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來源:文萃谷 5.07K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

這個電影的主要人物叫辛格,辛格是吉塔和巴比塔的爸爸。原本辛格未能實現他的夢想,贏得世界級金牌,就想讓他的媳婦生一個男孩,結果卻生了四個女孩,辛格的夢想破滅了。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有一天,辛格出去工作,回來時,發現吉塔和巴比塔把兩個男孩子打得落花流水。辛格發現他兩個女兒有驚人的摔跤天賦,辛格心中的夢想又有可能實現,便決定不能浪費女兒的天賦,便與妻子約定一年時間按照摔跤手的標準訓練兩個女兒:換掉裙子,穿上男式的褲子;剪掉長髮,像男孩一樣留着短頭髮,讓她們學習摔跤,故事才開始。

第一天,清晨五點。兩姐妹收到爸爸的旨意早早起牀,爸爸帶她倆吃最喜歡吃的食物——脆皮餅。然後,爸爸説:“你們倆從現在開始,不許吃辛辣的食物了,因為你們倆以後就是摔跤手了。”吉塔和巴比塔頓時傻掉了,一齊看向媽媽,媽媽也很無奈。

第二天,清晨五點。爸爸叫她倆起牀訓練。

一天比一天辛苦,終於有一天,她們已經受夠了辛格的訓練,開始反抗:把爸爸的鬧鐘調到了七點響鈴。在爸爸佈置的沙坑訓練場,偷偷地把燈泡弄壞。她們有一天覺得自己的行動勝利了,便去參加同學的婚禮。爸爸知道了,很生氣,就把同去參加婚禮的侄子扇了一耳光,因為他捨不得打自己的女兒。

爸爸走後,巴比塔和吉塔便埋怨自己的爸爸,説爸爸這不好,那不好的。但她們的同學卻説:“你們有這麼好的爸爸,應該珍惜。別像我一樣,一到14歲就要嫁給一位陌生男人,才能減輕負擔。你們有這麼好的爸爸,都不讓你們幹家務。”

姐妹倆頓時如夢初醒,感到很慚愧。然後,她們便改過自新,聽爸爸的話:每天跑步、練腿勁,她們每天這麼練,曾打敗她們的“哥哥”便變得不堪一擊。

後來,辛格決定,第二天讓她們參加市裏比賽。她們挑選的對手,可不是弱者中的弱者,而是強者中的強者。

第一場,是吉塔和肌肉男孩的比賽,在比賽快結束時,吉塔就差一點獲勝。就這樣,她們打了一場又一場比賽,觀眾一天也比一天多了起來,她們獲得了全國冠軍。吉塔準備參加了世界級比賽,她的成績一落千丈,後來還是她爸爸幫助了她,真是父愛如山!

到了世界冠軍爭奪賽中,她爸爸被教練關到了一個倉庫裏,到了最後一關,吉塔只有1分,而對手有5分。吉塔心急如焚,對手卻輕鬆自在。突然,吉塔想到了辛格教她的得5分絕招,便用了此招,她終於贏得了最後的勝利,奪得了世界冠軍。

當奏響國歌時,她父親也出來了,激動地和他的女兒吉塔緊緊擁抱在了一起。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2

首先,爸爸清楚的知道自己在作為家庭頂樑柱時,哪些該放棄哪些該繼續,同時也很清晰自已的孩子有怎樣的性格和能力。劇中爸爸悲情埋葬自己夢想,徹底息心後,當看到自己的兩個女兒具有能打善戰的秉性時,在燃起自己心底夢想煥發出巨大力量的同時,毅然決定突破社會侷限想盡一切辦法引導女兒走上職業摔跤之路,當然他也是一位負責的爸爸,他也怕走眼,耽誤了孩子,因此和妻子約定了一年的觀察期,這裏也要感謝媽媽的支持。

其次,目標一旦確定,無論從心理上和行動上都不會動搖,哪怕是前進路上佈滿荊棘也要去克服,沒錢給孩子買運動衣、沒錢提供高熱量食物、沒錢置辦訓練器材,除了家人沒有外部的支持,甚至在女兒不理解想放棄時,爸爸都是沒有條件那麼就創造條件去解決。爸爸一路的堅定產生出的定力強大到克服了別人都認為的那些不可能。

