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15篇)

來源:文萃谷 2.3W

閲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15篇)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1

在公園的長椅上坐着三個人。其中一個人在看報紙,另外兩個人不停地在做撒網、收網、把網裏的捕獲物擇出來的動作。一看就知道那兩個是精神病人,於是周圍很多人指指點點地議論。有個警察仔細觀察了一會兒後,問那兩個“撒網”的人在幹嗎。那兩位説:“沒看到我們在捕魚啊?”警察轉過頭問看報紙的那個人:“你認識他們?”看報紙的人説:“對啊,我帶他們出來散心的。”警察説:“他們精神有問題吧?在公共場合這樣,會嚇到別人,你趕緊帶他們回去吧。”看報紙的人回頭看了一眼説:“對不起,我這就帶他們回去。”説完放下報紙做拼命划船的動作。

門薩俱樂部門薩的英文名稱是“MENSA”,是拉丁語中“圓桌”的意思。門薩取自圓桌的意思就是希望人們能夠平等的坐在一起,當然前提是智商相近。門薩是世界頂級智商俱樂部的名稱,於1946年成立於英國牛津,創始人是律師羅蘭德·貝里爾和科學家兼律師蘭斯·韋林。當時,這兩位自認聰明異常的人突發奇想,編制出一些高難試題以測試智商,受到廣泛追捧。興奮之餘,貝里爾和韋林乾脆成立一個俱樂部,號召高智商的人士加入。他們有意為聰明者建立一個社團, 通過充滿挑戰性的社團活動而使參加者的.高智商獲得承認、肯定和不斷提高,並分享彼此的成功。門薩多年來堅持中立和非政治、非營利的原則,至今不變。門薩國際總部和各俱樂部也組織一些收費的活動,以及一些出版活動,但收入全部用於俱樂部的拓展和完善。所有參與者個人不獲利。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2

書已經結束了,不過不得不説,過程中的故事,挺吸引我的。

書中,每一個所謂的精神病人,在我的角度,卻反而比正常人,更加執着,更加堅定着某些事物,大概也是如此,有些才會被正常人視作病人。

本書一開始,從對世界的看法,來漸漸導入,最後卻不知不覺中昇華到了人的存在,時空,存在的原因的探討。

影響深刻的有很多,挑幾個簡單描述一下吧,那個説作者是書中角色的,至今仍覺得他真的很聰明,找一個安靜的環境,來構築自己的夢想,雖然做法甚是不當。那些四維生物,泡沫世界,時空理論的病人,不得不敬佩他們的邏輯,層次,還有那個內心默默守護着,三隻小豬的故事的患者,那個深刻體會,前生前世之境,如同無法逃脱的束縛的囚犯的,讓人惋惜的`病人,還有對妻子的那份真摯的情感,不由得讓人心生敬意。

或許,我們真的太過於,去否定,去質疑,去不屑一顧,不相信,不去接受新事物。狼孩的事件,以及對其的思考,真的驚醒了我,原本只是作為一個局外人,想要枉自去希望他迴歸社會,卻沒能發現他身上,已經發生着重大變化,而他卻因此接受各種檢測,被當作了實驗對象。意識真的很強大,甚至可以決定你身邊的一切,當然前提是你足夠渴望,不對以及屈服!

最後要説的就是作者了,不太想去質疑,或者挑刺什麼的,畢竟出版成一本讀物,肯定是要經過處理,編排的,也正因如此,小説,故事,不是才會有高潮,以及那旁人期待,或是令人扼腕的結局嗎?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意志力,想到什麼就去付諸於行動,其淵博的知識面,以及朝生暮死的那種活法,才最大限度上讓我們瞭解到了形形色色的世界嗎?

