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歷史基礎知識點歸納

來源:文萃谷 4.89K

八年級的歷史內容也不算難,都是比較基礎的知識點,可是部分學生的歷史成績卻不理想,是知識掌握得不夠全面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要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八年級上冊歷史基礎知識點歸納

  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

一、鴉片走私與林則徐禁煙

1、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原因:

在正當貿易中,中國處於明顯的出超地位。

2、林則徐禁煙

(1)原因:鴉片氾濫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

(2)時間: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煙的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住廣東查禁鴉片。(3)禁煙的高潮: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則徐主持了虎門銷煙。

(4)虎門銷煙的意義:中國人民禁煙鬥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二、英國發動侵略戰爭

1、原因:根本原因 →為了開闢海外市場;

直接原因→中國禁煙(虎門銷煙)。

2、起止時間:1840年6月----1842年8月。

3、經過:英軍封鎖珠江口→攻陷定海→直趨天津,威脅清政府→道光帝派琦善與英軍談判→英軍強佔香港島→攻佔虎門炮台,關天培等戰死→佔領廣州→北上攻佔廈門、定海、寧波→進犯吳淞,陳化成犧牲→8月初到達南京下關江面,清政府屈服。

4、鴉片戰爭中湧現出的民族英雄: 虎門之戰的關天培、吳淞之戰的陳化成等;

5、清朝戰敗的原因:

(1)清朝大多數統治者昏庸愚昧,對內敵視人民,對外妥協投降。 (2)經濟落後,武器落後。

三、《南京條約》的簽訂

1、時間:1842年8月

2、條約特徵: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3、主要內容:

(1)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2)割香港島給英國;

(3)賠款2100萬銀元;

(4)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税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

4、中英《虎門條約》

(1)簽訂時間:1843年

(2)英國從中獲得的權利: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5、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

(1)簽訂時間:1844年

(2)美國、法國獲得的權益:除享受英國在華取得的各種特權外,還擴大了侵略權益。

6、鴉片戰爭的影響:

(1)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不再享有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八年級歷史必備知識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一、英法再次發動侵華戰爭

1、原因:根本原因→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

直接原因→英國的藉口:亞羅號事件;法國的:藉口馬神甫事件

2、戰爭的爆發:

1856年10月,英軍炮轟廣州,挑起戰爭。 1857 年,英國和法國聯合出兵,攻陷廣州。

3、《天津條約》的簽訂:

(1)時間:1858年

(2)簽約國:清政府被迫與俄、美、英、法四國分別簽訂。

(3)條約內容: 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權。

4、《通商章程善後條約》:1858年,清政府在與英、法、美簽訂的中,被迫承認鴉片貿易的合法化。

二、火燒圓明園與《北京條約》的簽訂

1、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繼續:

1860年,英、法兩國藉口換約受阻,再次出兵佔領天津,進逼北京。

2、咸豐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1860年。

3、奕䜣留守北京與侵略者議和。

4、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對圓明園大肆搶劫,之後放火燒燬。

5、中英、中法《北京條約》的簽訂:

(1)時間:1860年

(2)內容:承認《天津條約》繼續有效,又增開天津為商埠,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賠償額也大幅增加。

三、沙俄侵佔中國北方大片領土

1、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

2、割地最多的條約:1858年,《璦琿條約》(60多萬平方千米) 。

3、沙俄是近代史上割佔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

四、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喪失更多主權,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沙俄佔領中國北方大片領土。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七年級歷史常考知識

明朝君權的加強

1.1368年初,朱元璋以應天為都城,改稱南京稱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2.明朝的特務機構:朱元璋設立錦衣衞、朱棣設立東廠負責對臣民的監查、偵查,廠衞特務機構的設置,是明朝君主專制高度強化的一種表現。明政府還規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範圍內命題,答卷的文體必須分成八個部分稱為“八股文”。

3.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難”旗號,起兵反對建文帝成功並稱帝。1421年遷都北京,以加強中央對北方的控制。

中外的交往與衝突

1.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鄭和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他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鄭和的遠航,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係。

2.明政府派戚繼光抵抗倭寇,平息東南沿海的倭患。

3.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在1999年12月20日,迴歸祖國懷抱。

君主集權的強化

1.明朝後期,女真的傑出首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爾哈赤自立為汗,國號為金,史稱後金。遷都瀋陽,後改稱盛京。

2.皇太極繼承汗位改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在盛京稱帝,改國號“金”為清。1644年遷都北京,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