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2.03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

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1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擁有上千年的歷史。它是漢語言的文化,每個漢字都有自己的生命和靈魂,有悲歡離合和喜怒哀樂,甚至有聰明的和被委屈的……那麼它們將會向我們訴説怎樣的故事呢?

比如説“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人們常説這話的意思是眾人智慧合起來才趕得上諸葛亮的才智,但是皮匠和諸葛亮又有什麼關係呢?看完書才知道,皮匠被誤讀了,這個詞應該是“禆匠”,這樣就聯繫上了,三個小軍官的智慧才頂得過元帥的才智,現在想想“禆匠”多麼委屈呀,“禆匠”竟被“皮匠”冒充了這麼多年。

還有一句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乍一聽以為是句很殘酷的真理,但其實是我們對其中一個漢字讀音產生誤解導致的,關鍵就在“為”字上,“為”字應該讀二聲,而不是第四聲,“為”本意是做人不修為自己,那麼就為天地所不容,而大多數人卻意為人不為自己着想,而為天地所不容。一個字音的不同,意思卻大相徑庭,真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這本書向我們訴説了漢字的委屈,以生活中最常見的錯誤入手,讓大家學會發現問題,並用謹慎的態度去解決問題。

漢字在各方面的作用性都很大,大家一定要重視起來,不要讓漢字再受委屈了。

在學習漢字時,我們一定要多動手查閲資料,不能以偏概全。

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2

暑假,我讀了一本很有趣的書——《被委屈的漢字》。它的作者是張之路。

為什麼説這本書很有趣呢?因為它包含了你可能覺得不可思議,但又是事實的小故事。當我讀到第一章“三個臭皮匠走了嗎”,就恍然大悟,原來這句諺語“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中“皮匠”原來應該是小軍官“裨將”啊,這樣想想就很合理了。再比如“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嚇了我一大跳,這孩子跟狼價值可差遠了!再讀讀才知道,四川方言中“鞋子”原來讀“háizi”。我不禁想到:以後看到某句諺語,可要先敲個小警鐘,查明白了再下結論,定意思。

不過也有一些無辜的褒義詞,被生生地“扯”成了貶義詞,甚至是人們貪心為己的擋箭牌!我們要批評那些狡辯的人,不讓漢字受委屈!比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有“為”這個字,本該是第二聲,是修為自己,有人卻説成第四聲,變成了為自己着想,不顧他人。我們一定要阻止這種事情發生,漢字是我們從古至今的文字,不能讓人心污染!

漢字是我們的文物,漢語是我們的文學。經常能聽到大人們説:“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就是我們漢語”。沒錯,漢語凝結着我們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炎黃子孫的智慧,音同字不同、字同音不同擁有着不同的含義:“巾”與“金”、“重複”與“重力”。漢字,我們要保護它,不能再讓這件文物失去它原有的光輝。中國不論多少年,漢字文物永流傳!保護文字,不亂傳、不亂用、不亂説,做一個知識的國小生!

這本書,我看懂了;這本書,我看透了。你呢?

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3

《被委屈的漢字》是現代作家張之路的著作。本書是以漢字為主題的故事集,也是關於漢字知識的趣味讀物。作者列舉了一些錯別字、容易被搞混的字,把它編成一個個故事。加以準確,權威的解釋。以文學之筆寫人文故事,以輕鬆筆調還原漢字世界被忽略的歷史風貌。通過生動的形象、有序的編排、風趣的解讀,串聯歷史、映照當下,講述漢字前世與今生的故事。既能讓讀者在輕鬆閲讀的同時理解和把握這些字詞,又能激發他們熱愛漢語知識,探究中華文化的熱情。漢字是有生命的,它有悲歡離合,也有喜怒哀樂,那些被委屈的,被誤解的漢字寫成小故事給讀者橫列出來。漢字不但有意義,有用處,還非常有意思。他們成了我心中的財富,在那浩如煙海的漢字中,你便會得到欣喜。學習漢字變成了一種享受。

這一本書是在諷刺那些不愛讀書的人,是在諷刺那些對漢字造成傷害的人,是在諷刺那些寫錯別字的人,這些都是對漢字造成委屈的地方。作者也告訴了我們該怎麼正確書寫漢字,在告訴我們該怎麼遠離那些錯別字,和生活中的一些典型的錯別字。就像張之路所説,每一個漢字都有自己的生命和靈魂,有悲歡離合和喜怒哀樂,甚至有聰明的'和被委屈的。其中必委屈的意思,也就是告訴我們那些不該做的事情。

