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川田家賞析

來源:文萃谷 3.48K

  【作品簡介】

渭川田家賞析

《渭川田家》由王維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是一首描寫田家閒逸的詩。詩人面對夕陽西下,夜幕降臨,恬然自得的田家晚歸景緻,頓生羨慕之情。詩的開頭四句描寫田家日暮時一種閒逸景象。五、六兩句寫農事。七、八句寫農夫閒暇。最後兩句寫因閒逸而生羨情。全詩用白描手法,描繪了渭河流域初夏鄉村的黃昏景色,清新自然,詩意盎然。

以軍旅和邊塞生活為題材的《從軍行》、《隴西行》、《燕支行》、《觀獵》、《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壯闊飛動之作。《隴頭吟》、《老將行》則抒發了將軍有功不賞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一個側面。《觀獵》生動地描寫了打獵時的情景。《夷門歌》歌詠歷史人物的俠義精神。《少年行》四首表現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鮮明,筆墨酣暢。這些作品一般認為是王維早期所作。還有一些詩歌,如貶官濟州時所作《濟上四賢詠》以及《寓言》、《不遇詠》和後期所作《偶然作》六首之五《趙女彈箜篌》,對於豪門貴族把持仕途、才士坎坷不遇的不合理現象表示憤慨,反映了開元、天寶時期封建政治的某些陰暗面。《洛陽女兒行》、《西施詠》則以比興手法,寄託了因貴賤不平而生的感慨和對權貴的諷刺。還有抒寫婦女痛苦的《息夫人》、《班婕妤》等,悲惋深沉,也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一些贈送親友和描寫日常生活的抒情小詩,如《送別》“山中相送罷”、《臨高台送黎拾遺》、《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歸江東》,《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相思》、《雜詩》“君自故鄉來”等,千百年來傳誦人口;《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在當時即播為樂曲,廣為傳唱。這些小詩都是五言或七言絕句,感情真摯,語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飾,具有淳樸深厚之美,可與李白、王昌齡的絕句媲美,代表了盛唐絕句的最高成就。

《渭川田家》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此詩描寫的是初夏傍晚農村夕陽西下、牛羊迴歸、老人倚杖、麥苗吐秀、桑葉稀疏、田夫荷鋤一系列寧靜和諧的景色,表現了農村平靜閒適、悠閒可愛的生活。開頭四句,寫田家日暮時一種閒逸景象;五、六兩句寫農事;七、八句寫農夫閒暇;最後兩句寫因閒逸而生羨情。全詩用白描手法,描繪了渭河流域初夏鄉村的黃昏景色,清新自然,詩意盎然。

  詞句註釋

渭川:一作“渭水”。渭水源於甘肅鳥鼠山,經陝西,流入黃河。田家:農家。

墟落:村莊。斜陽:一作“斜光”。

窮巷:深巷。

野老:村野老人。牧童:一作“僮僕”。

倚杖:靠着枴杖。荊扉:柴門。

雉雊(zhìgòu):野雞鳴叫。《詩經·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雌。”

蠶眠:蠶蜕皮時,不食不動,像睡眠一樣。

荷(hè):肩負的意思。至:一作“立”。

即此:指上面所説的情景。

式微:《詩經》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歸”之句,表歸隱之意。

  白話譯文

夕陽的餘暉照着村莊,牛羊回到深深的小巷。

老人惦記遠出的牧童,拄着枴杖在門口眺望。

開花的麥田野雞鳴叫,稀疏的桑葉蠶兒休眠。

歸來的農夫扛着鋤頭,相見時招呼絮語依依。

我多麼嚮往隱居生活,不禁吟詠着《式微》詩章。

  創作背景編輯

此詩作於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年)後期,描繪的是渭水兩岸的農村生活。

作品鑑賞編輯

  整體賞析

詩中描繪了一幅恬然自樂的田家暮歸圖,雖都是平常事物,卻表現出詩人高超的寫景技巧。全詩以樸素的白描手法,寫出了人與物皆有所歸的景像,映襯出詩人的心情,抒發了詩人渴望有所歸,羨慕平靜悠閒的田園生活的心情,流露出詩人在官場的孤苦、鬱悶。

