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觀後感(通用18篇)

來源:文萃谷 1.8W

看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園》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園》觀後感(通用18篇)

《家園》觀後感 篇1

上午,用手機看了一部讓人哭泣的紀錄片《Home》,翻譯過來就是《家園》。這是一部史上投資最大的環保紀錄片,已被翻譯成14種語言,中文周迅配音,非常美,非常棒的紀錄片。一天內,該片在181個國家發行,打破了歷史上電影發行量最大的世界紀錄。導演是著名的法國航空攝影師、環保人士楊阿爾蒂斯-貝特朗。影片以上帝的俯瞰視角向世人展現地球的絕美以及日趨危機的現狀。影片開始以唯美的拍攝手法,介紹經過40億年的漫長演變,地球變成一個物種繁多,資源豐富,奇特美麗的藍色星球。

接着,遍歷整個地球,遍及50多個國家的攝像,告訴我們:自人類出現已來,只用了20萬年的時間,便將地球的寶貴資源消耗殆盡,珍稀物種滅絕,原始資源奇缺,污染日益嚴重。影片最終給了我們這樣一個信息:我們應該認識到人類對地球的殘酷掠奪,應當改變我們的消費模式。人類以及地球的明天將何去何從,是繼續破壞直至毀滅還是行動起來拯救我們的唯一的家園。當前重要的不是我們失去了什麼,而是我們剩下的還有什麼。現在已不再是悲觀的時候,人類應該立即聯手,積極拯救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看沒有翻譯過來的片子很累,要每時每刻看屏幕下面的漢字,否則你就不知道講什麼,堅持看完,很感動,正如周迅所言: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紀錄片!

《家園》觀後感 篇2

人人都知道要愛護環境、講究文明,可是真正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呢?今天,老師和我們一同觀看了《人文梅李,和諧家園——愛護環境、共建文明系列教育片》。

此教育片教育我們要樹立文明的交通意識,自覺維護交通秩序。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幾乎家家都有小汽車。一到交通高峯時期,路上就堵得水泄不通。有的人為了不耽誤時間,不停的超車,還不時扯着大嗓門兒讓自己前面的車也超過去。但是一個不小心,就釀成了嚴重的交通事故。有的人卻十分遵守交通秩序。一遇到紅燈,就慢慢地停下來,就算馬路上空無一人,也不會闖紅燈,因為他們知道時時刻刻都有可能發生危險。只要像這樣遵守交通秩序,就會讓你的家人放心不少。

除此之外,它還讓我們懂得保護環境要從身邊的細節做起。見到地面上有垃圾,隨手就要撿起來;看見倒下的公共標誌,便順手把它扶起來;看到公共場所牆壁上隨意張貼的廣告等,便把它撕下來,扔進垃圾桶。這些小事都花不了你多少時間,更花不了你多少精力,卻能讓我們的家園更加美麗。作為祖國的花朵,我們不但要制止別人破化環境,更得讓自己起好帶頭保護環境的作用。我們不能隨地吐痰、亂扔垃圾、浪費水資源、破壞樹木花草以及公共物品,要以自己為榜樣,大力宣傳保護環境的重要。

當然,也不能忘了關愛互助。俗話説“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只要自己熱情的去幫助別人,別人也會真心誠意的來為你解決困難。在公共場所,如果撿到了錢包等貴重物品,不可以棄之不顧,更不可以變為己有,一定要先詢問附近的人有沒有看到失主,如果詢問無果,可以把它交到警察局裏。如果放學時天氣不好,有與你同路的同學沒帶雨傘,你可以熱情地邀請他與你一同回家。如果你在馬路上看到有老爺爺或老奶奶載着一車重物,難以把車推上橋的時候,你可以在他後面助他一臂之力,他會回報給你一個無比燦爛的笑容。

人人都注意交通秩序,人人都自覺保護環境,人人都懂得互相幫助,這,就是我愛的家。

《家園》觀後感 篇3

今天我看了一個記錄片——《家園》。地球就是我們的家,而現在,有許多人正在破壞我們美麗的地球家園。

我在這個紀錄片裏看到了温泉,它們美不勝收、五顏六色,有一點的綠,又有一點藍,還有一點金黃色。看到了整羣整羣的動物們,它們都靠在一塊兒,有的在天上飛來飛去的,有的在水裏遊啊遊的,有在陸地上來來往往的,真是太壯觀了!我從來都沒有看見過如此壯觀的最象。我還看到了以前人們造的房子,高高低低,有大有小,有舊有新,一片彩色。可是和我們現在們高樓大廈相比,我們的房子

好看多了。但是,他們那種更節約材料,我們是用磚造房子的,而它們的是用土造的,非常節省。

而現在,人類在地球上生活,卻不愛惜它。河上漂浮垃圾,死魚……我彷彿看到我們的地球正在悄悄地哭泣。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快,農業也發展了起來,人們開始採集礦物,這一些礦資源就像一個美麗的調色盤,像個顏料池,五光十色的。

地球上有許多種類的生物,而人類正在捕獵着一些生物,這些生物是沒有錯的,人類為什麼要去捕獵這些生物呢?

如果不愛惜地球上的資源和生物,總有一天,地球會給予反擊。

從此刻開始,讓我們愛護地球上的一切,保護環境,節約用水用紙用電,不破壞生態平衡,讓我們的家園一直美下去!

《家園》觀後感 篇4

《家園》,這個名字很有新意,若是不瞭解的人看了這個片名,還以為是一部感人肺腑的親情大片。不過也沒錯,這確實是一部“親情鉅作”,是關於慈愛的地球母親和她無情的人類小孩的家園。

電影還未開始,我已感受到了深深的壓抑感,彷彿是大地母親將她所有的不甘與怒吼融入了這部影片。兩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我卻還沉浸在那裏久久不能回過神來。是的,我被震住了。真的很震撼。讓人驚歎的畫面,給視覺造成最直接的衝擊,或美得讓人驚歎,或觸目驚心,配上很給力的背景音樂,整整120分鐘,我接受了一次很徹底的洗禮,很多觀念因而顛覆,也瞭解了更多之前完全沒有概念的。原來,這個世界,我們共同的家園,是這樣子的。

整部片子以一個俯瞰世界的角度,以一種很緩慢的速度向我們講述這個地球,尤其是她和我們人類之間的關係種種。

影片的開始,是地球形成於40億年前,我們的祖先,人,出現於20萬年前。我們只是不折不扣的過客;是一曲對這個美好的地球的頌歌。美侖美奐的畫面,讓人感歎生命的神奇之餘,深感自身的渺小和無知。

