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來源:文萃谷 1.67W

  教材分析

語文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新修訂教材新增了《日月水火》《天地人》等課文,保留了《四季》、《日月明》、《口耳目》等,從篇目看來,新教材保留和新增的課文,不少是兒童詩,適合一年級孩子理解。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最大的變化是先識字再學拼音。以前老版本的語文教材,一年級《語文》的目錄順序是: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一、課文、識字二、課文。而新教材的目錄順序為:我上學了、識字一、漢語拼音、課文、識字二、課文。一年級學生先認識一部分常用常見字,能把孩子的生活融入學習中,這樣更關注孩子的需求了。

教材中處處都滲透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比如,識字的第一課,就是“天地人”,其中重點提到了“天、地、人;你、我、他”這6個字。為什麼要以這6個字為第一課,為什麼不從曾經的“人、口、手”開始?“天、地、人”亦被稱為“三才之道”,這個學説很早就深入了中華民族之心,培育了中華民族樂於與天地合一、與自然和諧的精神,這也暗示了孩子的語文學習,對母語的學習,也要從探究和體驗天、地、人的奧祕開始。這也恰恰體現了教材對於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視。

第一冊識字量由400減少到300,第一單元先學40個常用字,比如“地”字,對孩子來説並不陌生,在童話書、繪本里可以看到,電視新聞裏也有。

在以前,課文選用的一些結構簡單的獨體字,比如“叉”字,結構比較簡單,但日常生活中用得不算多。新教材中,增大了常用常見字的比重,減少了一些和孩子生活聯繫不太緊密的漢字。

新增“快樂閲讀吧”和“和大人一起讀”。教材第一單元的'入學教育中,提出了閲讀教育,把閲讀習慣提升到和識字、寫字同等重要的地位。而“和大人一起讀”的欄目中,“大人”兩字包含很多意思,可以是老師、爸媽、祖父母,也可以鄰居家的大哥哥大姐姐等。每個人講述一個故事,表達是不一樣的,有人比較精煉,有人比較口語化,兒童聽到的故事不同,就會形成不同的語文素養。兩個欄目主要目的都是,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拓展課外閲讀。

語文園地新增“書寫提示”。寫字是有規律的,每個字有自己的寫法,筆順都有自己的規則。新教材要求學生寫字的時候,就要了解一些字的寫法。現在信息技術發展很快,很多地方打字取代寫字,但孩子寫字不能弱化。

部分課文被替換,新增兒童詩,例如台灣作家方素珍的《明天要遠足》選入,這些名家名篇都很經典,而且文字少但意境不少,適合一年級孩子理解。“之所以會放這麼多兒童詩,一是因為短小精悍,讀起來沒有太大障礙,減少閲讀難度;二是孩子容易上口,會增加閲讀興趣。

口語交際不光是聽和説,還要發揮想象力。新課本的”口語交際“欄目,不是新增的,但內容有些變化,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遊戲。比如”傳話遊戲“,第一個人輕輕説句話,傳到最後一排,看看哪組傳得又快又準。

遊戲雖然簡單,但鍛鍊了孩子的傾聽能力和語言能力。通過傳話遊戲,讓孩子們學會等待,鍛鍊專注力。在當下的快閲讀環境下,傳話遊戲能讓孩子們學會靜下來心做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