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語文知識點總結之童趣詞類活用

來源:文萃谷 1.08W

本文作者追憶了童年生活中細緻觀察景物的奇趣,反映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爛漫的童趣。

關於語文知識點總結之童趣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

名詞用作動詞:

鞭數十(“鞭”,鞭子,這裏活用名詞作動詞,“木棍打”的意思。)

果然鶴也(“鶴”,白鶴,這裏活用名詞作動詞,“變成白鶴”的意思。)

一詞多義

1 觀: ①昂首觀之〔看〕 ②作青雲白鶴觀〔...的景象〕

2 察: ①明察秋毫〔看〕 ②必細察其紋理〔觀察〕

3 時: ①餘憶童稚時〔時候〕 ②故時有物外之趣〔時常〕

4 以: ①徐噴以煙〔用〕 ②以叢草為林〔把〕

5 為: ①項為之強〔因為...而...〕 ②以叢草為林〔當作〕 ③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被〕

6 之: ①昂首觀之〔代詞,指蚊子〕 ②物外之趣〔助詞,的〕 ③心之所向〔助詞。無意〕 ④觀之,興正濃〔代詞,指兩隻小蟲鬥草〕 ⑤項為之強〔代詞,指看蚊子〕 ⑥驅之別院〔代詞,指癩蛤蟆〕 7.見藐小之物(的)

7 其∶ ①必細察其紋理〔代詞,指微小物〕②蹲其身〔代詞,指我〕③神遊其中 (在,代詞)

8 神:①定神細視〔精神〕②神遊其中〔想象〕

總結:有如此好的視力,再加上“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的癖好,因而能發現“物外之趣”。

國中語文解題技巧之諸葛亮策略

【—解題技巧之諸葛亮策略】,怎樣才能夠實現自己的鴻鵠之志呢?而要為四處奔走,無固定的地盤的劉備出謀劃策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雖然曹操實力最強,政治上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有利地位。並先後率軍消滅了呂布、袁術、袁紹等割據勢力,佔領了冀、幽、青、並等州,平定了北方,大有一舉平定南方,一統華夏的趨勢。但諸葛亮深知,曹操的手下有荀彧、郭嘉等一批賢才謀士,如投其帳下,難以其施展才能。同時東漢王朝雖已名存實亡,但在漢末士人中仍有較大的影響。在許多漢末士人的眼中,曹操名為漢臣相實為漢賊。道不同不相為謀,諸葛亮自然不肯為其出謀劃策。

2.孫權雖據有江東之地已歷三世,但其缺乏統一天下的雄心,而諸葛亮志在結束分裂割據,完成統一大業。況且孫權承繼父兄基業,屬下早已有張昭、周瑜等一批元老重臣。諸葛亮深知如到孫權之處,同樣難以施展其蓋世之才。因此,在張昭薦亮於孫權時,諸葛亮不肯留下,人問其故,諸葛亮曰“孫將軍可謂人主,然觀其度,能賢亮而不能盡亮,吾是以不留。”

3.劉備在當時雖無立足之地而依附於荊州劉表,但自起兵以來,雖屢經挫敗,壯心不已,為時人所敬重。就連曹操也認為: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劉備)與操耳。”諸葛亮審時度勢,認為劉備可以奪取荊州、益州作為立國之基,效法高祖劉邦,成就帝業。同時劉備身邊一直缺乏真正的謀略之士,諸葛亮認為自己輔佐劉備,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幹,實現其抱負。因此,當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欣然應允出山輔佐劉備。《隆中對》躊躇滿志,定天下三分和北伐戰略 東漢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的好友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而此時劉備正依附於荊州牧劉表門下,儘管劉表以宗室之誼對劉備待以上賓之禮,讓劉備所部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但劉備作為一代梟雄並不甘心寄人籬下,急切地盼望壯大實力,以求能實現其逐鹿中原的大志。劉備對諸葛亮其人是早有所聞,據《襄陽記》載:“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因此,當徐庶力薦諸葛亮時説到:“諸葛孔明者,卧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四十七歲的劉備便迫不及待地冒着隆冬的嚴寒和大雪,三往隆中,向年方二十七歲的諸葛亮請教統一天下的大計。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將“三顧茅廬”描述成了一段十分精彩的故事。諸葛亮認為劉備是與他志同道合,可以信賴的明主,便把自己對當時社會形勢的觀察與分析和盤托出,並且針對劉備集團的處境,向劉備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三分天下,建基立國和北伐中原的戰略方針,這便是著名的《隆中對》。攻劉璋,諸葛亮與張飛、趙雲等將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陽諸地。

總結:他最佩服春秋時期齊國的名相管仲和戰國時期燕國的名將樂毅,並“每自比於管仲、樂毅”,立志要像管仲、樂毅那樣,幹一番有益於天下統一的事業。為此,諸葛亮高卧隆中,靜觀天下風雲變幻,等待時機,期遇明主,以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宏偉抱負。

中學生語文測試題之詩歌品讀題

【——】各位熱愛語文的同學們,小編給各位考生帶來的是詩歌品讀題精選。

詩詞品讀

閲讀下面一首詞,按要求答題。

春光好 歐陽炯

天初暖,日初長,好春光。萬匯此時皆得意,競芬芳。 筍迸苔錢嫩綠,花偎雪塢濃香。誰把金絲裁剪卻,掛斜陽?