第三,全然的沉浸在與女兒一同成長的過程中,用爸爸強大的內心力量包容和承載一切,忍他人之不能忍,受他人之不能受,然後在靜中用智慧為孩子為家庭營造出一個穩如磐石的環境氛圍,傳遞出只要爸爸在,一切都沒有問題,當然要做到這點爸爸是在背後默默付出了他的全部。

中國傳統文化《大學》針對成人的修為,開篇就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段話的明示,由阿米爾.汗在劇中給予了淋淋盡致的展示,這應該是兩個文明古國在人生修煉上的一次互相致敬。

為了幫助孩子實現人生目標,爸爸用關愛、不放棄甚至威嚴包裹孩子,然後助其發揮出最大潛能,為個人為社會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爸爸 擁有的止、定、靜、安、慮的能力,使其在充分知曉自己所能和孩子能力的基礎上,用篤定、用平靜、用信念、用籌劃一步一步做着萌發孩子天性的有效陪伴。這完全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人的成長就是要認識事務本來面目和客觀發展規律,然後事有始終,最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這個過程中,爸爸教女兒在技巧上的以逸待勞、防守反擊、聲東擊西這些技時都暗含了符合道的痕跡。

片中還有一個細節,就是當爸爸被人暗算不能現場指揮時,爸爸那早早為孩子種下的不能總靠別人,你自己可以的心錨在最後的關鍵時刻發揮出了絕地反擊的作用,同時也完成了孩子心理上的蜕變,從此可以放開爸爸保護的手而自立自為的前行了。看着孩子揹負着自己的使命安全遠離的背影,一定是天下爸爸們共同的願望

近期,在微信朋友圈中,總看到好多朋友在曬電影《摔跤吧!爸爸》的票根,或者是正想約好友一同前去觀影。筆者瞭解到,這部電影講述曾經是摔跤冠軍的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影片沒有宏大的場面,沒有絢麗的特效,沒有排片的優勢,卻憑藉炸裂的口碑,一路逆襲,硬是把上座率、票房拗成了一個上揚的曲線影片不僅牢牢佔據單日票房榜首位,還打破了印度電影在中國內地的票房紀錄,使得在國內的票房上力壓印度本土,在網絡上也引起熱議。

這部電影使用印地語,以印度農村為背景,演員也全都是印度人,僅僅用普通話簡單地配音或配有字幕。但有誰會想到,一部有關女性摔跤手的冷門題材的寶萊塢影片,成為口碑與票房齊飛的現象級之作。那麼,《摔跤吧!爸爸》意外走紅,對我國電影產業的發展又有怎樣的啟發呢?

一方面,這部影片在中國觀眾看來之所以這麼引人入勝,是因為這部電影的幾個最重要主題得到了我國觀眾的強烈認同。比如説,社會中婦女的地位,尤其是在農村社會,以及偏愛男孩的觀念。這些也是目前中國在努力解決的問題。孝順的重要性、生活在農村的人們他們與機遇無緣因而更加渴望成功的雄心,以及與體育相關的愛國熱忱,這些在印中兩國觀眾中看來引起了共鳴,從而證明兩國具有種種共同的社會關切與渴望。我國體育界的一些名人,也談了各自對這部影片的觀後感和思考,表示這部影片真實反映出運動員成功背後付出的艱辛和努力,引起強烈共鳴。其實,之前的《三傻大鬧寶萊塢》也反映了一個兩國觀眾共同面臨的問題工科院校中的學生們所面臨的沉重學習壓力,而大獲成功。

另一方面,踏實的講述、飽滿的細節、過硬的影像是影片成功的重要原因。筆者從網上的幕後花絮視頻中瞭解到,為了完成好這部電影,飾演爸爸的演員阿米爾汗拒絕穿脂肪假體衣,選擇先增肥54斤,再在5個月內像皮球泄氣一樣瘦回去;姐姐強忍一週六天專業訓練帶來的疼痛,只因怕被人説不夠強大來演摔跤手妹妹為了一分鐘不到的鏡頭,也跟着訓練了9個月正是演員從頭到尾的用心,才讓電影裏的每一場對決,都像真實的比賽,扣人心絃。

樸素的《摔跤吧!爸爸》憑着淚點和燃點齊備的好故事、過硬的演技等因素,引起觀眾強烈的共鳴,拿下了超過5億的票房,獲得成功。對於某些國產電影存在追求大場面、特效、顏值的現象,電影人應引起反思,應更多注重電影故事的本身,本本分分講好故事,發自內心地尊重觀眾,尊重電影這個行業,用心去演繹和創作。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3

我以後會是一個什麼樣子的爸爸?

