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原文、賞析

來源:文萃谷 2.53W

梅花原文、賞析1

作者:王安石

梅花原文、賞析

漢宮嬌額半塗黃,粉色凌寒透薄粧。

好借月魂來映燭,恐隨春夢去飛揚。

風亭把盞酬孤豔,雪徑回輿認暗香。

不為調羹應結子,直須留此佔年芳。

注音:

hàn gōng jiāo é bàn tú huáng ,fěn sè líng hán tòu báo zhuāng 。

hǎo jiè yuè hún lái yìng zhú ,kǒng suí chūn mèng qù fēi yáng 。

fēng tíng bǎ zhǎn chóu gū yàn ,xuě jìng huí yú rèn àn xiāng 。

bú wéi diào gēng yīng jié zǐ ,zhí xū liú cǐ zhàn nián fāng 。

翻譯:無

賞析:無

個人資料: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1042年(慶曆二年)進士。1058年(嘉祐三年)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1069年(宋神宗熙寧二年)任參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1074年(熙寧七年)罷相,次年復任宰相;1076年(熙寧九年)再次罷相,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半山園,封舒國公,不久改封荊,世稱荊公。卒諡文。執政期間,曾與其子王雱及呂惠卿等註釋《詩經》、《尚書》、《周官》,時稱《三經新義》。其文雄健峭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所著《字説》、《鐘山一日錄》等,多已散佚。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後人輯有《周官新義》、《詩義鈎沉》等。

梅花原文、賞析2

原文:

梅花

五代:李煜

殷勤移植地,曲檻小欄邊。

共約重芳日,還憂不盛妍。

阻風開步障,乘月溉寒泉。

誰料花前後,蛾眉卻不全。

失卻煙花主,東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猶發去年枝。

譯文:

殷勤移植地,曲檻小欄邊。共約重芳日,還憂不盛妍。

阻風開步障,乘月溉寒泉。誰料花前後,蛾眉卻不全。

失卻煙花主,東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猶發去年枝。

註釋:

殷(yīn)勤移植地,曲檻(jiàn)小欄邊。共約重(chóng)芳日,還憂不盛妍(yán)。

殷勤:情意懇切深厚,亦指懇切深厚的情意。檻:窗户下或長廊旁的欄杆,也指井欄。重:再次。妍:美,如“爭妍鬥豔”。”

阻風開步障,乘月溉(gài)寒泉。誰料花前後,蛾眉卻不全。

步障:用以遮蔽風塵或視線的一種屏幕。溉:灌、澆水。花:開花。名詞活用為動詞。蛾眉:女子長而美的眉毛。常作美女代稱。這裏借指周後。

失卻煙花主,東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猶發去年枝。

賞析:

此詩題為《梅花》,卻不是一首詠物詩,而是詠歎與梅花相關的人和事。據《全唐詩》載:“後主嘗與周後移植梅花於瑤光殿之西,及花時,而後已殂,因成詩見意。”

此詩首聯起句“殷勤移植”語,即指這次移植梅花之事;“移植地”便是“瑤光殿之西”的“曲檻小欄邊”。李煜、周後(即昭惠皇后)都是極富雅趣之人,又憑着帝王皇后的特殊條件,便為自己的生活極力營造出優美的氛圍。他們以銷金紅羅罩壁,以綠鈿刷絲隔眼,糊以紅羅,種梅花其外,興之所至,便有了移植梅花之事。頷聯寫道“共約重芳日,還憂不盛妍”,意思是記得當時還曾擔心,梅花“重芳日”,只恐“不盛妍”。唯其如此,頸聯便接着説:“阻風開步障,乘月溉寒泉。”為了給梅花“阻風”,這兩位形影相隨的.伴侶還特意為梅花牽開了漂漂亮亮、長長寬寬的“步障”;為了給梅花澆水,也還曾不辭“乘月”披星之勞。實指望來年能觀賞到夫妻共同移植、一塊澆灌的梅花的豔美風姿。可是,又有誰能料到花開前後,這正該供夫妻共賞同樂的美景良辰,而“蛾眉卻不前”。尾聯的這一慨歎,緊承在語流上逐層推進的前三聯而發,於升至極高處的波峯浪尖,忽發哀音,跌入深潭,悽惻動人,給讀者心靈以強烈衝擊。

梅花原文、賞析3

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古詩簡介

詩人是在描寫梅花,讚美梅花可貴的品性,而實則在字裏行間滲透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詩人是在以梅花的堅強和高潔品格喻示像詩人自己一樣處於艱難、惡劣的環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主張正義的那些人,為國家強盛不畏排擠和打擊的那些人。

翻譯/譯文

那牆角的幾枝梅花,冒着嚴寒獨自盛開。為什麼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註釋

1.凌寒:冒着嚴寒。

2.遙:遠遠地。

3.知:知道

4.為:因為。

5.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賞析/鑑賞

古人吟唱梅花的.詩中,有一首相當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尤其是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更被贊為詠梅的絕唱。

林逋這人一輩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鶴,過着隱居的生活。所以他的詠梅詩,表現的不過是脱離社會現實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詩則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你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牆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着清香。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讚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於雪,説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複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梅花原文、賞析4

原文:

梅花落

唐代:盧照鄰

梅嶺花初發,天山雪未開。

雪處疑花滿,花邊似雪回。

因風入舞袖,雜粉向粧台。

匈奴幾萬裏,春至不知來。

譯文:

