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數學教學計劃範文彙總8篇

來源:文萃谷 1.54W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請一起努力,寫一份計劃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計劃很難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教學計劃8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數學教學計劃範文彙總8篇

數學教學計劃 篇1

一年級有學生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一年級上學期的學生是在經過一年的學前教育後進入國小的,成為一名正式的國小生,當然也還處於啟蒙階段,學生在學前教育的基礎以及個人的理解本事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接觸和了解。所以我制定了一年級數學第一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一、基本情景

在數學教學中主要要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感興趣,這就是關鍵,再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有了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也就使學生邁向了數學學習成功的第一步。

二、教材分析

1、教學資料

一年級上學期數學教材包括下頭一些資料: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至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2、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至20各數。初步明白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明白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2)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學生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經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教學重點

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及10以內各數的組成。明白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會進行比一比,直觀認識簡單的幾何圖形,初步認識鐘錶。

4、教學難點

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瞭解分類方法,進行簡單的分類。認識鐘錶。

5、教具準備

實物圖畫卡片、數字卡片、符號、圖形卡片;口算練習卡片;20以內加法和10以內減法的計算圓盤;數的組成練習卡片;計數器;絨板;鐘面;方木塊;小棒;數位表。

三、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刻苦鑽研教材資料,精心設計教學方法,認真上課批改作業,用教師的言行來影響學生,教育學生,使學生願學、樂學。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和網絡等現代化教育資源,提高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課堂上多用兒童化的語言,多給學生微笑和鼓勵,努力做一名學生喜歡的教師,從而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2、抓好單元檢測,把好單元教學關。加大培優輔差的力度,對後進生給予更多的關心,做到課堂上多提問,課下多關心,作業做到面批面改,使他們進一步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力爭做到數學學習起步階段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注重培養學生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為學生學習數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學情分析

四年級(3)共有學生46人,其中女生18人,男生28人。這批孩子在上學期末考試成績平均分和及格率都不理想,有多部分學生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學習基礎比較薄弱,上課聽到的知識,課後不會運用,作業的正確率低,個別學生不肯及時完成作業,喜歡拖拉。本學期的數學課上,要求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善於思考、樂於思考、不怕錯誤、具有問題意識,培養學生快樂學習數學的心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相信學生在各方面都會更上一層樓。

二、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教學實踐活動等。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認識自然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讀、寫億以內和億以上的數,會根據要求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2.認識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及它們之間的轉換;

3.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區別;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能按指定度數畫角。.

4.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乘一位數,整十數除整十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

5.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區別;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能按指定度數畫角。認識垂線、平行線,會用直尺、三角板畫垂線和平行線;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6.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7.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初步瞭解運籌的思想,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1、億以內數的讀法及寫法,培養學生的數感。

2、使學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學生理解垂直與平行的概念,會用直尺、三角尺畫垂線和平行線。

4、讓學生認識兩種複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能發現信息並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5、使學生通過簡單的事例,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和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數學教學計劃 篇3

一、學生知識狀況分析

學生的知識技能基礎:學生在八年級上學期已經學習過開平方,知道一個正數有兩個平方根,會利用開方求一個正數的兩個平方根,並且也學習了完全平方公式。在本章前面幾節課中,又學習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並經歷了用估算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過程,初步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意義;

學生活動經驗基礎:在相關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經歷了用計算器估算一元二次方程解的過程,解決了一些簡單的現實問題,感受到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性和作用,基於學生的學習心理規律,在學習了估算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礎上,學生自然會產生用簡單方法求其解的慾望;同時在以前的數學學習中學生已經經歷了很多合作學習的過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學習的經驗,具備了一定的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二、教學任務分析