我經常想這個問題,可是越想就越覺得茫然,甚至害怕。我不知道我是否能承擔的起那個新生命。我一直在準備,也一直在擔心,可能要直到真正有孩子的時候才能坦然一些吧。

我之前寫過《爸爸在育兒教育中的重要性》,寫那篇文章的時候,手邊沒有參考資料,一字一句皆是我的所思所想,寫了好多。可是在我看來,寫那麼多與真正實踐相比起來亦是杯水車薪。只得在一些時候安慰自己,看開一些,要去相信,不去強迫。有的時候自己竟暗自慶幸,覺得這世上能像我這麼認真的去思考父親的這個職業的也沒多少,所以亦不必憂心忡忡。

我想,難不成父親、爸爸、家長這個略帶沉重的角色在我的眼裏可能永遠就這麼模糊下去了?幸好,看了這部電影,好多次的感動落淚,也讓我對這個角色的認知更清晰了一些。

先扯點閒篇兒吧,阿米爾 · 汗是我認識的唯一一個印度的影星,在上大學的時候,很喜歡看一些關於兒童成長之類的電影,《地球上的小星星》就是當時看的,非常喜歡。那時候的阿米爾太年輕了,於是在以後的日子裏我一度以為他一直都那麼年輕。直到這部電影出來,才發現他已經是個五十二歲的中年人了,甚至一度惋惜慨歎,不希望看着他變老。

可以説,我最早對如何同孩子相處,如何做一個更好的教育者,《地球上的小星星》這部電影給了我太多的啟發。雖然現在已經全然不記得電影的情節,但是電影裏那個充滿激情温柔善良又帥又有活力的大男孩兒,已經深深的刻在我的腦海裏了。

時隔多年,能看到這部註定是經典的《摔跤吧,爸爸》,還是倍感幸運。以我對阿米爾的瞭解,他的優秀,在我眼裏怎麼形容都不為過;他的電影的精彩在我看來也毋庸置疑。即便是這樣想,這部電影的精彩程度還是遠遠的超出了我的期待。對於我自己認為好的電影,我基本很少會去分析電影的邏輯結構和情節設計,因為我深知自己還不夠分量。這部電影也如此。所以,我只是想好好的做一回國小生,寫一下看過這部電影之後的收穫。所幸,收穫還真的是蠻大的。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4

昨天看了電影,《摔跤吧,爸爸!》。

這個故事講的就是馬哈維亞·辛格·珀尕這個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因生活所迫而放棄摔跤。他希望讓他的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贏得世界級金牌。結果卻生了四個女兒,本以為夢想就此破碎的辛格,卻意外的在一次打架事件中,發現兩個女兒(吉塔、巴比塔)身上的驚人天賦,看到冠軍希望的他決定,不能讓這兩個女兒的天賦浪費,像其他女孩一樣只能洗衣做飯過一生 。經過再三考慮之後,辛格與妻子約定一年時間,按照摔跤手的標準訓練兩個女兒:換掉裙子 、剪掉了長髮、每天吃肉,讓她們練習摔跤,兩個女兒也不負眾望,贏得了一個又一個冠軍,最終站在世界級比賽的賽場上,贏得了世界女子摔跤冠軍,完成了辛格的夢想。

看了這部電影,我覺得我們有夢就要去追啊,不然人生在世,又有幾個是真正實現了夢想而又為國家爭光的呢!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5

1.全體故事情節比擬吸引人,有不斷看下去的願望,尤其在讓女兒剪髮、訓練、參與競賽等遭遇障礙時,種種矛盾總等待能有一個合情合理的處理辦法,正是這些牴觸推進了情節的開展。