梅嶺花初發,天山雪未開。

梅嶺花朵盛開的時候,天山的雪還沒有融化。

雪處疑花滿,花邊似雪回。

有雪的地方看上去疑是開滿了白白的梅花,而梅花的邊緣處又像是落了一層積雪。

因風入舞袖,雜粉向粧台。

因着風兒的吹拂片片梅花飛入舞女的廣袖中,又混雜着脂粉飄向女兒家的粧台。

匈奴幾萬裏,春至不知來。

幾萬裏廣袤荒涼的匈奴之地籠罩在茫茫白雪之中,春天到了也還無從知曉。

註釋:

梅嶺花初發,天山雪未開。

雪處疑花滿,花邊似雪回。

因風入舞袖,雜粉向粧台。

匈奴幾萬裏,春至不知來。

賞析:

這首詩由梅嶺的梅花開放,聯想到遙遠的邊塞,仍然處於嚴寒之中,忽發奇想,覺得彷彿眼前花似雪,彼處雪似花,於是遙遠的空間阻隔便消彌於錯覺之中。然而一旦清醒,才想起徵人遠在萬里之外的冰天雪地之中,春天到了也不知歸來。詩人從小處入手,細膩婉轉,但筆鋒一轉,描寫塞外徵人,昇華了詩的主旨。

盧照鄰此詩在梅花和雪花的形態顏色相似上做文章,利用這一簡單的比喻構成了兩個白色世界的奇異混淆,讀來既新穎又奇特,描繪了一幅美麗奇妙的畫卷。

雖説是混淆的,分不清是梅是雪,但梅和雪的世界卻是對立的`:冰天雪地的匈奴地區和婉約柔美的中原地區。

詩中的“開”字也起到了雙關的作用:在北方,雪尚未“開”,“開”指“開花”,也指“開化”,即謂匈奴的邊塞地區處於較落後的境地,還沒有得到中華文明的開化。

梅花原文、賞析5

原文:

白鷗問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時,何事鎖眉頭?風拍小簾燈暈舞,對閒影,冷清清,憶舊遊。

舊遊舊遊今在否?花外樓,柳下舟。夢也夢也,夢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黃雲,濕透木棉裘。都道無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翻譯:

白鷗棲落水濱,默然地望着我,好似在問:夜泊溪畔是被風雪所阻,不得以停泊;還是無所去處,情願留下?如若是自願,又為了何事眉頭緊鎖?夜風襲來,掀起艙簾,吹得艙內燈火閃爍。孤處江舟,只有身影為伴,對着孤影,不禁懷念起與舊友歡聚和悠遊的情景。

昔日一同悠遊的舊友,今日在哪裏?回想當時,樓外一片盎然春色,相攜漫步錦簇的花叢中。湖中綠波盪漾,系舟在堤邊的柳樹下。夢啊,夢啊,讓我在夢中重温一下舊遊。可是在夢中卻難尋舊遊,只有眼前的`寒水空自流。艙外飛雪漫天,凝望濃密的陰雲,任憑飛雪落在身上,浸透了棉衣。都説沒有人的憂愁,有我這般深沉,今夜,雪中的梅花,一身素白,憂愁似我。

梅花引·荊溪阻雪賞析

賞析:

“白鷗問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留”指樂意羈留,“身留”是出於被迫。途中遇雪,不能航行,泊舟岸邊,自然不是“心留”。詞人起筆突兀,出示幻象以虛寫實。他落筆不寫風雪和溪流,而寫泊舟經過,立意較為翻新,下面繼續讓白鷗發問:“心若留時,何事鎖眉頭?”“鎖眉頭”以形示情。白鷗是詞人寄託心情的意象。問者之意,借白鷗説出,婉深而鮮明。此謂託物言人也。作者阻雪的心情通過白鷗表達的,但白鷺的心情也和作者恰恰相反,白鷺也非作者化身。白鷺慣於生活在風雪之中,激流之上。而作者卻是迫於“身留”。作者描寫白鷗,是深化意境。

“風拍小簾燈暈舞,對閒影,冷清清,憶舊遊。”由舟內到舟外,逐次展示境況的寒冷悽清。傍晚時分,冷風拍打着簾幕,把燈火撩撥得跳蕩不已,光暈連同我的影子,都在搖曳着。孤獨冷清的境地,情不自禁地想起昔日的遊伴來。

下闕緊接上闕結局,問道:“舊遊舊遊今在否?花柳樓,月下舟。”遊伴啊遊伴,你可還健在?憶起結伴而遊,感到非常歡樂自在!花叢旁的小樓,柳蔭之下的輕舟,都如夢幻般地地消逝了。“夢也夢也”,我在夢中重温舊日的歡欣。冷風、寒水、黃雲、白雪,使我片刻也不得安寧,但連那木棉(即棉花)裘都濕透了,怎能讓人入眠。夢已了,“夢不到,寒水空流”,“寒水空流”在空虛絕望的心境中,藴含一絲怪之意思。詞人懷遠之情,如荊溪流水那樣悠悠難盡。風雪漫天,令人愁苦萬分。“都道無人愁似我”,孤舟黑夜唯燈與影相伴,有誰來説這樣的話?況是“都道”,這些人從何而來?“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極寫天氣寒冷。梅花有着傲雪的精神,在冬天凌寒而放,但雪是如此之大,天氣是如此之冷,梅花啊,你能受得住麼?是否象我一樣,浸透在愁苦之中。

