瓦爾登湖》,海子把它當成命運之書。梭羅説:一億人中只有一個人活的詩意而神聖。只有讀過《瓦爾登湖》的人才會了解瓦爾登湖是多麼的深邃純淨。我一直覺得,大師就象深邃純淨的湖泊。

一個優秀的抒情的詩人,他們的作品永遠都有一個鮮明的特徵——永恆主題,那就是對某樣美好的事物的反覆歌頌,很多詩人飽含深情的反覆歌頌落葉和露珠。這一切來源於熱愛。劉亮程作品的永恆主題就是村莊。他筆下的村莊,似乎賦予了生命,我想,身臨其境也不過如此吧。他文字敍述所帶來的美感甚至遠遠超越了村莊本身。村莊生活是很苦的,我去過很多村莊,一般都是看到他們的貧窮和落後,還有漫天飛揚的黃土。我到達村莊之後想念城市的精緻物質生活,我在城市想念村莊的安靜和安寧,還有清新空氣。如果讓我當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我是不會去的。我寧願在城市之中當個平庸的小職員,隨波逐流。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我缺乏的,是一顆感恩的心,是一顆詩意的,對生活無限熱愛的心。我所欠缺的,正是劉亮程作品中所表達的。

這是我的生活麼?每天在物慾橫流的都市中心力交瘁的廝殺。無法擁有那種簡簡單單的生活。記得自己十六七歲的時候,離大自然是很接近的,一場雨或者一場雪,都能使我感動。記不清上一次在雨中飛奔是什麼時候了,似乎很多年以前,上個世紀吧。真的那麼久了?我從十七歲開始蒼老。現在無論看雨還是看雪都沒有最初的心境了。雨雪不會再給我帶來任何的感動。我失去了很多,還有那份簡簡單單的快樂。劉亮程《一個人的村莊》是屬於他自己的,他靜靜的講述着自己的生活,講述着自己的美學理念,講述着自己的理想生活和思想境界。而我,在世界上一個微小角落生活着的人,只能從心裏無比嚮往。這發現,使我深深的悲哀。海德格爾説:人,詩意的安居。海子説: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如果能夠,我真的願意每天面對着暮色蒼茫的水面。快樂的度過每一天。我也喜歡看,可我寫不出如此優美的評論,所以...

《一個人的村莊》讀後感2

假期裏,我讀了《一個人的村莊》這本書,感受頗深。我讀這本書時,一直被作者的獨樹一幟打動着。

劉亮程,新疆沙灣縣人,他以他那孤獨的性格,描繪出了他一個人和牲畜、草木以及各種小昆蟲共同生活的村莊。你從他的文字中看不到戰火硝煙,看不到歌舞繁花,看到的只有牛馬、草木和一切有生機的事物。一個人走在村莊的小路上,沒有一絲煩惱和顧忌。

在作者筆下的動植物是與眾不同的。驢在別人眼中是“工作機器”,是不起眼的,但是作者在文章中卻把它當成了朋友。在作者筆下的每一種事物都變得那麼和藹可親,那麼討人喜歡!甚至於作者在文章中曾經描述過的一個大樹根,就那麼原封不動地進入了我的視野,印進了我的腦海。

漸漸地我發現,原來作者描繪的村莊居然是那麼的美。早上,太陽先照到村東頭,後來又照到村西頭,這一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他筆下的村莊,是有血有肉的,似乎賦予了生命。作者的文字敍述所帶來的美感甚至遠遠超越了現實。

再來説説自然,作者對於自然地描寫有些“野性”。那些文字似乎是作者安靜的孤獨產生的,帶着些“野”味。

作者是一個十分孤獨的人,他文章的字裏行間時時處處都流露出了他的孤獨,在如今這些城市化和工業化的時代,作者卻仍沉浸在黃沙樑的歲月裏,停止不前。

作者卻也是個非常懂得生活的人。正所謂“樹挪死,人挪活。”文中寫道,作者憑藉自己的雙手,蓋了一間新房子,並在黃沙樑修建了一條公路。當他離開黃沙樑時,他卻把房子毀了。也許他是不想讓別人佔用他的所有,也或者是他不想讓人不勞而獲,總之,他將房子毀了。這也就是作者的獨特所在。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作者著書的最大獨特之處體現在:作者僅用了小手筆描寫了村裏的人,卻用了大篇幅去描寫了家畜、草木等事物和自己的生活。這裏可以看出,牲畜、草木等事物以及村莊裏的一切在作者心目中地位是非常高的,也因此可以看出,作者對村莊裏的一切都充滿了感情。

如果讓我去當農民,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拒絕。因為我知道,在鄉下,生活環境是很惡劣的。農民們工作起來一干就是十幾個小時,夏天烈日炎炎,冬天寒風刺骨,而且還是極為勞累的農活。那裏沒有空調,沒有風扇,沒有暖氣。但是作者卻選擇在黃沙樑生活。我所缺乏的,就是對生活無限熱愛的心!