2.關於父親執着的要求女兒延續本人的夢想:父親的初衷是為了讓孩子延續本人未竟的事業,不斷等待有個兒子,無法之下才開端訓練女兒,所以從父親的角度來説是沒有思索到什麼女權的成績的。

甚至為大家所詬病的也次要就是父親強迫孩子完成本人的夢想。

從女兒的角度來説,她們對父親的訓練不斷是衝突的,直到聽了同窗在婚禮上所説的話才認識到女性還有其他的出路,這裏可以説是女兒們女權認識覺悟的終點,爾後的訓練、競賽都有了目的和高興。

當然,父親的強迫也是有一個期限的,他與孩子的母親商定了一年的工夫作為一個嘗試,也正是這一點使我對父親這團體物並無責備。

雖然説每團體的人生該當由本人主導,但是在嘗試另一種生活之前必定會為本人所見所聞限制,不難想象,沒有父親的這一番強迫,她們或許就好像學一樣嫁人生子,一輩子圍着廚房打轉。

生長和教育總是一件充溢轉機和不確定性的事情,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只能看到當下最適宜的選擇,關於當前誰也無法預知,因而,父親選擇了摔跤,孩子在搖晃之後也選擇了摔跤,母親在看到孩子的成功之後也滿腔欣喜。

責備父親剝奪孩子自在的人,其實該當看到,作出自在的選擇並不容易,需求一定的知識、見識,我們如何可以指望十多歲的孩子能在慎重考慮的根底上作出合理的選擇?假使父親和母親商定的一年之期到了,女兒們並沒有在摔跤這項運動上展示出共同的才能和興味,想必父親也不會再讓她們持續,畢竟當他説出“嘗試”一詞的時分,就標明他也相當不確定。

父母之心就在於此,探索着為孩子鋪一條人生的路途,卻時辰擔憂本人的選擇能否正確。

3.關於“訓練一定要剪髮、戒油、辣等,就是父權主義”這一説法,我是不贊同的。

電影在表達的時分往往具有一定的意味意義。

運發動需求管理身體這一點很好了解,同時也是戒欲的一種表現,而女兒們以頭髮受損為藉口逃避訓練,父親讓其剪髮,實踐上也是清心戒欲的一種意味,前期姐姐留髮,縱容文娛也正是縱容願望的表現,直接招致了競賽成果的下降。

若一定要將其與父權主義掛鈎的話,能否有些過度解讀?由於這很分明不是這部影片想要宣傳的理念,何苦自找費事。

4.關於電影的主題,一個詞“勵志”。

許多人都提到了“女性主義”,結合阿米爾汗自編自導自演以及他的電影一向的主題而言,的確是對女性們的一種勵志;其實,影片次要描寫的人物抽象還有父親,他頂着一切人的不瞭解、訕笑、阻遏,堅持以為本人的女兒也能為國抹黑,也能成為萬千女性的典範,一步步地走向了最終的成功,因而,也是對父親這類夢想受阻但仍堅持前行的人的一種勵志。

綜上所述,這部影片還是值得一看,值得考慮的。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6

從昨天讓我們忽略的一部影片,到今天讓我們連聲讚不絕口的影片,我都不知道是什麼讓我們變化那麼大。而且不管從影名還是海報,都讓人感覺有點喜劇成分。

首先,要從印度説起,印度是一個非常重男輕女的國家,女孩14歲起就要出嫁,認識一個完全陌生的男人,只是為家庭減輕負擔。而影片中有這麼一個家庭卻是個例外,這個爸爸沒能參加國際摔跤比賽。於是,他一心想生一個男孩實現他的願望,但是生下四個卻都是女孩。有一天偶然發現兩個女兒有摔跤過人之處,就訓練她們直到進入國家摔跤比賽,並進入國家體育學院學習。

這個教練誤導大女兒吉塔,讓她忘掉爸爸教她的技藝和規矩,教一些無用的技巧,讓吉塔錯失了良機,並改變了吉塔的看法。

妹妹巴比塔卻不忘初心,繼續堅持爸爸的教摔法,吉塔最終被巴比塔的忠言説服了。她爸爸繼續輔導吉塔,讓吉塔奪得冠軍。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而且把人生的大道理天衣無縫地拼接起來;人不能固執己見,要學會換位思考;再是要堅持不懈,不能輕易放棄,半途而廢;要懂得將心比心,站在別人角度看問題;然後是不忘初心;最後,你就能獲得成功,但也是所有支持你的人的成功!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7