夕陽西下、夜幕將臨之際,夕陽的餘輝映照着村落(墟落),歸牧的牛羊湧進村巷中。老人惦念着去放牧的孫兒,拄着枴杖在柴門外望孫兒的歸來。在野雞聲聲鳴叫中,小麥已經秀穗,吃足桑葉的蠶兒開始休眠。豐年在望,荷鋤歸來的農民彼此見面,娓娓動情地聊起家常。這美好的情景使詩人聯想到官場明爭暗鬥的可厭,覺得隱居在這樣的農村該是多麼安靜舒心;惆悵之餘不禁吟起《詩經》中“式微,式微,胡不歸?”(意即:天黑啦,天黑啦,為什麼還不回家呀?)的詩句,表明詩人歸隱田園的`志趣。王維精通音樂、繪畫、書法,藝術修養深厚;蘇東坡評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此詩就可以説是一幅田園畫。

詩的核心是一個“歸”字。詩人一開頭,首先描寫夕陽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蒼茫的濃烈氣氛,作為總背景,統攝全篇。接着,詩人一筆就落到“歸”字上,描繪了牛羊徐徐歸村的情景,使人很自然地聯想起《詩經》裏的幾句詩:“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詩人痴情地目送牛羊歸村,直至沒入深巷。就在這時,詩人看到了更為動人的情景:柴門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枴杖,正迎候着放牧歸來的小孩。這種樸素的散發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詩人,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歸家的樂趣。頓時間,詩人感到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這黃昏時節,似乎都在思歸。麥地裏的野雞叫得多動情啊,那是在呼喚自己的配偶;桑林裏的桑葉已所剩無幾,蠶兒開始吐絲作繭,營就自己的安樂窩,找到自己的歸宿了。田野上,農夫們三三兩兩,扛着鋤頭下地歸來,在田間小道上偶然相遇,親切絮語,簡直有點樂而忘歸呢。詩人目睹這一切,聯想到自己的處境和身世,十分感慨。自公元737年(開元二十五年)宰相張九齡被排擠出朝廷之後,王維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進退兩難。在這種心緒下詩人來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歸,唯獨自己尚旁徨中路,不能不既羨慕又惆悵。所以詩人感慨系之地説:“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其實,農夫們並不閒逸。但詩人覺得和自己擔驚受怕的官場生活相比,農夫們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故有閒逸之感。《式微》是《詩經·邶風》中的一篇,詩中反覆詠歎:“式微,式微,胡不歸?”詩人藉以抒發自己急欲歸隱田園的心情,不僅在意境上與首句“斜陽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內容上也落在“歸”字上,使寫景與抒情契合無間,渾然一體,畫龍點睛式地揭示了主題。讀完這最後一句,才恍然大悟:前面寫了那麼多的“歸”,實際上都是反襯,以人皆有所歸,反襯自己獨無所歸;以人皆歸得及時、親切、愜意,反襯自己歸隱太遲以及自己混跡官場的孤單、苦悶。這最後一句是全詩的重心和靈魂。如果以為詩人的本意就在於完成那幅田家晚歸圖,這就失之於膚淺了。全詩不事雕繪,純用白描,自然清新,詩意盎然

【中英對照翻譯】

渭川田家

王維

斜光照墟落, 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 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 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立, 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閒逸, 悵然吟式微。

A FARM-HOUSE ON THE WEI RIVER

Wang Wei

In the slant of the sun on the country-side,

Cattle and sheep trail home along the lane;

And a rugged old man in a thatch door

Leans on a staff and thinks of his son, the herdboy.

There are whirring pheasants? full wheat-ears,

Silk-worms asleep, pared mulberry-leaves.

And the farmers, returning with hoes on their shoulders,

Hail one another familiarly.

…No wonder I long for the simple life

And am sighing the old song, Oh, to go Back Again!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