教科書基於學生用估算的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礎之上,提出了本課的具體學習任務:用配方法解二次項係數為1且一次項係數為偶數的一元二次方程。但這僅僅是這堂課具體的教學目標,或者説是一個近期目標。而數學教學的遠期目標,應該與具體的課堂教學任務產生實質性聯繫。本課《配方法》內容從屬於“方程與不等式”這一數學學習領域,因而務必服務於方程教學的遠期目標:“讓學生經歷由具體問題抽象出方程的過程,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中數量關係的一個有效模型,並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過程中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同時也應力圖在學習中逐步達成學生的有關情感態度目標。為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會用開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理解配方法,會用配方法解二次項係數為1,一次項係數為偶數的一元二次方程;

2、經歷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中數量關係的一個有效模型,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

3、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

4、能根據具體問題中的實際意義檢驗結果的合理性。

三、教學過程分析

本節課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第一環節:複習回顧;第二環節:情境引入;第三環節:講授新課;第四環節:練習提高;第五環節:課堂小結;第六環節:佈置作業。

第一環節:複習回顧

活動內容:1、如果一個數的平方等於4,則這個數是 ,若一個數的平方等於7,則這個數是 。一個正數有幾個平方根,它們具有怎樣的關係?

2、用字母表示完全平方公式。

3、用估算法求方程x2?4x?2?0的解?你喜歡這種方法嗎?為什麼?你能設法求出其精確解嗎?

活動目的:以問題串的形式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思考,通過前兩個問題,引導學生複習開平方和完全平方公式,通過後一個問題的回答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用估計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較麻煩,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為學生後面配方法的學習作好鋪墊。

實際效果:第1和第2問選兩三個學生口答,由於問題較簡單,學生很快回答出來。第3問由學生獨立練習,通過練習,學生既複習了估算法,同時又進一步體會到了估算法較麻煩,達到了激發學生探索新解法的目的。

第二環節:情境引入

活動內容:(1)工人師傅想在一塊足夠大的長方形鐵皮上裁出一個面積為100CM2正方形,請你幫他想一想,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應為 ;若它的面積為75CM2,則其邊長應為 。(選1個同學口答)

(2)如果一個正方形的邊長增加3cm後,它的面積變為64cm2,則原來的正方形的邊長為 。若變化後的面積為48cm2呢?(小組合作交流)

(3)你會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嗎?(獨立練習)

x2?5; (x?2)2?5; x2?12x?36?0。

(4)上節課,我們研究梯子底端滑動的距離x(m)滿足方程x2?12x?15?0,你能仿照上面幾個方程的解題過程,求出x的精確解嗎?你認為用這種方法解這個方程的困難在哪裏?(合作交流)

活動目的:利用實際問題,讓學生初步體會開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應用,為後面學習配方法作好鋪墊;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分析、樂於探索研究的學習品質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實際效果:在複習了開方的基礎上,學生很快口答出了第1問,為解決第二問做好了準備。第2問讓學生合作解決,學生在交流如何求原來正方形的邊長時,產生了不同的方法,有的學生直接開方先求出了新正方形的邊,再減增加的邊長,求出原來的正方形的邊長;有的同學用了方程,設原正方形的邊長為xcm,根據題意列出了一元二次方程(x?3)2?64;(x?3)2?48然後兩邊開方,根據實際情況求出了原來正方形的邊長,這樣,再一次經歷了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並初步瞭解了開方法在一元二次方程中的簡單應用。在第2問的基礎上,學生很快解決了第3問。但學生在解決第4問時遇到了困難,他們發現等號的左端不是完全平方式,不能直接化成(x?m)2?n (n?0)的形式,因此大部分同學認為這個方程不能用開方法解,那麼如何解決這樣的方程問題呢?這就是我們本節課要來研究的問題(自然引出課題),為後面探索配方法埋好了伏筆。

第三環節:講授新課

活動內容1:做一做:(填空配成完全平方式,體會如何配方)

填上適當的數,使下列等式成立。(選4個學生口答)

x2?12x?_____?(x?6)2 x2?6x?____?(x?3)2

x2?8x?____?(x?___)2 x2?4x?____?(x?___)2

問題:上面等式的左邊常數項和一次項係數有什麼關係?對於形如x2?ax的式子如何配成完全平方式?(小組合作交流)