一開始想去看這部片子是聽説其中的演員阿米爾汗為了完美詮釋劇中馬哈維亞辛格珀尕這一角色做了非常勵志醒人的行為:先是完成了角色19歲的青年戲份;隨後捨棄化粧特技,在短時間內增肥28公斤,以演出該角色55歲時發福的狀態,體重97公斤,儼然一位大腹便便的中年胖子。

最後為了貼合該角色29歲摔跤手生涯黃金時期的體型,用五個月的時間,在健身房揮汗如雨,不僅減掉了25公斤的贅肉,更學習摔跤技巧,練出了擁有八塊腹肌的魔鬼身材。

在演藝圈為拍戲增肥減肥的都有,但是增重且隨後又減重這麼多的也是很罕見的。

抱着對演員的敬畏之心去了電影院……

電影情節一點也不辜負我投入的45元,而且真的非常超值!!這部影片乍看起來是一個專制的父親將自己的理想強制壓於子女身上,是一種非常自私的行為,但是從更廣大層面,從印度當地的等級制度而言,這顯然微不足道。

在影片裏藉助一位14歲的新娘口吻描述了當地婦女的悲慘生活:自小與鍋碗瓢盆為伍,待稍長便被送給陌生的男人為妻,只為減少家裏的'支出。

這種完全無自由無地位的狀況,是所有當地婦女的悲哀,逆來順受早已習慣,也恰恰因為如此,為辛格一開始對兩位女兒的訓練(在女兒眼裏即懲罰)打造了良好的開始。

當然堅持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舉動,頂着身邊所有認識人的嘲諷的眼光,壓力是非常大的,父愛如山,大愛無疆。

為國爭光,這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父親自小對兩閨女的諄諄教導,成功的將夢想與榮譽傳達給了下一代。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辛格帶着他的兩個女兒成功的走到了最後,打造了印度歷史上第一名摔跤金牌者――貝塔,一個印度小村莊裏走出的姑娘。

從感性角度來看,劇中有無數個亮點感動和感染了我,喜劇效應加理念傳達,銜接十分自然。

在這主要説3點。

第一點:夢想

這個夢想不僅僅是辛格的想要為國家爭得金牌的夢想,更是其想要兩個女兒打破常規,蜕變當地婦女狀況,走出小村莊實現更多自我的夢想,在決賽前夕,辛格對貝塔指出,這次決賽的成功不僅代表着個人,更是要證明給那些瞧不起女孩的人看,女孩也是有能力的。

可以説第二個夢想是老天安排的(畢竟連生四胎都是女孩~~),但辛格能打破傳統,由小夢想轉為更深層次的夢想,這種遠見與格局是十分令人欽佩的。

第二點:父愛

劇中關於父愛的描寫是最最感人的地方。

中年的辛格給我們的印象是一個非常專橫的父親,強迫自己的兩個女兒脱掉花裙,剪掉頭髮,每日晨起鍛鍊,練習摔跤,完全不符合當地女子的教養。

但是為了女兒營養跟上,舍下老臉與賣雞商販講價,為了有一個合格的摔跤毯,與體育局人員談判碰了一鼻子灰,為了能讓女兒可以參加當地的稍正規的摔跤賽,千里迢迢還差點被趕出門外……這是一個非常自傲的人為了可以給女兒提供極好的條件作出的各種讓步,碰了無數的釘子,也接受了無數的鄙視與諷刺,但是他對於女兒的要求只有認真訓練與鼓勵,外界的壓力從未發泄在孩子身上,也從未中斷其對兩個女兒的期望。

中年辛格的父愛是感染,老年辛格的父愛是感人。

首先一個造型一看就讓人莫名想起了家裏的父親,霜染鬢髮,父親一輩子對我們的關愛。

其次老年的辛格,一輩子的驕傲,卻因為條件的限制,失去對大女兒貝塔的管控,看着她逐步走上彎路無能為力的悲哀,在每次其流露的憤怒無奈落寞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女兒失敗了,不是責罵其為何不聽勸,而更多的是鼓勵與自責。