今生只若、初見。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3

是一個朋友推薦給我的這本書,我便試着讀了,讀後才發現這確實是一本不錯的書,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以訪談錄的形式記載了生活在另一個角落的人羣(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礙者等邊緣人)深刻、視角獨特的所思所想,讓讀者可以瞭解到瘋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內心世界,內容涉及生理學、心理學、佛學、宗教、量子物理、符號學以及瑪雅文明和預言等眾多領域。其內容的真實性我並不知道,但我願意相信是真的,我覺得他們是早出生的天才。(出生的時間合適的是普通人,早一點的是天才,再早的是精神病,我認為。)

我不認為他們説的都是子虛烏有,只是大部分人都不能理解,但我們不知道的就不代表沒有或不正確,只是我們的見識達不到而已,就像書中説的:蠟燭照不到的地方不是什麼都沒有,只是我們看不到罷了,

當看完幾個關於物理科幻的章節時,我感覺他們所説的內容是可以聯繫在一起的`,可以解釋一些科學謎題,不管正確與否,思路很新穎。我總是邊看邊想,彷彿看到了世界真相。對螞蟻,石頭是另一種生命形態的説法讓我驚呆了,想法新奇,但邏輯卻無懈可擊,我們過去的觀念太循規蹈矩了,就像我們一直堅定地認為生命必須要有水,總是用自己來做標準,難免有些狹隘。另外一些哲學的東西也使我欣喜不已。而這書中的好多東西都是我聞所未聞的,一邊看一邊笑一邊醒悟,感覺很好。其中有些做法我真是想盡快嘗試(是不是我也有精神病啊)。

這本書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畢竟不是誰都想聽這些怪人在想些什麼又説了什麼,但或許只有這些人才能擺脱常規思考吧。即便書中內容不是真的,當本科幻小説看也是不錯的啊!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4

讀了這本書,多了一些書裏觀點。以後看到瘋子,也許能有一種包容的心態,而不是同情,恐懼,遠離。

精神病人的世界,他們也有性格,有人沉默寡言,有人喜歡説個不停,有人直來直去,有人喜歡拐彎抹角,跟大家眼中的正常人沒什麼區別。唯一不同的是:會做一些“正常人”不能理解的事兒。而他們做這些事兒的根源就在於:跟“正常人”的世界觀不同。他們的世界觀與眾不同,甚至令人匪夷所思,讓人難以理解。

各種各樣的病歷,印象最深是蘇薩克氏症候羣,她的記憶似乎只能保持24小時,每一天對她來説,都是全新的一天。不要以為失憶只是不記得一些人、一些事那麼簡單,他們同時會遺忘了一些技能,對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會出現障礙,他們會變得暴躁、遲鈍,而且合作能力也會大大降低。他們擁有屬於他們自己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混沌的',畫面、色澤、美感,好像都已經失去了其原本的意義,甚至有時候,連看對面的人,也會恍惚,腦海中會浮現出“兩隻眼睛、一個鼻子、一張嘴,這樣是一個人”的可笑概念。

也許我們永遠無法知道他們的世界,就像如果他們得不到有效的康復,就永遠不可能再回到正常人的世界中一樣。但有時候,不得不承認,在他們那斷篇的,無法拼湊完全的記憶世界裏,悲傷和抱怨存在的空間非常有限,而他們的快樂程度也會遠遠高於正常人。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5

這個世界上,到底誰是天才?誰是瘋子?

在我們眼中,那些言行不正常的人便被冠上瘋子的稱號。我們以一個所謂正常人的視角審視着這個世界。殊不知,那些被我們冠上瘋子稱號的人們或許也正在用一種另類的眼光觀察着我們。誰能説清到底誰才是不正常的瘋子呢?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向我們展示了“瘋子”的內心世界。他們沉迷於自己的`世界,專心致志地研究他們感興趣的事情。這些所謂瘋子的人,對他們所感興趣的領域研究頗深,説起來頭頭是道,而且理論依據充足,讓人找不到反駁的理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一度懷疑自己才是不正常的“瘋子”。真是一本有魔力的可怕的書!

反觀我們教育領域裏的孩子,有些孩子總是與眾不同,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按時完成,課堂上左顧右盼,小動作不斷......一度成為讓我們頭疼的壞孩子。對於這些“壞孩子”,我們斥責,懲罰,叫家長。但若我們瞭解他們的內心想法,弄清楚他們各種令人惱火行為背後的心理活動,也許我們能發現不一樣的他們。深入瞭解孩子並加以引導,才能讓“瘋子”成為“天才”。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等待開發的寶藏,我們這些開發者要找準他們的路線及結構,小心翼翼地加以雕琢,使他們成為最閃亮的明珠,而不是被遺棄的廢墟。孩子的美好未來,靠你我一起努力打造!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6

第一次接觸這類探索人類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書籍,光看書名,就覺得不可思議,兩種極端似的,天才與瘋子,就像南極與北極,彼此都是極端。