活動目的:配方法的關鍵是正確配方,而要正確配方就必須熟悉完全平方式的特徵,在此通過幾個填空題,使學生能夠用語言敍述並充分理解左邊填的是“一次項係數一半的平方”,右邊填的是“一次項係數的一半”,進一步複習鞏固完全平方式中常數項與一次項係數的關係,為後面學習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做好充分的準備。

實際效果:由於在複習回顧時已經複習過完全平方式,所以大部分學生很快解決四個小填空題。通過小組的合作交流,學生髮現要把形如x2?ax的式子a如何配成完全平方式,只要加上一次項係數一半的平方即加上()2即可。而2

且講解中小組之間互相補充、互相競爭,氣氛熱烈,使如何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更加透徹。事實上,通過對配方的感知的過程,學生都能用自己的語言歸納總結出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這就為下一環節“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打好基礎。由此也反映出學生善於觀察分析的良好品質,而這種品質是在學生自覺行為中得到培養的,體現了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活動內容2:解決例題

(1)解方程:x2+8x-9=0.(師生共同解決)

解:可以把常數項移到方程的右邊,得

x2+8x=9

兩邊都加上(一次項係數8的一半的平方),得

x2+8x+42=9+42.

(x+4)2=25

開平方,得 x+4=±5,

即 x+4=5,或x+4=-5.

所以 x1=1, x2=-9.

(2)解決梯子底部滑動問題:x2?12x?15?0(仿照例1,學生獨立解決) 解:移項得 x2+12x=15,

兩邊同時加上62得,x2+12x+62=15+36,即(x+6)2=51

兩邊開平方,得x+6=±51 所以:x1??6,x2??51?6,但因為x表示梯子底部滑動的距離所以x2??51?6 不合題意捨去。 答:梯子底部滑動了(51?6)米。

活動內容3:及時小結、整理思路

用這種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是什麼?其關鍵又是什麼?(小組合作交流)

活動目的:通過對例1和例2的講解,規範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過程,讓學生充分理解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及關鍵是將方程轉化成(x?m)2?n(n?0)形式,同時通過例2提醒學生注意:有的方程雖然有兩個不同的解,但在處理實際問題時要根據實際意義檢驗結果的合理性,對結果進行取捨。由於此問題在情境引入時出現過,因此也達到前後呼應的目的。最後由問題“用這種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是什麼?”引出配方法的定義。

實際效果:學生經過前一環節對配方法的特點有了初步的認識,通過兩個例題的處理,進一步完善對配方法基本思路的把握,是對配方法的學習由探求邁向實際應用的第一步。最後利用兩個問題,通過小組的合作交流得出配方法的基本思路和解決問題的關鍵,結論的得出來源於學生在實例分析中的親身感受,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活動內容4、應用提高

例3:如圖,在一塊長和寬分別是16米和12米的長方形耕地上挖兩條寬度相等的水渠,使剩餘的耕地面積等於原來長方形面積的一半,試求水渠的寬度。(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交流)

活動目的:在前兩個例題的基礎上,通過例3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熟練掌握配方法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也為後續學習做好鋪墊。實際效果:大部分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結合圖形很快列出了方程,在交流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產生了分歧,有的同學認為,如果設水渠的寬為x米,則1?12?16;有的同學認為如果設水渠的寬為x21米,則方程應該是16?12?12x?16x?x2??12?16,並且給出了合理的解2方程應該是(16?x)(12?x)?

