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灼心的觀後感

來源:文萃谷 3.17W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烈日灼心的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烈日灼心的觀後感

烈日灼心的觀後感1

對於電影來説,到底如何才算得上“好”。每個人心中有一杆秤,即必須能夠讓人思考,讓人感受到情節的衝擊力,不是平淡如水,更不是平鋪直敍。從這個意義上看,導演曹保平的電影《烈日灼心》算得上是一個上乘之作,但也有狗尾續貂的嫌疑。所以,且讓我們來看看這部電影的容貌吧!烈日灼心,其實從電影的名字也懂得其中的細節,“灼心”之難受,能夠讓人們感受到無限的傷痛吧!

電影從一樁滅門慘案開始,就在七年前,福建西隴發生一起慘絕人寰的滅門慘案,某別墅內一家五口同日慘死,在社會上引起極大的震動。如果按照破案的路數推進的話,這明顯就是一個懸疑片。好的是,故事沒有這樣鋪陳,而是從幾個嫌疑人的現在生活開啟,他們儘管是“殺人犯”,但是都希望“改邪歸正”,都希望有正常人的生活,而現實中,他們也做到了,分別有了屬於自己的“工作”。尤其是鄧超飾演的辛小豐,竟然混進來警察的隊伍中,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諷刺。

王小波在他的小説《我的陰陽兩界》中寫道,很多人生活在一個陰陽的世界中,一個是陰的,就是自己的陰暗面,這裏只有自己知道內容,都是不得見人的內容,比如你的違法亂紀的事情;而你又生活在陽的一面,這裏你可以公開身份。所以《烈日灼心》更是如此,當嫌疑人楊自道(郭濤飾演)、辛小豐(鄧超飾演)、陳比覺(高虎飾演)逍遙法外。如今,這三個人都在廈門過活,楊當起了出租車司機,小豐加入了警察隊伍,因意外變傻的陳則帶着三人撿來的女孩尾巴棲息在親戚的漁場中。可見,陰陽兩界,對於他們來説多麼合適!

但是,情節的變化就是驚心動魄的,當擁有豐富辦案經驗的伊谷春(段奕宏飾演)調到小豐所在的隊伍擔任警長。伊頗為器重能力卓越的小豐,但嗅覺靈敏的他也隱隱覺出這個男子和當年的滅門慘案有所關聯。所以,警覺的起來,都讓警隊隊長和警察辛小豐之間的'關係變得微妙十足。你可以想象一下,當你是個殺人犯,但進入到警察隊,隊長還對自己十分警惕,這其中的關係如何處理?是不是可以“灼心”來形容呢?而就是在這裏,我們看到了鄧超演技的爆棚。

而郭濤飾演的道哥,卻結識了警隊隊長的妹妹小夏(王珞丹飾演)。如果按照世俗的邏輯,愛情總是瘋狂的,道哥和小夏之間可以有愛情,可以有婚姻,但是由於道哥的殺人犯嫌疑人身份,讓這兩個人的愛情從開始就充滿了不確定性。儘管,王珞丹的裸背一度成為這部電影的“亮點”,但是卻不能夠改變這部電影悲劇的現實。最後,道哥的落網,小夏的悲傷,都是小説已經確定基調的內容,電影只是一種襯托吧!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一失足成千古恨。其實,《烈日灼心》裏,觀眾很多時候都在納悶,他們是殺人犯,卻將那個小孩留下養着,從來都是不離不棄,這到底闡述人性的哪個環節呢?小編覺得,複雜性應該是最好的回答。他們曾經是殺人犯,自己都覺得罪不可赦,但是卻也有“良心”,更是有屬於自己的內心世界,在這個世界裏,他們經常和自己對話,在那個小房間裏,就是全部的記錄。

在高樓上貌似追趕兇犯的那場戲,當警隊隊長命懸一線的時候,很多人想的是辛小豐放手,那麼,警隊隊長死了,犯罪嫌疑人也就死無對證了。但是,沒有放手,已經註定了“主旋律”的結局。本片根據須一瓜的長篇小説《太陽黑子》改編,而在幾個嫌疑人都被注射死刑的時候,就應該結尾了,可惜往後的內容都成了狗尾續貂,這才是最大的“敗筆”。