海子曾説過:“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以後要簡單的生活,創造簡簡單單的快樂!

《一個人的村莊》讀後感3

零零散散地開始接觸這本書,每次有興趣地讀那麼一小點, 有一種很親切樸實的美,文 字充滿了哲理和自然的純淨、安寧 。 ,睡前慢慢品讀,總是心神寧靜。喜歡這樣的文字 , 字字 句句沉穩地撞擊人胸腔中的柔軟。喜歡這樣的人,生活在那樣一個村莊裏的人。

在鋼鐵建築中生活久了,就忘記了土屋裏的純樸和快樂。淡淡的記憶,熟悉的風景,卻有着別樣的感情。其實不得不説作者是一個極其幸運的人,他的內心 對土地的感情絕對是真 誠的,然而也許正是這種對土地對鄉村的絕對真誠與信仰的原因,使他喪失了對土地對鄉村的批判性反思,沉湎於 “ 一個人的村莊 ” 裏不能自拔。他對一切生物與植物的想象性的讚美,讓人在感動之餘,也有一種懷疑:現實裏的鄉村也是這樣美麗嗎?但是像他一樣的還有多少 呢?在他的書中,我感受到的 是一股鄉村中的氣息隨着卷軸的開合撲面而來。在漫卷的黃土細細狗吠聲聲的背後,我還能聽到一個善於思考的靈魂在向我講述他對世間萬物的看法。在他的眼中,那狗、那牛、那馬、那驢,甚至是吸血的小蟲、一個直戳戳的榆木樁子也是有性有想的, 他不辭勞苦地為黃沙樑裏的牲口們的一舉一動添上了註解, 也像是在為自己的人生 記錄着些什麼、對讀者交代着些什麼。不老的黃沙樑裏記載着的不僅是一個人逝去的青春,也是一個人積累了許久的智慧。這一切,有的是作者這一輩子最難忘的記憶吧,那些最純真 的美好。

記得看寒風吹徹時,感觸挺深,總有一種心靈上受到很大震撼的感覺,觸動心底最柔軟的部分。寒風中有温暖的氣息。他在用他的視角描寫一個鄉村,勾勒淳樸的鄉里氣息,刻畫樸 實的村裏生活,探索人、生命、自然之間的關係,用鄉里的`人事物來映襯現實塵俗,諷刺人性的自大,批判人對其他生命的踐踏。看破紅塵對現實中熙攘人羣來去匆匆卻終究走不出一 輩子的悲憫。可能是我想的太多,可能這一切都不是這樣的吧……

是走或留、是喜或愁,一個人的村莊裏裝不下世界的全部。年復一年,落不盡的風沙殘酷的颳着,摸摸自己粗糙的臉龐,是這世界改變了我還是我改變了這世界?抑或是我們都在兜兜轉轉中忘了初衷,那麼大的一個圈子走下來仍舊停留在原地?沒有答案,本就不該有答 案,短暫的一生學不會世界上的一切道理。誰曾意氣風發地走出去,誰又曾猶猶豫豫的留了下來,誰曾想要擋住時間的流逝,誰的堅硬的心卻被鐮刀磨臼得長出了一道道柔軟的皺紋。

《一個人的村莊》讀後感4

風總是在吹,夕陽總是在垂暮。

風捲起沙土,混入空氣,吸入黃沙樑鄉親們的身體裏。説黃沙樑是沙,不如説沙是人們。黃沙,白麪,老牛,夕陽中的輪廓漫步鄉土小路,這便是生活。

成長,離鄉,在長輩父母的目光中抹去背影。收拾行囊,遠去的人影遠去的故鄉。如同一場風,總要離開它的起點,只是終點在何方,誰又能説清呢?

每經過一處,都要捲走一些沙土,以掩蓋故鄉泥土的氣味。嘴上説着,我一點也不想家,用各式各樣華麗芬芳的泥土掩住故鄉的味道。又有誰知道心中暗自抓着那把故鄉的土哭了多少回。

多年之後返回故里,故里面貌一新。只是沙土依舊在飛揚,人們雖已老去卻依舊是原來的人們。再抓一把黃土,嗅嗅,用淚水與心將它濕潤,告訴天空你已經回來了。

也許你不認為作者寫此書的初衷,但在我看來做這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想念家鄉的離人。

黃沙樑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地方,書中寫的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從平凡的文字裏,我能感受到一縷縷鄉愁在文字間洋溢開來。再也尋不回故鄉的實情實景,只能將身體埋身於記憶中,這相當於浸泡着淚水的人生。

風總是在不停地趕着路,從不停息,從不回首經過之處。人如風。飄渺在天地間,不知何處可以停留。人如風,夾雜着記憶卻不能回首。也許不是不能,而是不堪。作為一股莫名的風,沒有資格也沒有臉面去面對過去。

記憶如沙土,無時無刻不纏繞着風,從不放手。它們逼迫着風流淚。風想拋去它們,但顯然不可能。沒有沙土的風是風嗎,沒有記憶的人是人嗎?