釋;有的同學則認為,如果剩餘的耕地面積等於原來的一半則意味着水渠的面積也等於原來長方形面積的一半,所以方程可以列為:12x?16x?x2?1?12?16。面對這些問題,組織學生解他們2所列出的幾個方程,然後再讓小組成員合作交流討論,通過討論,學生髮現這三種方法都正確,並且指出第一種方法可以利用平移水渠,把分割成的四部分拼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較大的矩形(如下圖),然後再利用矩形的面積公式列出方程,此種方法在解決此類問題時最簡單。這樣通過學生之間的爭論、辯論提高了課堂效率,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達到了資源共享。

第四環節:練習與提高

活動內容:解下列方程

(1)x2?10x?25?7;(2)x2?6x?1;(3)x(x?14)?0(4)x2?8x?9

活動目的:對本節知識進行鞏固練習。

實際效果:此處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進行獨立練習,通過練習,學生基本都能用配方法解解二次項係數為1、一次項係數為偶數的一元二次方程,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加深了學生對“用配方法解簡單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

第五環節:課堂小結

活動內容:師生互相交流、總結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關鍵,以及在應用配方法時應注意的問題。

活動目的:鼓勵學生結合本節課的學習,談自己的收穫與感想(學生暢所欲言,教師給予鼓勵)。

實際效果:學生暢所欲言談自己的切身感受與實際收穫,掌握了配方法的基本思路和過程。

第六環節:佈置作業

課本50頁習題2.3 1題、2題

四、教學反思

1、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為教師提供最基本的教學素材,教師完全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學生在七年級、八年級已經學過完全平方公式和如何對一個正數進行開方運算,而且普遍掌握較好,所以本節課從這兩個方面入手,利用幾個簡單的實際問題逐步引入配方法。教學中將難點放在探索如何配方上,重點放在配方法的應用上。本節課老師安排了三個例題,通過前兩個例題規範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過程,幫助學生充分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技巧,同時本節課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把配方法(3)中的一個是設計方案問題改編成一個實際應用問題,讓學生體會到了方程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感受到了數學的實際價值。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相信學生併為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

課堂上要把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獲得學習能力放在教學首位,通過運用各種啟發、激勵的語言,以及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幫助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求知態度。本節課多次組織學生合作交流,通過小組合作,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聰明才智的機會,並且在此過程中教師發現了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時出現的獨到見解,以及思維的誤區,這樣使得老師可以更好地指導今後的教學。

3、注意改進的方面

在小組討論之前,應該留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時間,不要讓一些思維活躍的學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學生的思考,掩蓋了其他學生的疑問。教師應對小組討論給予適當的指導,包括知識的啟發引導、學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問題及對困難學生的幫助等,使小組合作學習更具實效性。

數學教學計劃 篇4

一、全冊教材分析

六年級下冊是國小階段最後一個學習內容,教材從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學生進入國中的學習打好基礎,把六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分成兩部分編排。在前二個單元裏教學新知識,全面完成《標準》規定的第二學段的教學內容和具體目標。在總複習裏重點地系統複習國小階段教學的主要知識,在深化理解的同時組織更合理的認知結構,通過適當的練習形成必要的技能,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數學素養。

新的學習內容分二個領域安排。

一、“數與代數”領域:比例的有關知識,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解決問題的策略。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教學正比例和反比例,着重理解正比例的意義和反比例的意義,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作出相應的判斷。根據《標準》的精神,教材適當加強了正比例關係圖像的教學,不再安排解答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應用題。這些知識有助於理解圖形的放大與縮小,能用來解決有關比例尺的問題。轉化能使複雜的問題變得簡單,能把未知的內容變成已知的內容。所以,轉化是重要的認知策略,也是常用的解決問題策略。對於轉化思想,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有較豐富的體驗。本冊教材繼續教學轉化,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和應用,通過具體的轉化活動,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二、“空間與圖形”領域:教學圓柱和圓錐,圖形的放大或縮小,確定位置等內容。圓柱與圓錐是本冊教材的又一個重點內容,包括圓。

