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讀後感2000字大綱

來源:文萃谷 3.28K

《名人傳》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三部最著名的人物傳記的總集。它由寫於1903年的《貝多芬》傳、1906年的《米開朗琪羅傳》和1911年的《托爾斯泰傳》組成。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名人傳的2000字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名人傳讀後感2000字大綱

  名人傳讀後感2000字一

《名人傳》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作品,此書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三部傳記。我在閲讀這部着作時,由始至終都是懷着一種謙虛的學習態度,因為我覺得在羅曼·羅蘭筆下的三位家喻户曉的名人所具有的精神品質,都是我們現代人所欠缺的,也是當今社會每個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之一。

三位藝術家,一位是音樂家,一位是雕塑家,一位是文學家。他們雖説幹着不同的職業,環境也不同,但是他們都是在各自行業內的佼佼者,他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羅曼·羅蘭緊緊地把握這三位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他們在憂患困頓的人生路途上歷盡苦難與顛躓而不改初衷的心路歷程,凸顯他們崇高的人格、博愛的情感和廣闊的胸襟,從而為我們譜寫了另一闋“英雄交響曲”。

談起《名人傳》,意大利雕塑家米開朗琪羅的人生絕對是當時的時代狀況的縮影。他出生於佛羅倫薩的一個市民家庭,從小接受貴族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和藝術功底,但是他在精神上卻比貝多芬更受折磨,承受了更大的壓力。然而他比起同時代的藝術家,他不滿足於宗教藝術,更是追求表現尊嚴與意志。他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巨人”之一,就像中國的“五四運動”一樣,打破了人們的封建思想,在黑暗中尋求新出路,然而這就決定了他終生為理想無法實現而痛苦的悲慘命運。

俗話説,精神上的傷害比肉體上的傷害更痛苦。俄國小説家列夫·托爾斯泰就好比中國的魯迅,用文字來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企圖讓人們改變固步自守的思想。而他也很清楚地認識到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會有缺陷。就像他在《戰爭與和平》裏所説的:“每個人都會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過的蘋果,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正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歡他(她)的芬芳。”而這句話讓很多人對生活重新充滿了希望,列夫·托爾斯泰的這句話就猶如沙漠中的一泓甘露,滋潤了許多瀕臨乾涸的心靈。

而我覺得,《名人傳》中最有感觸的還是《貝多芬傳》。貝多芬是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被尊稱為“樂聖”,貝多芬在28歲時聽力開始減弱,晚年失聰。貝多芬從小就酷愛音樂,有很高的音樂天賦,但是命運卻無情地摧殘了貝多芬的聽力。對於一個熱愛音樂的人來説,失去聽力就等於失去了一切,就好像魚兒離開了水。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貝多芬不向命運屈服,而是選擇以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去對待一切困難。就正如貝多芬自己所説的:“扼住命運的咽喉,決不能讓命運使我屈服。”失聰後,他拿一根木棒叼在嘴裏,讓木棒接觸鋼琴來感知聲音,他的很多經典着作都是在失聰後所創作的。可以説,是音樂讓他堅強地活着。

三位不平常的名人,在個人成就方面有着異曲同工之妙。成功的背後有着一個個鮮為人知的心路歷程,藴藏着一個個悲慘的身世、無數的坎坷以及曲折的命運。他們在逆境中成長,在逆境中磨鍊意志,為以後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人生基礎。俗話説得好:“行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假如當初他們向命運低頭,那麼他們能做的也只是任天由命,絕不可能有現在的成就。

讀完《名人傳》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生活在衣食無憂的現代化社會的我們,生活比以前富有了,但是我們年輕一代的意志力,那種老一輩的堅持不懈,不怕吃苦的優良傳統卻被我們拋到了九霄雲外去了。