然後音樂突然急促起來,因為,人,出現了。

人類的出現和發展,加快了毀滅的進程。那一個個小漁村如今變成了高樓大廈;原本樹木繁茂的森林如今也夷為平地,無情的人類在上面隨意建設,看起來是發達了,富裕了,可那是真正的富裕嗎?隨之而來的是什麼?是極不合理的發展帶來的各種災難性問題,資源枯竭,污染氾濫,貧富差距日益拉大,等等。我想到了之前的7。23動車事故之後的一句話:“中國,請放慢你的腳步,等等你的靈魂。”

由彼及己,甚至於一開始,我真的不太適應影片慢得令人想要睡覺的敍述速度。我想我身邊的很多人都有同感吧,我們這代人,尤其是90、00後,接受的更多是一種“快餐文化”——各種古今中外文化勢力的衝擊與交融,各種只需淺消化甚至不需消化的訊息,更多的是譁眾取寵。這世界太快,快得我們來不及思考和作出合理的判斷。只能跟隨着大部隊的腳步,隨波逐流。何曾沒想過,擁有一片“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樂土;何曾沒追尋過,尋找一片“黃髮垂髫,怡然自樂”的隱世家園……

再説説影片吧,導演用了很大的篇幅去講述我們耳熟能詳卻無動於衷的一些環境問題:水土流失,導致復活節島的荒蕪,留下一片片不堪入目的傷疤;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馬爾代夫就要舉國遷移;江河斷流,污染嚴重,用水日益緊張;森樹木砍伐,亞馬遜熱帶雨林首當其衝,等等等等。我們聽多了,我們知道,卻拒絕相信。不是因為薄情,而是怕失去現在富足的生活罷了。

回到人類,燈光璀璨的不夜城把白晝變成了它黯淡的影像;居民房像墳墓一樣密密麻麻但整齊地排列着;還有比人口數還多的汽車,通常是一條條巨龍匍匐着,加速環境的惡化。

接近尾聲了,影片列舉了一些觸目驚心的數字。20%的世界人口消耗了80%的地球資源;每天有5千人死於受污染的食水,10億人沒有乾淨的飲用水;10億人在飽受飢餓;1/4的哺乳動物、1/8的鳥類、1/3的兩棲動物瀕臨絕種,生物品種的死亡率快於自然速度1000倍;75%的漁產品已耗盡或面臨耗盡;過去15年的平均温度是有紀錄以來的最高;冰冠的厚度40年來減少了40%;到2050年,可能導致多達2億的氣候難民。

但是最後,還是樂觀的。一方面是,“重要的不是我們失去了什麼,而是我們還剩下什麼”,有很多國家很多人已經在行動,我們需要更多更多的努力,事關每一位地球公民。

另一方面是,我們真的來不及悲觀。我們真的該行動了。這個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需要你我的呵護。

《家園》觀後感 篇5

人類對地球的認識是逐步的。自人類誕生以來,人們就不斷對自己生存的地球進行探索、觀測,想要進一步瞭解它。但是人類是不可能一下子就瞭解清楚的,這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必然包括想象推斷、實踐證明、得出結論這樣三個階段。

很久以前,人們便對所處的大地的形狀進行推斷。由於當時的交通並不方便,於是,就視力所見,把廣袤的大地,看作是一個無限伸展的平面。有的人甚至認為有一隻巨龜揹着一塊大石頭,氟人們則生活在這塊石頭上。但是人們也發現了一個事實:當你站在海邊向海的遠處眺望時,若此刻駛來一艘船,你先看到的是它的桅杆,然後才能看見船身。於是又有人認為:大地是拱形的,天是半圓形的,人們所看到的日、月、星、辰都是在附着天而平轉。

這些認識在今天看來顯然都是錯誤的,然而當時卻被相當一部分人贊同。不過,在當時也確實有一部分人認為地是圓狀的,宇宙是無邊的。比如我國東漢時期的張衡所代表的渾天説正是贊同這種理論的。比較起來,這後一種理論更為合理,但是由於缺少確鑿的事實來證明,所以這一認識並沒有戰勝其他觀點。

到了16世紀,葡萄牙人麥哲倫帶領船隊由西班牙出發,一直向西航行,最後又回到西班牙。這一實踐證明了地球是圓形的理論。後來,火箭衞星的發明,又使人們從地球之外看到地球的形狀是圓球形。此後,人們便不再對地球的形狀是否是球形而產生懷疑了。現在,“地球是球形的”似乎已是人們普遍知道的常識,而這個常識的確認,卻經歷了幾千年的爭論。

當人們已經認識到大地是球狀後,人們又開始對地下的世界進行探索。

由於宗教的影響,人們總是以為神住在天上,人住在地上,而鬼則住在地下。為了與“九層天”相對應,也想象有“九層地”,甚至有十八層地獄之説。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鬼神之説已經逐漸被人們拋棄,但是地下還有另一番世界的説法長期存在於人們的腦際。

19世紀初,有人提出了一種猜測,認為地球內部由五個層層相套的圓球組成,在那裏也像我們居住在陸地上一樣,有温暖濕潤的氣候環境,有他們自己的居民。到了19世紀末,人們發現火山噴出的熔巖的温度隨着深度增加而增高。根據温度隨着深度增加的程度來計算,地心的温度可達十萬攝氏度。在這麼高的温度下,任何物質都會變成氣態。於是,那種認為地球內部另有一番世界的説法也被人們拋棄了,因而“氣態地核説”出現了。

“氣態地核説”的內容是:地球由表面到核心是從固態到液態,再到氣態逐漸過渡的。

擴展閲讀:

地球是我們的“母親”,是我們共同依賴的家園。保護地球,愛護我們的家園,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很久以前地球上沒有那麼多人,周圍的環境也非常好。鳥語花香,樹木鬱鬱葱葱,河水清澈見底,自由自在的魚兒,蝦兒在河水中快樂地遊着,有着蔚藍的天空,新鮮的空氣,宜人的四季……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慢慢地,一切都在發生着改變。曾經樹木茂盛的小山,變得裸露了。人們為了將樹木砍到,製成柴火或是拿去賣,都揹着一把把鋸子上山砍樹。隨着一聲聲劇響,樹木痛苦地呻吟着,最終都倒下了。人們只砍不種,山上的樹木越來越少。每年的3月12日——植樹節,人們大多都沒有去植樹,只是單單記得這個日子。樹木都被人們砍走了,以至於小鳥兒和其它小動物們沒有了家。人們不僅沒有好好愛護小動物,而且為了一己私慾獵殺各種珍稀動物。他們無情地捕殺,販賣,造成的是每年的珍稀動物的滅絕。水是人類的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淡水資源本來就很少,但是人們壓根就沒有要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在河裏洗衣服,過量使用含磷洗衣粉。垃圾也往河裏扔,各種各樣的垃圾在河面上漂浮着,有的沉入河底,河水不時散發出刺激的氣味。人們利用各種手段捕魚,昔日裏美麗的小河不見了。人口的增多,車輛所排放的尾氣就多了;人們隨意的燃燒秸稈;工廠排放的黑煙,都使蔚藍的天空變得不明朗。