柱和圓錐的形狀特徵,圓柱的表面積及計算方法,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及計算方法等知識。圖形的放大和縮小是國小數學新增加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初步瞭解圖形可以按一定的比例發生大小變換。這個內容安排在第二單元裏,結合比例的知識進行教學。確定位置也是新增的教學內容,在初步認識方向的基礎上,用“北偏東幾度”“南偏西幾度”的形式量化描述物體所在的具體方向,還要聯繫比例尺的知識,用“距離多少”的形式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教材嚴格遵照《標準》的要求,精選傳統國小數學裏有關形體的知識,增加與生活密切聯繫的空間知識,讓學生在獲得必需的數學事實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總複習的內容也按四個領域編排。根據《標準》裏具體目標的設計分類,在“數與代數”領域裏把內容分成數的認識、數的運算、代數初步三個部分進行復習。把解決實際問題納入數的運算、代數初步兩個部分,突出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空間與圖形”領域裏的內容分圖形的認識、圖形與測量、圖形與變換、圖形與位置四個部分進行復習。國小階段的測量主要是線段的長度、圖形的面積、物體的體積,教材把測量的內容與圖形的認識有機結合起來,能提高複習的效率。“統計與概率”領域的內容分統計、可能性兩個部分進行復習。在總複習裏還安排了上述三個領域內容的綜合應用,分別研究住房面積的變化、旅遊費用的預算、調查周圍的綠地面積、在生活中如何節約用水。這些問題都具有較強的知識性、實踐性、應用性,並富有教育意義。

另外,教材充分關注六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髮展特點和他們對學習的需求,在“你知道嗎”裏介紹數學知識在經濟領域和社會生活裏的應用。編排的“思考題”滿足部分學生多學一些、學深一些的需求,還多次組織學生自我評價學習的過程與效果。

二、本冊教學目標:

1、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徵,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會求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掌握圓柱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

2、學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學會使用數對確定點的位置,懂得將圖形按一定比例進行放大和縮小。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正確計算平面圖的比例尺。提高學生利用已有知識、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周密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3、通過對生活中與體育相關問題的解決,使學生學會綜合運用包括算式與方程在內的相關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4、通過對生活中與科技相關問題的解決,使學生擴展數學視野,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5、學生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有關整數和小數、分數和百分數、簡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礎知識;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能力,會使用學過的簡便算法,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會解簡易方程;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6、學生鞏固已獲得的一些計量單位大小的表象,進一步明確各種計量單位的應用範圍,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名數的簡單換算。

7、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幾何形體的特徵,進一步掌握一些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和相互之間的聯繫,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鞏固所學的簡單畫圖、測量等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學生掌握所學的統計初步知識,能夠看懂和繪製簡單的統計圖表,能對統計數據作簡單的分析,並且能夠計算求平均數問題。

9、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夠比較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解答所學的應用題和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本冊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圓柱和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正比例和反比例、轉化的解題策略以及總複習的四個板塊的系列內容。

教學難點: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推導、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斷、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解題策略的靈活運用。

四、教學措施:

1、進一步培養學生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的能力;

4

2、提高學生的分析、比較和綜合能力;

3、培養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斷、推理能力,以及遷移類推的能力; 4加強口算練習,學會解答比較簡單的整數、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逐步提高學生四則計算的能力。

5、能掌握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培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增加動手操作的機會,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獲得正確的圖形表象,正確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 7、能掌握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正進行名數的換算。

五、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圓柱和圓錐體教具、圓規、直尺、小黑板、方格紙。

2.學具準備:圓規、直尺、自制圓柱和圓錐體學具、剪刀方格紙、計算器、正方體小木塊。

數學教學計劃 篇5

 一、本單元教材分析

分數除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和前面學習的很多知識具有比較直接的聯繫。如分數除法,除了與分數乘法的意義、計算及其應用有聯繫外,還與整數除法的意義,以及解方程的技能有關。而比的初步知識,則要用到分數和除法的一些基礎知識。本單元主要內容包括:分數除法,解決問題,比和比的應用。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本單元學習分數除法,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除法的意義、分數乘法的意義、以及解簡易方程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安排從學習分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分數除法應用題和比的初步知識,為下一步學習的作鋪墊。

三、單元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的進行計算。

2、能夠用方程或算術方法解答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十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