全詞流動自然。以發問取頭,未待回答,卻已氣勢凌人。詞中後多用短句,使節奏感極強,音響較為清越。全詞以抒情為主,借景抒情,情景融合,氣宇軒昂。結尾用“雪”字才點出文眼,是作者故意使然,蓋讓人讀起來一氣貫注也。難怪清代詞評家劉熙載曾評蔣捷詞為“長短句之長城”,是推崇備至。

梅花原文、賞析6

原文:

梅花

宋代:張道洽

行盡荒林一徑苔,竹梢深處數枝開。

絕知南雪羞相併,欲嫁東風恥自媒。

無主野橋隨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餘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來。

譯文:

行盡荒林一徑苔,竹梢深處數枝開。

走到荒林的盡頭,只見一條佈滿青苔的小路,通向竹林深處,那裏數枝梅花傲然開放。

絕知南雪羞相併,欲嫁東風恥自媒。

儘管花色潔白,它卻羞於與向陽的白雪為伍。它本想與春風結伴,迎風展瓣又恥於自我為媒。

無主野橋隨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長在野橋旁邊的梅花呵,你好像只願意接受月光的.恩惠。寒谷中,只要根還在,到了春天你依然會抽枝吐蕊。

醉餘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來。

我酒醉之後,不忍心睡在庭前梅樹之下,是害怕春風突然吹落花瓣,讓我觸目傷懷灑淚。

註釋:

行盡荒林一徑苔,竹梢深處數枝開。

徑:狹窄的道路。苔:苔蘚植物,綠色,生長在陰濕的地方。

絕知南雪羞(xiū)相併,欲嫁東風恥自媒。

無主野橋隨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餘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來。

恐:害怕。

賞析:

詩人着意突出梅花之品節,而不是突出其形之美。梅花不慕盛春之榮華,不畏霜雪,也不步他花之後塵,獨自在冰天雪地之中傲然開放。

詩歌為突出梅的高尚品節,從三層意義上進行對比描寫:

一是開放於“竹梢深處”,荒林、苔蘚之類更烘托出梅之清高風格;

二是與南雪相比,與桃杏眾花相比,南雪易於消融,而梅花卻不易凋謝,梅花也不像桃杏眾花那樣,輕易委身於東風;

三是以其生長環境之惡劣、冷寞烘托其品節,即使在野橋邊、寒谷中,它也能顯示自己頑強的生命力。

此詩託物寓志,借梅花抒發自己真實情感。在張道洽的所有梅花詩中,確為上乘之作。

梅花原文、賞析7

詠紅梅花得“梅”字

白梅懶賦賦紅梅,逞豔先迎醉眼開。

凍臉有痕皆是血,酸心無恨亦成灰。

誤吞丹藥移真骨,偷下瑤池脱舊胎。

江北江南春燦爛,寄言蜂蝶漫疑猜。

(出自《紅樓夢》第五十回。)

註釋

白梅懶賦:即“懶賦白梅”。“逞豔”

句:意即春未到,紅梅逞豔,先迎着醉眼開放。

凍臉:因花開於冰雪中,顏色又紅,所以這樣比喻。痕,淚痕。以血淚説紅。

酸心:梅花花蕊孕育梅子,所以説“酸”。待到時節過後,雖無怨恨,花亦化為烏有,所以説“成灰”。

“丹藥”的“丹”雙關義就是紅。“偷下”句:説紅梅原本是瑤池的碧桃,因偷下紅塵而脱去舊形,幻為梅花。傳説瑤池種植仙桃,《西遊記》中孫悟空所偷吃的即是。

“江北”二句:意思是請告訴蜂蝶,不要把紅梅錯認作是桃杏,而疑猜是否已到了春色燦爛的季節。春燦爛,因紅梅色似春花才這樣説的,非實指。當時還是冰雪天氣。蜂蝶,多喻輕狂的.男子。漫,莫,不要。

註釋

白梅懶賦:即“懶賦白梅”。

“逞豔”句:意即春未到,紅梅逞豔,先迎着醉眼開放。

凍臉:因花開於冰雪中,顏色又紅,所以這樣比喻。借意於蘇軾《定風波·詠紅梅》詞:“自憐冰臉不宜時。”痕,淚痕。以血淚説紅。

酸心:梅花花蕊孕育梅子,所以説“酸”。待到時節過後,雖無怨恨,花亦化為烏有,所以説“成灰”。借意於李商隱《無題》詩:“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誤吞”句:説梅花原本是白的,因誤吞神奇的丹藥而換了骨骼,變成紅花。“丹藥”的“丹”雙關義就是紅。范成大《梅譜》:“世傳吳下紅梅詩甚多,惟方子通一篇絕唱,有‘紫府與丹來換骨,春風吹酒上凝脂’之句。”

“偷下”句:説紅梅原本是瑤池的碧桃,因偷下紅塵而脱去舊形,幻為梅花。傳説瑤池種植仙桃,《西遊記》中孫悟空所偷吃的即是。

“江北”二句:意思是請告訴蜂蝶,不要把紅梅錯認作是桃杏,而疑猜是否已到了春色燦爛的季節。春燦爛,因紅梅色似春花才這樣説的,非實指。當時還是冰雪天氣。蜂蝶,多喻輕狂的男子。漫,莫,不要。