書中介紹的是每一位精神病人情況的例子,通過作者去拜訪,錄音筆記錄,談話,溝通,精神病人口述,形成訪談式記錄。讀每一章節的文字,彷彿在看天文學,物理學,量子力學,很深奧不能更深入的理解內容。每一種思想都值得被尊重,閲讀中,常常使我跳出慣常的思維,偶爾也會產生共鳴,讓我覺得自己好像也偶爾是同類人。比如,有一篇印象深刻,講述的是主人公常常把人看成動物,可能是月球引力,磁場的.作用,我也有類似經驗,不過,迄今為止,也就兩次,都懷疑自己是不是精神出問題了,哈哈,想想也是給自己思想一次造反的機會吧!

當你從一個正常人的角度看待精神病人這個羣體時,“精神病人”也在審視着我們“正常人”這個羣體。

花了較長時間斷斷續續閲讀,以全新的角度審視並思考自己關心的一切—世界本身的面貌以及生命的意義。世界上的人千千萬,事物更迭不息,不管是生命的盡頭還是時間的盡頭,其實對終究離去的我們來説是沒有盡頭的,因為正像納蘭容若説的:“人生若只如初見”,所有的美好,所有的不期而遇,都是永恆的記憶。珍惜每一段記憶,每一種想法,它有它出現的道理,只要不是有傷害性即可!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7

起初買這本書是因為陳喬恩(女神)在一期訪談節目中推薦此書,本着愛屋及烏的原則決定拜讀此書。書拿到手裏很厚實的一本,按照我看書的速度估計要花一個月時間,結果剛完前兩篇文章就中毒了,接下來的一週時間裏只要有時間就會抓緊時間看。

這本書太多吸引我的地方,幾乎每一篇都是一個巨好的電影劇本,題材、故事、人物,無不精彩,合情合理,又出人意料,因為幾乎每一位精神病人,都有超強的邏輯思維,絲毫不擔心劇情上邏輯出紕漏,而電影又是很好的手段,去完全構建起他們眼中的世界,可以完全依照他們的規則來建制起另一個迥異的世界,這多麼有趣。借書裏的話説,“我自己也有成為精神病的潛質,這讓我擔心又興奮,興奮的是我發現了一個很大很大的新鮮領域,讓我饒有興致,這起碼在接下來較長的時間裏我有一個好的興趣點,我是知道的”這也是我讓我無法停止閲讀的原因。這本書給我很多啟示,很多故事讀過許久再回想起來有會有另一番滋味。

讀完這本書讓我想起一句詩“聽從生活的安排,是快樂的”我對這種聽從有時候是接受的,有時候又覺得接受就是違背本意的所以時常會糾結。這或許就是書名的本意吧!天才也好,瘋子也罷都是安排,聽從安排或許就是快樂吧!

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很有自省的價值的(很多次理所應當的瞬間我們真的很難排除自己就是病人的事實),此書推薦給那些曾經像我一樣心靈長滿雜草的拓荒者。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8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是一本記錄國內精神病人訪談的手記,這本書中開篇就寫了作者以精神病人為主題探討世界觀,也許你想説為什麼要找精神病人來探討世界觀呢?大概是因為正常人很少有人想過這個問題,也很少有人真正的願意面對這個問題,畢竟大家都在忙着掙錢、找老婆、升職……很少有人在乎這個世界到底是怎樣的?

其實,精神病人也有迥異的性格和行為方式,有喜歡滔滔不絕的,有沒事找事的,有沉默的,有拐彎抹角的,這點跟大街上的眾生相沒什麼區別,但是他們會做一些正常人不能理解的事和從沒有想過的觀點。他們的世界觀令人匪夷所思,他們以我們從未想到過的角度觀察這個世界,所以作者用了四年的時間和精神病人接觸,並在最後寫成了這本書。

這本書中寫了不同的精神病人對世界不同的`認識,在《四維蟲子》中,絕對四維生物可以先看到我們的死亡,再看到我們的出生,沒有前因後果,其實我很早就瞭解了∶時間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們。但是不僅如此,我認為這本書中還寫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在《雨默默的》中,寫的就是一個女孩在不帶黑色眼鏡架的時候,在外面能夠看到每天的顏色,她説∶“灰色就是這天很平淡;黃色就是這天會有意外的事發生,不是壞事,也不是好事;藍色就是這天肯定有很好的事情發生;而紅色則是最不好的顏色。她的判斷從來沒有失手過”。這是用科學無法解釋的事,不過在現在,也存在許多用科學無法解釋的事。

