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知識點

來源:文萃谷 1.36W

其實我們在學習八年級歷史的時候,除了上課之外,課後也要主動梳理課本內容,把一些繁雜的內容進行概括、濃縮。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歷史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八年級上冊歷史與社會知識點

  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

西方文明的搖籃——古代希臘

1、地理位置:希臘位於地中海東部的巴爾幹半島,東臨愛琴海。

2、地理環境:海岸線崎嶇,天然良港眾多,島嶼星羅布。海洋和重疊的山巒把希臘人分割在彼此孤立的山谷裏和海島上,這種地理環境下,希臘城邦紛紛建立。

3、城邦時代:

(1)時間:(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4世紀)公元前8世紀——前6世紀,希臘出現了約200多個小國,史稱“城邦”;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王國征服希臘,希臘的城邦時代隨之終結。。

(2)突出特徵:小國寡民。(城邦一般以城市為中心,包括周邊的一些村落,面積不大,人口不多)。

(3)古希臘重要的城邦——雅典和斯巴達。

(4)雅典的城邦民主制度:

確立標誌:公元前6世紀,雅典執政官“克里斯提尼”進行改革,基本剷除舊貴族的政治特權,擴大了公民權利,確立了雅典民主制度。

全盛標誌:公元前5世紀後半期,“伯利克里”當政期間,雅典城邦民主制度達到全盛,被稱為古代希臘的“黃金時代”。

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

維護措施(監督機制):陶片放逐法。目的:防止某些人權力過大以破壞民主制度。

優惠權利:為了鼓勵和保證公民積極參政,城邦為擔任公職和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發放“工資和津貼”。城邦還向公民發放“觀劇津貼”,鼓勵他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薰陶。

客觀評價:(談談你對雅典民主制度的理解)積極作用——使雅典公民享有各種權利,積極地參政議政。消極影響——雅典民主制度建立在奴隸制度的基礎上,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和外邦人沒有任何政治權利,真正能夠享受民主的人只佔少數。

(5)伯利克里説:“我們的制度之所以被稱為民主政治,因為政權是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你怎麼理解伯利克里的這段話?

伯利克里的這段話説對了一部分。政權是在全體公民手中,但是,雅典公民只是指成年男性公民,只佔人口的少數,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和外邦人沒有任何政治權利。

(5)斯巴達:實行貴族統治;崇尚武力。

(6)亞歷山大帝國:

亞歷山大帝國日下由哪個國家發展而來的?(馬其頓王國)

主要靠什麼手段成為帝國的?(軍事征服)

亞歷山大帝國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王國征服希臘;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東征,掃蕩小亞細亞和埃及,佔領兩河流域,滅掉波斯,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亞歷山大帝國版圖大致包括今天的:(歐洲:希臘、馬其頓、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塞浦路斯、土耳其);(亞洲:黎巴嫩、敍利亞、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科威特、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的`大部分,印度的小部分);(非洲:埃及)。

亞歷山大帝國在世界文化交融方面的貢獻:(希臘文化傳播到了東方,東方文化滲透到西方,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匯。)

  八年級上冊歷史必備知識

羅馬帝國的興衰

1、羅馬的發展歷程:(1)公元前8世紀中期,在意大利半島中部,羅馬城建立。(2)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3)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元首制”,羅馬帝國建立。

2、羅馬的對外擴張:(1)公元前3世紀早期,羅馬征服了意大利半島。(2)公元前2世紀,羅馬與地中海強國迦太基進行爭霸戰爭,最終取勝,成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3)2世紀,羅馬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地中海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海,被人稱為“羅馬帝國的小澡盆”。

3、羅馬的“共和制度”:羅馬共和國設有人民大會和元老院,還設有執政官、大法官、監察官和保民官等高級官吏。元老院是羅馬共和國權力最大的國家機構。羅馬共和國的政治體制是貴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結合。

4、促使羅馬共和國向羅馬帝國轉變的因素:(1)對外擴張,版圖擴大;(2)人口日益膨脹;(3)奴隸制度迅速發展;(4)社會矛盾不斷複雜化;(5)公元前73年,斯巴達克起義動搖了羅馬共和國的統治;(6)社會危機空前嚴重,共和國制度無力維持,先後出現蘇拉和凱撒的軍事獨裁統治。

5、“羅馬和平時期”:羅馬帝國最初的兩百年,局勢安定,經濟繁榮,史稱“羅馬和平時期”。當時,羅馬農業和工商業發達,同北歐、印度和中國都有貿易往來。(P23閲讀卡:羅馬帝國與東漢帝國的貿易往來)。

6、羅馬迅速成為地跨三洲大帝國的主要原因?羅馬人具有尚武精神;羅馬軍團兵種齊全、裝備精良、作戰英勇、戰術高超。

7、羅馬帝國的版圖包括今天哪些主要國家?歐洲: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希臘、土耳其、西班牙、葡萄牙。亞洲:巴勒斯坦。非洲:埃及、利比亞、突尼斯、摩洛哥、阿爾及利亞。

8、羅馬帝國的衰亡:(1)3世紀起,羅馬帝國爆發全面危機:人民起義不斷;日耳曼人入侵。(2)395年,羅馬帝國分裂。(3)476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滅亡。(4)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羅馬帝國於1453年滅亡。

9、基督教的誕生:(1)背景:公元1世紀,居住在西亞巴勒斯坦的猶太人被羅馬帝國征服,遭受殘酷壓迫,多次起義屢屢失敗,感到絕望的民眾把希望神寄託於“救世主”耶穌。這種信仰基督耶穌的宗教被稱為“基督教”。(2)時間(公元1世紀)、地點(巴勒斯坦)、創始人(耶穌)、經典(《聖經》)、節日(聖誕節、每年12月25日)、象徵(十字架)。(3)教義:耶穌叫人忍受苦難,死後可以升入“天堂”。(4)組織:基督教會。(5)影響範圍:歐洲、北美。(6)公元紀年的由來:公元紀年就是以傳説中的耶穌誕生之年算起的,這一年就稱為“公元元年”。

  八年級下冊歷史重點知識

中華民國的創建

一、中華民國的建立

1、準備:1911年,各省代表在南京集會,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

2、成立時間地點:1912年1月1日,南京

3、成立的標誌: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

4、措施:

(1)以1912年為民國元年,改用公曆。

(2)選舉黎元洪為副總統,成立臨時參議院。

5、南京臨時政府的地位:

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是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二、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

1、清帝退位:

(1)背景:武昌起義成功後,湖北軍政府與清朝內閣大臣袁世凱交涉,力圖通過和平方式早日實現共和。在袁世凱軟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統帝下詔退位。

(2)時間:1912年2月12日

(3)意義:清朝260多年的統治結束。中國21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終結。

2、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的過程:

(1)1912年2月12日,逼迫宣統帝下詔退位。

(2)1912年2月13日,孫中山辭職,推薦袁世凱繼任臨時大總統。

(3)1912年2月15日,袁通電擁護共和後,臨時參議院選舉他為臨時大總統。

(4)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5)1912年4月,臨時政府遷往北京,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

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頒佈時間、機構及人物:

1912年3月11日,孫中山頒佈了 由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

2、內容:

(1)中華民國的主權屬於全體國民;

(2)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3)國民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及請願、考試、選舉、

參政等自由和權利;

(4)參議院行使立法權,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行使行政權並負其責任,司法獨立等。

3、《約法》的性質: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

4、《約法》的地位或影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