段奕宏的出演,鄧超的演技,郭濤的放浪,其實《烈日灼心》希望傳遞的信息,總是那樣“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這是主旋律需要的,更是法治社會需要的。好的是讓觀眾看到了鄧超等人的演技,看到了王珞丹的“獻身”,這些都是這部電影堪稱“良心電影”的標籤,錯誤的就是無限度的延長其內容。要知道,在關鍵時刻結尾,永遠都比宂長來的有效。

烈日灼心的觀後感2

《烈日灼心》整部劇給編者的感覺就是讓人一直沉浸在矛盾的氛圍之中,隨着劇情的發展,編者猜測多種可能性結果,可是影片似乎又已經顯現出獨一無二的結局。

電影的開始是説書人的一段對陳年案件的陳述,伴着驚堂木猝不及防的一聲拍響,令人不由自主地想集中精神繼續看下去,這部劇的這一點至少在形式上一開始便成功地吸引着人們的眼球。電影的結局不可謂好與不好。罪犯終究受到法律的制裁,這是值得高興的地方。可是又有些惋惜,因為這麼善良的人怎麼就成了罪犯,不能給他重新來過的機會嗎?電影《烈日灼心》這名字昭示着在法律與道德的`包圍下,人心裏的髒事總是會慢慢發酵的,不知道在哪一個點會迸發又或許永遠埋藏。罪犯做了髒事後,在日常生活中總是感覺有雙無形的眼睛在監視着他,每天都在心驚膽戰中度過,覺得絲毫快樂的感受都是奢侈的。

影片台詞“法律,是介於神性和動物性的合體。它非常可愛,它知道你好,又限制你沒法惡到沒邊兒,哪個人心裏沒有那麼點髒事兒。”這樣描繪法律也是很生動了,本來法律就不是高高在上不可觸及的,它時刻都在你的身邊,與你共存。這句台詞以輕鬆的語氣道出了法律的作用,法律具有判斷、衡量人的行為合法與否的評判作用,所以它知道人的好。法律有規範人的行為的作用,所以它可以限制人。

觀眾在一開始就知道誰是罪犯,便以居高臨下的視角俯看整部劇中警察是如何鍥而不捨地追捕罪犯的,這可能會帶來一種錯覺使觀眾覺得很枯燥,因為開頭結尾一切都是那麼明晰,罪犯最終一定會被法律制裁。當你這麼想的時候,便已經悄然地落入了電影設置的圈套,電影設計就是要把案件事實顯露出來,貫穿全劇,然後真正的劇情就可以開始了,重點部分便是罪犯的贖罪行為,罪犯為自己所犯的罪行懺悔一生,不斷地用做好事來彌補。

罪犯就是罪犯,犯罪過後即使其對他人再好也掩飾不了其惡行。正是因為即使是做善行,也難以抹去罪犯內心的罪惡感,罪犯的自我拯救不成功,一直都有陰影,便渴望得到更大的救贖。罪犯既渴望被逮捕受到法律的制裁又渴望可以偷得幾日清閒生活。電影中罪犯收養的小女孩就是罪行的見證,她與罪犯一起生活似乎時刻在提醒着罪犯所犯下的罪行,這種陰暗揮之不去。

罪犯仍存有人性中善的一面,甚至是超過常人的善。罪犯最特別的地方是其用逐步走向死亡的方法踐行着善良,罪犯認為只有死亡才能讓見證犯罪行為的小女孩得到永遠的安逸,消除她的心理陰影。以死亡為支撐的善行該是多麼偉大高尚,讓人不禁讚歎。但是劇情的最開始已經給觀眾留下了固化的印象,罪犯是誰是毋庸置疑的,你甚至不願意相信這個事實,不想承認罪犯的身份,想説服自己是否漏過了哪些重要環節,是否會有劇情轉折,此時你會陷入矛盾中。即使知道法律制裁違法犯罪行為是必然,你也會幻想是否電影可以將結局刻畫的稍微仁慈一些,至少讓罪犯在最後可以活下去而不是死亡。

其實,劇中的警察內心中的矛盾也正是觀眾所經歷的,將罪犯繩之以法竟會有些不忍。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即使罪犯行善事,我們也不能對其犯罪行為視而不見。觀眾與警察不同之處在於警察沒有在一開始就知道罪犯是誰而觀眾是知道的,而這也正是加劇觀眾內心矛盾的原因。因為一開始就知道罪犯,觀眾對罪犯的態度以最先的憎惡到最後的憐憫,落差巨大,所以內心的矛盾更加劇烈。

