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社會實踐報告彙總7篇

來源:文萃谷 1.89W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報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社會實踐報告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社會實踐報告彙總7篇

社會實踐報告 篇1

周家村是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積1550畝,住户面積200畝,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黨員19名。村固定資產120萬,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鄉村中屬富裕水平。周先生自74年上任以來,為村裏的工作耗盡心血,給村裏帶來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提起他,村裏的老少爺們兒們都直豎大拇指。

進村後,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齊的房舍,以及道路兩旁那既有經濟效益又能美化環境的柿子樹,與我想象中的農村有着相當大的區別。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後,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裏的治安情況相當好。經濟上的寬裕和生活上的安寧,使我毫不誇張的用了"安居樂業"來作為周家村給我的第一印象。

聽村裏的領導介紹,村裏的主要收入來源於種植業,其中200畝果園收益可達每畝400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達到了每畝10000元。但當我們問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業和項目時,村裏領導向我們道出了苦衷:數年前曾有一木器廠,在村裏投入生產,但不到3年,木器廠就因接連虧損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後的幾次上項目的想法,都因缺資金少技術(尤其是少技術少人才)而夭折。"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後幾天給孩子們上課的過程中,這個烙印日漸加深。

學校並不算大,還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殘缺的課桌,與偏遠山區相比,以令孩子們滿足。但與我從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國小已有着天壤之別。僅從每天上完課孩子們必須將自己的凳子搬回家來説,這的學習環境並不能用一個"好"字來形容。但孩子們那對學習特有的熱情和認真把我深深的感動了,他們幾乎想要我們在5天之內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識都教給他們。

在和孩子們的交流中我瞭解到,他們都很想成為大學生成為科學家,對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憧憬。但當我問他們以後回不回來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許是還是國小生的他們尚未明白我這個問題的含義,也許是一直以來伴隨他們左右的"考大學,去大城市"的話影響着他們。沒有一個孩子表示自己將回到自己的家鄉。"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腦海中迴盪着。

一位朋友曾對我講過一個真實的故事,某省重點中學有一位來自窮山村的學生,學習非常用功。他的牀頭貼着一句激勵自己學習的話,只有九個字:別忘了!你是農村户口!!!

聽到這件事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沉重的。我國城鄉的巨大差異造成了教育觀念上一個極其偏激的錯誤。農村的孩子迫於自己農村户口及生活環境的壓力,幾乎用盡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學習考大學,以此來擺脱落後的環境,實現自己美好生活的夢想。但當這些村裏的驕傲考出去成為大學生以後呢?他們中有幾個回到自己那還不富裕的家鄉,投身其中的建設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這本無可厚非,但村裏留下的是什麼?幾個大學生的名字,一個虛幻的榮譽而已。人才依舊缺乏,生活依舊貧困。

這種人才流向並非只存在於農村和城市之間,也同樣存在於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間,落後地區和發達地區之間,以至於我國的西部和東部之間及國內和國外之間。

孩子們的想法和做法並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來源於家長和老師的言傳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爺的聊天當中,老人告訴我們他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都考學去了城市,在談到孫子時,老人很自豪的告訴我們,他的大孫子剛在一所省重點高會考了前十名,以後考大學,考名牌大學,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讓我感受到了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情。我問老人想沒想過讓孫子回家鄉支援家鄉建設,老人説:"村子裏太苦,能到外面去,幹嘛回來。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過點好日子!"