人們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的行為會帶來什麼。濫砍亂伐,過度開墾會造成水土流失,引發可怕的泥石流;浪費水資源最終也會讓我們失去生命;各種污染空氣的氣體的排放,會造成“温室效應”,“酸雨”,“臭氧層空洞”等環境問題……

目前,我們國家也在盡力挽救人們那些盲目的行為所帶來的後果,採取了一些相應的措施。各村都發放了小樹苗,每户人家每年都要按規定上山種,呼籲人們愛護水資源,提出了水體污染的預防和治理的方法,垃圾不能亂扔,家家户户都發放的垃圾筒,各個地區都有收垃圾的車……

人類啊,快醒醒吧。不論我們的國家採取了什麼措施改善環境問題,最重要的還是要靠我們自己,從現在起,保護地球,愛護家園吧。

《家園》觀後感 篇6

《家園》是一部很好看的紀錄片,我被電影里美妙的自然景色所深深震撼。導演楊恩·亞瑟費盡畢生心血,為我們呈上了最美妙的景色與最深刻的道理。

隨着人類腳步的不斷加快,我們的社會從石器時代跨越到了科技時代。一切都變得不一樣。而隨着這種時代的發展,人類也變得越發貪婪,為了自己的私慾而開始破壞養育我們的地球母親:砍伐樹木、開墾土地、建造高樓、工業廢氣......隨着這種形勢的愈演愈烈,我們的地球媽媽終於忍受不住,這導致全球温度上升、地球變暖、冰川融化......原本美麗的地球開始變得滿目瘡痍。

水資源、煤礦、空氣、森林等自然資源是我們人類再怎麼索求也得不到的。這是來自於地球母親幾億年孕育出的結晶,這是她慷慨的恩賜。如若人們不再貪心,地球可以不斷地給予我們恩賜。這些自然資源全部是按着自己的軌跡來自由生長的,它們有着自己的生長規律,容不得外界的阻撓與破壞。可是人類就在不斷的破壞這些規律,砍伐了無數珍稀品種的參天大樹,污染了蔚藍美麗的海洋。導致地球不得不停止她的給予。這一切都是我們人類自己弄的。

每一個國家和城市一直在喊着環保環保的口號,每一個地方都貼着環保出行的佈告。大家口中喊着環保,可行動上又何曾做到環保了呢?又有哪些人真正地去實行環保口號了呢?儘管我現在生活的很好,不缺水,不缺食物,也許在我有生之年可以一直延續這種水資源和食物充足的生活,可是我們的下幾代呢?他們也可以過着這樣的生活嗎?也許答案就不那麼篤定了。

我只希望人們可以早早醒悟,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裏多為地球母親療傷,為世界作出一些貢獻,保護好美麗的風景並更多地創造這些風景。積少成多,現在的負面現象一定會有所改變。這就是我看了《家園》後的感受。

《家園》觀後感 篇7

前幾天觀看了紀錄片《家園》,感觸頗深。

影片開頭是以一位故事講述者的身份,講述了地球四十億年的歷史與人類二十萬年的歷史,也深刻地指出人類為了一己之私破壞了四十億年營造出的平衡。這部電影深深地拷問着你我:我們應該做什麼?

接着,影片又以上帝的俯瞰視角,向世人展示了她是如何創造出了這絕美的藍色星球。但她卻又看着人類一點點將她毀滅,並且將人類自己也一步步送進墳墓。上帝將毒害大氣層的碳囚禁在地殼,而人類卻又親手打開潘多拉盒子,讓它來毒害自己的肺,但這彷彿還不夠,人類還要製造出農藥,聚乙烯來加速自己的滅亡。

“人類的慾望與數量似乎都在無休止的增大。人類在積極繁殖的同時,剝奪了其他物種存在的權利。因為人類的存在,現在物種滅絕的速度是正常速度的1000倍;因為人類的存在,海洋將在2050年無魚可捕;因為人類的存在,北極在隨便哪一年的夏天都有可能完全融化,而北極圈各國卻早早地投入到了爭奪北極航道的鬥爭中,他們似乎已經迫不及待了。

人類的處境不容樂觀,地球變得越來越熱,海平面越來越高,那麼,馬爾代夫、東京、紐約、甚至於廣州…它們將要怎麼辦?環境問題沒有疆界,更不要以為他離我們很遠,未來並不遙遠,只是要看我們選擇怎樣的未來。

狂熱的科學家、軍事家、政治家們或是對於數字十分感興趣的人很多,可是他們卻沒有注意到這樣一組數據,以現在的增長速度,本世紀人口總數將達到90億;全球花在軍備上的資金是援助發展中國家的12倍;每天有5000人因引用受污染的水而死亡;十億人在飢餓邊緣掙扎,而全球一半穀物用以餵養牲口或作飼料。每年有一千三百萬公頃森林消失,到2050年全球將至少有兩億五千萬氣候難民。

正如影片所説“要悲觀已經太遲。”,是該有所作為的時候了。面對貧困,數百萬非政府組織證明,人與人之間的團結比各國的自私自利更強大。許多國家政府也紛紛意識到這一點。在韓國,全國性的植樹計劃是被破壞的森林恢復,森林覆蓋率達到,四分之三紙張是循環再造,哥斯達黎加在軍備與環保之間選擇了環保,這個國家沒有軍隊,他將本應投入軍備的資金投入到了環保中。但是中國每星期就建兩座燃煤發電站,再看看丹麥,有一座燃煤發電站將釋放的煤送到地底,而非天空。

作為一個普通民眾的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其實不管怎樣做,首先要看你願不願意去做了,想想大家都買了些什麼吧。

“We all have power to change ,what are we waiting for”地球很美,但有賴於你。

前幾天,我看了一部法國紀錄片《家園》,看完後,感觸很深,有許多想法.

這部紀錄片的開頭,旁白者定位於地球母親,就點名了中心,她是這麼説的:“請聽我説,你跟我一樣,是智人。是一個有智慧的人。生命是宇宙的奇蹟,出現於約四十萬億年前,而我們人類只有二十萬年的歷史,但是生命卻破壞了,地球生命賴以生存的平衡。請細聽這個不尋常的故事,你的故事,然後決定你應該做些什麼。”

就是這一段話,使我更想觀看這部電影,並且,我正在這段話的意思!