至今我還清楚地記得:上海一小女孩吳怡錚,因醫療事故雙目失明,對於一個正處於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的小孩來説,雙目失明無疑使她的生活失去色彩,對於她來説也是一個遺憾。但是,這些困難並沒有使錚錚屈服,她沒有放棄生活,而是很樂觀地面對一切常人難以容忍的困難。錚錚從小酷愛音樂,音樂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用音樂來講述自己的心聲,用音樂來發泄自己的情緒……音樂就像是錚錚的一個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是音樂讓她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她在一個電視台節目中演唱了一首《天亮了》讓全場潸然淚下,感慨萬千。在舞台上錚錚忘我地唱着,在那一剎那,我覺得一切的一切在她面前都是那麼地微不足道……我想,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為她打開另一扇窗。她那發自內心的天籟般的聲音,滋潤了每一個人的心靈。一曲終了,掌聲經久不息,誰也沒想到在一個弱小的身軀裏竟能夠發出如此感人肺腑的歌謠。錚錚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應該學習她的那種對生活充滿希望,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

海明威曾説過:“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但是,沒有什麼困難是我們克服不了的。我們比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列夫·托爾斯泰的條件、環境更優越,他們能幹的事,我們為什麼不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們肯努力,遇到困難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名人傳讀後感2000字二

對於托爾斯泰我並不陌生,他的《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復仇》都給了我深刻的印象,他強烈的情感讓我震撼,他是我最崇拜的作家。

“他的面貌有了固定的特徵,永遠銘刻在人類的記憶之中。寬廣的前額上兩道微彎的皺紋,白色的雙眉異常濃密,一部忠厚長者的鬍鬚,使人想起第戎的摩西像。蒼老的面龐變得平靜、温和,留着病痛、憂傷和慈祥的痕跡。”

正如書中所描述的,托爾斯泰粗獷的臉又長又笨重,短髮覆在前額,長了小小的眼睛,寬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脣,寬闊的耳朵,長得十分醜陋。正因為這醜相,他的童年過得一點也不開心。然而就在托爾斯泰寂寞無比、急需關懷的時候,他的親人一個一個離開了他。他的`母親逝世時,他還未滿一歲。他的父親是一個和藹的詼諧的人,眼睛顯得憂鬱,在他的城邑中過着獨立不羈、毫無野心的生活;他父親死時托爾斯泰才九歲。這一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現實,心中充滿了絕望”。他的童年不再有歡笑,在悲傷和落寞中度過。

他在一個叫卡讚的地方讀書,這期間他的頭腦處於狂熱的境界中,他不斷地試驗各種人生觀念和學説,矛盾對立的理論讓他固有的信念動搖了,各種幻想不時佔據他的頭腦。在年輕混亂的心底,一個不變的東西是他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這就是他絕對的真誠。他毫不留情地進行自我分析與解剖,坦白自己的一切想法和行為,他後來還將自己年青不道德的生活記錄拿給妻子看。由於不滿於學校的教育,他自動退學回家進行農莊改革。

不知不覺間,他已成長為了一個的青年。他為少年的熱情、強烈的情感和誇大的自尊心所驅使,以至這種追求完美的信念喪失了無功利觀念的性質,變成了實用的性質與物質的了。他慢慢地變得粗狂,學會了放蕩自己。有一樣東西拯救了他:那就是絕對的真誠、坦白和善良。最後,他被迫去塞瓦斯托波爾從軍,這期間他發生了改變,他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並且深受宗教的影響,他開始回過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想了自己的未來,他由原本的放蕩不羈變得呆板嚴肅起來。

他在幸福的婚姻庇護下,創作了不少傳世名作,他事業也進入了巔峯。但在輝煌背後也有痛苦,在《安娜?卡列尼娜》還未完稿前,他已經厭倦了,陷入死的眩惑之中,他有一種巨大的虛無感,有強烈的死的慾望。他害怕自己會突然自殺,便把房間的繩子藏起來,不敢帶獵槍打獵。他將自己的苦惱賦予了人物,卻也把人物的境遇摻雜在了自己的生活中。

