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做人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2.64W

我買了“中學生學會做人處世的128個故事”,每天都在用幾分鐘在我的班上用自己提煉後的語言講述裏面的一兩個故事,為什麼這樣做呢,緣於下面兩件事:

學會做人讀後感

我的一個親戚,認為自己老實,希?自己的孩子不吃虧,每天灌輸的是不吃虧的理論,那個孩子大了,生活的很不快樂,因為在他眼裏,許多人都在算計他,人們都對不起他,自己又不肯吃虧,行為幼稚的可笑,所以也沒什麼朋友,他母親發現他處處想法可笑,一個勁糾正他不切實際的處世方法,只是,怕吃虧,認為別人算計他的想法根深蒂固,難以改變。

我帶這個班,有個孩子先天素質好,可是怎麼那麼消極自私呢,導致學習也不積極,遠沒達到他應該有的水平,我多次找他談話,啟發他厚道些,無果。他家長找我談,希望他出色,跟他家長談完,我明白了,他家長認為這個社會實在和老實是不行的,他們用“先進的時代理論”教育自己的兒子,並且他們也“以身作責”,我知道我這個老師在他們眼裏肯定是白痴,我心想家長的“榜樣作用”不改,這個孩子也就這樣了。最好笑的是這孩子的父親的上司也是家長,那領導家長主動對我提起這孩子家長,“就他們那種自私,沒人看他們呀,我實在無法提拔他。”正應了一句話,“聰明反被聰明誤”,既誤了孩子也誤了自己。

我深信“態度決定命運,細節決定成敗。”,孩子們不會為人處世,學習也相應受到影響,我已經講了兩個月故?,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收效顯著,許多孩子討厭説教,卻喜歡故事,自己浯出道理,規範行為。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而我們在工作中往往更重視教書,而忽視了育人。其實,育人和教書同等重要。由於平時教學工作比較繁忙,所以更多的是進行一些簡單的説教,教育效果並不好。讀過《讓國小生學會做人的100個故事》,覺得這本書中很多的教育思想和生動有趣的故事對我們的教育工作教起着指導的作用。學會做人是每個孩子走向社會之前必須要掌握的基本能力。懂得做人的人,能更好地融入社會。做一個怎樣的人,是從小就要確立的目標和方向。本書精選了100個啟迪心靈的好故事。當孩子遨遊在這些精彩的故事之中時,就能逐步地領悟如何待人、如何處事、學會尊敬師長、孝敬父母……把孩子塑造成一個令父母欣慰、人見人愛的人,一個長大後可以成就一番事業的.人。以精彩的文筆,生動有趣的故事來展現做人的道理和獲得成功的經驗。其中很多做人的道理和原則對於我們這些成年人來説,也很有教育意義和啟迪。首先是做個好人,人心本善,做個好人是人際交往中一種高尚的品德,是智者心靈深處的一種溝通,是仁者個人內心世界裏一片廣闊的視野。

俗語説:助人為快樂之本。幫助別人的時候,往往也是在幫助自己。給別人的幫助雖小,卻像一把銅匙打開了彼此的心門,讓世界充滿了温馨動人的故事。有這樣一則故事《老禪師和他的徒兒》,講的是老禪師帶着徒兒下山化遊,歸途中遇見一個鋨得奄奄一息的年邁老嫗。老禪師當即命徒兒留些於糧和銀兩給老嫗,徒兒有些不情願,老禪師打句佛語,問徒兒他們身上的銀兩和口糧共有多少。徒兒説口糧僅夠三天,銀兩才化得5兩白銀。老禪師頜首微笑道:口糧三是總有食完之進,白銀5兩也不足以修繕一座破廟,但與一無所有的人相比,我們師徒已屬幸哉。説完,老禪師留下了3兩白銀和師徒兩人兩天的口糧,隨後轉身離去。一路上,老禪師見徒兒悶悶不樂,便道:生死與功德只在一念之間,這些銀兩和食物對我們來説只不過是暫時維持生計罷了,可對施主卻是救命之物埃徒兒似懂非懂。幾年後,老禪師油盡燈枯,圓寂前他把一本經書交到徒兒手中,翕動着嘴脣卻沒來得及説出最後一句話,那經書徒兒年幼時就已經倒背如流,故而未曾翻閲便擱在一邊。年輕的徒兒一心只想修繕廟宇,未曾做過一件功德事,臨終前突然想起老師留下的那本經書,但見上面寫着老師當年未及點明忠告助人一次,勝似誦經十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