賞析

隨着封建制度日趨衰落,當時的豪門,特別是貴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虛,做詩成了一種消磨時光和精力的娛樂。他們既然除了“風花雪月”之外別無可寫,也就只得從限題、限韻等文字技巧方面去鬥智逞能。小説中已換過幾次花樣,這裏每人分得某字為韻,也是由來已久的一種唱和形式。描寫這種詩風結習,客觀上反映了當時這一階層人物的無聊的精神狀態。

從人物描繪上説,邢岫煙、李紋、薛寶琴都是初出場的角色,應該有些渲染。但她們剛到賈府,與眾姊妹聯句作詩不應喧賓奪主,所以蘆雪庵聯句除薛寶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雲。眾人接着要她們再賦紅梅詩,是作者的補筆,藉此機會對她們的身份特點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過詩句來暗示的。李紋姊妺是李紈的寡嬸的女兒,從詩中淚痕皆血、酸心成灰等語來看,可能也有不幸遭遇,或是表達喪父之痛。“寄言蜂蝶”莫作輕狂之態,可見其自恃節操,性格上頗有與李紈相似之處,大概是注重儒家“德教”的李守中一族中共同的環境教養所造成的。

梅花原文、賞析8

作品原文

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作品註釋

⑴凌寒:冒着嚴寒。

⑵遙:遠遠地。知:知道。

⑶為(wèi):因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作品譯文

那牆角的幾枝梅花,冒着嚴寒獨自盛開。為什麼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創作背景

王安石變法的新主張被推翻,兩次辭相兩次再任,放棄了改革。這首詩是王安石罷相之後退居鐘山後所作。

作品鑑賞

“牆角數枝梅”,“牆角”不引人注目,不易為人所知,更未被人賞識,卻又毫不在乎。“牆角"這個環境突出了數枝梅身居簡陋,孤芳自開的形態。體現出詩人所處環境惡劣,卻依舊堅持自己的.主張的態度。

“凌寒獨自開”,“獨自”,語意剛強,無懼旁人的眼光,在惡劣的環境中,依舊屹立不倒。體現出詩人堅持自我的信念。

“遙知不是雪”,“遙知”説明香從老遠飄來,淡淡的,不明顯。詩人嗅覺靈敏,獨具慧眼,善於發現。“不是雪”,不説梅花,而梅花的潔白可見。意謂遠遠望去十分純淨潔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詩意曲折含蓄,耐人尋味。暗香清幽的香氣。

“為有暗香來”,“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氣,以梅擬人,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徵其才氣譙溢。

首二句寫牆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末二句寫梅花潔白鮮豔,香氣遠布,讚頌了梅花的風度和品格,這正是詩人幽冷倔強性格的寫照。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讚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於雪,説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複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撫州(今江西撫州市東鄉縣上池)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並稱“唐宋八大家”。熙寧二年(1069年)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鐘山,諡號“文”,又稱王文公。其政治變法對北宋後期社會經濟具有很深的影響,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

梅花原文、賞析9

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香異。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籬茅舍,富貴玉堂瓊榭。兩地不同栽,一般開。

古詩簡介

《昭君怨·梅花》是南宋詞人鄭域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上片描寫出山野中梅花的姿態,較富有詩意。下片具體描寫野人家的環境,與前面的一樹寒梅掩以疏竹相互映發,形成一種優美恬靜的境界。這首詞以詠梅為題材,採用了比興手法,表現出了一種清醒可喜的逸情雅趣,頗有發人深思的地方。

翻譯

説它是花,春天卻未到來,説它是雪,卻幽香無比。傍着竹林,探出一根枝條,在鄉村的農舍綻放。

無論在竹籬茅舍的貧寒之地,還是在玉堂瓊廳的富貴場所。栽種地不同,但一樣開出純正高潔的花朵。

註釋

⑴昭(zhāo)君怨:又名“宴西園”“一痕沙”。四十字,全闋四換韻,兩仄兩平遞轉,上下片同。

⑵道:説。

⑶來:語助詞。

⑷竹籬茅舍:這裏指貧寒人家。

⑸玉堂瓊(qióng)榭(xiè):這裏指富貴人家。榭,建築在高土台上的房子。

⑹一般:一樣。

創作背景

這首詞具體創作年代已不詳。自《國風·召南·摽有梅》以來,歷代詩歌中詠梅之作就屢見不鮮,但有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精粹雅逸,託意高遠,如林逋的《梅花》詩,姜夔的詠梅詞《暗香》、《疏影》;一種是巧喻譎譬,思致刻露,如晁補之的《鹽角兒》。鄭域這首詞為第二種,由於受到宋詩議論化的影響,這種傾向在詩歌的韻味上稍遜前者一籌。

賞析

宋人張炎説:“詩難於詠物,詞為尤難。體認稍真。則物而不暢;模寫差遠,則晦而不明。”“一看意思,全在結句。”以詞貴在神似與形似之間,它只抓住臘梅的特點,稍加點染,重在傳神寫意,與張炎所提出的要求,大概相近,風格質樸無華,落筆似不經意,小中見大,弦外有音,堪稱佳作。