晚年,他最主要的精力都消耗在社會問題的論戰中,他反對謊言,反對暴力,抨擊各種迷信。諾貝爾文學獎這一殊榮即將贈予他。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他的思想與家人產生了溝壑,他的妻子逼迫他繼續寫作。19XX年10月28日,82歲的托爾斯泰突然離家出走。11月20日清晨,這位世界文豪和影響深遠的思想家在阿斯塔波沃車站與世長辭。臨終前,他對身邊的人説:“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你們為何大家都在這裏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

回顧托爾斯泰的一生,我驚奇地發現,他竟然“不是個天才”,《名人傳》裏他自己説到:我不是天才,我只是在後天的生活中,憑着自己不懈的努力,拼命追求,才登上世界文化頂峯的。

是的,年輕時代的列夫?托爾斯泰,學習成績如此的普通;既無洋溢的激情又橫溢的才華,不僅孤獨鬱悶而且大腦狂熱偏執;他對生活不滿甚至感到厭倦,於是他變得放蕩不羈,他學會了財博,他不得不四處借債……這可真令人難以置信:列夫?托爾斯泰竟然會曾如此!他那善良的心靈呢?他那昂揚的鬥志呢?他那閃光的才幹呢?

青春的低谷是暫時的!列夫?托爾斯泰怎會永久消覺下去呢?他勇敢地追求意志與肉體、精神與境界的完美結合,而且他還希望得到全人類的敬仰和愛戴,正因為如此,他努力着……終於,用那支桀驁不馴的筆寫出了驚世之作。他成功了!是的,他的作品吸引了無數的愛戴者;隨之,他的名聲也響遍了國內外;很久很久以來,他的價值無人能媲美。

然而,列夫?托爾斯泰一再強調:他只是個普通人,他不是個天才;他只是用了他的“金鑰匙”,打開了他的“智慧之門”,才造就了自己的成功。

希臘神話告訴我們: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扇“智慧之門”,只是它常常被暫時地掩埋着,因為一個人本身就是一座潛力巨大的寶藏庫,假如你善用你的“金鑰匙”,才能發現門後是一片燦爛陽光,有着無窮的熱能——這時的你,就奏響了生活的最強音;相反,如果你惰於開發自己的無限潛能,你將一輩子是個弱者!

事實不就是這樣嗎?“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在困境中,給生命之舟加燃料,他們名垂青史;在順境中,更應當給生命之舟加動力,要不怎麼會有“滿招損,謙得益”之説;順境中要堅持創造,因為“一切事物的趨於完善,都是來自適當的改革”;“人才進行工作,天才進行創造”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人才,甚至是天才,就看你的每一天是否在改進。

因為羅蘭説:“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屬於他自己的一份精華。我們要了解自己,選定方向,認真去追求。”如果每個人都能意識到開掘“智慧之門”的可貴,並且都有勇氣和決心,能踏踏實實,以自己的方式,認認真真完成自己的工作,我想我們有朝一日也可以驕傲地宣稱:我不是天才,但我成材了!

就譬如列夫?托爾斯泰,善用自己的那把“金鑰匙”,適時給自己的生命之舟添油加動力,給自己一個理想的前程!

  名人傳讀後感2000字三

不久前,我將《名人傳》再次閲讀了一遍。這本書,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而每一次的閲讀,都會為我帶來不同的感受。那些偉人的頑強精神,也令我受益頗深。

《名人傳》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著作,全書描述了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列夫托爾斯泰三位偉人的一生。顯然,作者是想用英雄主義的精神來矯正時代的偏向。在他看來,成為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偉人其路程必定是痛苦而又孤獨的。他們終其一生都在與命運抗爭,在尋找自己的出路,或是對藝術的執着,亦或是自由與解脱。

竭力為善,愛自由甚於一切,即使為了王座,也永無欺妄真理。—貝多芬

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於萊茵河畔距法國不遠的小城——波恩。他出生於夫拉芒家族,一個音樂世家。

