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中華德育故事有感(通用9篇)

來源:文萃谷 1.1W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中華德育故事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中華德育故事有感(通用9篇)

觀中華德育故事有感 篇1

今天,我看了“中華德育故事”的一個小故事,我覺得主人公劉庭式非常的孝順,而且不嫌棄已經雙目失明的未婚妻。我之所以説主人公是那樣的人,是因為劉庭式的母親在得知劉庭式金榜題名後卻生病死了,劉庭式為他母親守孝三年,才進京做官。

在這三年裏,他的未婚妻趙若蓮因為要為爹爹買藥治病,連夜趕繡荷花,用眼過度導致眼睛瞎了,但劉庭式回鄉以後並沒有嫌棄趙若蓮,依然娶了趙若蓮為妻。

看當今社會,卻有一些家庭因為贍養老人,兄弟反目成仇,鬧上法庭;有一些家庭因為經濟富裕了,卻找出各種理由導致夫妻分道揚鑣……

看了這個故事,我想大家都應該反思:我們該怎麼做?

觀中華德育故事有感 篇2

週二下午,我們五年級全體師生歡聚在學校報告廳,觀看了《中華德育故事》教育片。這次活動印象深刻,讓我知道了大禹克儉、姜肱大被、劉寵錢清、孝基還財、彥光易俗、趙孝爭死六個中華經典道德故事,是一次豐盛的精神大餐。

其中孝基還財的故事告訴我:為人應該廉潔自愛,非己之財莫貪;讓人敬重的是你的品德,而不是你多麼有錢財;我們做人要心存善念,要有包容他人的心,還要給予別人改過自新的機會,這樣幫助他人,別人才會有改變的可能。在學習、生活中也一樣,不管哪位同學做了錯事或遇到了困難,我們都要伸出援手去幫助他,讓他改過的同時走出困境。

最令我感動的是大禹克儉的故事了。大禹為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多麼難能可貴!家中有妻子在苦苦守候,還有大禹從來沒抱過的新生孩子,每次他路過時,聽到孩子的哭聲,他怎麼不想去看一眼?又怎麼會不想家呢?可是,大禹為了天下老百姓能早日擺脱水患,過上幸福的日子,他寧可舍下自己的小家,整整十三年,露宿在外,與眾人一起不分白天黑夜付出着,那種大公無私的精神,真的震撼人的心靈!也讓我留下許多熱淚。如果我們人人都像大禹一樣,處處為百姓着想,國家將變得更加繁榮昌盛!我想:長大了,我也要像大禹一樣,認認真真幹好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希望學校能讓我們多接受這樣的道德教育,使我們懂得更多的做人的道理,更好的分清生活中的真善美,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觀中華德育故事有感 篇3

《中華德育故事》引經據典,博採古今,內容豐富,圖文並茂,值得一讀的是前面以古文形式出現,後面是白話文,古文與白話文對比可幫助讀者提高古文閲讀能力,而且《中華德育故事》故事性強,引人入勝。可以肯定,《中華德育故事》對於通曉經典見證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學習興趣,提高道德修養意義重大,不失為一本德育輔導的好教材。

面對家庭、社會共同的需要深明光大,“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是為師者春風化雨的神聖社會責任。但在具體教學中,單提這些倫理道德的名詞,對孩子們來説,確實太抽象了。老師一定要融入生活的事例,以便讓學生體會正確的做人道理,真切感知這些倫理道德是如何落實在生活之中的。每則故事都有當時的歷史背景和社會因素。老師不可任意增加內容或曲解事實,也不可因今人做不到就妄加批判,老師一定先要肯定尊重人性本善的至德至行。讓孩子們融入故事,培養良好德行,這本書高年級的孩子老師可以推薦給他們閲讀,而對於低年級的孩子可以用老師講故事孩子聽故事的方式進行。老師給孩子們講完白話故事,可以啟發他們思考,哪些人物值得學習,哪些值得警惕?如何在生活中落實文中人物的可貴之處!