這部電影大部分是採用航拍的方式,開始是先把美麗的一面展現出來,表現出一種生態平衡的完美性。接着就是人類的出現和肆無忌憚的擴張。從不同的視覺來看擁擠的街道、消失的綠地、融化的冰川,被虐待的動物以及......這些都是人類的傑作。

看到地球這麼虛弱了,我們怎能不動心?告訴自己儘可能去善待它多一點,尤其是那些富裕的人,你們的富裕生活在某種程度上過得很殘忍,你們應該把你們的錢、物、力,用在環保、公益上,這樣對你們也好,對所有人也好。

但片中的最後還是給予我們希望。各國政府都去積極地參與環保事業,發展潔淨能源,對於我們個人最主要的還是觀念和行動。避免不必要的浪費保護我們的家園。對未來悲觀的預期,我們更需要樂觀紮實的行動。而這樣的行動讓我們未來更幸福而生活。

就讓我們一起來保護這獨一無二的可愛的地球吧!不要再讓它受傷了!

《家園》,值得我們去觀看。家園,值得我們去保護。

是啊,為了人類共同的家園,是該做出行動了!從每一個人做起。關注人類最基本、最真實、最根本的需要。

節約能源,從我做起!

《家園》觀後感 篇8

“大地給予所有的人是物質的精華,而最後,它從人們那裏得到的回報卻是這些物質的垃圾。”今天,我們上合國小師生觀看了《迷失的家園》這不到40分鐘的視頻,從中,我卻明白了不少的道理。

這部電視,導演和攝影師都以完美無缺的視覺和鏡頭,以極具震撼力的時事給人類以警示。開始是把地球最美麗的一面展現給我們,表現出一種生態平衡的完美性。接着就是人類的出現和肆無忌憚的擴張。攝影師基本上採用航拍的的方法去俯視這個千瘡百孔的家園。從這個視覺看到擁擠的街道,消失的綠地,融化的冰川,被虐待的動物以及……。這些都是我們人類的“好傑作”。

目睹此情此景,我感到了無比的驚駭和窒息的疼痛,長途飛行和飢餓難耐已使我筋疲力盡,再也無力拍打雙翅翱翔,我一頭扎進那曾經讓我歡愉的海水中。海面上盪漾起了黑色的油膜,我的周身被厚厚的油脂包裹,我的視線開始變得模糊,我的羽毛被粘附在了一起,我不再動彈自如,我無力地掙扎着,卻發現一切都是徒勞。海水變得猙獰、恐怖,我隨着海浪沉浮,但不再快樂,深深的恐懼讓我的生命似乎走到了盡頭……

我愛這片海洋,嘶啞的喉嚨卻唱不出歡快的歌曲;我愛這片海洋,模糊的眼裏卻再也看不到和夥伴們追逐風雨的畫面;我愛這片海洋,卻流不出最後一滴眼淚。哺育了無數生命的大海正遭受着來自人類文明的無情污染,這還是我以前的那個家園嗎?這還是我以前深愛着的那片海嗎?

一天晚上,我做了個夢,夢見大海變回湛藍色,她又唱起了歡樂的歌,在太陽的照耀下,散發着幸福的光芒……

我夢想我們會擁有一個沒有污染的環境……

《家園》觀後感 篇9

看了這部《家園》,感覺或許只有兩個字能夠形容:震撼!

人類慾望的無節制膨脹、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生態的被破壞,這早已不是新鮮的話題。各種各樣的資料、圖片、書籍、電視電影片也早已層出不窮。然而,何以看了《家園》仍感深深震撼?那是因為片中透過航拍而產生的那種從未有過的對那傷痕累累大地的俯視效果,那以獨特女聲配以直白解説而產生的直指內心的揭示,還有那以詠歎吟誦般的音樂產生的震盪……

《家園》是法國生態學家、著名攝影師揚阿爾蒂斯—貝特朗的傑作,是他那對人類、對地球那宏大的悲憫心的結晶。據説,20年來,貝特朗堅持不懈地在空中拍攝地球生態的變化。而《家園》就是他經歷了15年的準備,經過18個月共217天,穿越54個國家,120個拍攝點的拍攝之後誕生的。能夠想象,片中那一個個精美的鏡頭,那一句句雋永的解説,都是他和他的團隊心血的結晶。他坦言,'這部紀錄片的最大特點就是沒有新鮮,沒有任何事情不是已知的,不是被人類瞭解的',而問題只在於,'我們明白一切,但我們不去正視一切,不去相信一切,而此刻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問題就是行動,我們僅有10年去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轉瞬即逝,並且我們也不明白最後是不是能成功,但我們務必這麼做,也務必在這一切之前讓大家明白,我們抗爭的究竟是什麼。'貝特朗和他的合作者為這部片子確立的核心理念便是:'當我們耗盡自然遺產之後,務必應對的是什麼?'當然,《家園》展示的遠不止是貝特朗那法國人式的澎湃激情。出於可信度的思考,為《家園》撰寫的所有評論,由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戈爾(AlGore)和美國著名的環保學者萊斯特布朗(LesterBrown)閲讀、審定。環保專家們為貝特朗帶給了詳細的最新數據。因此,有評論説,《家園》展現的是美國人的理性和法國人的感性,堪稱完美。

當然,大千世界,無異不有。即使應對如此嚴峻的現實,仍然有着不同的聲音。有人説,地球的温度肇因於它繞行太陽的軌道規模及形狀、地軸偏向軌道的角度、放射性衰變及地殼下深埋的重力熱(很深奧哦!),人類不是因素之一;也有人説,很少有人會因為一件未來有可能發生的災難而犧牲自己此刻的生活質量,因為這是違反人性的;當然,更有人論證説,正是人的慾望在推動着社會的進步,讓人放下、哪怕是節制自己的慾望,都無異於飲鴆止渴。

誠然,在造成今日地球'温室效應'的諸多因素中,人類未必是唯一原因,甚至也可能不是主要原因。就人類對世界的認知而言,對這一現象的探究還剛剛開始,結論自然不可能準確。然而,有目共睹的事實是,地球正在越來越暖,由此造成的各種影響正在顯現。應對這一變化,作為地球村最有職責的公民——人類就應做點什麼,而不能旁觀,更不應繼續造孽。這已經成了越來越多人們的共識,也是《家園》再次大聲疾呼的核心觀點。

同樣,慾望的確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一種動力。許許多多科技發明都是因滿足人類的慾望而推動、而實現的。然而,時至今日,已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一切事物彼此關聯'自然界萬事萬物都是相生相剋,相互關聯。任何事物的衍生、發展都不可能無視他事他物,這就是平衡。一旦打破了這種平衡,意想不到的變化便會發生,終將給人類自身帶來災難。這正是《家園》所宣揚的核心觀點之一。其實,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早已提示了的真理。

至於追求生活質量是人之天性的看法雖則荒謬,卻因其強大的實利價值而為眾多世人固守。其實,即便是眼下人們的生活質量亦已飽受環境污染之苦。人們正在承受各種各樣古怪疾病的折磨,這並不以富裕與貧困為界線。何況,任何稍有理性的人都會承認,一個人不可能只為自己活着。即使只為自己的後人思考,也不就應因為自己的所謂生活質量而讓後人們承受那污穢的水質、污濁的空氣,以及因日益提升的海平面而不得不做'氣候移民'人們恢復理性,以頭腦思考、而不再以感官思考,是時候了!

