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套袖的孫犁先生語文閲讀題練習

來源:文萃谷 1.42W

國中語文課外閲讀題:帶套袖的孫犁先生

帶套袖的孫犁先生語文閲讀題練習

下面是一篇關於帶套袖的孫犁先生的閲讀題目練習,同學們認真完成哦。

帶套袖的孫犁先生

①我產生要當作家的妄想是在國中階段。為了驗證我成為作家的可能性,父親還領我拜會了《小兵張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師。記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師對我説: “在中國作家裏你應該讀一讀孫犁。”我立即大言不慚地答曰:“孫犁的書我都讀過。”他又問:“你讀過《鐵木前傳》嗎?”我説:“我差不多可以背誦。”

②一九七九年,我從插隊的鄉村回到城市,在一家雜誌社作小説編輯,業餘也寫小説。秋天,百花文藝出 版社準備為我出版第一本小説集,我被李克明、顧傳箐二位編輯熱情請去天津面談出版的 事。行前已故作家韓映山囑我帶封信給孫犁先生。

③一九七九年秋日的一個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終於走進了孫犁先生的“高牆大院”。這是一座早已失卻規矩和章法的大院,孫犁先生曾在文章裏多次提及,並詳細描述過它的衰敗經過。如今各種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裏自由地起伏着,稍顯平整的一塊地,一户人家還種了一小片黃豆。那天黃豆剛剛收過,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裏聚精會神地撿豆子。我看到他的側面,已猜出那是誰。看見來人,他站起來,把手裏的黃豆亮給我們,微笑着説:“別人收了豆子,剩下幾粒不要了。我撿起來,可以給花施肥。丟了怪可惜的。”

④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語調洪亮,夾雜着淡淡的鄉音。説話時眼睛很少朝你直視,你卻時時能感覺到他的關注或説觀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褲,當他騰出手來和我握手時,我發現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們進屋,高聲詢問我的寫作、工作情況。我很快就如釋重負。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會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給了我一種親近感。

⑤其後不久,我寫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説,篇幅卻不短,大約一萬五千字,自己挺看重,拿給省內幾位老師看,不料有看過的長者好心勸我不要這樣寫了,説“路子”有問題。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斗膽將它寄給孫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報》的《文藝》增刊上發了出來,《小説月報》也很快作了轉載。

⑥我再次見到孫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颳着大風。他剛裁出一沓沓粉連紙,和保姆準備糊窗縫。見我進屋,孫犁先生迎過來第一句話就説:“鐵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見老?我這兩年老得特別快。”當時我説:“您是見老。”也許是門外的風、房間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縫用的粉連紙加強了我這種印象,但我説完很後悔,我不該迎合老人去證實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發現,孫犁先生兩隻襖袖上,仍舊套着一副乾淨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種幹練的活力,一種不願停下手、時刻準備工作的情緒。這樣的 狀態,是不能被稱作衰老的。

⑦我第三次見到孫犁先生,是和幾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沒撿豆粒,也沒糊窗縫,他坐在寫字枱前,桌面攤開着紙和筆,大約是在寫作。看見我們,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特別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見了那副套袖。記得那天他很高興,隨便地和大家聊着天, 並沒有摘去套袖的.意思。這時我才意識到,戴套袖並不是孫犁先生的臨時“武裝”。

⑧多年之後,有一次我把友人贈我的幾函宣紙精印的華箋寄給孫犁先生時,收到他這樣的回信,他説 :“同時收到你的來信和惠贈的華箋,我十分喜歡。”但又説:“我一向珍惜紙張,平日寫稿寫信,用紙亦極不講究。每遇好紙,筆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紙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見過習慣戴套袖的孫犁先生,或許我會猜測這是一個名作家的“矯情”,但是我見過的戴着套袖的孫犁,見過了他寫給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紙不是《天津日報》那種微黃且脆硬的稿紙就是郵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則永遠是印有紅色“天津日報”字樣的那種。21世紀教育網

⑨我相信他對紙張有着和對棉布、對衣服同樣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勞動的尊嚴與德行、人生的質樸和美麗。

(摘自《從夢想出發》,原文略有改動)

15.“我”三次見到孫犁先生時的情形如何?三次相見,他分別給了“我”什麼印象?(6分)

16.作者藉助“套袖”想要表達什麼?(2分)

17.第①段作者為什麼用“妄想”“大言不慚”這兩個詞?(4分)

18.第③段畫線句優美的原因是什麼?(4分)

19.第⑨段畫線句的含義是什麼?(4分)

20.徐光耀老師為什麼先讓“我”讀孫犁而非他的作品?並談談你的感悟。(4分)

參考答案:

15.第一次見孫犁,他正在撿豆粒,他給了“我”一種親切感。第二次見孫犁,他正和保姆準備糊窗縫。“我”看到了他的樸實,雖年老仍洋溢着活力與激情。第三次見孫犁他大約是在寫作。“我” 看到了他的平易近人、質樸熱情。

16.藉助“套袖”,表現了孫犁先生親切熱情、質樸勤儉、激情活力、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等人格魅力。

17.少時,“我”自視才高,便敢有當做家的夢想。現在看來,自覺有些狂妄,故稱“妄想”;那時,“我”自以為讀了幾篇文章,就懂了孫犁。現在憶起,真是少年輕狂,故稱“大言不慚”。

18.“看見”“站起”“亮”“微笑”等動詞的運用,生動逼真地讓孫犁的質樸熱情躍然紙上;人物的語言描寫體現了口語化的風格,自然真切地讓孫犁的親切樸實呼之欲出。

19.勞動是讓人尊重的行為,一個人對待勞動的態度,反映了一個人的德行。戴套袖的大作家孫犁,撿豆粒、糊窗縫、珍惜衣服和紙張,都是他尊重勞動的體現,也是他質樸美麗人生的寫照。

20.徐光耀老師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我”從孫犁及他的作品那裏諳熟“為文先為人”之大道。其實,不僅“為文”,為任何事,亦應如 此。

相信上面對帶套袖的孫犁先生題目的閲讀理解練習學習,同學們對上面的知識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會學習的更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