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生活》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3.07W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有什麼體會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渴望生活》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渴望生活》讀後感

我們生來就是孤獨

我們生來就是孤單

不管你擁有什麼

我們生來就是孤獨

讓我再看你一眼

星空和黑夜

——《梵高先生》

看完《lust for life》(梵高傳:渴望生活,作者歐文·斯通),我忍不住淚流滿面,我被深深感動了。梵高的一生顛沛流離,窮困潦倒,我不善於看太苦情的書,本來以為這本書我會看不下去,但是我最後卻是一口氣讀完的。

1927年,美國人歐文·斯通24歲的時候在巴黎看了梵高畫展後萌生了為他寫傳記的想法,他追隨梵高的腳印採訪了很多當事人,26歲寫成這篇傳記,於1934年出版。他寫得很美,似乎梵高把貧困的日子過成了一首首詩和一幅幅畫。他説,除了他杜撰了對話,其他都是真實的。

這篇傳記的問世,也進一步提高了梵高的知名度。在這之前,梵高的畫雖然有他的弟媳婦喬安娜做推手舉辦了七次畫展,但只有在最後一次畫展後才算打開了一道門。後來,喬安娜整理了梵高和弟弟提奧的來往書信出版才稍微贏得一點知名度。

文森特·梵高出生在一個荷蘭的畫商世家,他父親是一個牧師,他的三個叔叔和一個弟弟是知名畫商,他的媽媽是阿姆斯特丹的一個名媛。但是文森特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能獲得成功,以致一直不能賺錢養活自己,也使得他深愛的兩個女孩都不肯嫁給他。更由於他同情窮人,甚至混跡於下層社會中,最後梵高被自己的階級徹底拋棄了,在家裏也被大家所嫌棄。幸虧他有個好兄弟提奧一直資助他,使得他能夠安心學畫和畫畫。

他就是這樣不和現實妥協,不被黯淡無光的生活所壓倒,在這樣被歧視的環境中生活着,每次別人問起他為什麼不能去賺錢養活自己,卻還要靠着弟弟來過活,他是這樣回答大家的:弟弟現在只是預支薪酬給他,他的畫全部歸於弟弟,弟弟會把那些畫賣掉的。儘管如此,他還是得不到任何人的諒解,除了他弟弟提奧。

其實他也渴望有個安定的家庭,有一份穩定的收入,有個能幫助他料理生活的妻子,可以讓他能夠安心作畫,不用常常被貧困所迫而需要節衣縮食忍飢挨餓。

但是也有人説,要不是那些孤獨貧困的日子激發了他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激情,他就創作不出那些美麗的畫了。

最後也是因為弟弟提攜印象派畫師們的畫被老闆發現,老闆以他的收益日漸變差為由要他辭職,文森特知道後不無擔憂,因為弟弟除了負擔他,還要負擔弟媳婦和新生的侄子小文森特(對,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侄子),如果他失業了,真是天要塌下來了。再看看弟弟房間裏那些堆積如山賣不出去的畫,他就一點也不想再畫畫了。就是在這樣的雙重壓力下,文森特開槍自盡,倒在一望無際的麥田裏。

後來提奧並沒有得到哥哥那些畫所給他的收益,他在失去哥哥的悲傷中無法自拔,半年後也離開了人世。最後小文森特得到了那些畫,而他也一直沒有出賣畫作,即使他伯父的名聲越來越大。他在73歲的時候,因荷蘭政府提出收購梵高畫作,於是把他伯伯留在家裏的`所有油畫和素描以及跟他父親的往來書信以600萬美元的打包價,全數給了荷蘭政府,條件是建一個博物館來收藏這些畫。當時小文森特的孫子要一副素描都不被允許。

也正是梵高的畫流通得少,所以價錢越來越高,他的畫生前一名不文,身後卻到了天價,每一副畫都超過5000萬美元。

以下文字來自QianXue:

梵高的畫,為一切年輕的理想主義者所熱愛。他獨特的筆觸和色彩,痛苦而又熱烈地展示了我們的心靈悸動和渴求;並且,在他筆下的瑰麗星空中,梵高將這種悸動和渴求, 幻化成為永恆。

我們都曾是那理想主義的一代,熱愛梵高, 熱愛尼采,熱愛羅曼羅蘭。對於我們短暫的生命和我們所處的不盡如人意的時代,這實在是莫大的幸運。

以生活的黑暗,

畫下筆尖的燦爛。

看清世間磨難,

卻依舊熱愛它,

至美的靈魂,

至愛的梵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