例如講完《黃香温席》的故事,可能學生全記,記在的生活環境不需要我們再手搖扇子涼蓆了。此時可以讓孩子們思考,結合現在的情況,夏天我們如何孝敬忙碌了一天的父母。

啟發他們把手搖扇換成電扇或在父母睡前,用電扇吹涼蓆或把空調調到合適的温度,讓父母在睡前能感受涼爽。為了父母的身體健康,我們要細心地照顧父母。讓孩子們明白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如何善體親心,如何學做當代的小黃香。

又如:講完《黔婁嘗糞》這個故事,讓孩子們説説這個故事中的哪個人讓你感動?為什麼?讓孩子們談談自己的看法,哪怕是不太合適的'看法。讓孩子們明白過去醫療條件不發達,所以任何化驗的工作都要親自去做。現在我們可以藉助高科技來化驗,不用那樣親自嘗糞便了。但是父母對我們恩重如山,我們欲報之情是永遠沒有辦法抱盡的,孝是天之經地之義,孝敬自己的父母是理所當然的,是為人子女必須要做的事。

再如:講完《蘇武牧羊》這則故事後,讓孩子們説説我們應該向故事中的誰學習?我們要向蘇武學習些什麼?讓孩子們明白蘇武至死都不投降匈奴是忠貞愛國的表現,他的這種愛國精神令人感動,不但在漢朝,在匈奴這樣的國家也贏得了尊敬。這種愛國精神也給了他戰勝惡劣環境的的力量,幫助他生存下來。我麼長大了也要象蘇武一樣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做對國家對人民有用的人。

學會感恩,會讓的生活充滿色彩,學習《中華中華德育故事》會讓我們對我國傳統的文化到的有更深刻的認識,學會感恩,為自己已有的感恩,感謝生活中給你的贈予。《中華德育故事》適宜各階層人羣觀看,如企業、學校、孩子經常觀看,逐漸紮下德行的根基,懂得孝敬父母、友愛關心同學;幫助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提升精神境界,帶動社會良善風氣,真正使中華傳統文化綿延不絕。

觀中華德育故事有感 篇4

我們珍珠園國小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電影節。下午,我們排着整齊的隊伍,走進階梯教室觀看德育故事電影。

電影共有6個感人的故事,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趙孝爭死》。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在西漢末期,有個小村莊,那裏經常有強盜出沒。這一次,強盜又來村裏掃蕩了,哥哥趙孝和弟弟趙禮在逃命的時候,趙禮不幸被強盜抓走了,趙孝找不到趙禮,很是着急。有位好心的村民告訴趙孝,弟弟被強盜抓走了。趙孝不顧村民的勸阻,翻山越嶺來到強盜們居住的地方。強盜想殺了他們其中的一個,可哥哥、弟弟都説讓自己死,這個舉動感動了強盜,強盜把他們放了回去。

看了這個故事,我忽然明白了:哥哥願意為了弟弟犧牲,弟弟也願意為哥哥犧牲,這是多麼美好的兄弟情感啊!我也有個表妹,可我對她卻不象趙孝趙禮那麼好,我經常和她搶糖果,有時還對她發脾氣,還在她受到挫折時,不但不鼓勵她,反而嘲笑她……現在回想起來,我真的很慚愧。我身為姐姐,應該給妹妹做一個好榜樣,要謙讓妹妹,包容妹妹,鼓勵妹妹……像我這樣完完全全是個不折不扣的“壞姐姐”,以後,我一定要做個好姐姐,多為妹妹着想。