註釋:雪塢-背陽處尚未消融的雪坡。

1.詞人筆下的初春有什麼特點?作者藉此抒發了怎樣的感情?(4分)

答:

2. "筍迸苔錢嫩綠,花偎雪塢濃香"中"迸""偎"兩字極妙,請任選其一簡要分析。(4分)

國中語文解題技巧之話題作文材料新奇

【—解題技巧之話題作文材料新奇】,考場作文是與他人競爭之作,超越他人是關鍵,而要勝人一籌,在選材上非新非奇非巧非深是難以奏效的。庸俗、陳舊、平淡是考場作文之大忌。

材料新奇

有的同學一寫老師,就是每天備課到深夜,病了還堅持為學生上課。再不就是有同學病了,老師揹着上醫院。掛號、取藥都花老師的錢,還安慰學生要安心養病。又過了些時日,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老師又來到學生家,給病癒的學生補課……一寫媽媽,不是送雨傘,就是送我去醫院,哪有這麼多的雨天,這麼多的病號啊?諸如此類,千篇一律,不但讓人大傷胃口,還給人胡編亂造、不切實際的感覺。

就像前幾年的考場作文,一談挫折與磨難,就有相當一部分考生,寫自己從小失去雙親,生活是多麼地艱難。閲卷老師看頭一篇這樣的文章尚可,看的多了,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現實生活中哪有這麼多特殊的家庭 國中政治。某些考生在作文中造假,已經昧着良心達到詛咒自己父母的地步了。

這樣的作文無論編造得情節多麼離奇,結構多麼巧妙,感想多麼深刻,也獲不了高分,而真正獲取高分的必須是獨闢蹊徑、選材新穎的文章。

總結:如:一位同學以《家庭“一把手”之爭》為題,寫的是媽媽不服爸爸這位家庭“一把手”,決定一顯身手,挽回“家庭地位”的故事,文中有一種濃濃的家庭氛圍,也有一種讓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情趣。

國中語文基礎知識之題西林壁

【—之題西林壁】,《題西林壁》是蘇軾遊觀廬山後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説理,從中揭示一種生活哲理來啟發讀者的思考和領悟。

【北宋 】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

從正面看廬山、從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峯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總結:《題西林壁》是遊觀廬山後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説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這首絕句的長處不在於形象或感情,而在於富有理趣。

國中語文課外閲讀題之程門立雪

【—課外閲讀題之程門立雪】,程門立雪,舊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比喻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

程門立雪《宋史》

原文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譯文

楊時到洛陽求見程頤。楊時大概當時有四十歲了。一天拜見程頤的時候,程頤偶爾坐着打瞌睡。楊時與遊酢站在門外等着沒有離開。等到程頤醒後,門外積雪已經一尺多厚了。

閲讀訓練

1. 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時與遊酢侍立不去 頤既覺

2.你從文中得到什麼啟發?

總結:禮儀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國中語文閲讀題之愚公移山註釋

【—閲讀題之愚公移山註釋】,這個故事講解了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着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聰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認為不能。

註釋

1.太行山——在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之間。

2.王屋山——在山西陽城、垣曲與河南濟源之間。

3.方——指面積。方七百里,就是四周各七百里。古代計算面積,用截長補短的辦法,把不規則的邊長變成正方形,再計算它的面積。

4.高萬仞——形容極高;仞——古代長度單位,以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5.冀州——古地名,包括現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黃河以北,遼寧省遼河以西的地區。

6.河陽——黃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陰,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陽。

7.且——將近。

8.面山而居——面對着山居住。

9.懲(chéng)——戒,這裏是“苦於”的意思,以……為苦。

10.塞(sè)——阻塞。

11.迂(yū)——曲折、繞遠。

12.聚室而謀——集合全家來商量。室,家。

13.汝——你。這裏是複數“你們”的意思。

14.畢力平險——盡全力剷除險峻的大山。

15.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指,直。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黃河以南。

16.漢陰——漢,就是漢水;陰,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陰。漢陰,漢水南岸。

17.獻疑——提出疑問。

18.以——憑藉。

19.雜然相許——紛紛表示贊成。雜然,紛紛。許,贊同。

20.君——稱呼“您”。

總結:因感動天帝,所以天帝命大力神的兩個兒子搬走兩座山。比喻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