以周家村的生活水平來説,村子應屬富裕的行列。周家村的村民都不想讓孩子回來,可想而知其他貧困村的情況。

周家村之所以富裕,關鍵在於和韓國合作的200畝高效田,其實這對村裏既是一筆客觀的收入,又是一種勞動力的利用。韓國人出種子,出技術,村裏出勞力,出土地,收穫後,韓國人回收所有果實和種子,付給村裏的報酬只是收益中極少的一部分。而且還規定村裏不得留果留種,否則將受重罰。這完全是一種勞動力的欺騙,可是以我們的知識就是無法掌握其中的技術關鍵。而我們為了這筆可觀的收入,還必須甘受韓國人的這種技術欺騙,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試想如果村裏有這麼一批農業知識相當豐富的人才,我們完全可以掌握韓國人的技術,從而為我們自己所用,那時所有的收益都將歸我們自己所有。村裏將遠比現在要富裕!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村裏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一些客觀現實又使我們的教育觀念發生變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開放20年來,人們的思想有了極大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周家村採訪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到,80%的家庭將孩子的教育費用作為自己未來幾年內的最重要支出。在資金比過去有了保障之後,我們支持農村教育以不僅僅是財力上的幫助,還應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觀念上的幫助。孩子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樣需要做人的道理、適應時代的觀念和大局觀。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有責任有義務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支持農村的教育事業!

社會實踐報告 篇2

這個暑假我為了度過一個充實精彩的假期生活,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我選擇作為一名培訓機構的授業教師,試着鍛鍊自己。

一旦選擇了風雨兼程,留給人們的便只剩下背影。老師,便是這樣一份職業,像紅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他人;又如飛蛾,只顧飛蛾撲火那一剎那的美麗,永遠地獻出了生命。小時候,老師傳道授業的辛苦,早已深深地紮根於我的腦中,從此,那樣神聖的工作就成為了心中的歸依。於是,能夠在暑假生活中圓夢文化宮,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

可是,擺在我面前的,依然充滿着巨大的挑戰,面對一幫年齡10歲左右的小孩子,我們之間的溝通依然存在不小的障礙,我所面面相授的大多數是千禧年後誕生的新一代人,殘留着屬於90後的叛逆,擁有的是不可侵犯的傲氣,關注的是網絡上形形色色的遊戲角色與時代較新較潮的諮詢,被上一代父輩母輩所寵愛着,多以個人為中心,他們涉世未深,他們貪圖玩樂,需要更多的疼愛與鼓舞,渴望得到和其他人一樣平等的重視,毫無疑問,貪玩是他們的天性,但卻是經不起責罰與忽視。

而我正是這些孩子們之間的協調者與幫助者。其實,我很明白自己的任務,我有責任管理好這些孩子,在有限的上課時間將既定的只是教給他們,而小孩子又不像更高一級的中學生大學生一樣,有着自覺的學習意識,他們需要在老師的監督下來完成自己的作業。

於是,當文化宮負責人將這幫小孩分給我和另一個老師來管理的時候,我是既感新鮮又覺得挑戰很大,加上在此之前,我是毫無工作經驗的,並且對於交付的這個班尚且陌生,因此,我只好乖乖地當起了聽課老師,首先觀察另一名老師的授課模式,並在一點一滴中積累上課的經驗,而在這一方面,另一名老師謝老師給了我極大的幫助,為我指出了講課中的錯誤,併為我提供了一種鼓勵學生積極發言的獎勵方式。

這種獎勵的方式應該説是一種比較古老的方式,與小時候舉手回答問題得到小紅花的獎勵類似,但是這些都是我沒有注意到的,謝老師提供給小朋友的獎勵,並不是好於意義的自制小紅花,而是蘋果圖形的手貼紙,並且積累到50個可以換取一個文具盒或者一個優質鋼筆。這樣的獎勵令課堂的分為活躍了不少,小孩子們爭先恐後地發言,為達到課堂目的和吸引學生的興趣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隨着實習工作的穩定,漸漸地我也明晰了和謝老師的組合模式。我們的工作是分上下午的。上午從早上8點到10點半,有兩節課的時間,我們一起進行了英語基礎英標的授課,緊接着,以掩耳盜鈴兒響叮噹之勢,兒童英語的同學們便陸續坐下,點完名簽完到,我們就馬不停蹄地進行當天兒童英語的教學任務,到了12點半,就是午飯時間。