3、理解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夠正確的化簡比和求比值,直到比喻分數、除法的關係,會解答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理解比的意義,能用比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分數除法的算理,列方程解答分數除法問題

五、課時安排

本單元可用13課時進行教學。

六、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及教學措施:

1、結合操作活動和圖形語言,探索並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及計算方法。

2、結合操作活動和圖形語言,進一步探索並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及計算方法。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分數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

4、鼓勵用方程解決分數除法的簡單實際問題。

數學教學計劃 篇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經歷探索小數四則計算法則方法的過程,進一步理解運算的意義,能正確進行小數四則計算及混合運算;主動參與探索和發現規律的活動,提高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和數量關係的能力,增強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簡單問題的意識。

(2)使學生通過對平面圖形的觀察和簡單變換等活動,經歷探索麪積計算公式的過程,掌握有關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具體情境中認識較大的土地面積單位,並初步形成相應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

(3)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初步體會用複式統計表和複式條形統計圖描述數據信息,並能進行相應的比較、分析。通過開展實際調查活動,進一步掌握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增強統計觀念。

2、數學思考:

(1)結合認數進一步發展數感。

(2)結合面積的測量和計算髮展空間觀念。

(3)結合面積公式和簡單週期現象中規律的教學進一步發展符號感。

(4)結合統計表(圖)的認識發展統計觀念。

(5)結合有關教學內容發展推理能力。

3、解決問題:

(1)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面積計算的問題、簡單統計的問題、小數四則運算的問題以及簡單週期現象的問題。

(2)能在現實情境中主動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3)能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

4、情感與態度:

(1)經歷探索數學知識與規律的過程,感受數學知識與方法的價值。

(2)聯繫現實素材學數學,聯繫現實生活用數學,進一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不斷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自覺性。

(3)通過閲讀你知道嗎等內容,瞭解有關數學知識的背景,體會數學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不斷拓展視野、增強創新意識。

二、教材簡析:

1、數與代數領域(第1、3、4、5、6、8單元)

本冊教科書教學負數的初步認識、小數的意義、性質、和運算,這些內容涉及學生認識數範圍的擴展。有利於鞏固和加深學過的整數知識的理解,有利於在現實生活中發現並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同時也能為系統地學習分數只是做好準備。

2、空間與圖形領域(第2、7單元)

學生已經具備初步的面積概念,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又認識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奠定了基礎。通過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教學,能進一步深化對面積概念的理解,促進對幾種基本圖形特徵的認識。本冊教材安排教學公頃和平方千米,既能使學生更加全面地瞭解面積單位,也有利於學生解決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更多的實際問題。

3、統計與概率領域(第9單元)

本冊教科書安排教學複式統計表和複式條形統計圖。複式統計表、圖的容量大,能同時呈現更多的數據信息。教學複式統計表、圖以後,學生就能對一些稍複雜的實際生活現象與問題進行調查、統計和分析

4、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面積是多少校園的綠化面積瞭解周圍的家庭)

(1)更加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應用。

(2)更加重視實際應用。

本冊教材還結合教學內容安排了十幾則你知道嗎和8到思考題,目的在於增加數學內容的彈性,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生的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數學上得到儘可能多的發展。

三、課時安排:

1、認識負數3課時

2、多邊形面積計算9課時

3、認識小數8課時

4、小數加法和減法7課時

5、找規律2課時

6、小數乘法和除法(一)8課時

7、公頃和平方千米2課時

8、小數乘法和除法(二)14課時

9、統計7課時

10、整理和複習5課時

改進教法提高質量的設想:

1、適當加強口算的練習。

2、合理安排,提高應用題教學的質量。

3、加強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

4、通過直觀和操作教學概念和法則。

5、加強對學生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本班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兩班共有學生75人,學生基礎較好。但是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好,絕大部分學生能夠具有強烈的學習願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覺、主動的完成學習任務,但是習慣非常的差,其中孟天舒、李賀、昝耀祖、孟四維等男同學,腦子非常的聰明,但學習習慣較差。

