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致遠《天淨沙·秋思》譯文及賞析

來源:文萃谷 1.47W

《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譯文及賞析

馬致遠(元代)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作者介紹

馬致遠(約1250-1321至1324間),字千里,號東籬,(一説字致遠,晚號“東籬”)。 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説(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於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他是一位“姓名香貫滿梨園”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貞書會”的重要人物,也是歷來所説的“元曲四大家”之一,被尊稱為“曲狀元”,在元代的文學史上具有極高的聲譽。

譯文

遠望黃昏時的烏鴉,正在尋覓枯藤老樹棲息,

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橋和流水伴居的人家,

眼前只有一匹瘦馬馱着漂泊的.遊子,在秋風古道上慢慢移步。

看夕陽的餘暉已經昏螟西下,

羈旅在外漂泊的斷腸人浪跡天涯。

賞析

這首曲子的題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秋士易感,是中國文壇古老的傳統。

詩歌的佈景奇特:又是黃昏,夕陽斜掛在山頭欲落還留的樣子,依依不捨得完成了一天的使命。眼前的景色真是滿目淒涼,藤是枯萎的藤,已經沒有了生命。樹是千年老樹,颯颯的西風在吹着它走向風燭殘年。道是荒涼的古道,馬是體弱無力的瘦馬。

飄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對如此蕭瑟的景色怎麼能不斷腸呢?你看這小橋、流水、人家都是那麼安詳,那麼靜謚。又是那麼温馨。而我的家鄉、親人卻又離我那麼遠,這一切的一切是都麼讓人牽掛。

在這樣的黃昏中,在這樣的古道上。又是這樣蕭瑟的季節。我是繼續去追求功名呢?還是會去服侍那年老的雙親呢?我自己也不能回答自己。只好滿懷愁緒徘徊在漫漫得古道上了……

如此蕭瑟的景色讓人滿目淒涼,又加上安詳,温馨的小橋、流水、人家做反襯,使愁情更為深切,悲傷更為悽瀝。寫景之妙盡妙於此也!

再看詩詞的用字:枯,老,昏,古,瘦,下一字便覺愁重十分,成一句已經不能自己。至於成篇可讓人泣不成聲也。

最絕處在馬之前下一“瘦”字,妙在欲寫人之瘦而偏不寫人,由寫馬之瘦而襯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貧。路途跋涉之艱辛。求功名之困苦。讓人讀之而倍感其苦,詠之而更感其心。讀此曲而不淚下者不明其意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