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還是瘋子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6.83K

所有的書籍都有這樣一個作用,把微小的事物放大。這裏的事物可以説是情感,也可以説是理論。至少,最近我看的書都是如此。

天才還是瘋子讀後感

當初看這本書是因為老彭的介紹。那天,就在桌前,聊起裏面的故事讓我感受頗深。我是那種喜歡深化聯繫的人,於是乎,我把書借來,仔細閲讀。書籍主要講述的是,作者採訪精神病人時的故事。通俗的説,就是以精神病人的角度去看這個,我們不斷質疑的世界。

是的,為什麼用質疑。因為,只要是人,一生中總會經歷一個時期。就是詢問自己,從哪來,到哪去,為什麼活着。這段時期也是世界觀形成的時期,人們也因此擁有了自己獨特的個性,哪怕這些個性是從眾多共性中提煉出來的。但是,有些人由於幼時,或成長的過程中受到刺激,往往會出現偏執。就是把細微的事物放大,最終病了。或者我們可以這麼説,每個人都是病人,但是內心對於這個世界的知覺平衡的相當好,所以外表看起來是正常人。如果平衡被打亂,那麼就是瘋子。

但是,即便是瘋子,他們常把一些真理和解釋不了的現象,進行偏執的扭曲後,或者進行斷章取義後,然後走向了一種純粹的極端。強大的,還不斷的影響周邊的人。

一.

比如,有名患者,最喜歡的是盯着石頭看,然後説出,其實石頭也是有生命的。只是人類與它們溝通不了。但是,石頭可以提供養分,可以養活植物這樣的生命。它們不願動,因為動了就代表生命的損耗。石頭不願與我們人類交流,因為它看我們,如同我們看蜉蝣一樣,生命極其短暫的生物,不值得會意。

這些是謬論嗎?還是歪理?不得而知。因為就算是證明的東西,也是人類而定義的,只是在人們所認為的空間定義的,如果超出了這些空間,又必須重新定義一番。當然,這話也是精神病人説的,説的是牛頓定律和狹義相對論。

當然,我只是覺得有趣,並覺得這些東西可以引申到我們日常管理或教育中去。這很深刻的告訴我們,不應該有個定勢的思維,而是能夠不斷擴展和更新的想法。因為形成的定勢的思維會妨礙我們對事物不同的思考,這樣陷入狹小圈子的人,難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比如,學了孫子兵法的人,只會打仗?不,它可以用在商戰,可以用在人際。這一切的前提在於,自己必須有一個核心的框架,不然,在爆炸的信息時代會迷失自己的方向。搞不好,自己也成為了精神病人。

這也讓我相當一個極其有趣的心理症狀。專有名詞忘記了,具體內容為,對事物的認同感。也就是説,你和殺人犯呆久了,你會同情或者變成它。你和精神病人呆久了,你會理解和同情它或者變成他。這是一個有趣的氣常人會下意識的模仿周圍的人。

二.

第二個讓我感興趣的是關於病人們看世界的角度問題。

每位精神病人都是天生的蠱惑者,因為他們深信自己的概念。有句經典的話:“如果你連自己都騙了,那麼你肯定是天下第一的騙子。”正因為他們的'深信不疑,所以會不斷試圖説服你接受這些觀點。當然,如果你接受了,你就是神經病了。呵呵

而他們看世界的角度,可以讓我們借鑑。是的,這個世界是多元的,而我們眼睛只能看到眼前的。如果,將一個DV放在身上隨便的位置,去記錄你的一天。到了晚上觀看,你會看到什麼?所以,我們看待問題方式也是如此。當然,我們看待問題多角度是一回事,如果做的話,必須要選擇一個立常因為我們只能做一件事,或者對,或者錯。

三.

這是一兩個愛情故事。但是可以用一段文字説明。摘抄的。

指間的戒指不再閃亮

婚紗在衣櫃早就塵封

我們的容顏都已慢慢蒼老

感謝你帶給我的每一天

正是因為你

我才有勇氣説:

“永遠,永遠。”

第一個故事是一位臆想症的老人,老伴逝去多年,依然認為他活着。

第二個故事是一位喪偶的中年人,不斷的學習生理等課程,為了復活愛人。

感觸很深,然後靜默不言。

四.

回到第一句所説,當我們把細微的事情放大,就會產生不同的感想,控制不了的人,就變成了偏執。有可能這是一句不專業的話。有待查證。

但是,我要説的是,不管這世界觀如何,都需要溝通。以此來緩解你心中的那些執念,這樣長期的壓迫感才會緩解,人也會輕鬆。

當然,這是基於一個信任的基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