這些話也讓我想起了曾經的我,也是經常寫錯別字,不正確書寫漢字。看到這裏,我就知道了自己的錯誤,我以後要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正因為像我這樣子,才導致漢字被委屈。如果世界上的所有人都這樣子,那漢字豈不是就已經滅絕了嗎?那漢字不就被委屈到了人生的低谷了嗎?就是因為這樣,我們才應該保護漢字,正確書寫漢字。

從今以後,我也不能寫錯別字,我要正確書寫漢字。

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4

中華文明,淵遠流長,漢字作為中華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經過了無數次演變,從最早的象形字一直髮展到現在的簡體字,已經有了幾千個年頭。

在這幾千年裏有許多漢字在傳遞的過程中,因為時代的變遷以及等等原因,被人們誤傳,而導致了有許多的詞句和俗語被人們誤解,以致生活中漢字的曲解也很常見。

生活中,有的商家為了獲取利益,用博人眼球的方法,擅自修改和重新定義詞語的意思,如刻不容緩被改成咳不容緩(止咳藥廣告);一鳴驚人被改成一明驚人(眼鏡店廣告);依依不捨被改成衣衣不捨(服裝店廣告)……雖然在作家的筆下也會有像這樣的修改,可在文筆中,這是一種修辭手法,叫飛白(又名非別),飛白有四大類:字形飛白,語音飛白,詞義飛白和邏輯飛白,可廣告上的飛白和哪個都不搭邊呀?如果學齡前的小孩子看到了多麼受影響呀。

我在生活中看到了令人欣慰的場景,有一天我在老鄉雞寫作業,等我爸的時候,看到了一個媽媽在教小孩寫作業,那個小朋友看起來只有一到二年級,***媽問:“寶寶,你這題為什麼不寫一鳴驚人,而寫一明驚人呢?”“廣告上都是一明驚人啊。”“寶寶,廣告上的不一定是對的,那是商家們為了博人眼球而做的手段,咱們一起查一下詞典,看看這個詞的到底是一鳴驚人還是一明驚人好不好?”看到這樣暖心的對話,我感到十分欣慰。

文明需要延續,文化需要傳承,文字需要被記錄,現在的網絡文化、快餐文化、商業文化的用詞,正在慢慢的侵蝕着我們老祖宗幾千年前留下來的東西,我希望更多的人去尊重文化,去了解文字本身該有的含義,我們的文明必將在現在的世界一家人中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5

今天我問了媽媽一個問題:“呆若木雞”是什麼意思?你一定也會和我媽媽一樣不假思索地回答——呆呆的,傻傻的,一動不動了,不知幹什麼了。嘻嘻!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可是,看完了《被委屈的漢字》我知道了:“呆若木雞”出自“周宣王和紀子先生鬥雞”的寓言故事,“呆若木雞”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其實目光凝聚、紋絲不動、貌似木頭的雞,就能令敵人望風而逃。是不是很好玩呢?

張之路老師的這本《被委屈的漢字》還有許許多多好玩的故事呢?這些故事都是以文字為主題創作的,看完才發現都是我們常見的被誤讀或誤解的文字,讓我很輕鬆又有趣的瞭解漢語知識。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中的“皮匠”原來是“裨將”。意思是:三個小軍官的智慧集中起來頂的過元帥的智慧。

古代的文人沒有電視和手機看,於是就經常拿文字邊遊戲,所以有了“射”與“矮”的故事,“蟲兒”的碑文才會流傳至今。他們的想象力太豐富了!

“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也是勸女子要以德行為主,而不是不讓女子有才幹,女子可以有才,但不顯露才能便是最大的德行。

“人不為已,天誅地滅”的意思是:如果做人不修為自己,那麼就會為天地所不容。而不是大多數人所説的:“人活着如果不為自己着想,就會為天地所不容”……

我發現這些漢字不但有意義,有用處,還非常有意思!如果有時間,你用心的看完這本書,你就會得到很多關於漢字方面的知識。

漢字是有生命的,它有悲歡離合,也有喜怒哀樂。我們不能因為一個字音就否定它的歷史,要知道“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如果不斷曲折歷史和漢字,那麼我們還怎麼説中國漢字博大精深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