中華傳統美德喚醒了我的愛心,這個故事讓我有了很大的啟發,懂得今後如何跟別人相處,真希望這樣有意義的活動能多多開展,盼望下一次跟古聖先賢的相逢哦。

觀中華德育故事有感 篇5

兩個小故事中,我記憶猶新的是其中的一個故事“老萊斑衣”,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是:周朝時候,有個老萊子,他不知道他自己姓什麼,只知道自己是楚國人。老萊子生性十分孝順,總是把最好的東西用來供養雙。老萊子雖已年過七十,但在父母面前,從來不提“老”這個字,如果張口説老,閉口言老,那父母就會覺得,自己已經走入風燭殘年,垂垂老矣了。一個人年過古稀,他的父母少説也有九十幾歲了,身體都會比較虛弱,行動不便,甚至老眼昏花。善解人意的老萊子很能體恤父母的心情,為了能夠讓父母開心,他裝出許多活潑可愛的樣子,來逗雙親高興,可以説是用心良苦。他常常穿着色彩斑斕的衣服,裝成嬰兒的樣子,在父母面前又蹦又跳地跳舞。他還在父母面前戲弄小鳥,做出孩兒玩耍的樣子,博得父母的歡喜。有時候他挑兩桶水,故意將水打翻,弄的衣服濕淋淋的,他就做出小孩啼哭的聲音來,他的父母便“哈哈哈”大笑起來。

老萊子對他的父母十分的孝順。説到孝順,我對我的父母也挺孝順的。記得又一次,媽媽生病了,到了該吃午餐的時候,媽媽偏要下牀做飯,我攔着媽媽,説:“媽媽,你還是好好休息吧,我去下面條。”説完,我立即走向廚房。然後做了兩碗麪條,把一碗端到了媽媽的牀前,説:“媽,我做的和你做的還是有差別的,可能不好吃,但湊合吃吧。”媽媽笑了笑,説:“不好吃也沒關係,這是你做的呀。”媽媽吃碗麪條後睡着了。我想:以前吃完飯,媽媽都會把客廳打掃一下,不如我幫媽媽打掃。説幹就幹,我立刻拿出掃帚,把客廳掃乾淨,然後把拖把洗乾淨,又把客廳拖了一遍。為了不吵醒媽媽,我沒有把客廳的電視打開,自己進卧室看書了。

看了中華德育故事,我懂得了如何孝順父母,我以後一定要像老萊子一樣,孝順父母。

觀中華德育故事有感 篇6

《中華德育故事》中有這樣:信乃立人之根本,人無信無立,守信是一個人素質的根本體現,是人與人交往的準則,言出於心成於聲,落地鏗鏘,唯有這樣才能取信於人,立足於世。

我三姑買了一套《中華德育故事》光碟,她説這盤碟很有教育意義,先借給我看。

這盤碟很好看,我想起了一個平時跟我相處很好的同學,這麼精彩的碟應該和她一起分享。我告訴了她這件事,她表示很樂意看,於是我就把碟送到了她家裏。

過了幾周還沒還我,因為這盤碟也是借的,也該還了,我不能不講信用,所以我讓她明天帶來。第二天她説忘帶了,可以理解,可能是偶爾馬虎吧。第二次她又忘帶了,我還是可以容忍。有句話説得好,事不過三,可是接下來我七次找她要碟,她七次忘帶,根本沒有把這件事當回事。

後來,在同學們的勸説下,她答應下午把碟還我,就這樣她下午終於把碟還給了我。好難啊!我不知道以後還會不會把東西借給別人。

是相互的,我們要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將來成為國家有用之人!

觀中華德育故事有感 篇7

今天,我讀了學校下發的中華美德故事,讀完後,使我大有感觸,讓我懂得了做任何事都要有恆心、有毅力。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磨杵成針》。李白以前總是不好好讀書,可是有一天,李白遇到了一位老祖母,她正在把一根很粗的鐵杵磨成一根細針,李白看了十分震憾,他明白了1個道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從此,他發憤要好好學習,長大後成為了一名偉大的詩人。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心中為之一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老祖母真有毅力要把這麼粗的鐵杵磨成一根細細的繡花針。我心想:既然鐵杵都能磨成針,那麼我們生活中的小事又算什麼呢?看看這個故事,在對比生活中的自己,我自歎不如。