數學教學計劃 篇7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名,在經過了一個學年的數學學習後,極大部分學生能達到教學目標,對數學有了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但也發現有個別同學計算能力較弱,有好大一部分同學遇到較靈活的思考題,有畏縮情緒。針對這些情況,我將在今後的教學中,採用多種教學方法,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在快樂中學習數學,在學數學中得到快樂,發展思維。

二、教學目標

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的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結合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2、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初步認識長的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釐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釐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否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5、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的現象。7、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比較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8、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學措施

1、筆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要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學習計算的同時,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以便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應用意識。

2、提供關於空間與圖形的豐富素材,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3、表內乘法的教學要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加強教學過程的探索性,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基礎,適時調整乘法口訣的教學順序。

4、結合相應的教學內容加強優化計算與能力的培養。

5、注重體現探索性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探索和創新的意識。

6、有步驟的滲透教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教學計劃 篇8

一、班級情況分析

我所任教的五(1)班有學生57人.學生學習狀況:優生能積極主動的學習,能要求上進,在課堂上認真聽講,養成了主動提問題的好習慣,學習數學的興趣較高,課堂中喜歡動手參與、小組討論共同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發展比較全面,國小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後進生存在的問題一是基礎不夠紮實,上課時思想開小差的現象還時有發生,還需要進一步培養。個別同學的`基礎較差,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在這方面有待強化。另外,在學習習慣和方法上還有待改進,在本學期將在這些方面對學生多進行指導,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掌握較好的學習方法,爭取學習成績和學習素養都能有所提高。本學年在重點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加強後進生的輔導和優等生的指導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優秀率。

二、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小數乘法,小數除法,簡易方程,觀察物體,多邊形的面積,統計與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等。

小數乘法,小數除法,簡易方程,多邊形的面積,統計與可能性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小數乘法、小數除法和簡易方程。小數的乘法和除法在實際生活中和數學學習中都有着廣泛的應用,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部分內容是在前面學習整數四則運算和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繼續培養學生小數的四則運算能力。簡易方程是國小階段集中教學代數初步知識的單元,在這一單元裏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數、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關係進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等內容,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觀察物體和多邊形的面積兩個單元。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探索並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徵、圖形之間的關係,及圖形之間的轉化,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及公式之間的關係,滲透平移、旋轉、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與概率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學習有關可能性和中位數的知識。通過操作與實驗,讓學生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學會求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數的基礎上教學中位數,使學生理解平均數和中位數各自的統計意義、各自的特徵和適用範圍;進一步體會統計和概率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小數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向學生滲透初步的數字編碼的數學思想方法,體會運用數字的有規律排列可以使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換變得安全、有序、快捷,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便利,感受數學的魅力。培養學生的符號感,及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乘法和除法的筆算。

2.在具體情境中會用字母表示數,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係並解決問題。

3.探索並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

4.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5.理解中位數的意義,會求數據的中位數。

6.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會求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能對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預測,進一步體會概率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7.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初步瞭解數字編碼的思想方法,培養髮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措施

1.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小數四則計算在實際生活中以及進一步學習中都有着廣泛的應用,是國小生階段需要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本冊教材安排了小數乘法和小數除法。這兩部分的計算教學,知識容量大,具體的計算過程比較複雜,所以它們既是本冊教學的重點內容,也是難點內容。教材的編排,在內容方面與以往教材變化不大,但在編排的思想上與以往有較大的不同。實驗教材注意體現《標準》中關於計算教學改革的基本理念,在內容的安排、例題的設計、素材的選取等方面都採取了新的措施,使得這兩部分內容的編排與以往的教材相比有下面幾個特點:

(1)與前一冊教材中小數加、減法的教學相同,本冊教材沒有概括小數乘、除法的意義,而是讓學生在探索解決有關實際問題和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會、理解小數乘、除法的意義,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例如,小數乘法的例1,學生在解決“喜鵲風箏每個3.5元,買3個風箏多少錢?”的問題時,在探索怎樣計算3.5×3的過程中,獲得對小數乘整數意義的體會和理解。