其實在這本書的最後有一句話令我感觸很深,“人生若只如初見”,我想假如你看完這本書,再看到這句話時,也許同樣會有很深的感觸吧!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9

這幾次我們的語文閲讀時間,一直在看《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書中的各個故事始終貫穿一個觀點,那就是:我們不理解的東西,不要輕易下定論。這本書的作者所探尋的,是這個世界真實的面貌。他以為,人類迄今為止所瞭解的世界,不過是盲人摸象,只不過,盲人依舊是盲人,即使再怎麼摸,他想象中的大象也許就只是一堵牆或一根舊麻繩罷了。人類也有自己的思維侷限,但突破常規的思維——或者病態思維,也許可以突破困境。從本質上説,生物體是一個病變的過程,思考的病變,很難説不是另一種病變。

精神病人和我們眼中的世界不同,但其中一些精神病人確實有過人之處,可能就像書中講的與時代脱軌的人們,思維超前,與我們格格不入,有神奇的“四維蟲子”,也有為了她而去犯法,不惜變成精神病的……他們的想法太奇妙了,有些甚至有嚴密的邏輯,讓你不得不相信。當然還有一些很難理解的精神病人,以為自己是飛機,每天在草地上伸開手飛奔,居然還有人以為自己是炸彈也跟着一起跑。哈哈哈,真的很奇妙。

其中最敬畏的'是一個試圖還原瑪雅文明的人,他本為公務員,一天放棄了自己的一切,去研究瑪雅文明,從零起步,邏輯嚴密,並且有理論支撐,真的很佩服,比專家都專家,當今時代,如不是一個精神病誰會放棄自己的一切去因為興趣研究自己喜歡的東西,這個時代牽扯太多了,紅塵滾滾,功名利祿,羈絆難行。

看完這本書,回顧自己,也有類似的經歷,站在一個高度去審視自己,總覺得自己會被帶跑偏。書中的一些故事讓我接觸了一些從未涉足的知識,開闊了我的知識面,感到自己的知識是多麼的少,對未知是多麼的敬畏,甚至是害怕,人是多麼的渺小。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10

當我決定結束的時候,就拿出預先準備好的蘋果,把蘋果洗乾淨,看着果皮上的細小顆粒覺得很陌生,愣了一會兒,試好咬下去....我猜大多數人不知道蘋果的真正味道!我告訴你吧:用牙齒割開果皮的時候,那股原本淡談的清新味道衝破一個臨界點開始逐步在嘴裏擴敢開,味道逐漸變得濃郁。隨着慢慢地嚼碎,果汁放肆地在舌尖上濺開,絕對野蠻又任暴地掠過乾枯的味蕾....果肉中的每一個細小顆粒都在爭先恐後地開裂,釋放出更多蘋果的味道。果皮果肉被切成很小的碎片在牙齒間遊移,味道就跟衝擊波一種技向嘴中每一個角落...蘋果的清香伴隨着果汁滑向喉嚨深..哪.沖刷過的味蕾幾乎是虔誠地向大腦傳遞這種信息...所有的感官,經過好幾天壓被遺忘後,由精神、感覺統馭着,伴隨着一個蘋果,捲土重來!嘖贖,現在想能來我都會忍不住流口水。

讀完這段,我細細嚥了一下口水,似乎品味到了蘋果的果汁在口中四濺,流入喉嚨進入胃中。把自己放進了一個房間裏面,沒有電,只有水,剛開始可能堅持一天就會餓,也會渴,慢慢的你會忘記食物,忘記飢餓,也不知道食物的味道。慢慢的就不再覺得食物有任何誘惑力,困了就睡。

這個精神病人五天沒有出門,他的家人都以為他出事了,便四處尋找。於是“我”到了他的`家中,與他聊天。我和他聊完之後回家看着蘋果,想着他説的這段話。可能只有到了口中無味的時候才能體會到蘋果本身的滋味。