《家園》中倡導的'分享、智慧、節制的生活'個性讓人感動。貝特朗認為,悲觀和批判常常無濟於事。他説:'我設法把《家園》拍攝成為我們對地球的一次凝望,期望這是一部有警示意味的電影。不是恐嚇人們失去了那50%森林有多麼可怕,而是要人們明白我們該如何對待剩下的一半。同時,我更期望《家園》能喚起我們心底的愛,建立分享、智慧和節制的生活。'《家園》以融融的暖意描繪了以色列人用地灌技術在沙漠中種植優質的糧食作物,讚揚了哥斯達黎加政府成為第一個放下軍隊的國家,將全部軍費開支用以國民教育和綠色旅遊,展現了韓國透過全民性植樹,重建戰爭中被無情摧毀了的森林,使全國森林覆蓋率到達65%……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民眾開始有節制、可持續、再生地伐木和捕魚,透過替代、再生、循環、回收的方式,推動生態環境和國民生活質量的平衡發展。《家園》試圖告訴人們,期望是有的,期望就在於我們的行動。

是的,行動比什麼都重要。尤其是在地球早已追不上人的慾望時,我們更就應早點行動,多點行動!

《家園》觀後感 篇10

今天我看了紀錄片《家園》,它讓我感到震撼!地球經過四十億年的漫長演變,變成一個物種繁多、資源豐富、奇特美麗的藍色星球。然而,自人類出現以來В我們只用了二十萬年的時間,便將地球的寶貴資源消耗殆盡。珍稀物種滅絕,原始資源奇缺,污染日益嚴重,人類以及地球的明天將何去何從?人類自私,貪婪,狂妄,為了滿足自己的享受,對大自然瘋狂索取。不但打破了自然的平衡,還打破了自己的秩序。人類開礦,戰爭,無時不刻不在挑戰自然的和諧和自己的平等秩序。把地球傷害得遍體鱗傷,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人類的富貴凌駕於自然之上,他們目空一切,不斷挑戰自然的底限,不斷在死亡的道路上狂舞。

人類為了自己幾十年的享受可以犧牲數以計萬人的生命,為了自己的幸福而剝奪別人的幸福。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戰爭史,人與人之間是不共戴天的關係,視生命如草菅。人的貪婪是無止境的,他們想擁有一切,為此肆意掠奪。人的狂妄也是無以復加的,妄想自己是宇宙的主人,無視別人的存在,唯我獨尊。他們將地球破壞殆盡。

人類把最大的生產力都用在了對資源的掠奪上,人成了政治的犧牲品。石油的泛濫導致能源大戰,糧食也遭殃了,一半的糧食用來飼養和加工生物燃料。這些活動導致了水的污染,氣候變暖,冰川融化,海水上漲,陸地減少,地球的災難已經來臨,你我都是罪魁禍首和災難的受難者!

看了《家園》,只有一個字美。美得令人自卑,美得令人心痛。對於一個整天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角落裏患得患失的人來説是自卑。對於人類糟蹋自己家園的行為是心痛。

《家園》觀後感 篇11

受本學期課程影響,在學校佈置觀摩課作業選擇時,我選了紀錄片《家園》作為我的觀後感影片。

先説説影片風格。全程航拍,把母親大地的大氣、雄偉、鬼斧神工展現的淋漓盡致;大量長鏡頭的推搖十分流暢,乾淨利落;沒有特寫;沒有對白;主角不再是“主宰者”——人類:有了上帝視角般的俯拍,人類在自己的家園裏似螻蟻般擁擠不堪,苟延殘喘。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一部紀實地球無限風光的風景片,因為影片的畫面向我們展示的都是地球上絢麗多彩的自然風光,一些我見過的、沒見過的、想象到的、震撼到無法言喻的大地之美都在影片裏向我的眼裏、腦海裏輸送。其實,我也能感覺到這部片子的不簡單,因為這些美的背後也都是我這些年成長過來時所瞭解到的殘缺。所以,越看到後面,我越有些坐立不安,直到影片不再是單一的風景如畫,江山多嬌。

是的,這些美麗的地方是無人之地:一個是人類還沒有染指的,一個是人類無法染指的。人類還沒有染指的美好而脆弱,需要守護和珍惜;無法染指的迷人而危險,應當敬畏而守護。但是人類是個倔強的生物,他偏不!

鳥兒單隻難成羣體,樹種單一不叫森林。地球是多彩而富饒的生命體,我們作為寄居者,只是一味的在索取:開採石礦,伐木造物,捕獵濫殺。沒有為她增添新彩,反而給日漸匱乏的土地增加負擔。雖然大自然本來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但人類卻一直在介入,強行改變原有的自然形態,讓本來就殘酷的自然考驗更加嚴峻,也使人類自己的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

你看這煙塵中排列整齊的工作車,是不是緩緩向你靠近的怪物,他們在狼煙的掩護下嗤笑着向你進擊!

當然,他們只是造型生動些,也不能怨這些兢兢業業的‘工作者’,它們只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體現,他們也有退休,罷工,壽終正寢的一天,不知道那一天到來的時候他們是被拋棄在荒野,與自然相結合成為一道風景線;還是被扔在“瓦力”的廢墟,等待報廢處理;亦或者是被扔進熔爐,當了燃料……

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地球已經千瘡百孔了,影片的鏡頭在慢慢推進的時候我感覺到了自己快被火光吞噬,火苗在風的帶動下順勢而上,舞動着她們妖冶的身姿,把地球的“肺將軍”殺的片甲不留。人類為止損,也能勇敢向前,但付出的都是血的代價,生命的代價。代價太大了,一部分人用生命做為代價想救,一部分人冷眼旁觀:影片中説2050年,有1—2億人口將會被生態環境淘汰。也許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活不到那個時候,所以放棄了吧。但事實相反,如果真的被淘汰,大自然會精確到個人嗎?並不會,而是集體!

《家園》觀後感 篇12

《家園》開篇,無數耳熟能詳的大品牌慢慢匯聚成home,淺薄如我,面對那些品牌logo,起初還暗暗較勁,生怕不認得。當然,隨着紀錄片的緩緩展開,我為我的淺薄深感羞恥。

導演用超然冷靜的姿態,將他的觀點轉化成一幀幀美景,一組組數據,讓我們感歎所不瞭解的地球。他也沒有過多悲憤的渲染,美與醜的強烈對比直指人心,足以讓觀眾由驚歎到哀歎,繼而沉思:我們需要另一個地球?