楊慎説此詞“興比甚佳”,主要是指善用比喻。但它所用的不是明喻,而是隱喻,如同《文心雕龍·諧隱》所説:“遁詞以隱意,譎譬以指事”。在宋人詠物詞中,這是一種常用的手法。像林逋的詠草詞《點絳脣》、史達祖的詠春雨詞《綺羅香》和詠燕詞《雙雙燕》,他們儘管寫得細膩傳神,但從頭到尾,都未提到“草”字,“雨”字和“燕”字。這類詞讀起來頗似猜謎語,但謎底藏得很深,而所描寫的景物卻富有暗示性或形象性,既具體可感,又含蓄有味。此詞起首二句也是採用同樣的手法,它不正面點破“梅”字,而是從開花的時間和花的色香等方面加以比較:説它是花麼,春天還未到;説它是雪呢,卻又香得出奇。前者暗示它在臘月裏開花,後者表明它顏色潔白,不言臘梅而臘梅自在。從語言結構來看,則是每句之內,自問自答,音節上自然舒展而略帶頓挫,如“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香異”,涵泳之中,別有一番情趣。

以“雪”“香”二字詠梅,始於南朝蘇子卿的《梅花落》:“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來。”後人詠梅,不離此二字。王安石《梅花》詩云:“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似與蘇詩辯論。陸游《梅花絕句》雲:“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丟了香字,只談雪字。晁補之詞《鹽角兒》則抓住香雪二字,儘量發揮:“開時似雪,謝時似雪,花中奇絕。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徹。”至盧梅坡《雪梅二首》詩則認為各有所長:“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此詞好似也參加這一辯論,但它又在香雪二字之前附加了一個條件,即開花時間,似乎是作者的獨創。

上片三、四兩句,寫出山野中梅花的姿態,較富有詩意。“竹外一枝斜”,語本蘇軾《和秦太虛梅花》詩:“竹外一枝斜更好。”宋人正敏《遯齋閒覽》評東坡此句雲:“語雖平易,然頗得梅之幽獨閒靜之趣。”曹組《驀山溪·梅》詞中也寫過:“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但卻把思路引到杜詩“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上來,離開了梅花。此詞沒有遇竹而忘梅,用典而不為典所囿,一氣呵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意境。它以疏竹為襯托,以梅花為主體,在猗猗綠竹的掩映之中,一樹寒梅,疏影橫斜,閒靜幽獨,勝境超然。而且以竹節的挺拔烘托梅花的'品格,更能突出梅花凌霜傲雪的形象。句末加上“野人家”一個短語,非但在音節上倩靈活脱,和諧優雅而且使整個畫面有了支點,流露出不識人間煙火者的生活氣息。

詞也就這樣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下片。

下片具體描寫野人家的環境。原來山野之中這户人家居處十分簡樸,數間茅舍,圍以疏籬。這境界與前面所寫的一樹寒梅掩以疏竹,正好相互映發:前者偏於虛,後者趨向實。它成了一種優美的恬靜的境界,引人入勝,容易令人產生“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的聯想。而“冷落竹籬茅舍”之後,接着寫“富貴玉堂瓊榭”,意在説明栽於竹籬茅舍之梅,與栽於玉堂瓊榭之梅,地雖不同,開則無異。詞人由山中之梅想到玉堂之梅,思路又拓開一層,然亦有所本。李邴《漢宮春》詠梅詞雲:“問玉堂何似,茅舍疏籬?傷心故人去後,冷落新詩。”相比起來,李詞以情韻佳,此詞則以哲理勝。它以對比的方式,寫出了梅花純潔而又傲岸的品質,體現了“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的高尚情操。同一般的詠梅詩詞相比,思想又得到了進一步昇華。

梅花原文、賞析10

西江月·梅花

宋代:蘇軾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麼 同:幺)

素面翻嫌粉涴,洗粧不褪脣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譯文及註釋

玉骨那愁瘴(zhàng)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qiǎn)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麼 同:幺)

梅花生長在瘴癘之鄉,卻不怕瘴氣的侵襲,是因它淡雅的姿態有着神仙般的風致。海仙經常派遣使者來到花叢中探望,這個使者,原來是倒掛在樹上的綠毛小鳥。

玉骨:梅花枝幹的美稱。瘴霧:猶瘴氣。南方山林中的濕熱之氣。冰姿:淡雅的姿態。仙風:神仙的風致。芳叢:叢生的繁花。綠毛幺鳳:嶺南的一種珍禽,似鸚鵡。

素面翻嫌粉涴(wò),洗粧不褪脣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翻嫌 一作:常嫌)

它的素色面容不屑於用鉛粉來粧飾,即使梅花謝了,而梅葉仍有紅色。愛梅的高尚情操已隨着曉雲而成空無,已不再夢見梅花,不像王昌齡夢見梅花雲那樣做同一類的夢了。

涴:沾污,弄髒。脣紅:喻紅色的梅花。高情:高隱超然物外之情。“不與”句:蘇軾自注:“詩人王昌齡,夢中作梅花詩。”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梅花生長在瘴癘之鄉,卻不怕瘴氣的侵襲,是因它淡雅的姿態有神仙的風姿。海仙經常派遣使者來到花叢中探望,這個使者,原來是倒掛在樹上的綠毛小鳥。

它的素色面容不屑於用鉛粉來粧飾,即使梅花謝了,而梅葉仍有紅色。愛梅的高尚情操已隨着曉雲而成空無,已不再夢見梅花,不像王昌齡夢見梅花雲那樣做同一類的夢了。

註釋

玉骨:梅花枝幹的美稱。唐馮贄《雲仙雜記》卷二:“袁豐居宅後,有六株梅……(豐)歎曰:‘煙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無傾城笑耳。’即使妓秋蟾出比之。”瘴霧:猶瘴氣。南方山林中的濕熱之氣。