本來我以為在培訓機構裏就跟學校沒啥區別,但是後來當幾個老師陸續跑進教室,打掃衞生,擺放拼圖睡墊,我才從謝老師以及幾個學生口中得知,有些學生是全託生,中午是不回家的。“全託”也就是“全天託管”,中午要在文化宮午休,直到晚上課程結束,才有人來接回,而且很多老師中午是要陪着學生的,而我們住在市中心的其他老師們,就回家吃飯休息。重整旗鼓養精蓄鋭之後,下午接着進行為時三個小時的作業輔導,聽上去好像會覺得講課很累,其實較累的是讓小孩子們集中注意力聽你講,他們是那種不管他們,就或者講話吃東西,或者發呆吐舌頭的人,只有小部分的學生算是比較聽話、天天如此,有時候會讓你真的很無奈,不過當一天結束後,大概5點左右的光景,爵士舞就開課了,學生們雀躍歡呼手舞足蹈地跑進舞蹈教室。

還真是一名母親説得對:“小孩善良的時候,你會覺得他是較可愛的天使;但小孩子頑皮起來的時候,你又會覺得他是較可怕的惡魔。”

放學的時候,有時候會有家長過來接孩子的,他們臉上大多數都充盈着祥和的笑容,我們幾個老師會很客氣地交談上幾句,聽聽家長的意見,説説自己的看法,在一片愜意舒適的對話中,結束今天的工作。世界前一秒被扔下了一顆炸彈,然後轟然一聲所有建築物應聲到地,較後是可怕的寧靜,天下一片太平,這種感覺很奇妙,特別是下課的時候,剛剛還在頑皮哭鬧的小傢伙機靈地對我揮揮手説:“老師再見!”的時候,心中的疲憊一掃而光。

我所教的這幫小孩子其實都是一羣很可愛的小傢伙,雖然他們有的嗓門很大,提問時還沒等舉手就迫不及待地已經發言了,十分踴躍積極,表現欲很旺盛,但是一旦你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過來,他們不講話的時候,他們就會神情疲倦地趴在桌子上或者打着讓人萎靡的呵欠,這個時候我就很大膽地讓大家開始表演教科書上的場景,演演話劇,並以此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寓教於樂,又或者在一天的課程行將結束的時候,教大家唱英文歌,以此帶給學生們新鮮感,多方式多手段地展示自己的教學技巧。當我們進行了一次表演過後,我看到大家的神情突然清爽起來,興致勃勃,然後望望謝老師,滿意地會心一笑。

很多時候,我都在講課的過程中突然意識到肢體語言和工作方法以及板書質量的重要性。一名老師在講台上聲情並茂地表現,是能夠驅散學生的睡意和保證上課質量的,並且老師做動作的時候,得增加幅度,表演到位,儘量逼真,什麼時候做合適的手勢要很清楚,可見做老師的,要掌握手語等身體語言。另外,板書的時候一定要清晰明瞭,之前我沒練習過板書,因此,這方面的功夫還不到家,具體的板式也不太清楚,字體也不好看,今後如果要在教師行業有所作為,也是一定要儘量好好努力提高的。較後是語言,教師應該給學生和藹親切、莊重卻不失幽默的感覺,教學用語嚴格地來講也就是一門藝術,把握好説話的分寸,一字一句包含鼓勵與讚賞,充滿真情實感是很有必要的,這方面我還得查閲足夠多的資料,積累素材。

但是,這都還只是小問題,在本次文化宮實習的過程中,我還忽略掉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應該算是教育環節的實踐中應該引起注意的。每當一天的課程結束,我就理所當然地認為晚上是自由操配時間了,而沒有清楚地意識到備課的重要性。這也與我平時的學生生活中沒有預習的習慣緊密相連,所以導致的後果是我經常在上課前還不知道要上什麼內容,對於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對於教學鏈條中的環節分不清重難點,給課堂的流暢性還是起到了相當大的影響,順帶的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許多知識性錯誤,對學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誤導。除此之外,沒能好好地與同事進行工作上的溝通交流,這也是我的一大失誤。在上了一兩堂課後我還在漫無目的地重複着書上的一點內容,不知道以後的課程要結束的課時數,不瞭解其間還有聽寫打分、試卷測驗等一系列環節,這些問題的指出還多虧了謝老師的耐心指出,為我的提高提供了改進的方向。