父親總是用暴力迫使貝多芬學習。在他四歲的時候,父親就讓他整天坐在洋琴前,或是把他和一把提琴一起關在一間屋子裏。十一歲時,貝多芬加入了戲院的樂隊。十三歲時,他當上了大風琴手。貝多芬一生寫下了十首交響曲,都非常的優美。他是在1822年的一次指揮時才發現自己的耳朵聾了的。從此,他與世隔絕,完全進入自己的音樂王國。他是不幸的,命運剝奪了他生命中太多太多寶貴的東西,他極力承受着,用痛苦來換取歡樂,他告訴我們,命運無法使他屈服,熱愛與堅持終將支持着他走向勝利。他曾説過:“藝術,這是高於一切的上帝!”他發自內心對音樂有一種崇敬,他認為,自己的職責就是把他的藝術奉獻給“可憐的人類”,喚醒沉睡的心靈,給他們以鬥爭的勇氣。所以,當貧窮和疾病困擾他時,他並沒有退縮,反而從藝術的世界裏尋找生命的快樂。在他的音樂裏,有田園的氣息,有英雄的戰歌,有歡樂的主題,更有與命運抗爭的勇氣,世界沒有給他歡樂,他卻為世界創造了歡樂。他是幸運的,生命縱然剝奪了了一切,但他驚人的創造力和那超乎常人的天賦異稟讓他在音樂的王國裏得以永生。他教會我們頑強必是成功者所需的姿態。如今的我們,二十出頭的年紀,命運自是比貝多芬幸運得多,站在人生的路口,我們因為看不清,因為對未來一無所知,所以時時感到迷茫和恐懼。從貝多芬身上,我懂得了堅持,我不怕失敗,畢竟年輕,我們傷的起。但即使失敗,頑強的精神,以及對夢想的堅持是決不能被抹殺的。

我的歡樂,就是憂傷。——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琪羅表面看上去是比貝多芬幸運的多,他不殘疾,也不貧窮,他出生於佛羅倫薩的市民家庭,從小接受貴族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和藝術功底,但是他在精神上卻比貝多芬更受折磨,更大的壓力。“我為教皇服務,不過是迫不得已的,”米開朗基羅説,“一個教皇死了,另一個教皇即位”。他服從於教皇,一生為教皇從事雕刻。如果米開朗琪羅沒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也許他就不痛苦了,就會以教皇賞識為榮了,然而他比同時代的藝術家更不滿足於宗教藝術,更追求表現尊嚴與意志。每當他想要隱退之時,教皇總又找到他,他像奴隸一樣不得不不停地工作,以致七十餘歲的高齡他還得爬上腳手架作畫。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精神的自由與解脱。

。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尾,羅曼·羅蘭説,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説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峯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裏,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裏,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鬥的勇氣”。對於我們的時代,這實在是金石之言。

心靈純潔的人,生活充滿甜蜜和喜悦。——列夫·托爾斯泰

和貝多芬,米開朗基羅不同的是列夫·托爾斯泰,他無需像貝多芬一樣忍受盛年的厄運,也沒有必須為之效力的教皇,托爾斯泰偉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觀意志的選擇。我相信他是苦惱的:他本人擁有地位和財富,但他時常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難安,他同情下層民眾,又對他們缺乏信心。他習慣生活在遠離城市的地方,生活在農民中間。因此,他厭倦自己的生活,決心和自己的社會決裂,他又得不到人們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獨的。八十二歲的時候,他選擇了出走,並病死於一個小火車站上。我知道他一直想找到孤獨的根源,一直想走進貧苦的下層人民中去。當然他也這樣做了,或許他的行為並不能改變整個社會,但他不斷地和自己鬥爭,只為了解救在大地上受苦的萬千生靈。他是偉大的。他愛着這個世界,這種大愛也是值得每個人去領悟與學習的。

《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