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航天發射基地分佈的高中地理知識點彙總

來源:文萃谷 2.59W

緯度越低的發射場,地球離心力越大,發射有效載荷的成本越低。目前,國際上公認理想的發射場是設在南美洲圭亞那庫魯的發射場。其位於北緯5度,由歐洲有關空間機構管理。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位於北緯28.5度,是美國靠赤道較近的發射場。種子島航天中心位於北緯30.4度,是日本靠赤道較近的發射場。俄羅斯地理緯度較高,位於北緯45.6度的拜科努爾是唯一可供俄羅斯發射載人飛船和地球同步衞星的發射場地。

我國航天發射基地分佈的高中地理知識點彙總

中國的四大衞星基地為:

1、酒泉衞星發射中心(內蒙-額濟納旗 塞漢桃來)

2、西昌衞星發射中心(四川 涼山州冕寧縣)

3、太原衞星發射中心(山西 岢嵐縣)

4、文昌衞星發射中心(海南 文昌市)

西昌衞星發射中心

始建於1970年,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境內,中心總部設在四川省西昌市西北約60公里處的秀山麗水間,衞星發射場位於西昌市西北65公里處的大涼山峽谷腹地。該地區屬亞熱帶氣候,全年平均氣温為攝氏16度,全年地面風力柔和適度。這裏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發射季節。

這裏具有“天然發射場”的優越條件:一是緯度低(北緯28.2度),海拔高(1500米),發射傾角好,地空距離短,緯度越低,離赤道越近,這既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轉的離心力,又可縮短地面到衞星軌道的距離,從而節省火箭的有效負荷。二是峽谷地形好,地質結構堅實,有利於發射場的總體佈局,對地面發射設施、技術設備及跟蹤測量,通訊的佈網有利,能滿足多個發射場的建設。三是晴好天氣,“發射窗口”好。年平均氣温18攝氏度,是全國氣候變化最小的地區之一,日照多達320天,幾乎沒有霧天,試驗週期和允許發射的時間較多。總之西昌的緯度低、海拔高、雲霧少,無污染,空氣透明度高。因此,一座現代化高科技的衞星發射中心,就高高矗立在西昌北部的大山裏,這裏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發射地球同步衞星的航天基地。

酒泉衞星發射基地

始建於1958年,位於酒泉市東北210公里處的巴丹吉林沙漠深處,是中國建設最早,規模最大的衞星發射中心,也是各種型號運載火箭和探空氣象火箭的綜合發射場,擁有完整、可靠的發射設施,能發射較大傾角的中、低軌道衞星。

酒泉衞星發射中心地處甘肅西北的戈壁灘中,這裏地勢平坦,視野開闊,常年乾燥無雨,光照時間長,周圍人跡罕至。

太原衞星發射中心

始建於1966年, 太原衞星發射中心位於山西省的西北部,距離太原市284公里。

太原衞星發射中心在海拔1400-1900米之間,其東部、南部和北部三面環山,西邊是黃河。由於海拔高,周圍有高山阻隔,缺少海風影響及氣候寒冷乾燥等特點,由於地處山區,太原衞星發射中心空氣清新無污染,居民和工業用水來自地下500米處,如礦泉水般清澈,生活環境安靜祥和。

海南文昌衞星發射中心

經中國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中國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設新航天發射場。位於海南島東北部。建設新發射場,是為了適應中國航天事業可持續發展戰略,滿足新一代無毒、無污染運載火箭和新型航天器發射任務需求。

海南文昌具有建設航天基地的幾大獨特優勢:一是航區與落區安全性好。射向1000公里範圍內為無人居住的海洋,而新一代運載火箭的落點均小於1000公里,這會大幅降低發射後未燃盡殘骸造成意外的機率。二是運載效率高。海南是中國陸地緯度最低、距離赤道最近的地區。火箭發射場距離赤道越近、緯度越低,發射衞星時就可以儘可能利用地球自轉的離心力,因此所需要的能耗較低,使用同樣燃料可以達到的速度也更快。

這篇有關我國航天發射基地分佈的高中地理知識點彙總就介紹到這裏了,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學地理的“三關三步”

“3 X”使沉寂多年的中學地理教學“重浮水面”。針對地理教學的實際,參照大學聯考的要求與特點,在此推介“三關三步”學習法,希望能對備考的學生有所幫助。

所謂“三關”,即學習地理必須經過的三道關卡。首先是基礎關。任何課程均從基礎入手,這是學生必須花大力氣重點掌握的部分。地理基礎知識是人類在認識、利用和改造地理環境的長期實踐活動中積累起來的經驗和智慧。作為一個公民,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礎知識是重要的文化素養之一。根據其內在屬性的不同,地理基礎知識可分為地名、地理概念、地理現象、地理特徵、地理規律等種類,無論哪一種,都應全面而又準確地掌握。

其次是綜合關。綜合性與區域性是地理學的兩大特點。綜合性是指組成地理環境的.各自然、人文要素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區域即人類與地理環境長期相互作用形成的一定空間、範圍,區域的地理特徵總是同該區域的位置以及自然、經濟、歷史等條件密切聯繫,因而區域本身就是一個綜合體。學地理不僅要學會分析,更要學會綜合;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斷提高思維境界,只有這樣,才能適應“能力立意”的大學聯考綜合測試。

最後是圖像關。地圖是地理學的“語言”,是學習地理的工具。沒有地圖的配合,地理教學就無法有效地進行。正如此,在地理課本中配合教材內容插入了大量的地圖和其它圖像。在學習中,一是必須堅持圖文結合的原則,養成“左圖右文”的習慣。二是必須正確掌握閲讀和分析地圖的方法。

所謂“三步”,一是接觸,通常就是指預習這一環節,不是一般地看看課本,而要擬出知識提綱,象老師編寫教案一樣,建立自己的學案。二是嘗試,根據課堂上所得的新的啟發,編知識“辭典”,列表格,對重點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建立自己的信息庫。如“美國地理概況”、“著名城市的氣候類型”等。三是全息,複習過程中要進行廣泛的發散性思維訓練,丟開書本,在心中想象一張地圖,並進行相關知識的回憶。例如儘量多地列出非洲的“世界之最”。

科就完全在你的掌握之中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