這個暑假獲益匪淺。

社會實踐報告 篇3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而隨之而來的競爭也非常嚴峻的擺在了我們的面前,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型人才。時代賦予人才新的定義:不僅能夠駕馭新科技,具有創新意識,更要有將科技應用於實踐的能力。但是,再看看我們,只是被禁錮在四角高牆內,捧着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古訓,做着日後事業有成,飛黃騰達的白日夢。我們的傳統,我們的教育制度還有我們本身使我們缺乏勇氣走出象牙塔,去接受實踐的檢驗和社會競爭的洗禮。在這樣一個知識與實踐完全脱節的環境裏,我們又有什麼資本去談成才、談競爭、談事業時代證明,歷史證明,我們的自身狀況證明:我們唯有面對社會,才能心平氣和地作出一些選擇,才能確立自己學習和生活的目標。

我們經過走訪請求幫助分幾組聯繫了環保局,建設局,新聞報社,電視台!經過不斷努力查閲了無數資料。我們的準備工作終於完成了,我們有充分的準備所以一開始我們就相信我們這一定是個成功的實踐團,我們的努力不會白費!堅持和團隊精神打造奇蹟,我們需要!這次實踐,我想我們其中每一個成員都清楚這一點——我們是一個緊密的團隊,為了共同的目標聚在一起,去完成一項共同任務的團隊,只有大家都做好,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而且這樣的組隊方式可以鍛鍊與人合作的能力。全心全意地投入自己選擇所要做的事,尊重選擇!在調查的過程中,我們有時需要在烈日下和雨天下做,有時會遇到在家的人非常少,有時人們會拒絕做調查,甚至説一些比較難聽的'話語,有時…雖然這項工作可能比較難,也比較辛苦,但看到外國的等朋友們是如此全身心地投入自己選擇所要做的事,我覺得好對,這不是辛不辛苦,難不難做的問題,而是你自己尊不尊重自己的選擇,願不願意去做的問題,既然選擇了,就要好好地去做好自己所選擇的事,全力做好工作,完成任務既要相信自己,又要相信他人。我們都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守株能待兔最終會遭到失敗——只有全心投入,才能有真切的感受。

最令我難忘的是在調查過程中請人幫忙填問卷的情境——很多時候兩個多鐘的時間只做了10來20張的問卷!填一張最多隻要5分鐘而已!其實也有原因的,主要是不相信,被問人不相信這些,所以拒絕;有時候是我們自己不相信自己,不敢隨便問人,因為自己怕被拒絕以及聽到一些難聽的話語,所以不停尋找一些少拒絕的對象。後來問着問着,可能問多啦,膽子也大了,也可能覺得被拒絕也沒有什麼,可以再來的,就沒有那麼多的顧慮了,放開膽子去請他們幫我做調查,被拒絕了,還帶微笑説:沒有所謂,謝謝,情況也便逐漸好多了,自己從中也鍛鍊了口才。現在再想一想,其實只要正確地看待被拒絕,機會可以自己去創造。我們應該懂得相信自己,也懂得相信別人炎炎夏日列日當頭。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環境,正激起了我要在暑假參加社會實踐的決心。我要看看我能否在惡劣的環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雙手和大腦維持自己的生存,同時,也想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讓自己更進一步瞭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鍊自己的才幹,培養自己的韌性,更為重要的是檢驗一下自己所學的東西能否被社會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會所承認。想通過社會實踐,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實踐使同學們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尤其是我們學生,只重視理論學習,忽視實踐環節,往往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發揮的不很理想。通過實踐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得到鞏固和提高。就是緊密結合自身專業特色,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和水平。通過實踐,原來理論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鞏固,原先理論上欠缺的在實踐環節中得到補償,加深了對基本原理的理解 和消化。今年的暑假社會實踐活動日子早已遠揚,回顧起來,至今仍歷歷在目,感觸良深,在這次社會實踐中不斷經受鍛鍊,在短短的幾天日子裏,其活動內容之豐富,場面之感人,百姓之熱情,都讓我們每個青年志願者都難以忘懷大學生暑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是一名大一學生的我,抱着貼近社會,鍛鍊自己的願望,參加了大學生社會實踐。希望在進入社會之前,積累多點社會經驗,提早與社會來個零距離接觸,學習如何與人溝通,如何與人交流,團結合作等等。