冰姿:淡雅的姿態。

仙風:神仙的風致。

芳叢:叢生的'繁花。

綠毛幺鳳:嶺南的一種珍禽,似鸚鵡。

涴(wò):沾污,弄髒。

脣紅:喻紅色的梅花。

高情:高隱超然物外之情。

“不與”句:蘇軾自注:“詩人王昌齡,夢中作梅花詩。”

創作背景

此詞當作於公元1096年(紹聖三年)。據《耆舊續聞》《野客叢書》記載,此詞乃蘇軾為悼念死於嶺外的歌妓朝雲而作。作者創作這首詞時大約60歲。

賞析

此詞當為悼念隨作者貶謫惠州的侍妾朝雲而作,詞中所寫嶺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面脣紅,高情逐雲,不與梨花同夢,自有一種風情幽致。上闋通過讚揚嶺南梅花的高風亮節來歌贊朝雲不懼“瘴霧”而與詞人一道來到嶺南瘴癘之地;下闋通過讚美梅花的豔麗多姿來寫朝雲天生麗質,進而感謝朝雲對自己純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互為知己的情誼,並點明悼亡之旨。全詞詠梅,又懷人,立意脱俗,境象朦朧虛幻,寓意撲朔迷離。格調哀婉,情韻悠長,為蘇軾婉約詞中的佳作。

詞的上闋寫惠州梅花的風姿、神韻。起首兩句,突兀而起,説惠州的梅花生長在瘴癘之鄉,卻不怕瘴氣的侵襲,是因這它有冰雪般的肌體、神仙般的風致。接下來兩句説它的仙姿豔態,引起了海仙的羨愛,海仙經常派遣使者來到花叢中探望;這個使者,原來是倒掛在樹上的綠毛小鳥(狀如幺鳳)。以上數句,傳神地勾勒出嶺南梅花超塵脱俗的風韻。

下闋追寫梅花的形貌。“素面翻嫌粉涴”,嶺南梅天然潔白的容貌,是不屑於用鉛粉來粧飾的;施了鉛粉,反而掩蓋了它的自然美容。嶺南的梅花,花葉四周皆紅,即使梅花謝了(洗粧),而梅葉仍有紅色(不褪脣紅),稱得上是絢麗多姿,大可遊目騁情。面對着這種美景的東坡,卻另有懷抱:“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東坡慨歎愛梅的高尚情操已隨着曉雲而成空無,已不再夢見梅花,不像王昌齡夢見梨花雲那樣做同一類的夢了。句中“梨花”即“梨花雲”,“雲”字承前“曉雲”而來。曉與朝疊韻同義,這句裏的“曉雲”,可以認為是朝雲的代稱,透露出這首詞的主旨所在。

這首詠梅詞空靈藴藉,言近旨遠,給人以深深的遐思。詞雖詠梅,實有寄託,其中藴有對朝雲的一往情深和無限思戀。作者既以人擬花,又借比喻以花擬人,無論是寫人還是寫花都妙在得其神韻。張貴《詞源》論及詠物詞時指出:“體物稍真,則拘而不暢;模寫差遠,則晦而不明。要須收縱聯密,用事合題,一段意思,全在結句,斯為絕妙。”以這一標準來衡量此詞,可以窺見其藝術技巧的精湛。

詞典釋義

(釋義為系統自動檢索,難免有誤,僅供參考。)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素面翻嫌粉涴,洗粧不褪脣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梅花原文、賞析11

原文:

梅花

清代:汪中

孤館寒梅發,春風款款來。

故園花落盡,江上一枝開。

譯文:

孤館寒梅發,春風款款來。

孤寂的客館中,寒梅開始綻放,春風腳步徐緩地來到樹下。

故園花落盡,江上一枝開。

此時故鄉的園中花已經開了又凋謝了,江上春尚寒,只有一枝獨開。

註釋:

孤館寒梅發,春風款款來。

孤館:孤寂的客舍或旅館。發:開放。款款:徐緩的樣子。

故園花落盡,江上一枝開。

江上:一本作“江樹”。

賞析:

這是一首鄉情詩,寫作者因在客地見梅花而牽惹起對故鄉的懷念之情。

此詩以故園和客館梅花開放的早遲不同,表現出客居異地的孤悽和對故鄉的深切懷念。詩首句寫客地見梅。梅開報春,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照理説自有一番喜慶之氣,可詩人的心態卻不甚佳妙,表現出的是“孤”,是“寒”,一開篇就流露出深重的鄉思鄉愁。詩曰“孤館”,表明詩人是做客他鄉,館居異地。出於一種水是家鄉美、月是故鄉明的感情。詩人甚至覺得客館的春風也來得特別遲,它是款款而來,姍姍而至,大有“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夕陽暮”那種難耐的孤悽。以上兩句寫客地見梅,不言鄉思而鄉思自濃,不寫鄉愁而鄉愁自現。可謂“不着一字,盡得風流”。

