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凱恩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6.21K

《公民凱恩》是經典好萊塢影片的代表之一。在西方,它被挑剔的影評人們公認為是自1941年以來好萊塢最佳影片;在我國,它被電影學習的最高殿堂北京電影學院列為必拉篇目,是貫穿電影學院一個學期的教學內容。我根據《電視攝影造型基捶課上所學內容,對片中廣為稱道的場面調度進行了一些自己的分析。

致凱恩讀後感

場面調度本是個戲劇詞彙,沿用到電影中,主要是指演員的位置、動作、行動路線以及攝影機的機位、拍攝角度、拍攝距離和運動方式。也就是説,場面調度成功最基礎的條件便是攝影和表演。《公民凱恩》場面調度的成功,和它們都是分不開的。

首先,《公民凱恩》在攝影上的革新是創造性的。

在光線上,影片有極其統一的布光方案:在表現KANE年輕時候大量採用明亮的高調布光,年老時候則是以低調布光為主,到KANE垂死之時,整個城堡都淹沒在了黑暗之中——這種反差極大的布光,極好地強調了其遭遇的戲劇性。而在各個場景的布光中,影片也多次採用了頂光和底光作主光的'非常規處理,如KANE宣讀辦報宣言時耀眼的底光,很好地強調了戲劇性的效果。

在拍攝角度上,影片大量採用了仰拍,用低角度強調KANE形象的偉大和性格的固執。舉例而言,在KANE競選失敗,《問詢報》破產的段落中,有一段在破敗辦公室內極其誇張的拍攝是攝影師在地板下面完成的,形成了極其誇張的戲劇效果——觀眾的視角中看到頂天立地的凱恩,感到的卻是天花板的壓迫感,這為 KANE日後的悲劇埋下了註腳,更是恰如其分地傳達了導演想給觀眾帶來的感受。

影片採用了帶遮擋的多次曝光(matte)鏡頭這一當時的“特技”,形成了表意豐富的疊畫鏡頭,如蘇姍吃安眠藥在自殺前的段落,睡夢中的蘇姍和她拙劣的表演、老師的訓斥等畫面一起出現,加上聲音語言的合理應用,一方面大大豐富了畫面內容,同時很好地表現了蘇姍心中矛盾、鬱結的大爆發。

最後,影片在部分場景是使用了鍍膜的無光暈的加膜鏡頭:它讓攝影機可以提高半檔到一檔的快門速度,能讓光圈收到F8甚至F11;而且由於光暈和內反射光的排除,畫面清晰度亦有所增加——這使得影片形成了獨具特點的深焦距攝影,大大豐富了影片的場面調度,這在後面會專門講到。其次,《公民凱恩》在表演上是成功的。

KANE這個角色的氣質和性格在很多領袖級人物身上有明顯的影子,他的魅力和缺陷是互補的、相輔相成的;這樣的角色,演出難度可見一斑。威爾斯的良好表現,尤其是在長鏡頭調度中的出色表現,來自於他豐富的舞台演出經驗;但更難能可貴的是,影片沒有絲毫舞台腔。這樣的成功,除了演員本身的努力,導演創造性的轉場設計和劇本編寫亦是功不可沒。威爾斯在導演和表演兩方面的天才都十分值得稱道。

其他演員的表演也是可圈可點的。該片的演員幾乎全部沒有電影表演的經驗,多數來自威爾斯從影前的“水晶劇團”,以廣播劇和舞台劇見長。按常理説,這樣的演員首次演電影一定會有過火的傾向;但是除了極少數特寫鏡頭,所有演員的表演都非常自然,全無不必要的誇張。

有這樣出色的攝影和表演做基礎,給予了威爾斯在場面調度上充分的發揮空間;威爾斯豐富的舞台劇表演和創作經驗,又賦予了他極強的場面調度能力。

據本人統計,影片60秒以上的鏡頭達到20個,2、30秒的鏡頭比比皆是,平均鏡頭長度為12.25秒——而希區柯克《精神病患者》的平均鏡頭長度為7 秒,這從一個方面説明了兩人創作理念的差距。這些數據證明了《公民凱恩》在場面調度上的獨到之處。威爾斯利用深焦距攝影和攝影機的移動,創造了《公民凱恩》中數個名垂影史精彩段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