情與法充斥着現實社會,人們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矛盾心理,但同時又不得不做出最後的抉擇。你必須有所捨棄才能有所獲得,前提是不能觸犯法律底線,重點是站在哪個角度討論事情的合理性,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雖然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就是難以邁出最後那一步。編者在此也並不是要分享如何優質選擇的經驗,只是想説既然選擇了自己認為對的道路,就不要事後抱怨對錯,不要總是埋怨,積極想辦法解決難題,這樣你才能看起來可以戰勝一切。

烈日灼心的觀後感3

單看名字《烈日灼心》,以為是一部純粹商業片,甚至因為有鄧超在,以為會是像《分手大師》一樣是一部惡俗搞笑片。看了以後我才知道,原來這是一部和《白日焰火》相似的片,有懸疑,有追逐,有罪惡,也有正義。

為什麼會去看這部片子呢?最早上映的時候我是不屑的,覺得它詮釋的商業氣息一定特別濃重,不值得一看。後來在看豆瓣的時候有被嚇到,評分還挺高,好評還挺多。儘管如此,我還是沒有去看。就要年末了,電影榜單上年年會有的年度好電影top10就出來了,我看了幾個榜單,都有《烈日灼心》。這時候,我覺得似乎要去會會這部電影了,畢竟今年國產電視劇都有良心劇,電影的精神迴歸自然也會不那麼讓人心傷吧。

影片一開始,就是個血腥的鏡頭,罪惡的根源。但是以説書的方式開了頭,卻沒有以此結尾,這開頭讓我感覺有些奇怪。但這不影響觀影,畢竟電影總時長有兩個小時呢。就影片的邏輯性來講,靠那部小説《太陽黑子》的.脈絡,故事發展得層層疊進,有條有理,看得舒服。就發展情節來説,不狗血,不假惺惺,沒有像那些浮在水面上的油垢那樣不接地氣,盡顯人道主義情懷。就人物表現來説,郭濤的演技沒話説,本色出演,眉目中將人物的性格表現得很棒,儘管唯一女主王珞丹的感覺讓人齣戲,靠郭濤又回來了。都説看了《奔跑吧,兄弟》裏的鄧超那樣逗,再去看這部電影,真讓人分分鐘脱戲。可是與我而言,鄧超演的是有感覺的,那份機智勇敢,隱藏罪惡的小眼神裏都是戲呀,本來會奇怪為何他在裏面會是個gay,還把他和別人的激情戲拍得火熱,故事的最後反轉,真給了我會心一擊,有種剛看完偵探小説,最後真相大白的爽勁。就這些來看,我覺得這部電影可以打5分。

電影中涉及到了幾個小案子,由這些不相關的案子的解決,從而解決了沉溺了七年的大案子,這個伏筆,真真是極好的。我喜歡在同一時空裏,不同的人在做不同的事,從而促進了某一件事的發展和結束,這種感覺讓我覺得世界是如此之大,人類如此之渺小,但我們正在做的小事可能會變成環扣環的開始,那是多麼奇妙的體驗!因而在看事件的進行時,我是帶着期待和好奇的心態去觀看的,點對點,環扣環,眼神和動作到位,這部電影可以給6分了。

“你知道什麼是人嗎?在我眼裏,人是神性和動物性的總和。就是他有你想象不到的好,更有你想象不到的惡,沒有對錯,這就是人。所以説法律特別可愛,它不管你能好到哪兒,就限制你不能惡到沒邊兒,它清楚每個人心裏都有那麼點髒事兒,想想可以,但做出來不行。”這是我最喜歡的台詞,講出來的那一刻正好是故事進行到白熱化的時候,穿了七年的鞋,遮住了七年的罪惡的腳,好像再經歷一點破折就要把整隻腳完全顯露出來了,儘管在這七年裏,為鞋子做了很多保護工作,貼了很多AB膠,讓人家根本看不出來,你的腳曾踏過髒血。而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不也常常如此嗎?我們總會做錯事,然後想要去掩蓋住,去洗白,去忘卻。當然,如果你做的事情是不可為的事情,不管你是怎麼掩埋,總會重見天日,攤在正義面前的。

法律更像是人性的低保,是一種強制性的修養,它不像宗教要求你眼高手低,就踏踏實實告訴你至少應該是什麼樣。

影片最後,那個智商高的話雖與前面的迅速口算相聯,卻又突兀不合理,智商高就是會口算,在電影裏的作用就是遭到了懲罰,被當做警示七年嗎?這是我對電影裏的情節感動最不舒服的點了,還有就是開頭的説書意義何在?略顯突兀,廈門地方特色有説書?還好不影響電影,因此就不在意太多了。