接下來兩句寫懷念故鄉。“故園花落盡”,是説故鄉的梅花早已凋落殆盡。這裏的“花”承首句的“梅”,當指梅花而非言他花,如指他花落盡,就顯得與事實不符。汪中故鄉在江蘇揚州,江南春天雖早,亦不至於百花凋殘而客館寒梅始花。這一句以故鄉花落,反襯客館始花,進一層寫出作者客居他鄉的孤苦意緒。“江上一枝開”,這一句是回過頭來寫客館的梅花,故園花已落,客館花才開,以兩地花開時差作比,突出表現出“哪裏都沒有家鄉好”這種中國人民的傳統心態,抒發了熱愛家鄉,懷念家鄉的`思想感情。

汪中這首詩,從題材上説並無新穎之處,只不過是一首極為普通的鄉情詩。但從藝術上看,卻能以極平淡之語表現最濃烈之情。以梅花寫鄉情,為人熟悉的還有陸凱《贈范曄詩》和王維《雜詩三首·其二》,這兩首與此詩粗略的比較,就可發現,前兩首有點像一出獨幕劇,都有兩人物出現在詩中,陸凱詩託語驛使代問朋友,王維詩是迫不及待地問訊故鄉來客家中情況,而汪中此詩則是獨白,沒有對象在訴説自己的思鄉之情,那種做客他鄉的孤苦之情也就更加溢於言表。

梅花原文、賞析12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前一放翁。(梅前一作:梅花)

譯文

聽説山上的梅花已經迎着晨風綻放,遠遠望去,四周山上的梅花樹就像一堆堆白雪一樣。

有什麼辦法可以把自己變化成數億身影呢?讓每一棵梅花樹前都有一個陸游常在。

註釋

聞道:聽説。

坼(chè):裂開。這裏是綻開的意思。

坼曉風:即在晨風中開放。

雪堆:指梅花盛開像雪堆似的。

何方:有什麼辦法。

千億:指能變成千萬個放翁(陸游號放翁,字務觀)。

梅花:一作梅前。

賞析

這首詩是組詩中的第一首。於公元1202年(嘉泰二年)一月,陸游退居故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七十八歲。此時北宋滅國,陸游處於政治勢力的邊緣,長時間得不到當權派的重用,但他的心中確實仍有期待。當作者看到梅花有感而發。

創作背景

這首詩的首句“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寫梅花綻放的情景。如第一句中“坼曉風”一詞,突出了梅花不畏嚴寒的傲然情態;第二句中則把梅花比喻成白雪,既寫出了梅花潔白的特點,也表現了梅花漫山遍野的盛況。語言鮮明,景象開闊。而三四兩句“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更是出人意表,高邁脱俗,願化身千億個陸游,而每個陸游前都有一樹梅花,把痴迷的愛梅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緊接的.兩句,突發奇思“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意思是説,用什麼辦法能變出千萬個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裏分身欣賞。身化千億,設想可謂奇妙之至。梅花與詩人面面對應,是梅耶?是人耶?一時實難輕分,這又是詩人命筆奇特之處。這兩句雖是點化柳宗元“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峯頭盡望鄉”的詩意而來,但用在“雪堆遍滿四山”的梅花世界中,不唯妥貼自然,而且情景相生極富有意趣。理由至少有三:以詩人78歲的高齡,面對樹樹姿態有異的梅山花海,一時當然不能逐個尋芳,所以化身分之賞之,自屬妙想,此其一。又陸游年事雖高,但童心未泯,平時常有“梅花重壓帽檐偏,曳杖行歌意欲仙”的“出格”舉動惹人注目,此時他突發奇思,想學仙人的分身法,亦是童心使然,很合乎心理,此其二。再者陸游常以梅花自比,且心中常存伯仲之間不分高下的感覺,如今面對千萬樹盛開的梅花,詩人自負當然不甘心以一身仰視,須化身千億才能與之匹敵相稱,方不辜負詩人對梅花的一番感情。綜觀這三方面,此句表面上雖有借鑑之處,深入地體會實屬情景相生之辭,正如當年林逋點化江為詩成梅花絕唱一樣,均經過詩人的再創造,融會陶鑄古人詩意而自出機杼,且能翻出新意,使詩更富有盎然的詩意和逗人入勝的意境。

前兩句的寫梅是為後兩句寫人作陪襯。面對梅花盛開的奇麗景象,詩人突發奇想,願化身千億個陸游,而每個陸游前都有一樹梅花。這種豐富而大膽的想象,把詩人對梅花的喜愛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同時也表現了詩人高雅脱俗的品格。末句之情,試在腦中擬想,能令人發出會心的微笑。

陸游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宰臣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梅花原文、賞析13

梅花

唐代:崔道融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

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梅花初放,花萼中還含着白雪;梅花美麗孤傲,即使要入畫,都會擔心難畫的傳神。

花香中別有韻致,清雅的都不知道冬的寒冷。

心中愁苦之人不願聽那哀怨的笛聲,病軀倚着梅枝獨看這風景。

北風如果理解我憐悔之意,就請不要輕易的摧殘它。

註釋

萼(è):花萼,萼片的總稱。由若干萼片組成,一般呈綠色,保護花芽。

雪:指白色梅花。

孤標:獨立的標識,形容清峻突出,不同一般。

朔(shuò):北方。

創作背景

崔道融在公元895年(乾寧二年)前後,做過縣令之類的小官,後避戰亂入閩,空有一腔抱負卻無處施展。此詩為詩人詠梅之作,既贊梅花之孤高芳鬱,亦向世人暗寓自己的高潔情操。

