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中外美術鑑賞教案

來源:文萃谷 2.98W

【教學目的】

幼兒中外美術鑑賞教案

中外美術鑑賞主要是一門對中外美術作品分析、欣賞與品鑑的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旨在使學生了解中外美術史上的優秀美術家及其代表作品,不僅拓寬知識面,同時獲得美的欣賞,陶冶情操,涵養性情,提高人文素養。並在以點帶面的學習中,兼及藝術史、思想史與文化史的問題探討,增強同學們觸類旁通的思考能力。

【教學要求】

1. 學生須具備中外美學史、中外美術史的一般知識。

2. 要求學生適當記筆記並有主動思考的積極性。可以有不同的思路,這是人文學科的審美欣賞課,不是數學,不具有答案的唯一性。

3、吃午飯,按時上課,不遲到早退。

【教學方法】

課堂集中講授,附以多媒體觀看作品圖片。

【參考書目】

1、《中國繪畫史》,王伯敏著,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0年版

2、《中國繪畫的歷史與審美鑑賞》,薛永年主編,邵彥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3、《中國美術簡史》,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中國美術

史教研室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4、楊泓、李力:《美源——中國古代藝術之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年版。(作者從藝術的起源談起,依次論述了史前陶器、早期玉器、三代青銅禮器和兵器、秦漢至隋唐墓俑和陵墓石雕、漢唐墓室繪畫及佛教藝術、中古時期的繪畫藝術、青瓷白瓷與彩瓷、漆器絲綢和金銀工藝、城市建築以及與之共同發展變化傢俱藝術等。)

5、《魏晉南北朝壁畫墓研究》,鄭巖著,文物出版社,2002年版。

6、《墨韻色章——中國畫色彩的美學探淵》,王文娟著,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版。

7、《圖式與精神:西方美術的歷史與審美》,邵大箴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8、《外國美術簡史》,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美術史系外國美術史教研室編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年版。

9、(英)貢布里希:《藝術的歷程》,範景中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0年版。

10、(日)高階秀爾:《看名畫的眼睛》,四川美術出版社,1987年版。

11、傅雷:《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

12、王鏞:《印度美術》(世界美術全集之一),中國人

民大學出版社 2004年版。

第一部分 中國美術鑑賞

第一講關於中國繪畫的一些基本認識

一、廣義與狹義的中國畫概念

寬泛廣義的“中國繪畫”概念幾乎等同於中國領土上、由中國居民創造的一切繪畫作品。本課程所談的中國繪畫,主要指傳統中國畫,以壁畫(以及史前巖畫、地畫、彩陶-青銅-漆器繪飾、漢代帛畫、畫像磚石等)和卷軸畫兩大門類為主。

20世紀中期相對穩定的狹義的“中國畫”概念,實際上只相當於上面所説的卷軸畫,是指以毛筆為工具、墨和植物質、礦物質顏料為材料,紙或絹為底子的平面造型藝術。

二、中國畫特點

1、對於廣義中國畫中的壁畫以及史前巖畫、地畫、彩陶-青銅-漆器繪飾、漢代帛畫、畫像磚石等情況較為複雜。我們放在後面的具體作品品鑑中一一道來。

2、卷軸畫的由來:(中國畫的狹義看法)

相對於壁畫來説,卷軸畫可謂活動繪畫,中國有不同於西方架上繪畫的獨特形制和保存方式。它們原先是從書籍裝幀的保護技術中衍生出來的。基於古人生活方式的特點,最早的供世人欣賞的`可移動繪畫作品是像簡冊和書卷一樣的

長條,平時捲起來存放,觀看時打開,從右往左逐段欣賞,也稱為“卷”或“手卷”,它適合一兩個席地而坐的人在案頭欣賞;這一時期裝堂飾壁的任務由壁畫承擔。隨着垂足坐取代席地而坐,人們的視點升高了,掛在牆上的、幅面較大的作品形制——“軸”或“立軸”適應了新的生活方式,裝飾着變高大了的室內空間,與此同時,壁畫則在種種因素作用下走向衰落。

唐以前的活動繪畫絕大部分都採用卷的形制,兩宋和元代是卷軸並重時期,明清就是軸多於捲了。四幅或六幅成組的窄長掛軸成為屏條,是軸的變體;還有一種冊頁,是把小幅畫頁裝裱成冊,也是書籍裝幀的變體。卷、軸、屏條、冊頁能適應不同的場合,同樣受到人們的喜愛。

3、中國畫的特點(中國畫的狹義看法)

1)、題材劃分:人物、山水、花鳥三大畫科(看圖片人物、山水、花鳥——22幅)

2)、按畫家羣體、接受羣體及畫之功用的不同劃分,可分為宮廷繪畫、民間繪畫、文人畫三大系統。

3)、中國畫的技法形式

中國畫的基本技法可以按筆法分為工筆、寫意兩種,按材料分為水墨、設色兩種。加上各自的過渡形態,可以排列組合成更多的方式,如下表所示:

4)、中國畫的綱領及表現手法

● 六法

六法乃中國畫的綱領

“六法者何?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彩;五曰經營位置;六曰傳移模寫。”(出自南齊謝赫《古畫品錄》)

歷史上第一斷句並逐條轉述了“六法”的認是唐代張彥遠,四字連讀,中間不斷。近代嚴可均卻用了另一種斷句法: “六法者何。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法,用筆是也;三應物,象形是也;四隨類,賦彩是也;五經營,位置是也;六傳移,模寫是也。”

錢鍾書很贊同這種斷句法。六法斷句便成為一樁公案。 “氣韻”原是魏晉時期人物品藻裏廣而用之的概念。謝赫的《畫品》將它確立為繪畫理論批評的中心範疇以品評人物畫。明確用在山水畫上,是五代荊浩的《筆法記》。“氣韻生動”和“骨法用筆”相聯(或者説六法中的後五要都服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