記得有一次,我要參加鋼琴七級的考試,可是,由於以前我一直忙於做功課,沒有時間彈鋼琴,即使我有空,也懶得彈,所以離考試只有幾個星期了,我還彈得疙疙瘩瘩,一點也不熟。面對老師的責備,父母的嘮叨,我下定決心要每天練琴,把曲子彈熟。從那一刻開始,即使功課做得再晚再累,我都要堅持每天彈幾小時琴,經過我不懈的努力,終於通過了鋼琴七級考試。

通過這件事,我懂得了做什麼事都要有恆心、有毅力,這個品質將使我終身受益匪淺。

觀中華德育故事有感 篇8

中華民族素有着禮儀之邦的美稱,有了許多浩如煙海的教育故事,來教育我們,讓讓我們來傳承這個禮儀之邦。我看了《中華德育故事》後,使我受益匪淺

其中,有一則《俞淨意公遇灶神》,這則故事講述的是俞先生既悲慘又幸運的人生。首先,講述的是俞先生多才博學,考試成績優異,與同樣十餘人,組成了文昌社,他們定下了許多的規定:惜字放生,行之有年。俞先生原有五子四字病逝,其第三子,在八歲嬉戲過程中失蹤,俞先生疑惑不解,每當大年三十晚,他把信寫好,放在灶台上,讓灶神轉交玉皇大帝,希望大帝改變他的命運。突然在大年三十晚,來了一位來路不明的老人,這位老人談吐不凡,又瞭解人物的內心,所以俞先生,認定了他是玉皇大帝派來改變他命運的神仙,經過這位神仙的教導後,俞先生才後悔莫及,所以他改變了許多的惡習,俞先生不到三年他就功成名就,也找回了第三子。

這個故事講述了俞先生既悲慘又幸運的人生,而下面講述的是兩個小孩之間的故事。管寧和華歆是一對整天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一天,管寧和華歆一起在菜園裏鋤菜,華歆看到一片金子,便藏了起來,而管寧卻不同,他把金子視瓦石扔了出去。回到家後,管寧把與華歆的席子割開,來教育華歆不要貪財。

中華民族這個禮儀之邦,是時候讓我們傳承下去了!

觀中華德育故事有感 篇9

“每天看兩個德育故事。”“簡單!我毫不在乎。”“並且還要寫一篇讀後感喲!”當這句話從老爸的嘴裏説出後,我驚呆了,看可容易,寫它就難了,父命難違呀,無奈之下,我只好寫了,唉,怎一個苦字了得?但有一個故事讓我銘記在心中,久久不能忘懷……

《紀信代死》這個故事讓我深受感動,文中紀信為了讓劉邦逃離滎陽城,與劉邦互相換衣服,於是漢王就扮了一個普通的人從西城門逃走了,而紀信在東門大聲喊叫:“我就是劉邦!”人人都以為劉邦投降了,卻被楚人識破,用火燒死了他,後來漢王打下天下,做了漢高祖皇帝以後,就在順慶(今四川南充)為紀信造了一座廟,叫“忠佑廟”。漢高祖誥詞裏面説:“以忠殉國,代君任患,實開漢業。”

這個故事看完了,我恍然大悟,雖然這個故事很短,紀信是以忠為國捐軀,代替劉邦來承受殺身之禍的,如果沒有他當時的勇敢殉烈,漢朝就沒那麼容易建立,也就取不得成功。

在前幾天,我在晚上看《西遊記》,裏面的妖精偷了寺裏的寶貝,與孫悟空對戰,孫悟空一個棒子向他與龍王砸去,他明明説的是我擋着你,卻跑到千里之外,何能比得上紀信?紀信為人受死,而那個妖精讓別人去替死,他看到這些,一定會後悔的!

以後,無論付出怎樣的代價,只要是為了伸張正義,我都會努力的付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