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讀後感(通用5篇)

來源:文萃谷 3.17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散步讀後感(通用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散步讀後感(通用5篇)

  散步讀後感1

散步從本意來説就是走路,而讀完《散步》這篇文章,我有了更深的瞭解。

作者筆下的散步,寫出了他和家人的一次散步,因為一次不同的意見,讓作者明白了家人在一起的温馨場景。在一個路口有了分歧,媽媽要走大道,孩子要走小道,我為了再陪伴媽媽,忍着走了大路,而媽媽卻為了自己的孫子走小道,我揹着媽媽,妻子揹着兒子,一步步的向前走……

我身上也發生過這種事,在一個安靜平和的週末,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吃火鍋,有肉有菜,可能是沒來得及買,我最愛的金針菇只有一點點,我只能大海撈針似的在鍋裏找,而我和奶奶同時夾到了金針菇,那時我還小,在我眼中沒有我讓人,只有人讓我。這時爸爸讓我把金針菇給奶奶,可我還是不聽,心想:為什麼,這是我先夾到的,就要我自己吃。爸爸見不管用,狠狠地訓斥我,一把把我的金針菇搶下來,給了奶奶,我表示不滿和氣憤!因為我們都是人,誰吃還不是吃,為什麼從我這拿,到了嘴的鴨子飛了,誰不生氣呢?這時奶奶把金針菇給了我,對我説:“岐岐,金針菇你吃吧。”爸爸見此景對我説:“看你奶奶對你多好,那你吃吧,下回別跟奶奶搶了,要懂得分享。”

雖然這是件不起眼的小事,但是通過《散步》這篇文章聯想到此,忽然在我小小的內心感受到一股暖流,這就是家人,這就是親情,這就是幸福!如今我再也不跟奶奶搶了,因為我知道奶奶愛我,我們家人都很愛我,現在“謙讓”成為了我們家的家風。

  散步讀後感2

正是桃花盛開的春季,我忙裏偷閒,抽出十分鐘,讀了莫懷戚的散文名篇《散步》。看完後,我深受感動。

作者的母親年紀大了,身體弱,不想出來散步,但作者希望母親出來走走,鍛鍊鍛鍊身體。母親順從了兒子,一家四口人出來散步。在路上時,小孫子天真的説:“前面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這句話體現了他們家的融洽,三輩人濃濃的情。但是後來發生了分歧。母親和孫子要走的路不一樣,孫子喜歡走小路,因為走小路能看到清澈的魚塘和金黃的油菜花。母親要走大路,因為大路平坦。是爸爸也是兒子的作者還是決定委屈兒子順從母親走大路。最後婆婆疼愛孫子,決定走小路,最終一家人踏上了小路。走到不平坦的地方,作者背母親,妻子背兒子。夫妻二人都特別小心地揹着親人,他們向路盡頭的魚塘和油菜花走去。

這是多麼幸福的一家啊!每個人都把別人放在第一位。“全世界”我想他指的`是一家人的全世界。我們一家人也是如此。爸爸常説我們家裏的每個人都是他的命。我以前不懂事,從沒覺得珍惜。現在父母老了,我明白了。作為兒女的,應該常回家看看。爸爸媽媽辛苦的養育我們,我們怎麼做,也報答不完父母的恩情。在這大好春光裏,讓我們我們一起祝願天下的父母身體健康,笑容燦爛!

  散步讀後感3

《散步》是重慶師範大學教授、作家莫懷戚的作品。

文章寫的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一天。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散步中,面對岔路,兒子要走小路,因為小路有意思,母親則因身體條件限制要走大路,‘我’權衡再三,決定尊老,但故事並沒有結束,母親又改變主意,要‘愛幼’走小路。

文章用平淡、樸素的語言描繪了一家三代在散步的情景。全篇沒有一個生僻華麗的詞語,更沒有讓人費解的句子,除結尾有幾發含蓄外,其餘則明白如話。如文章寫道‘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充滿生活情趣的口語,既表現孩子的天真、聰明,又表現家庭的幸福、温馨。

散步對於我們來説是一件極其平常的事情,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又往往是最獨特的。幸福並不一定是名譽等。只要和家人在一起平平淡淡地生活着就是一種幸福。

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來學所表現的意藴卻深入人心。反映了古樸的尊老愛幼的家庭道德美。文中‘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是家庭的砥柱,上有老,下有小,既要善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着成上起下的責任。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這具體可感的生動形象讓我頓悟人生哲理:人到中年對生活有一種責任感,使命感。

那麼,我這個未來的中年人中的一員,又為何不從現在做起呢?

  散步讀後感4

親情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今天讀了《散文》一文,體會更加深刻。

《散步》一文主要寫了作者、老母親、妻子和兒子一同出去散步的事。在散步的過程中,體現了他們一家的其樂融融、互相幫助、相互關懷,更説明了親情無價。

《散步》一文中,開頭寫作者的老母親因為身體不好而不想出來散步,但最後還是出來了。看到這裏,明白人都知道作者不是逼迫老母親出來的。作者是想讓母親出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這對老人來説是有很大的好處的。從這兒我體會到作者非常關心自己的母親。而我從來沒有關心過自己的母親,沒有為母親做過一些事。

在散步時,作者的母親和兒子發生了分歧,因為作者的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對老人來説是比較方便的。而作者的兒子卻要做小路,小路有意思,在路上可以玩一玩。但是,作者畢竟是一家之主,所有人都得聽他的。作者考慮到母親體弱多病,應當順她的意。所以作者便説:“走大路。”然而,出於對孫子的愛,老人就決定走小路了。從這裏看出了中華人民的傳統文化:尊老愛幼。

這件事看似簡單的一件小事,卻體現出作者對母親的孝心,充分説明了他們一家是多麼和睦。作者對母親是多麼孝順,而自己從來沒有關心過父母,這讓我很慚愧!

從這課中,我感受到了親情是多麼珍貴,我們應該去愛我們的親人,因為他們是我們最親近的人。如果你沒有愛,請從現在開始,愛你的親人吧!

  散步讀後感5

今天我們學到散步這一課了,老師叫我們先讀課文。看完後我深受感動。本來散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我們一家幾乎每天都散步,但看到這篇文章,我的心酸酸的。

《散步》一文主要寫了作者、老母親、妻子和兒子一同出去散步的事。在散步的過程中,體現了他們一家的其樂融融、互相幫助、互相關懷,更説明了親情無價。

在散步時,作者的母親和兒子發生了分歧,因為作者的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對老人來説是比較方便的。而作者兒子卻要走小路,因為走小路有意思,在路上也可以玩一玩。但是,作者畢竟是一家之主,所有的人都得聽他的。作者考慮到母親體弱多病,應當順她的意。所以作者決定委屈兒子,因為作者陪伴他的時日還長。作者便説:“走大路”。然而,出於對孫兒的愛,就決定走小路了。

從這件開始由意見分歧到因為作者對母親的孝心和母親對孫兒的愛而意見一致的事,充分説明了他們一家人是多麼和睦。看到這裏,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作者對母親是多麼孝順,而我呢?當母親累了時連端上一杯茶都做不到,我實在是太慚愧了!

通過這篇課文給了我很大的啟發,看到了家庭中不能沒有親情,生活中不能缺少融洽、和諧的氣氛,這樣,當我們在競爭的壓力包圍中回到家裏,才能得到真正的釋放和解脱。和諧的家庭是我們最好的避風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