影片中觸目驚心的數據,必定會衍生出一大批悲觀論者,他們認為“事已至此,地球無望、人類無望”。比起事不關己的麻木姿態,這種被喚起的良知誠然可貴,但過分的絕望大可不必,正如導演呂克貝鬆先生接受採訪時説:“……不是恐嚇人們失去了那50%森林有多麼可怕,而是要人們明白我們該如何對待剩下的一半……”。結合導演的觀點,我認為“直面慘淡,悲觀認知,樂觀行動”,這是人類在平衡發展與生態關係中相對可取的方式。

我們生活在一個媒體的力量被無限放大的年代,口號往往能以光速深入人心。“低碳生活,從我做起!”以此為例,這句宣傳語能倒背如流的不少,但真正踐行起來,又有多少人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要怎麼做呢?這就是口號和行動的距離!試想,若無明確的動機和正確的行動,再多的宣傳又有什麼意義!尤其在地球自愈的步伐早已追不上人類破壞的緊要關頭,時不待我,我們更待何時?“we all have power to change,what are we waiting for?”

真希望更多的人觀看《家園》,願這部能夠喚醒人們心靈的紀錄片,願你我都能成為環保的先行者,智慧、節制地生活!我們將會創造更美好未來的地球。

《家園》觀後感 篇13

水是生命之源這些我一直有領悟到的,也是我所感念和敬畏的。

我從小生活在平原,我的家鄉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有肥沃的土地,壯碩的莊稼,參天的楊樹還有四通八達的河流。後來離開了家鄉,去到了南方,過着崇山環繞,小橋流水,江南魚米鄉的生活,十幾年回不去的故土成為我夢中的常客,夢裏一切都沒有變化,依舊有泥土的清香和雨水的清涼。

今年年初的疫情讓我留在了老家,十幾年了,我總算不再是匆匆忙忙的過客,而是做回當地人安安靜靜的生活做飯,耕種生活了,一直到今年六月。這幾個月的迴歸生活讓我開始懷疑自己這十幾年對故土温潤氣候的追憶和思念是否真實了?

首先就是水。先不説4/5/6月份是南方的梅雨季節,雨水偏多也是正常。對於我們農業大省來説,5/6月份是播種育苗的好時節,收完麥子,禾苗開始育好在水田裏插秧了。但是水沒有了。無論是河水還是雨水,都沒有了。河道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早已乾涸,河牀也開始皸裂出大裂谷般的裂縫。雨水的不正常已經嚴重影響到老鄉們的耕種和生活。

5月初我便陷入了缺水危機。平時一點點的小雨點,我種的小花和雜菜根本得不到滋養。自家的吃水井抽水情況也一天不如一天,終於在某天,抽水機在電機的驅使下,只能嘶啞的幹吼,再也抽不上一點水來。我家停水了。房子周圍的鄰居們也都停水了,他們打井深的開始成為我們飲水接濟的來源,問到什麼時候能來水:等雨吧,一場能澆透土地的大雨。那什麼時候能有這樣的雨呢:按照往年經驗,近幾個月是沒有。

我的記憶像是被篡改,亦或者是,以往的雨水充沛,河流蜿蜒,以後只能成為我的記憶了。就算以後跟我的孩子們講,他們也可能只是“哦”了吧……

農人缺水不能種水稻,我們缺水不能生活了。洗衣做飯要水,洗臉洗漱用水,口乾舌燥也要用水。以前刷牙不知道原來一杯水能刷兩次牙;洗臉水留着能洗手,洗完手積攢起來沖廁所……這些都是我小時候後作文裏節約用水的設想,果然沒過多久,願望成真了!但着實有些悲慘和心酸。不僅僅是我們的狀態慘,更慘的是用水越來越艱難,這個是個可怕的現實。

打包行李從鎮上逃回了鄉下有自來水的老莊子上,才明顯覺察到:鎮上的樓房周圍原來沒有樹了……我才發現嗎,還是因為在城市呆久了,見到沒有樹木環繞的居民所已經習以為常了,突然置身綠意和氧氣之間有些受寵若驚了。我在鄉下的十幾天,每天清晨在鳥鳴中悠悠醒來,夜晚在蟲鳴和遠處田野裏的蛙聲中入睡,沒雨水的'滋養,聽一聽風聲吹的樹葉沙沙作響也能讓人悠悠記起雨來時的動聽瞬間。

我想我是太久沒有聽到雨聲了,回到南方後,連日來的瓢潑大雨我都覺甚是親切和珍貴,而有些卻認為這雨下的他們苦不堪言。再次領悟到“旱的旱死,澇的澇死了”。

任何國家的人民在困苦和苦難中會表露本性,變得極端。如這次疫情,全球都在困苦中奮戰,自保,而有些國家卻在危難時刻,見縫插針,針鋒相對,俗稱“搞事情”。

影片也走訪考察了中國的許多生態情況,有還不錯的,也有很糟糕的。中國是個包容性很強的國家,也很有覺悟。好山好水好風光逐漸消失的情況下,中國也在艱難而積極的自救,我們不搞分裂,沒有歧視,即使現在的駐防,也是在自保。眼下我們都在講“人類命運共同體”,也許在不久之後我們會為了生存,為家園戰鬥。但人類的自私也是有限的,像《流浪》地球那樣,人類開始為了生存而帶着地球在在宇宙中流浪,子孫後代在不見天日的地下城苟喘,各國戰士們在絕望和回憶中把燃料車開向中國城,我們全人類攜手保衞這個被我們消耗殆盡的地球家園,這是人性的弱點,也是人性在悔恨中的閃光點。

但我希望這一天永遠不要到來,雖然這些都是燃燒後的灰燼,有過絢麗的色彩,但是太絕望了,一切都來不及了,人類的毀滅是一瞬間的,只有苗頭和修羅場,沒有起承轉合讓你煽情。

影片最後,人類在大地的內臟裏索取時也在做着縫縫補補的工作,把獲得能源的渠道開始向天空,向太陽邁進,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至少這些是目前人類能做的最環保的事情,接受大自然的饋贈,把這些利益最大化,而不是一味的開採和索取。

“人類已經沒有時間悲傷了,十年內人類若能做出改善,還是有自救的希望,否則,人類的命運不是熱死就是淹死……”這是十年前影片裏的一句話,現在十年過去了,人們還在安居樂業,營造自己的幸福小家園,孩子們還能歡聲笑語,是因為有人在負重前行,地球在負重前行。

不知道這樣的我們還能走多久,笑多久。

現在的我已經開始十分理解當初那句:請給我們自由呼吸的權利!自由呼吸的權利誰剝奪了嗎,是自己呀!

