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學生實踐活動報告

來源:文萃谷 2.91W

一、 情況簡介

關於大學生實踐活動報告

xxxx山區是以xxxx山脈為中心,以土家族、苗族、侗族為主體的湘鄂渝黔四省(市)毗鄰地區,總面積11萬多平方公里,總人口為2300多萬人,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等30多個少數民族1100多萬人,約佔總人口的48%。本區域是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地區和貧窮地區,是中國區域經濟的分水嶺和西部大開發的最前沿,是連接中原與西南的重要紐帶。

為進一步推動我校廣大師生積極參與服務xxxx山區建設與發展,我校研究生處配合學校指導思想今年組織研究生開展 “走進xxxx山”調查研究與社會實踐活動,使我校師生加深對xxxx山區的瞭解,增進對xxxx山區的感情,增強服務xxxx山區的意識,為推動xxxx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做出應有的貢獻。我校組織的6支研究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小組充分利用暑假期在xxxx山區開展了社會實踐活動,具體情況如下:

1、 xxxx山片區民族特色村寨民族民間體育調研社會實踐小組

xxxx大學體育科學學院研究生辦組織了暑期研究生“三下鄉”實踐考察活動。整個活動共分三個批次,對xxxx地區特色民族村寨文化與體育發展進行了深入考察。整個活動由學院行政負責人周道平副院長、院長助理張小林博士擔任指導老師,十餘名在讀研究生參加了考察活動。考察時間橫跨xxxx、8月份,地點包括xxxx市坪朗村,花垣縣董馬庫鄉、xxxx洞村,xxxx市矮寨鎮、吉鬥寨、家庭村等民族特色村寨。

xxxx月23日,調研組成員一行考察了xxxx市坪朗村。8月5日,調研組考察了花垣縣xxxx洞村。8月xxxx日,調研組趕往董馬庫鄉調研,尤其是對“趕秋節”進行了詳盡考察。8月26-2xxxx日,調研組調研考察了矮寨吉鬥寨與家庭村。

通過深入調研,課題組成員感受深刻。苗族人民居住地區比較分散、村寨之間都是山路,所以交通不便,大家平時很難有空聚在一起,只有每年約定的“趕秋節”等節日中大家才聚集在一起,苗族一年一度的'“趕秋節”,為苗族人民互相交流提供了這樣一個相互促進交流的平台,讓一年四季忙於生產勞動的苗族百姓有了參與活動的機會。“趕秋節”通過集體表演、展示、競賽等互動參與的方式,大家聚在一起載歌載舞展示才藝,讓廣大勞動人們羣眾參與其中,親身體驗獨具民族特色的節日活動,不斷傳承和發揚本民族的傳統文化,豐富了我國苗族傳統體育文化內容、彰顯少數民族民族文化、豐富了人們羣眾的娛樂生活。

通過對xxxx市矮寨鎮、吉鬥村等村寨的走訪調查發現,民族村落大多數人對體育健身的認識,還停留在“醫藥健康觀”,即“無病即健康”的層面上,很少有人對亞健康狀態足夠重視,或者採取相應的措施。儘管部分村民喜歡籃球、苗鼓等體育活動,但通過體育活動直接參與的體育行為,在比例上仍然很少,能夠持久堅持,並且愉悦身心、取得良好的鍛鍊效果的體育健身比例更少。其次是體育基礎設施落後,成為全民健身活動開展的“瓶頸”。

此次研究生調研,課題組成員亦有一個比較深切的感受,地方村寨迫切期望得到高等院校的專業人才的支持和幫助,但目前在高校和地方之間,缺乏一個有效溝通交流的平台與機制。因此今後在開展此類活動時,需要提升調研的深入性和針對性,並以此為契機,建立和加強地方政府的聯繫,推動建立我校研究生“產學研”實踐平台和協作機制。整體上,此次調研活動取得了豐碩成果,既鍛鍊了研究生的實踐調研能力,又提高了同學們對民族村寨文化、體育文化的深入瞭解與認知,將為今後的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課題研究以及學科產學研平台的推動產生重要意義。

2、 “體育、衞生與健康”社會實踐小組

數學與統計學院研究生在教務處副處長、碩士生導師杜建林教授帶領下,順利開展了“體育、衞生與健康”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整個活動過程分三次完成,歷時將近一個月時間,分別走訪了重慶市秀山縣梅江鎮、xxxx縣夯沙鄉及永順縣小溪鄉,本次社會實踐活動目的首先主要在於培養統計學和醫學研究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將所學統計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