經過重重考驗,我終於成為實踐的一員並堅信任何的實踐機會都能給我帶來課本上無法得到的知識,所以在實踐中我多聽多學多做,積極按時超量完成任務。俗語説:中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南通。一句話道出了南通教育的傳統優勢,尤其在改革開放30年中,南通的教育更是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們從南通本身擁有的良好的教育資源着手,簡析了其發展歷程,使我們更深入地瞭解了南通教育的精神本質。為了能提高活動的效率,也能更好、更順利地完成這次社會實踐活動,在出發前,隊長召集我們討論了活動的安排情況,同時結合我們自身的特點,分配了各自的任務。於是,我在這次實踐中負責平潮地區的調研工作。在調研開始前期,我首先通過瀏覽政府及學校網站初步瞭解平潮教育的歷史與發展概況,擬定訪談內容與補充問卷問題。然後與其他隊員討論交流各自的實踐計劃,從而具體充實了自己的調研計劃與內容。一切準備工作就緒,我首先聯繫了江蘇省平潮高級中學的辦公室陳炎主任,誠懇地向其説明了我們的調研內容,從而約定了7月14日進行訪談。在訪談過程中,陳主任耐心地向我介紹了平潮地區教育的歷史與發展變化,使我對平潮的教育情況又有了更深入的瞭解。然後,我走訪了平潮地區的村鎮,進行了一系列的問卷調查,並向部分學生與家長詢問了教育方面的問題。

最後,我對收集的材料進行整理彙總,並將實踐報告與相關重要數據上傳給隊長,順利完成實踐任務。通過這次實踐,我深刻地認識到平潮地區教育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改革開放30年來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各類人才:從勞模到詩人,從將軍到作家,從中央委員到科學博士…。其中在國外有影響的企業家、科學家、工程師、教授和學者都不乏其人。而且平潮中學歷年中、大學聯考成績居全市前茅,有幾年大學聯考還取得了全市第一的好成績,今年大學聯考也取得了可喜的豐收。而如此驕人成績的背後,不再是依靠單純的填鴨式教學,一言堂式的個人權威,而是一種互動的教學模式,教學相長的教育理念。

學校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少先隊、學生會等羣團組織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特別是加強班主任隊伍的建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管理經驗,學校對教師進行嚴格考核,相繼出台了學生測評老師、校長考老師等一系列措施,以形成優者進,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功者獎,過者罰,劣者出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用人機制,從而在管理機制上為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創造了條件,良好的基礎設施,良好的教學質量和學校管理。老師是我們的知心朋友,是我們的引路燈,是我們知識的源泉,老師給予學子的,是知識、是温暖、是財富、是信念,教會我們怎樣在逆境中不屈不撓、自強不息,她燃燒自已,照亮他人;她奉獻自已,造就我們。

人的地位再高,成就再大,資格再老,在老師面前,他永遠年輕,永遠的不成熟,老師——是我們終身的良師益友。而教師待遇的提高,教師社會待遇的提高對於教師的工作水平,與熱情的提高有着巨大的作用。加強師資建設,形成攻堅團隊,。學校除了通過名師帶徒、崗位練兵、嘉獎激勵等措施,從內部提高師資質量外,還在全市第一個走進高校選教師,第一個發佈廣告公開招聘名師,從而打造出一支師德高、師風正、師才優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教師在加強基礎,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提高素質上下功夫,在搞好課堂教學的同時,大力開展課外活動,開設選修課程,組織各種興趣小組,安排了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活躍學生身心,定期組織校園之聲音樂會、運動會、開展各類比賽,為學生全面發展、展示特長、大膽創新提供了廣闊天地。全面的素質教育人才才是學校的真正培養目標。