(2)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小數乘、除筆算的算理和算法,不出現文字概括形式的計算法則。與整數筆算教學相同,小數乘、除法的算法、算理,主要由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獲得,教材展示了學生探索筆算算法的過程,體現了算法多樣化,並注意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幫助學生理解算理。例如,小數乘法,例1展示了學生根據實際問題中的具體條件自主探索,提出關於3.5×3的三種不同算法;例2、例3探討小數乘法筆算的一般算法和算理,注意藉助於學生已有的“積的變化規律”引導學生理解算理;例4則提示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共同歸納出小數乘法計算的一般方法。

(3)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結合。計算教學從解決實際問題引入,各部分內容的教學都注意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例如,小數乘整數、小數乘小數、小數除以整數、一個數除以小數等的教學,都是從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入手,探討解決問題的策略和具體的計算方法。而在連乘、乘加、商的近似數等內容的例題設計上,教材安排了對實際問題的探索,不僅有助於對所要學習的知識的理解,而且藴涵有效的解決問題策略的培養。在小數除法單元還安排了“解決問題”小節,讓學生學習用除法計算解決常見的實際問題,使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計算教學單元得到紮紮實實的落實。

歸上所述可以看出,這樣的編排使計算教學的教育價值得到擴充與提高。通過這樣的計算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很好的掌握小數乘除法的算法,理解算理,獲得相關的知識,體會計算在解決問題中的實際作用和價值,同時可使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策略的訓練,自主探索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從而逐步提高數學素養。

2.加強了探索性和開放性,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本冊教材的簡易方程單元是國小階段正式教學代數初步知識的單元。從算術到代數是人們對現實世界的數量關係認識過程中的一個飛躍,在數學方法上也是一次突破。在國小階段讓學生學習一些代數初步知識,學習用代數的方法解決問題,不僅有助於學生鞏固和加深理解所學的算術知識,提高他們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可以促進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

本冊實驗教材關於簡易方程的安排,在內容上仍然是用字母表示數、解簡易方程,以及簡易方程在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中的運用。但是在具體內容的編排上有較大的變化,體現了《標準》的教學要求和新的教學理念。主要體現在下面幾方面:

(1)內容的呈現、展開更貼近學生的認知特點,增強了探索性,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用字母表示數的教材編排,從學生熟悉的探索規律入手,由符號表示數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數,讓學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數的優越性。教學用字母表示數量關係和一個量時,增加了開放性和探索性,如讓學生自己試着“用一個式子簡明地表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齡”並問學生“你喜歡哪一種表示方法?”。又如,教學等式的基本性質,教材用四幅插圖展示天平實驗遊戲,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呈現探究等式基本性質的過程。解方程的教學,也是藉助天平演示的插圖,展現瞭解這些方程的完整思考過程。

(2)以等式的基本性質為解方程的依據,生動直觀地呈現解方程的原理。長期以來,在國小階段教學簡易方程,方程變形的主要依據是四則運算各部分間的關係。這實際上是用算術的思路求未知數。這樣的教學利用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因而易於理解,但是卻不易與中學的教學銜接,到了中學還需要重新學習依據等式的基本性質或方程的同解原理解方程。現在,根據《標準》的要求,從國小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質,並以此為基礎導出解方程的方法。不僅有利於加強中國小數學教學的銜接,而且有利於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3)調整簡易方程的教學內容,突顯利用等式基本性質解方程的優勢。

引進等式基本性質作為解簡易方程的認知基礎之後,教材根據《標準》的要求調整了簡易方程的內容,暫不出現形如a-x=b和a÷x=b的簡易方程。內容調整後,利用等式基本性質解方程的優越性就顯現出來了。例如,解形如x±a=b的方程,都可以歸結為等式兩邊減去或加上a,得x=b-a與x。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