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個人生優秀讀後感想與收穫

來源:文萃谷 8.89K

《只有一個人生》以情理並茂、哲理和詩情交融著稱,二十餘年來長銷不衰,滋養了數代年輕人的心靈。想知道只有一個人生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只有一個人生讀後感,供大家參考!

只有一個人生優秀讀後感想與收穫

  只有一個人生讀後感篇1

讀這本書的時候,腦海裏閃回着這樣的畫面:一個人,安靜的一角,一段足夠長的時間,把它擺放在一邊,寫一篇我的讀後感,像以往一樣,獻給曾蕩起心湖漣漪的每一本書。模糊的記憶,蹩腳的語言表達能力,都不及文字的力量。唯有,寂靜的文字,才能清晰表達我的所感所悟。

《只有一個人生》,書名就傳達着哲理。女性,情感的載體,與理性的哲理,頗有水火不相容的感覺。讀起來,便不忍丟下。丟下,也不想拿起。讀它,需要凝神靜氣,從眼中進去的是文字,從心裏流出的是感悟。

書中第十一輯 “未知死焉知生”回答了我所有關於生死的疑惑。慶幸覓得一個知音。

為何我們避諱談及這個話題?世上所有的苦難,都可以用逃避、忍耐、甚至用死來解脱。唯獨死是既躲避不掉,又無解脱之路,除了接受,別無選擇。也許,正是這種無奈,使得大多數人寧願對死保持沉默。其二,我們對於自己活着這件事實在太習慣了,而對於死卻感到非常陌生。陌生得不認識它了。

為何我們懼怕死?我們死後不復存在,不能感覺到痛苦,不應感到可怕。但死的可怕,恰恰在於死後的虛無,在於我們將不復存在,一個獨特自我的絕對寂滅,永遠的寂滅。

面對死亡,不是哲人的我們,不迴避,也不用尋找它的理由。只要認真思考過死亡,不管是否獲得使自己滿意的結果,我們都好像是把人生的邊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了人生的全景與限度。如此我們就會形成一種豁達的胸懷,在沉浮人世的同時,也能跳出來加以審視。我們固然仍有自己的追求,但不會把成功和失敗看得太重要。我們清楚一切幸福和苦難的相對性質,因而快樂時不會忘形痛苦時也不致失態。

此刻,邀請讀字的你,輕拂去彌散周身消極情緒的薄霧,是否能和作者,還有我,一起清晰可見“向死而在”的場景?立足於死亡而珍惜生命,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獨一無二的價值。

對死的思考儘管徒勞,對於生的價值並非沒有意義。

  只有一個人生讀後感篇2

笑着羨慕周先生在現代紛繁蕪雜的社會中,可以如閒雲野鶴一樣對話自己的人生。大家都如此忙碌,如此世故,談人生成了奢望。人們説“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在周先生眼裏,人生的百味雜陳,酸甜苦辣都值得品味,我們“只有一個人生”,虛度了,就沒了,沒地方借去。周先生説:“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所為必有所不為。人與人之間的巨大區別就在與所為所不為的不同取向。”“命運是不可改變的,可改變的只是我們對人生的態度”還有很多類似的妙語,不一一摘錄了,留待大家自己去品味……

只有一個人生的讀後感,來自當當網的網友:在媒體業發達的今天,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捧紅了一個又一個文化名人,易中天、餘秋雨、于丹、錢文忠等文化名人,或縱論歷史、或評點文化、或論辯時弊、或展望未來,憑着他們雄辯滔滔的口才,機智敏鋭的思維,獨到見地的觀點而一夜成名。相比之下,周國平在電視上露臉,則顯得有些“笨嘴結舌”,然而他的作品卻受到上至大學教授,下至平民百姓的極大歡迎,《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歲月與性情》、《人與永恆》,一系列作品本本暢銷,以至書店幾乎需要一個專櫃來擺放他的系列書籍。與別的文化名人不同,周國平的文章不談論中國歷史、傳統文化、倫理道德等外在的問題,他的筆端更多觸及的是人的內在的問題,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性與愛、自我、靈魂與超越等話題,探索現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他擅長在人們日常生活司空見慣的現象中進行哲學的思考,並用細膩的文學筆法進行梳理分析,寓哲理於常情中,平易之中多見理趣。確實,一個人可以不瞭解中國歷史,可以不思考傳統文化,可以不探究倫理道德,但迴避不了自己生命和情感的困惑。而他的文章更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把自己的人生體會娓娓道來與大家分享,啟發讀者從更高的視野去審視各種人生問題,以更超脱的態度去面對各種人生困惑。我想,這就是他的作品能受到大家歡迎的原因吧。他的文章經常有發人深思的精彩妙論。當今社會,假冒偽劣商品橫行,誠信道德成了稀有資源,人們都深深感歎信仰的缺失。何謂信仰,他説:“依我之見,一切信仰的核心就是對於內在生活的無比看重,把它看得比外在生活重要得多。這是一個可靠的標準,既把有信仰者和無信仰者區分了開來,又把具有不同信仰的真信仰者聯結在了一起”(《從容中有一種神性》);“我們歷來缺少那種形而上和宗教意義上的信仰,只有社會倫理和社會政治意義上的信仰,不是尋求人生與某種永恆神聖本體的溝通,而是把人生與一定的社會理想聯繫起來。

  只有一個人生讀後感篇3

每個人只有一個人生,她是一個對我們從一而終的女子。我們不妨儘自己的力量引導她,充實她,但是,不管她終於成個什麼樣子,我們好歹得愛她,用我們的愛去譜寫曲目,奏響生命的樂章。只有一個人生,我們是渾渾噩噩還是清清楚楚,每人的基調不一,正如一千個人眼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麼,如何去感受人生、體味人生,做真實的自己,活出真性情,活出自我,這才是本文的主題

所謂真性情,是一種對內在情感的看重與外在功利的看輕,有真性情的人,與人相處唯求情感的溝通,與物相處獨鍾情趣的品味。更為可貴的是,在世人匆忙逐利又為利所逐的時代,他接人待物有一種閒適之情,是一種不為利驅、不為物役的淡泊的生活情懷。想起陶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情趣,念起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觀,憶起阮籍青白眼示人的愛好,如此種種,不都是性情使然嗎?雪萊説:“同人生相比,帝國興衰、王朝更迭何足掛齒!同人生相比,日月星辰的運轉與歸宿有算得了什麼!”人生就是一個人的疆界,最要緊的是管好這個疆界,而不是越過它無謂地悲歎天地之悠悠。

成功不是衡量人生的最高標準,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一個人要擁有內在的豐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興趣,有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就會把它當作一種樂趣,沉醉其中,慢慢奮鬥,在自己的舞台上表演,直到謝幕的那一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