30年中學校教學設施與氛圍的改進,多媒體設備的運用,校園綠化的普及等校容校貌的巨大進步也為平潮地區教育蓬勃的發展的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在調查走訪中,我更深切地獲知了一個感動人心的事實。每年,部分生活富裕的人們自發資助一些品學兼優但家庭貧困的學子,為其學習解決了後顧之憂,為祖國人才的輸送默默提供了保障。以上是我的社會實踐個人總結。在勞累忙碌的十幾天裏,我也體會到了實踐的快樂,同時也感到了所學知識的不足,在以後的日子裏必須繼續更加努力學習,學好專業知識,全面發展自己,在實踐中長知識求發展。在以後的日子裏,不可避免的,我還將面對更多的問題,將承擔更大的責任,並在其中更加成熟和真正走入社會。而這次社會實踐,就算是我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吧。

社會實踐報告 篇4

春華秋實,歲月瀟湘。轉眼期盼許久的為期一個月的社會實踐就過去了。記得羅馬法學家塞爾蘇斯曾説過:“法乃善與正義之科學。”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我明白中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培養鍛鍊才幹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於我們在校中學生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近三個月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終生受用。社會實踐加深了我與社會各階層人的感情,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裏,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為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我在實踐中得到許多的感悟!

在這次實踐中,讓我很有感觸的一點就人際交往方面,大家都知道社會上人際交往非常複雜,但是具體多麼複雜,我想也很難説清楚,只有經歷了才能瞭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為了工作走到一起,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要跟他(她)們處理好關係得需要許多技巧,就看你怎麼把握了。我想説的一點就是,在交際中,既然我們不能改變一些東西,那我們就學着適應它。如果還不行,那就改變一下適應它的方法。讓我在這次社會實踐中掌握了很多東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這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同時在這次實踐中使我深深體會到我們必須在工作中勤於動手慢慢琢磨,不斷學習不斷積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設法解決,實在不行可以虛心請教他人,而沒有自學能力的人遲早要被企業和社會所淘汰。

俗話説:"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招"難!"意思就是説:在家裏的時候,有自已的父母照顧,關心,呵護!那肯定就是日子過得無憂無慮了,但是,只要你去到外面工作的時候,不管你遇到什麼困難,挫折都是靠自已一個人去解決,在這二個多月裏,讓我學會了自強自立!凡事都要靠自已!現在,就算父母不在我的身邊,我都能夠自已獨立!學校是一個小社會,我們不再是象牙塔裏不能受風吹雨打的花朵,通過社會實踐的磨練,我們深深地認識到社會實踐是一筆財富。

社會是一所更能鍛鍊人的綜合性大學,只有正確的引導我們深入社會,瞭解社會,服務於社會,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才能使我們發現自身的不足,為今後走出校門,踏進社會創造良好的條件;才能使我們學有所用,在實踐中成才,在服務中成長,並有效的為社會服務,體現大學生的自身價值。今後的工作中,是在過去社會實踐活動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拓展社會實踐活動範圍,挖掘實踐活動培養人才的潛力,堅持社會實踐與瞭解國情,服務社會相結合,為國家與社會的全面發展出謀劃策。堅持社會實踐與專業特點相結合,為地方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為社會創造了新的財富。

一切認識都來源於實踐。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説明了親身實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並不排斥學習間接經驗的必要性。實踐的發展不斷促進人類認識能力的發展。實踐的不斷髮展,不斷提出新的問題,促使人們去解決這些問題。而隨着這些問題的不斷解決,與此同步,人的認識能力也就不斷地改善和提高!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認識對實踐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主要表現在認識和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認識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但是認識一經產生就具有相對獨立性,可以對實踐進行指導。

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為以後找工作打基礎。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裏學不到的東西。因為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我們不只要學好學校裏所學到的知識,還要不斷從生活中,實踐中學其他知識,不斷地從各方面武裝自已,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已,表現自已。