不知作者寫下這些小故事時,是否眼角模糊。馮四、韓老二、以及那條毛色不純的黑狗。他們中的哪位可以見到?他們中的誰的聲音能被聽見?再拾一把鄉土,聽見的只能是他們的離去,而非他們的笑聲。

朝陽已被夕陽取代。紅暈透過風,透過沙土,將紅映在土路上。少時的玩伴,禿頂的禿頂,老去的老去。皺紋,老年斑,彎曲的背影。站在沙土上,他們是幾十年前的少年少女,他們是鄉村的守護者,他們是這裏的沙土。又一輪朝陽越過夕陽,他們是老一輩的子女,他們是未來的沙土。年輕人總是帶着朝氣改造鄉村,將沙土轉化為水泥,但老一輩人都知道,土路是最實在的。

揚起塵土,現代化的車輛與現代化的城市。年輕人們大興土木。鄉村,消失了。換來的是繁華的街道和不息的車輛。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和人們虛偽的笑容。

村莊中再也無人。因為村莊已不存在。記憶裏的村莊,屬於每一個人,但只能有一個人。

《一個人的村莊》讀後感5

一個人的村莊,一個人的城,走在屬於他的路上,不急不忙,不慌不亂,經過這村也好,那村也罷,沒有目的地,心卻總是記掛着那歸屬的村莊。他説,對於黃沙樑,我或許看不深也看不透徹,我的一生侷限了我,久居鄉野的孤陋生活又侷限了我的一生。又道,當這個村莊侷限我的一生時,小小的地球正在侷限着整個人類。

過年時,發現街道能悄悄告訴我日子。晚上六、七點有着平日凌晨也見不到的安靜,潮濕的地面沒有忙碌的車輪匆匆濺起的水花,昏黃的路燈投下的光少了人影緩緩駐足的遮蓋。街邊的店鋪停下了喧鬧的嘴,用整齊劃一的面貌面對匆匆經過卻不會再停留的一心回家的歸人,除下了笑臉逢迎,鐵拉門關住了一切喧囂。街道在輕聲説着:噓,快回家吧。除夕了。隨着耳邊畢畢剝剝聲此起彼伏,腳下鞭炮絢爛後的紅色殘骸愈來愈多,街道悄聲説:年的腳步遠了。但我卻想念起除夕的寧靜,即使有走在路上的人,也是歸心似箭,從沒有哪個時刻人們身上有如此深刻的家的標記。我想,這家的標記卻如此輕而易舉的銘刻在劉亮程的小小村莊裏每個小小人物身上,馮四韓三,每個名字都有村莊的痕跡,每個故事都帶着村莊的純樸味道。

他給我呈現了一種不同的活法,一種不敢想的活法。沒有閲讀完全本,但僅僅是第一部分,所呈現的生活狀態都足以讓人羨慕。沒有紛爭,沒有漂泊,只有腳下踏踏實實的路,抬頭坦坦蕩蕩的光,固執愛着村莊的他。行走在他的文字中,他如一個導遊,向你娓娓道來這村莊的每一點每一滴,他不暇思索就能道出這個村莊的每一樣事物背後故事,他用他的一生深入這個村莊,與這個村莊融為一體。或者説,他不只是一個瞭解這個村莊的人,而是這個村莊的一部分。可是後來之人又會記得誰,記得有你來過,這一樣事物曾有你的參與才到瞭如今這模樣,就如他説:你們走了。現在沒一個人認得你們,他們沒動任何干戈便佔有了一切。他們是後人,哭喊着送走你們,把所有悲痛送給你們帶走。留下財富和歡樂,他們享用。/這已是別人的村莊。

我開始發現,我閲讀所劃的字句,都太過總結,讀而有味,思而無趣,思考若只是複製他人的思緒,就少了真正的感動,它流動於他文字間的麥香、蟲鳴、風呼,流動於他走過的路。我想,讀罷他的文章,會想起好好背起行囊,踏上他曾經過的路,可能他的腳步已如他所説:“我的腳印不會比一頭牛的蹄印更深更長久地留在大地上,很快我將從我走過的路上徹底失蹤。一旦我走出去幾十裏地,誰也別想找到我。”但行在路上,走在體悟的道上,呼吸着像他那樣自由空氣,隨手記下此時生活和感受,哪怕不能如他那樣從此紮根在這村莊,也能一感自然的幸福。若人生能有此幸,也已無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