影片講的是家園,我看完後才完完全全明白,先有自然後才組成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這個地球不僅是人類的家園,也是飛禽走獸、樹木植被的家園。但影片什麼也沒説,他沒有指責,沒有教化,他只是通過記錄和數據在警醒還能左右自己命運的人類,為了還能活着,為了還能自由呼吸,做點什麼吧!

《家園》觀後感 篇14

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水可以稱得上是萬物的母親。自從看了《人文梅李和諧家園》這部令我深思的教育片之後,我才真正明白“水是生命的源泉”這句話的含義。

影片中,一位婦女在公廁中盛了水之後,便揚長而去,在一旁的水龍頭卻一直“嘩嘩”地流水。此時此刻,我聽到的彷彿不是流水的聲音,而是水龍頭悽慘的哭聲,水管流失的已不再是自來水,而是一種責任。中國的淡水資源本來就少得可憐,只有全世界淡水總量的百分之零點三,要是人人都像她這麼浪費,那麼這些水怎麼養活中囯十三億人囗呢。開是一種需求,在你用完水後,關更是一種責任,不要讓水龍頭嘩嘩流淚。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是隨處可見,就連我自己也有時會浪費水。一個萬里無雲的大好晴天,我拿着剛領到的零花錢出去玩,握着這左盼右盼才盼來的零花錢,我心裏真是樂開了花,天有不測風雲,突然間我得上廁所了。我趕緊往家跑,“來不及了,來不及了。”終幹天無絕人之路,我看見了一個公廁,這時的我彷彿是見到了救星一般,撒腿就向公廁跑去。小完便,洗完手,便轉身要走。“小朋友,你沒關水龍頭,這樣子很浪費水的。”我轉過身,原來是公廁的保潔工人。我又看了看正不斷流水的水龍頭,既害羞又愧疚,趕忙把水龍頭關了。“以後可得注意了,水是十分珍貴的,在中國水資源本來就很少了,要是再浪費的話,不久後,水就會和石油等價了,到那時,用水可就沒那容易了,所從,我們應該從現在就做起,珍惜水源,永遠地避免那一天。”我紅着臉點了點頭。這時,我知道了,浪費水就是在浪費生命。回家路上,我想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原來,在我平日裏用的那些晶瑩剔透的自來水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地球上的水如此稀少,而我卻一點兒也不知道節約。從這一刻起,我一定會好好的珍惜水源,不再讓它流失。節約自來水的同時,我們也不能污染河水,要讓小河恢復到以前那張整潔的臉,讓它在河牀中盡情地奔跑,到那時,河水也一定會像純淨水一樣甘甜可口,渴了就再也不用燒水了,直接去小河捧兩囗水喝,多方便啊。但如果人們繼續污染水源,那麼,世界上最後一滴水也許真的是人們的眼淚。

水孕育了我們的生命,就像母親給了我們生命一樣,所以,我們要像珍惜母親一樣珍惜水,讓它源源不斷地流下去,孕育更多的生命。

《家園》觀後感 篇15

温暖、歡樂、舒適的地方永遠是家,那曾經是那麼美好的回憶,躺在河邊的草地上,呼吸着新鮮空氣,把雙腳放在小河裏,多麼愜意!如今,社會發展了,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光鮮的外表後,有誰想到它產生的不計其數的建築垃圾?它們去了哪?想一想,是什麼能盡人們使用?當他們消耗殆盡的時候,人們也許已經看到了自己的結局。所以做好自己,不污染河流,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想象這是你人生的每一個鏡頭。

星期五,我們在老師的安排下觀看了《人文梅李 和諧家園》的紀錄片,其中一個鏡頭令我記憶猶新:一個遊客喝完一瓶飲料,將瓶子隨手丟及池塘裏,幾位年近花甲的老奶奶在那兒打撈,幹得氣喘吁吁,可還有人不斷地給她們製造麻煩……看到這兒,我不禁一陣心寒……外表高貴矜持的人,內心也不一定高貴,就像不愛護環境的人。

以前我家門前有一條小河,河水清澈見底,水底的小石子看得一清二楚。人們依水而生,傍水而存,和小河有着深厚的感情。可幾年前家鄉發展突飛猛進,各大工廠的污水都排進了小河,河水污染了,夏天河面上做會散發出陣陣惡臭,令人窒息。以前曾經在小河裏勞動的人全都沒有了,躲在空調間裏,雖然上檔次,但沒有了小河裏的那一分涼爽,那一份歡樂。誰!是誰!誰是兇手?是誰把小河變了樣?當人們心中揣測的時候,一股悔意湧上心頭,是他們呀!是他們毀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小河呀!

人們亂丟垃圾,圖一個方便,往往就種下了惡果等待自己來嘗。每每望見小河,每每望見死一般寂靜的小河,我的心總緊緊揪在一起,沒有了往日的生機,不再像往日一樣波光粼粼,拂水的風吹起一陣酸楚,無法醫愈的內心的痛,錯了,就永遠都錯了,無法再彌補,即使一滴燙傷心臟的眼淚也無濟於事……

一天,我夢見:家鄉的河又重回生機,陽光下金光閃閃,人們又在那兒勞作,孩子們又在那兒嬉戲,那兒又有了以往的歡樂、與眾不同的魅力,彷彿要把所有人的目光吸引過去,在哪兒,沒有城市的偽裝、喧囂,一片靚麗的無拘無束、美好的一切想象着……

一方水土,養一方百姓。當你看見有人丟棄飲料瓶請你制止;當你看見有人向河中吐痰請你上前開導;當你看見工廠向河中排放污水請你勸説;為大家,為地球,更為自己,維護更美好的明天。

只有河流受到了污染嗎?NO!NO!再散換下去整個地球就要受到威脅,愛小家,愛大家,愛國家,I? Miss? You!(我想你!我錯過你!)我的家!

《家園》觀後感 篇16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温馨、和諧的大家庭,每一個人都熱愛自己的家園,我也不例外。只有和諧的社會,我們的生活環境才會更加美好。

在《人文梅李,和諧家園》這部教育片中,有許多和諧、美好的鏡頭,同時也出現了許多不和諧的鏡頭,如亂倒垃圾、隨意亂丟果皮、隨意刻畫、隨意停車……都使原本美好的生活大打折扣。影片中,有一位司機在酒店和親戚朋友們一起吃喝玩樂,喝了許許多多的酒,還與親戚朋友們乾杯。吃完後,開車回家時,臉漲得通紅,開車不全神貫注,時不時的犯困,回想着吃飯喝酒時的情景,結果出了車禍。的確,“生命比酒杯更脆弱”,它只有一次。因此,只有遵守交通法規,“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危險才會離我們而去。