一個月的實習生活,説長不長,説短不短,雖未承擔過什麼重要的工作,但卻也堅守本職,勤於學習,在平平淡淡的忙碌之中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與做人的道理。社會實踐加深了我與社會各階層人的感情,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裏,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為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希望以後還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從實踐中得到鍛鍊。

社會實踐報告 篇5

坐上回家的汽車,結束了長達9天的軍訓,勞累的訓練,嚴格的管理,離開了軍營,心裏不免還是很高興的。開出軍區的一路上,濃密的樹木在陽光的照射下,給平整的土路上投下一片斑斑駁駁的陰影,樹枝間跳躍的綠色隨着微風輕輕地晃着。汽車輕微的轟鳴聲彷彿是我們歌聲的伴奏,我回過頭,還能隱隱約約的看見藍色的山,層層疊疊,遠遠近近,是啊,山腳下,就是我們剛剛軍訓過的地方。

還記得,第一天來到這裏的時候,真是豔陽高照阿,悶熱的天氣,而且一上來就這麼嚴格,不免讓一直在假期中放鬆的我們有些吃不消。饅頭,米飯,大鍋燉的蔬菜,這兩頓飯也讓我們十分不習慣。於是,第一天的大半就在勞累和抱怨,夾雜着新鮮感和恐懼過去了。

第二天的早飯,我們還是慢吞吞的,因為我們要求吃完飯以後把盛菜的盆刷乾淨,可是等我們吃完飯出來,刷盆的地方已經裏三層外三層的被其他班的學員圍了個水泄不通,我們桌的只好乖乖排隊等待着。等到我們終於刷完盆,所有本班的再站好隊,教官已經等待多時,許多別的隊伍早已經整好隊離開了。教官對我們的速度十分不悦,回到宿舍的時候批評了我們許久,我們都感到甚是委屈,但是我們還是在心底暗暗下決心,希望以後可以趕超其他人。

晚飯的速度明顯快了許多,我們胡亂把自己塞飽,抓起飯盆就衝出食堂。到了站隊的地方,我們發現,儘管我們已經加快了速度,還是有幾隊趕超在了我們前面。教官數了數人。嗯?還有兩位同學沒有到啊?我們只好等待。

慢慢的我們發現,僅僅靠個人的努力是不行的,每個人都要開始“緊張”起來,並且要分工才好。我們開始商量,漸漸達成一種默契。大家吃飯的時候儘量把要吃的菜夾到自己飯碗裏來吃,吃飯快一點的,吃完後,就迅速抓起一摞飯盆,衝出食堂去沖洗,他們飯盒就由吃得稍微慢一點的人帶走,回到宿舍以後再刷。

果然,經過幾回磨合,我們班終於每次都是第一個回來。後來,每當別的班還在亂哄哄的聊天或是根本沒有吃完,我們早已站好整齊的隊伍,班長整隊的時候我們心裏滿是自豪和驕傲。

汽車還搖搖晃晃在林蔭道上,回想起軍訓那一段一起奮鬥的經歷,心中真是百感交集。對天氣的盼望,對食堂的不滿,對教官的抱怨,對家的想念,還有對同學關心的感謝,對老師慰問的激動,對整齊隊伍的驕傲,對響亮口號的自豪,對我們團結的感動。那一切的一切,都將是我們最最美好最最驕傲的回憶。

社會實踐報告 篇6

我是一個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家庭條件雖算不上優越,可也沒吃過多少苦,但我對打工一直懷有嚮往,既想檢驗下自己能否在惡劣的環境中依靠學到的知識適應獨立生存,又想更進一步貼近社會,融入社會,在實踐中錘鍊自己,增強自己的能力,造就自己堅韌不拔的性格,更為重要的事檢驗自己所學能否對社會有用,自己的能力能否得到社會的認可,還有就是積累點經驗,豐富人生閲歷。

