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必備的知識點

來源:文萃谷 1.41W

還記得必修二的地理課本有哪些知識內容嗎?必修二的地理的屬於人文地理,這部分的知識點是比較有難度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必知識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地理必修二必備的知識點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識

人口的數量變化

人口是指在一定時期、一定區域、一定社會制度下,具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有生命個體的社會羣體。人口具有自然和社會的雙重屬性。人口數量變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長和人口機械增長。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長

1、10萬年來人口增長

歷史時期

人類的生產勞動

人口數量和增長情況

人口變化的原因

農業革命之前

主要從事採集和狩獵

人口數量化少,增長緩慢

人們獲取食物的能力低,抵禦疾病和災難水平差,死亡率高

農業革命至工業革命期間

利用簡單的工具從事農業活動

人口數量增多,增長速度加快

耕作和灌溉技術發展,食物供應變得穩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工業革命以後

工業生產活動迅速擴大和發展

人口數量繼續增加,增長速度更加迅猛

用科學技術武裝起來的人類不斷壯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們能獲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醫療服務,死亡率降低

人口老齡化是指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0%或者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7%。

2、人口自然增長最根本因素:生產力水平的高低

決定因素:自然增長率(正負值均可)、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

死亡率

概念

指某地在一個時期(通常一年)出生人數與該時期平均人口之比,它反映了人口的出生水平

指某地在一定時期內(通常一年)死亡人數與該時期平均總人口之比,它反映人口死亡的強度

影響因素

環境污染、生產力發展水平、醫療衞生水平、生育政策、生育觀念、婚姻制度、宗教因素、政治因素、傳統習俗、社會風氣等

自然災害、環境污染、生產力發展水平、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醫療衞生水平、社會福利和保障制度等

3、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差異

發達國家的人口現狀

發展中國家在二戰後人口增長的特點

時間段

20世紀70年代中期,步入現代型

20世紀70年代以前

20世紀70年代以後

人口自然增長率

較低

人口增長速度

緩慢

趨於緩慢

人口數量

較穩定甚至下降,如俄羅斯、德國

原因

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社會保障和福利制度完善,生育觀念的轉變

政治上的獨立,民族經濟的發展,醫療衞生事業的進步,使人口死亡率下降

很多國家採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

4、人口的發展一定要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與環境的承載力相適應。

5、人口發展不同於人口再生產,還包括了人口數量的變化、人口素質的提高和人口結構的改變三方面的內容。

  高中地理重點知識點

.影響太陽輻射強弱的因素:

①太陽高度角(緯度決定) ②大氣狀況(天氣、氣候) ③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氣稀薄,削弱作用弱。太陽輻射強) ④日照長短

2.影響氣温高低的因素:

①緯度位置(太陽輻射) ②地形地勢(海拔?閉塞?背風坡?迎風坡?對氣流阻隔?)

③大氣環流 ④海陸位置及海陸分佈(冬季大陸氣温低於海洋,夏季高於海洋)

⑤洋流 ⑥下墊面熱容量,反射率等(植被狀況)

3.影響降水多少的.因素:

①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環流;大氣活動中心) ②洋流 ③有充足水汽、有凝結核、有上升氣流 ④地形(迎風坡?背風坡?氣流阻隔?)

⑤ 海陸位置(離海遠近?離岸風、向岸風?)

4.影響氣壓大小的因素:

①地勢(海拔)→氣壓隨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氣温→同一高度氣温高氣壓低

5.影響氣候的因素:

①緯度位置(太陽輻射,決定熱量)  ②大氣環流(降水)

③下墊面(海陸位置,地形,洋流,地表狀況等) ④人類活動(影響小氣候和全球變暖)

6.影響氣温年較差的因素

①緯度位置(緯度越高,氣温年較差越大)

②下墊面A.海陸位置(海陸熱容量差異) B.地勢高低(H上升,T差下降)

7.影響氣温日較差大小的原因

①大氣狀況 ②海陸位置(熱力性質差異) ③下墊面(植被覆蓋狀況,植被類型) ④緯度

8.我國冬季氣温南北温差大的影響因素

①緯度位置(太陽輻射):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南方緯度低,正午太陽高度比北方大,晝長大於北方,獲得的太陽輻射比北方多 ②北方離冬季風源地近,冬季風加劇了北方的嚴寒,且受寒潮影響大

9.我國夏季南北温差小的因素

①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北方正午太陽高度雖比南方小,但白晝時間比南方長,

故獲得的太陽光熱不比南方少 ②南方雨季長,雲霧多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點

能源資源的開發——以我國山西省為例

一、能源的分類

(1)可再生能源(舉例水能、風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陽能);

(2)非可再生能源(舉例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能源和核能)。

二、資源開發條件

1、資源狀況——煤炭資源豐富,開採條件好

(1)儲量豐富

(2)分佈範圍廣,40%的土地下都有煤田分佈

(3)煤種齊全,十大煤種都有分佈

(4)煤質優良,低灰、低硫、低磷、發熱量高

(5)開採條件好,多為中厚煤層,埋藏淺

2、市場——廣闊

(1)人口增加和社會經濟發展使我國對能源的需求進一步增加;

(2)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會改變。

3、交通條件——位置適中,交通比較便利

北中南三條運煤鐵路分別是大秦線、神黃線、焦日線。

三、能源基地建設

1、擴大煤炭開採量

2、提高晉煤外運能力,以鐵路為主,公路為輔

3、加強煤炭的加工轉換:一是建設坑口電站,變輸煤為輸電;二是發展煉焦業。

四、能源的綜合利用

1、存在的問題——產業結構單一、經濟效益低下、生態環境問題嚴重

2、採取的措施——結合鐵礦、鋁土礦等資源優勢,圍繞能源建設,構建煤電鋁、煤鐵鋼、煤焦化三條產業鏈

3、能源綜合利用的結果:

(1)山西省產業結構由以煤炭開採業為主的單一結構轉變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為主的多元結構。

(2)原料工業逐步超過採掘工業而佔到主體地位。

(3)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升級。

五、環境的保護與治理

1、提高煤的利用技術:推動以潔淨煤為代表的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

2、調整產業結構:以重化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是生態環境問題根源所在:

(1)對原有重化工業進行調整,使產品向深加工 、高附加值方向發展;

(2)大力發展農業 、輕紡工業、高技術產業和旅遊業。

3、“三廢”的治理:

(1)廢渣:回收再利用

(2)廢氣:消煙除塵,營造防風林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