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必修三政治知識要點總結

來源:文萃谷 2.36W

雖然高中政的學習要比國中政治學習複雜的多,但是也不是所以內容都很難。例如必修三的政治內容,課本的知識概念都比較簡單。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必修三政治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二必修三政治知識要點總結

  必修三政治知識

一、文化的多樣性

1.文化的多樣性

文化的多樣性

是什麼

含義

不同民族和國家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表現

民族節日

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

形成

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澱

作用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功能

透過它,可以領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韻味

文化遺產

在歷史、藝術或科學及審美、人種學、人類學方面有着世界意義的紀念文物、建築物、遺蹟等

地位

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

意義

對於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對於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

特點

具有不可再生性

保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名錄的方式確立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並給予保護

為什麼

地位

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意義

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怎麼辦

態度

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鑑,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原則

必須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用尊重文化多樣性的知識理解“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①各美其美:認同和尊重本民族文化。

②美人之美: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③美美與共: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鑑,求同存異,和睦相處。

④天下大同: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的繁榮進步。

2.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係

關係

個性(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徵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文化是世界性(共性)與民族性(個性)的統一

共性(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

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二、文化傳播

1.文化傳播

文化傳播

含義

通過一定的方式傳遞知識、信息、觀念、情感和信仰,以及與此相關的所有社會交往活動

途徑

商業貿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

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人口遷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之一

不排除一般的人口遷徙

教育是文化傳播的又一個重要途徑

更為自覺、更為直接的傳播方式

其他方式:聚會,旅遊,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等

手段

大眾傳媒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2.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

含義

文化交流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播的過程

意義

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有利於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

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有利於促進世界文化的發展

態度

既要更加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文化多樣性與文化交流的關係

關係

文化多樣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

文化多樣性決定了各民族文化存在差異,也為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借鑑和學習提供了可能

尊重文化多樣性有利於促進文化交流

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有利於促進各民族間文化上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世界文化的繁榮和發展

開展文化交流有利於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文化的交流是學習和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以發展本民族文化的過程;是不同民族之間相互借鑑,取長補短的過程

  必修三政治必背知識

文化創新

1. 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於文化創新。

2. 社會實踐對文化創新的決定作用:

(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

(2)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和基礎。

3. 文化創新的作用和意義:

(1)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文化源於社會實踐,又引導、制約着社會實踐的發展。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標準所在。)

(2)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傳統文化才能煥發生機、歷久彌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滿活力、日益豐富。)

(3)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

4. 文化創新的途徑

(1)根本途徑(實踐):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和基礎。立足於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2)基本途徑之一(古今):文化創新必須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努力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

(3)基本途徑之二(中外):加強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鑑與融合,做到博採眾長。學習、借鑑其他民族文化的優秀文化成果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4)堅持正確方向,反對錯誤傾向:文化創新要把握好當代文化(今)與傳統文化(古)、民族文化(中)與外來文化(外)的關係。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必修三政治知識重點

我們的中華文化

1. 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2.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漢字與史書典籍

(1)漢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文字的發明,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標誌着人類進入文明時代。 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今天為中 華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

(2)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我國史書典籍的特點: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所罕有。

3.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還得益於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漢字傳載、史學典籍存傳、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義: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幷蓄。所謂“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所謂“兼收幷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鑑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②意義:這種文化的包容性,有利於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係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

4. 如何再創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1)在近代中國,再創中華文化的輝煌與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奮鬥密切相關。

(2)實踐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3)今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中華民族的文化史冊掀開了嶄新的一頁。中華文化在繼續更加壯麗的篇章。

5.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第6、7、8點組合)

6. 中華文化的獨特性:

(1)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獨樹一幟。(文學藝術對於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有獨特的作用)。

(2)中國的科學技術成就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成就長期處於世界的前列,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②特點:總的來説,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注重實際運用,具有行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點。

③意義:中華民族在認識、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創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國人民勤勞、 智慧和艱苦奮鬥精神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

7. 中華文化的區域性:

(1)成因: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徵。

(2)不同區域文化之間的關係: 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鑑、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8. 中華文化的民族性:我國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9. 多民族文化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1)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關係: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地位:它們都足中華文化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3)各民族文化的關係: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中華文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