剛開始,我對自己的期望很高,可經過一天的尋找,幾乎大部分的招聘都是有工作經驗者優先,其餘的也只是招收長期工作者。這樣一家家的問,卻都無獲而歸。就這樣被像皮球一樣到處亂踢,經歷了多次失敗。我總結了下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對自己期望過高,受到了打擊,我重新評估自己,在接下來的面試裏由於我表現良好,終於在一家超市找到一份櫃枱售貨員的工作。

由於以前從未在超市賣過貨,剛開始總是記不住貨品放置位子,老是犯錯,有的客人問產品的性能,我也總是説不好,很不舒服,後來吃飯時間受到老員工的開導,開始改變心態,用心去做,工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很快便進入了工作狀態。雖説一天下來,站得腰痠背痛,可心裏還是很高興,因為在我的耐心服務下銷售出去了幾款產品。看到自己的努力有了回報,説不出的激動。

社會實踐報告 篇7

我家住在章丘市相公莊鎮桑園村,桑園得名於原來本村的兩個桑樹園。相傳,一處在今天村頭十字路口以西,另一處位於今桑園橋以東,在本村還未被命名為桑園村以前,附近居民在提到這個村子時,總是因村內有兩個桑樹園而稱為“桑園”,所以,現在就延用這一稱呼,稱“桑園村”。

桑園村現在人丁興旺,但相傳,桑園村村民的祖先應為河北省棗強縣人。明朝末年,由於戰亂饑荒,造成山東境內人丁稀少,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了發展生產,平衡地區經濟,恢復山東昔日的雄厚,下令移民。桑園村村民的祖先就是在這個時候移民過來,並世代居住再這裏,努力生產,繁衍後代。翟武,劉海是本村的兩大祖先,故翟姓和劉姓是本村最大的兩個姓氏。其中,劉海的後代劉勝 (名字叫什麼記不清了)有六個兒子,後演變為桑園村劉氏家族的“六大份子”。大份子叫“一和尚”,二份子叫“二道士”,三份子叫“三僧子”,四份子叫“四梅子”,五份子叫“五巴掌”,六份子叫“六槌子”。六大份子的後代演變成現在的“沛振家聲,恩榮玉慶”八大輩分,一直相沿至今。

桑園村原來有一座山,叫“荊山”。據本村老人回憶,荊山實際為一個土堆。傳説,荊山上有 一個

金牛,因此,這座山被本村居民視為吉祥物。解放後,成立的農村合作社就以“荊山”命名。可見,荊山在本村居民眼中的分量是很重的。

雖然,荊山的傳説讓它在村民心中有很重的分量,但並不能稱得上是一種信仰,實際上桑園村的村民是有自己的信仰的。那就是對“槐爺”的

崇拜。“槐爺”是對村內一棵老槐樹的尊稱。這棵樹年代久遠,但具體年代沒人知道,有人説可能是唐朝,稱唐槐,但這種説法並不可靠。也有種説法是清朝,但也是不可靠的。它直徑約兩米,高二十五米。相傳,因為住在”槐爺”旁邊的一家人惹怒了“槐爺”,槐爺就讓這家的主人得了一種怪病,以此作為一種懲罰。村民知道這件事後,就開始對這顆槐樹充滿敬畏。每月二月十九,要準備貢品,來到槐爺面前祭拜,還要把大紅綢子系掛到樹上,俗稱“掛袍”場面十分壯觀,村民通過這種方式來為全家祈福。槐爺不僅是桑園的神,還在附近其他村落具有相當威望。

另外在村子裏原來有一個樓閣,名叫“文昌閣”。在文昌閣裏有一個文昌爺。據説文昌爺可以保佑村子的幸福安康,確保文化的繁榮昌盛。因此,村子裏的人對文昌爺和文昌閣十分敬重,但可惜,文革期間,在“破四舊”運動中。文昌閣被拆除了。漸而,這種文化上的崇拜也就慢慢淡去了。時至今日,村內除了少數老人外,已經很少有人知道關於文昌閣及文昌爺的傳説了。

總結完這些傳説,作為現代人的我們不管它們是真是假,我們都應該倍加珍惜,畢竟這是先人留給我們的財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