烈日灼心的觀後感4

跟隨觀影團看的提前場。現場導演也為觀眾解答了許多困惑。

首先可以肯定這部電影是近幾年比較優秀的國產懸疑片。全片尺度頗大,信息量也大,導演的野心也不小,想要通過一場兇殺案來探討人性醜惡與法律邊界。可以説,的確成功了。

不好意思前方有劇透~鄧超,郭濤和高虎飾演的三個兄弟於7年前製造了一起滅門慘案。若干年之後,鄧超成為段奕宏警官手下的一名協管,幫助段奕宏斷案。郭濤則成為了出租車司機,而高虎變成了”傻子”。

三人租在一家老別墅,不料卻遭變態房東監聽,之後老貓段奕宏通過房東的監聽內容以及其他一絲一毫線索逐步發現當年滅門慘案就是鄧超三兄弟......不得不説整個劇情非常戲劇化,尺度也頗大,鄧超為了擺脱嫌疑,也是為了拖延時間,不得不偽裝成gay,騙取老貓段奕宏警官,而段奕宏妹妹王珞丹為了驗證郭濤是否是gay,不惜脱光衣服......後面還有死刑犯安樂死的場景,場面頗為震撼。

這裏導演為我們解答了幾個疑問。

1.首先是高虎的角色需要性。

全片高虎的鏡頭不多,有觀眾認為其作用不大。但是導演説在原作裏,鄧超,高虎和郭濤三個角色是有三條線索的,由於全片時間有限,為了減少信息量,不得不將高虎的這條線索縮減,但是不能省略,從某方面來説高虎的角色也推動着情結的發展,比如高虎喜歡天文,而現場發現的天文愛好者雜誌成為了破案的一絲絲證據,而結尾高虎的主觀鏡頭獨白也驗證了他的高智商,作案手段的高明。導演還説最後高虎跳崖也不容易,主要是選景,他們在廈門拍完之後的一個月,去了舟山拍的這段戲,去舟山不容易,只能坐船,他們所有的道具都是扛過去的。

2.為何要放執行死刑的鏡頭。

導演承認這段鏡頭非常震撼,他原先拍了3分鐘,後來因為過審的原因而刪減了許多,他説,鄧超三兄弟原本是可以不用死的',因為他們知道不是他們親自殺人的,但是為了不讓棄嬰小尾巴長大後發現自己就是當年謀害她一家的兇手,就選擇了認罪。導演為了表現鄧超兄弟內心的內疚與折磨,所以將其執行死刑的鏡頭放大許多。

3.高樓追逐台灣人的戲是如此兇險,這是如何完成的。

這場戲的確非常精彩,非常驚險,看的觀眾大呼過癮,段奕宏帶着鄧超在僅有一隻腳寬度的通道上上演追捕戲,一不小心就容易從高層掉下去,導演説這段戲搭棚拍的,但是搭的場景也有15米高。

4.全片為什麼沒有關於段奕宏家庭背景的一點介紹?

關於段奕宏警官,全片只有他工作的場景,並沒有涉及到關於家庭,有的人會覺得他是不是gay?他會不會喜歡鄧超?當然不會。電影原本是有關於段奕宏警官背景介紹的鏡頭,但是為了控制時間(全片已經長達138分鐘)為了迎合發行方要求,導演不得不刪減這些鏡頭。

5.導演為什麼要設定最終兇手是另外一個人,而不是鄧超三兄弟?

原著裏的兇手的確是他們三人,但是導演覺得這樣的結局不好(不利於社會主義河蟹)也不符合他對於本片人性善惡以及法律道德討論,因此更改了結局。

其實這部電影可以提出許多疑問,因為影片的確信息量特別大,幾乎每個場景都含有深意。普通觀眾看一遍可能不能完全解讀電影中的信息。結局比較長,個人認為結局不是很好,導演其實可以精簡下結尾,再補一下其他鏡頭(比如段警官的背景介紹)這樣也行處理得更好。

演員很贊,鄧超迴歸正常,戲中三度飆淚,演技爆發。段奕宏的演技也非常棒,他通過細微的表情變化,把伊警官冷靜,細緻,敏鋭的觀察力表現得淋漓盡致,心裏活動拿捏得很準。正如導演所説,這部電影最難的就是對於角色的心裏刻畫與詮釋,不得不説,導演成功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