賞析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此句寫“冷”。只是“數萼”,方顯冷清。詩人家中必無高朋滿座。無朋無友,遺我一人,隱隱花開,淡淡看來。在詩壇眾多的詠梅詩中,林逋《山園小梅》雲:“眾芳搖落獨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齊己《早梅》雲:“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裏,昨夜一枝開。”此二者皆是“暖”景,何等的熱鬧,獨不似崔道融詠梅詩的“冷清”“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先寫花形,複寫花香。關於這一點齊己的.《早梅》詩和林逋的《山園小梅》詩也與之如出一轍。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先寫花形,複寫花香。齊詩林詩亦然。齊詩云:風遞幽香出,禽竊素豔來。林詩云: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三者意境則各不相同。崔詩清。香為清香,以清替寒。齊詩雖有一幽字,其境不覺其幽,唯覺流暢而已。林詩着一趣字,所謂文人雅事此般趣味則是。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此句愁。於花香之後,寫花事。李益《從軍北征》雲:天山雪後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律然《落梅》雲:不須橫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橫笛是特指,故和愁聽。齊詩無此寫人之句。林詩云: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不離其雅趣。

“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此句苦。苦苦哀求之意。唯此相慰,不忍見其凋殘。此寫花願。齊詩云: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台。就花寫花,不似崔詩化人入花,其情深切。林詩至上句已畢。

崔道融四句詩,冷、清、愁、苦,皆出寂寞。人無伴,心亦無寄。偶見之數萼梅花,戀戀不已,卻無大地春回的歡樂。只因心間的孤寒不因人間的寒暑而遷移。律然《落梅》全詩云:和風和雨點苔紋,漠漠殘香靜裏聞。林下積來全似雪,嶺頭飛去半為雲。不須橫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紛紛。意境與崔詩較近。然此為落梅,正當有歎惋之意。崔道融寫初發之梅,清寒遠甚於此,可想見其人之寂寞何等之深。

梅花原文、賞析14

梅花

汪中〔清代〕

孤館寒梅發,春風款款來。

故園花落盡,江上一枝開。

賞析

這是一首鄉情詩,寫作者因在客地見梅花而館惹起對故鄉的懷念之情。

此詩以故園和客館梅花開放的早遲不同,表現出客居異地的孤悽和對故鄉的深切懷念。詩首寒寫客地見梅。梅開報春,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照理説館有一番喜慶之氣,可詩人的心態卻不甚佳妙,表現出的是“孤悉,是“寒悉,一開篇就流露出深重的鄉思鄉愁。詩曰“孤館悉,表明詩人是做客他鄉,館居異地。出於一種水是家鄉美、月是故鄉明的感情。詩人甚至覺得客館的春風也來得特別遲,它是款款而來,姍姍而至,大有“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夕陽暮悉那種難耐的孤悽。以上兩寒寫客地見梅,不言鄉思而鄉思館濃,不寫鄉愁而鄉愁館現。可謂“不着一字,盡得風流悉。

接下來兩寒寫懷念故鄉。“故園花落盡悉,是説故鄉的.梅花早已凋落殆盡。這裏的“花悉承首寒的“梅悉,當指梅花而非言他花,如指他花落盡,就顯得與事實不符。汪中故鄉在江蘇揚州,江南春天雖早,亦不至於百花凋殘而客館寒梅始花。這一寒以故鄉花落,反襯客館始花,進一層寫出作者客居他鄉的孤苦意緒。“江上一枝開悉,這一寒是回過頭來寫客館的梅花,故園花已落,客館花才開,以兩地花開時差作比,突出表現出“哪裏都沒有家鄉好悉這種中國人民的傳統心態,抒發了熱愛家鄉,懷念家鄉的思想感情。

汪中這首詩,從題材上説並無新穎之處,只不過是一首極為普通的鄉情詩。但從藝術上看,卻能以極平淡之語表現最濃烈之情。以梅花寫鄉情,為人熟悉的還有陸凱《贈范曄詩》和王維《雜詩三首·其二》,這兩首與此詩粗略的比較,就可發現,前兩首有點像一出獨幕劇,都有兩人物出現在詩中,陸凱詩託語驛使代問朋友,王維詩是迫不及待地問訊故鄉來客家中情況,而汪中此詩則是獨白,沒有對象在訴説館己的思鄉之情,那種做客他鄉的孤苦之情也就更加溢於言表。

梅花原文、賞析15

原文: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梅花(六首其三)》參考注釋:

①聞道:聽説。坼(chè):裂開。這裏是綻開的意思。

②雪堆:指梅花盛開像雪堆似的。

③何方:有什麼辦法。千億:指能變成千萬個放翁(陸游字放翁)。

④梅花:一作梅前。

賞析:

陸游寫過不少詠梅詩,這是其中別開生面的一首。頭兩句寫梅花綻放的情景。以白雪堆山喻梅花之盛,語言鮮明,景象開闊。而三、四兩句更是出人意表,高邁脱俗:願化身千億個陸游,而每個陸游前都有一樹梅花,把痴迷的`愛梅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寫此詩時作者已78歲高齡,閒居在故鄉山陰,借詠梅來宣泄自己落寞孤高的情愫。前兩句的寫梅是為後兩句寫人作陪襯。“化身千億”長在梅前,與梅相連,心相印:人梅合一,凸現了作者高標絕俗的人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