讀到這的時候請你嚥下口水,然後看着家中的蘋果,細細思索上面寫的試着咬下去......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11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是一本記錄國內精神病人訪談的手記,這本書中開篇就寫了作者以精神病人為主題探討世界觀,也許你想説為什麼要找精神病人來探討世界觀呢?大概是因為正常人很少有人想過這個問題,也很少有人真正的願意面對這個問題,畢竟大家都在忙着掙錢、找老婆、升職……很少有人在乎這個世界到底是怎樣的?其實精神病人也有迥異的性格和行為方式,有喜歡滔滔不絕的,有沒事找事的,有沉默的,有拐彎抹角的,這點跟大街上的眾生相沒什麼區別,但是他們會做一些正常人不能理解的事和從沒有想過的觀點。他們的世界觀令人匪夷所思,他們以我們從未想到過的角度觀察這個世界,所以作者用了四年的時間和精神病人接觸,並在最後寫成了這本書。

這本書中寫了不同精神病人對世界不同的認識,在《四維蟲子》中,絕對四維生物可以先看到我們的死亡,再看到我們的出生,沒有前因後果,其實我很早就瞭解了∶時間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們,但是不僅如此,我認為這本書中還寫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在《雨默默的》中,寫的就是一個女孩在不帶黑色眼鏡架的時候,在外面能夠看到每天的'顏色,不是天氣,而是每天的顏色,她説∶“灰色就是這天很平淡;黃色就是這天會有意外的事發生,不是壞事,也不是好事;藍色這色天肯定有很好的事情發生;而紅色則是最不好的顏色,且從來沒有失手過”。這是用科學無法解釋的事,不過在現在,也存在許多用科學無法解釋的事。

其實在這本書的最後有一句話令我感觸很深,“人生若只如初見”,我想假如你看完這本書,再看到這句話時,也許同樣會有很深的感觸吧!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12

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雲的眼睛睛去看雲,用風的眼睛去看風,用花草樹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樹木,用石頭的眼睛去看石頭,用大海的眼睛去有大海,用動物的眼睛去看動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為什麼小孩子不喜歡逛街,試着蹲下來和小孩子一個高度,你看到的只有不同的腿在向前動,商店裏面也只有衣服的支架。當孩子要求你抱抱的時候請抱起她,讓她看到和你一樣的世界。

很久很久以前,我聽到過一個故事,有個精神病人拿着傘蹲在草坪上,別人問他,他説我是一個蘑菇。當時我並不理解,覺得就是精神病,怕是傻掉了。但當我看了這篇文章,我才知道他只是站在蘑菇的角度“對話”蘑菇。

這篇文章寫一個女生會模仿任何一個人,語調,語言,動作都像極了,一個老人或或者親近的人。她説:“我開始想了很多辦法,最後決定還是用這個最笨的辦法,也就是我們常説的:換個角度看。不過,這個換角度,要複雜的多。因為要換角度看的.不是一件事,而是整個世界!最開始我先是慢慢觀察別人的細節,然後記住那些細節的特徵,再然後開始試着模仿別人、體會對方為什麼這麼做。説白了就是變成你模仿的那個人。模仿的時間久了,會了解被模仿者的心態,進-步,就會學會用對方的眼睛去看事物了,如果掌握的好,甚至可以知道對方在想什麼。”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13

全書以對話的方式敍述作者與一個個“精神病人”的交流故事。每翻起書本,自己就彷彿變成了作者,對面坐着“精神病人”,我們在溝通,在對話。

書中曾多次談到角度的問題,每個人所看到的、理解的世界僅僅是自己的那個世界。更多更多的世界需要我們去看,去探索。

我在你眼中是瘋子,你在我眼中也是瘋子,到底誰才是瘋子?

書讀一半,裏面介紹的大部分“精神病人”其實都是在某一方面有着異於常人的偏執和痴迷,類似於“走火入魔”。他們都有着一堵屬於自己的完整的且不可攻破的牆。

花了兩天空閒時間急切地將這本書看完了,好像有很多感覺,也不知從何表達。世界上存在着許多未知,我們都無法理解、相信,就像古代的人無法理解現代的生活。

類似一個沒有邊際的容器囊括着所有,我們稱之為世界,我們也在這個容器裏以某種方式一直存在着。人類幻想着永生,永生之後呢,可能就是毀滅。

人生總要有點樂趣或執着,不然,人生不就太沒有意義了嗎?