我舅舅也很愛喝酒,普通的啤酒、黃酒,一次都能喝上好幾瓶,連燒酒也能喝上個七八兩。前不久,舅舅為了做生意方便,買了一輛4萬多元的麪包車。他的家人不斷勸告他,現在有了車子,如果要開車,一滴酒也不能喝!不然,一旦出了交通事故,倒黴的還是自己。就連媽媽也經常教育他:“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舅舅聽了我們的話不停地點頭:“是呀,喝酒開車,吃虧的還是我自己呀!”有一天,他開車來我家。他説,他去一個朋友家喝喜酒,場面儀式非常隆重。許多人聚在一起,喝酒的喝酒,聊天的聊天,幹了一杯又一杯,氣氛相當熱烈。他剛要湊上去喝一杯,忽然想起自己還有着車子,便忍着酒癮,倒了杯飲料解饞。他喝完喜酒,開着車子,從小巷子裏出來,準備回家。可幾位交警早就在小巷口守株待兔。當交警問他有沒有喝酒時,舅舅理直氣壯地回答:“沒有!”聽了舅舅的這番講述,不禁使我們感到很欣慰。我心裏也在默默地對他説:“舅舅,做得好!就應該這樣!”同時,我也感到,我們對舅舅的教育起了作用。萬一他當時忍不住喝了酒,那將面臨着罰款甚至還要嚴重的後果。其實,在我看來,不喝酒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只要你信念堅定,什麼都難不倒!我也真誠地祝願舅舅,能遵守交通法規,做到“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千萬不能讓片中那畫面重演。

舅舅是好樣的!作為一名司機,就應該遵守交通規則。文明開車,不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我們梅李這個大家呀!

《家園》觀後感 篇17

我的家鄉——梅李鎮,是擁有一千多年燦爛文化的大鎮。它交通便利,有繁華的廣場,有美麗的聚沙公園,是一個令人嚮往的福地。

可是,在這美麗的大地上,也有一些不和諧的音符。影片中,這樣的鏡頭讓我記憶猶新:一位司機開着車來到一塊空地上,他走下車,鬼鬼祟祟地東張西望,見四處無人,便上車發動車子,將滿車的垃圾倒在空地上,霎時間,滿車垃圾迅速傾瀉下來,塵土飛揚,讓人看不清任何東西,塵埃盡處,出現了一座蔚為壯觀的小土丘。此後,那位司機將這兒當成了垃圾場,每次都將垃圾倒在這裏,日積月累,這兒便堆起了一座“小山”,成了路邊的一道“風景”。後來,環衞工人們拿着鐵楸,埋頭苦幹,揮汗如雨,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清除了這座“小山”。

看着這些鏡頭,我不由得一陣憤怒,我們的古鎮這麼美麗,我們不能讓這麼不和諧的音符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覺得,作為一個國小生,也許我們沒有很強的力量來阻止有些事的發生,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建設我們美麗的家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貢獻。

讓我們把目光放回到我的學校——梅李中心國小吧。我的學校是一所美麗的學校。清晨,校園裏傳來朗朗的讀書聲;課間,校園裏熱熱鬧鬧,同學們互相嬉戲,快樂極了。一切都是那麼的和諧,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但就在某個星期一的早晨,校門口車來車往,人山人海,有的同學吃完早點隨手將垃圾袋往地上一扔,此時,一陣大風吹來,塑料袋漫天飛舞,不少飄入了校園之中,在藍藍的天空下,那幾只白色的塑料袋顯得極不相稱,很不雅觀。可是,有的同學對垃圾袋視而不見,不肯彎腰撿起。這時,校門口一位正在執勤的大隊委員看見了這一幕情景,他飛快地跑過去,彎腰撿起塑料袋,然後丟進了附近的垃圾桶中。突然又一陣風吹過,又一隻塑料袋在空中飛舞,這位大隊委員再度跑過去,想要“擒拿”“罪犯”——塑料袋,可是這隻塑料袋忽高忽低,時快時慢,好幾次快要抓住它時它又飛走。於是,那位大隊委員緊盯塑料袋,這時,風小了些,他便以一個漂亮的魚躍動作一把抓住了塑料袋,然後丟進垃圾桶。幸虧有了這些好心的同學,所以我們的校園才如此的整潔。我們也要像那位大隊委員一樣,主動撿起垃圾,使我們的校園更潔淨,更美麗。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比如,隨時隨地關緊水龍頭,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等等,這些小事不費很多時間,又是舉手之勞,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行動吧。

《家園》觀後感 篇18

星期五,在班隊課上,老師給我們播放了一段由我們梅李製作的 人文梅李,和諧家園”的教育片,我看了,感慨萬千。

令我感受最深的還是環境方面。其中有一幕是這樣的:一位叔叔開着裝滿垃圾的卡車,停在一片空地上,將垃圾倒在上面。日積月累,垃圾越積越多,快要堆成一座小山了,最後,幾位中年人和叔叔一齊用鏟子把那些“垃圾山”剷掉了。我看到這些,恨不得對那位叔叔説,“請不要讓這樣的假山成為城市的一道風景線”。

看着這樣的鏡頭,我陷入了沉思:作為一個少先隊員,有責任去保護我們身邊的環境,地球人,應該有義務保護我們的地球媽媽,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可是,地球媽媽正在慢慢變老,變難看,所以我們要行動起來,做一個保護環境的小公民,這不,我們村也行動起來了。

以前,我們村的垃圾箱是最有特點的了,人們總是不往垃圾桶箱內倒垃圾,而是隨手倒在垃圾箱旁邊,要不就是一半在外面,一半在箱內,這些垃圾們總是沒有歸處,有的青年們喝完可樂,肯定不會自覺走到垃圾桶箱旁去扔掉,而是站在離它遠一些的地方,以灌藍似的入垃圾桶箱內,有的命中率好一些的呢就時了,不好的呢,去扔在一旁管也不管。風一吹,在外面的垃圾成羣隊地往馬咯中央上跑,哎。可是,現在不同了,大夥們都拎着幾包股股的塑料袋,往垃圾桶箱裏放,小青年們也安分守紀了許多,喝完,飲料自覺得去扔掉,也沒有發生以前的行為了。有些年紀老的,總會定時去打掃在村子口的垃圾桶箱,垃圾箱也經常吃得胖胖的,旁邊的垃圾桶也一去無蹤,夏天,也沒有陣陣臭味了,大家都有説: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吧!

是呀,保護好環境,人人有責,每個人都有要以身作責,保護好環境,不要讓地球媽媽傷心。現在我們馬上要行動起來,爭當文明小衞士,成為環保學生。當地上有垃圾時,我們應該要及時撿起,有人亂扔垃圾桶時應去阻止,在星期天的時候,我們最好能帶帶領幾個小伴伴幫掃地阿姨打掃馬路,雖然,我們做的事是很小很少,但是,只要大家一起來保護環,世界就會吏加美好。記住,舉手之勞,只需要你的一點點時間,讓我們行動起來,保護好環境,愛護家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