為了女兒的比賽,孤身一人(雖然帶了個侄子)住在學校附近,指導女兒訓練,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和精力和自尊,一個邁入暮年的老人,在學校領導面前祈求女兒的學習資格,自我批評的無力與心酸無人可體會(自己還沒有任何真正過錯的情況下)。

這讓我想到了超級演説家崔萬志《不抱怨靠自己》中父親為了讓自己可以在學校唸書給學校領導下跪的那個情節,作為一位女性同胞,更作為一位不算成熟的心高氣傲的自己,以前的我的確無法理解這種行為,但現在我也開始逐漸理解了“忍一時風平浪靜”的意義。

人的這一生,每一個舉動,沒有必要過多計較得與失,遠大的目標與卓越的格局會指引我們的前進的道路。

第三點:堅持

要説堅持,這部劇中無時無刻不在體現這一點。

從生孩子追求男孩(一下生了四胎)到不顧妻子朋友的反對培養自己的女兒成為摔跤手,從一貫要求孩子認真學子自己所教到一路指引貝塔在比賽中的表現(即使被學校驅逐也不放棄指導),這種近乎頑固的、不畏他人異樣眼光、放棄驕傲的堅持的精神,是十分令人欽佩的。

現實生活中,能做到不畏他人異樣眼光不為他人所擾的又有幾人,就拿現今的保險行業來説,很多人聽了保險就拒絕,卻從未涉足,從未給予機會去了解,與那些個一開始説不可能、説辛格瘋了的人又有什麼區別呢?放棄一時的自尊與驕傲成就更偉大的理想,這種卓越的犧牲又有幾人可以毫無猶豫的去執行?自尊是自己給自己的,驕傲也是自己給自己的,他人的吹捧僅是一種表面形式,塑造強大的內在自己,那是真成功!

從理性角度來看,這部劇的優點在於真實。

沒有炫酷的特效,人設對比十分自然,沒有抬高也沒有貶低,與現實十分貼合,整部劇的進展也十分具有邏輯性,銜接十分自然,以第三口吻講述故事的模式,貫穿首末。

主角間的矛盾由第三方一語道破,沒有妥協沒有誇張的感情戲,在勵志過程中,人設的幽默風趣、高冷自信的表現,比賽過程中緊張壓迫的渲染為整部劇添磚加瓦。

人物造型也是非常的成功。

總體而言,這部劇給我的感觸太多,還需慢慢體會,毫無疑問這是一部十分感性的勵志片,沒有炫酷的技巧,唯有真實。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8

從知道阿米爾汗的這部電影就開始期待,一有空立馬就去看了,不出意外的好看,牆裂推薦。

整部電影就是一位心懷國際金牌夢的摔跤運動員將兩位有天賦的女兒培養成冠軍的經歷。最困難的不是沒有金錢的支持,沒有專業的場地,而是周圍人的嘲笑,母親害怕女兒這樣會嫁不出去,整個村子人都在嘲笑這兩個女孩子。

印度女性生活的單一和束縛在電影裏展現得淋漓盡致,印度女性傳統服裝不適合鍛鍊,爸爸裁小了侄子的衣服給她們穿,不過是短褲和T裇,這樣的穿着卻讓整個村子的人目瞪口呆,姐妹倆以頭上長蝨子為藉口拒絕鍛鍊,被爸爸強制剃了板寸,被整個學校的女孩子嘲笑。爸爸帶着兩個女摔跤手各處參加比賽,拿到全國冠軍,直至為印度贏得金牌,爸爸才是那個克服了眾多壓力和阻礙的英雄。

電影裏刻畫了印度女性被安排沒有自由的人生,諷刺了印度體育局官員的不作為。印度女性地位低下,直至現在,還有政府官員認為女性被侵犯是因為女性穿着暴露和深夜外出的原因。

爸爸對女兒説的這句台詞我印象尤為深刻:

贊一下阿米爾汗,大叔為電影增肥,又為呈現電影中渾身肌肉的運動員形象而減肥增肌,簡直太勵志!(阿米爾汗大叔的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和摔跤吧爸爸,良心推薦。)

最後大家看完電影不要忘記這部電影是真是故事改編,真正的那位摔跤爸爸才是英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