偶爾一個人的時候,或許是在夜晚躺在牀上的時候,會突然想到死亡,會想到死了之後。沒有感覺、沒有記憶、什麼都沒有,一切都是虛無的`。那個時候會感到極度的恐懼與悲哀,會懷疑人生的意義和追求,從死亡那一刻起,世界上的一切對你來説都沒有關係,反正你也感覺不到。

幸好,這種恐懼和虛無只是暫時的,我依然會想到我的親友、類似我的每一個人、會感受到世界給予的美好。

每一個人都會死去,或許每個人都會害怕,但是又怎樣,我們的存在只限於當下的一刻,過去的你不存在,未來的你也不存在,你的思維,想象,一切也只存在於此刻。活在當下或許就是人生哲理,隱忍和低調或許就應該是人生的處事原則。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14

在不斷地思考,不斷地發現中,思維碰撞出的火花在狹隘的空間和時間中流淌。即使在書中他們是一羣瘋子。

這個世界好像有點問題,卻找不出問題在哪兒。瘋子,是在尋找世界,奇妙而詭異的發現,成就了他們的天才。不同尋常的感受,獨到的眼界,是他們的不同所在,因此也被視為瘋子。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或許瘋子和天才只是一線之隔,那些被關在醫院裏的人,他們心中或是眼前的世界與我們不同,或許是陷入了思維的歧途,打開了思維的後門。

可是如果我們仔細的傾聽,詳盡地體味,順着他們思維的腳印,翻過思維的城牆,會發現他們的世界是一個奇妙的空間,他們的“瘋言瘋語”卻有像真是的理論。"異能追隨者“,時間盡頭,超級進化論,這些看似不可思議的想法,卻又是在科學的基礎之上推導出的。

人是個奇怪的東西,大腦皮層賦予我們思維和學習,我們也思考,糾結過這個更為神奇的世界。只是我們往往沒有打破慣性思維,就像從眾心理,平常和傳統地思考,每天按部就班,在這個數字世界兜轉。“瘋子”們苦苦追尋的`或許就是世界的定義,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沒有確切的定義。佛説這是六首之一,上帝説這裏是天堂和地獄的戰場,哲學説這是無窮的辯證迷霧,物理説這是基本粒於堆徹起來的聚合體………

雖説思考是一種正常行為。但在我們的生活中談這種有些高深的問題似乎又有些可笑,我們的生活也並涉及這些複雜的糾結,只有學者才會關心撲朔迷離的世界和真理,對我們來説這裏就是人間。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後感15

每個人看待這個世界都不一樣,倘若能嘗試從別人的視角來看待這個世界,這是多麼幸運的事,本書是通過與“精神病人”的對話,讓讀者瞭解到,還有這樣一羣人,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方法,與普世的看法不一樣,也正是因為特立獨行的看法,那些所謂“瘋癲”的話語,才真正會觸發讀者對世界觀的思考,這是一個多姿多彩世界,不是因為看到了多姿多彩,而是因為有多姿多彩的思考和想象才多姿多彩。

在閲讀本書時,有個感觸,到底誰才是精神病?他們邏輯清晰、嚴謹,思維自洽,又能自圓其説,倒是沒有精神異常的我,開始懷疑是不是有精神方面的問題,懷疑從始至終都存在,有一章給予瞭解釋和説明,但懷疑變沒有減輕,解釋其實也是正確的,是這樣的:只要不傷害別人的執著,都是不算精神病人,比如説,人有自己的愛好這是好事,當愛好上升到潔癖,大家也能忍受,也無傷大雅,但當潔癖上升到暴力的話,這肯定就是精神病患者,需要治療了。

其實,不管是愛好、潔癖或者患者,是因為他們有深深的執念,過度的追求,也許正是因為有了執念,才讓他們做出了非普通人認同的處理方式,他們往往很優秀,這也就是為什麼説,天才和瘋子僅僅一念之隔,而普通人為什麼無法做到如此優秀,是因為普通人學會了變通,學了原諒自己的不足,説白了,是放棄了追求,這到底是對,還是錯。

不管對與錯,當我們以正常人的.角度來看這個羣體,而這個羣體也在審核着我們,他們對世界的見解,讓我覺得,世界大而不同,要允許有不同的世界觀,還要有接受和包容的心態,君子和而不同吧。

通過讀這本書,讓我有了一個思想上的造反、改過、完善的機會,也提升對世界觀的認知,感謝作者的努力和付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