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老師聽課記錄範文(精選10篇)

來源:文萃谷 3.05W

作為語文老師,在進行聽課的時候,我們要吸收優秀教師的授課方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好的語文老師聽課記錄範文,歡迎大家參考學習哦!

語文老師聽課記錄範文(精選10篇)

語文老師聽課記錄 篇1

《氓》

(前緊後鬆,時間分配不當)

教學過程:

1、標註字音、詞義;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2、教師問:有什麼問題沒有解決。(學生問“氓之蚩蚩”中“之”的何義?取消獨立性。)

3、“載笑載言”——“載欣載奔”

4、再讀——學生讀得太快。

5、解釋:蚩蚩、貿絲、愆期、湯湯、不爽

6、概括故事情節:男子出軌,被壓迫等。

7、問:概括女主人公的`情感變化,體現情感變化的語句有哪些?(學生黑板上展示)

期待——幸福——抱怨——悲傷——妥協

8、詞語分析:載笑載言

9、問:女子為何變心?學生答:吃不飽,穿不暖;光讓幹活;抱怨“二三其德”,日子好了,卻有二心,無奈心酸。(為何不追根求源?貳行。下課鈴響了,主題還沒有挖掘呢。)

過程思索:

1、聲音高,而感情不濃;

2、教態呆板,課堂語氣太直,有些兇,語氣不婉轉;

3、學生理解全文了嗎?就分析情感變化。

4、學生不理解,就進行空洞分析,可乎?

5、課文沒講完啊。

整體點評:

1、本課失誤有三:前緊後鬆,時間分配不當,其一也;一個問題:感情變化找其詞,簡單而浪費時間太多,其二也;框架結構沒有,不清不楚,其三也。

2、教師表情淡漠;

3、學生理解不到位,就講不好。

語文老師聽課記錄 篇2

《念奴嬌赤壁懷古》

(九個小組平面式朗讀,可乎?不可也)

教學過

1、導入:面對苦難,屈原選擇了------陶淵明選擇了-------

2、梳理積累:字詞。

3、問:寫了什麼?學生答:上片寫景; 下片抒情。

4、問:用什麼樣的方式去誦讀?(上課已經35分鐘了)

5、讓學生分列到黑板前誦讀?(一個一個展示,共八個組全部到台上誦讀)

6、二個小組打擂:一個組讀二句,另一個組再讀二句

過程思索:

1、學生梳理字詞時間長否?

2、課堂語言較好。

3、誦讀方式太寬泛。

4、讓每個小組早排練好了吧?(一個小組還有單讀、分讀、合讀)

5、光去讀,太平面化了,沒有遞進層面的東西。

6、光去讀,不鑑賞了?

整體點評:

這是一節離奇的'課。我命名為表演式朗誦。本課兩個環節,一是自己梳理字詞、語句;二是讓學生分組討論如何誦讀,之後分小組表演式誦讀。一組兩組也罷了,你竟想不到,竟然九個小組都到前台展示。試問:平面式的毫無遞進的誦讀能代替分析、鑑賞嗎?這位教師素質十分優秀,就是想出奇,就是想創新,恰恰是作繭自縛了。所以我要奉勸教師:課堂教學一定要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千萬不要一味求新求異,把傳統的根本的教學思想給弄丟了。

語文老師聽課記錄 篇3

教學過程:

1、誦讀文本,概括故事

2、疏通文意4分鐘

3、小組交流2分鐘

4、一學生問:“淇水湯湯”前後有何關係?

“淇水有岸”何義?“送子過淇”——“子”何意?是男子嗎?

(點評:這一環節很好,你給學生一個發現的空間,學生就給你一個燦爛的藍天。)

5、一學生問:“至於暴矣”,“暴”何意?打。

6、概括故事情節。

7、品讀文本。問:你在什麼地方讀出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的詞語和感情?

學生答:容顏像葉子一樣衰老了;送子涉淇,很細心;載笑載言,很幸福很甜蜜。

問:你讀出了女主人公怎樣的性格?

(隨堂點評:分析得很好!)

8、問:本單元是觀照女性命運,你回顧全詩,從這位女主人公的'婚姻經歷,得到了什麼?有何感悟?

幾個學生答:“女也不爽”,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女子不能承擔家務活;

不能光勤儉持家,要提升自己魅力,多讀書,提高修養,來吸引男性;

離婚也是好事,過程總是痛苦的,要曠達。

打敗婚姻的是現實,女子的容顏總是要凋零的。

(點評:在這裏,有兩個學生回答不當,是生之過?是師之過?總之,是學生還沒有真正理解本詩的含義之緣故也)

9、最後讓學生選擇一節,背誦。

過程思索:

① 沉着,不着急,主問題很好,清晰大氣,關注學生思考。

② 有些議論學生脱離了文本,誰之過?

③ 為何本詩的藝術方面沒有涉及?鑑賞不足。

整體點評:

結構好,但沒讀,沒講藝術性。

本詩的藝術性何其高也,而僅僅侷限在性格的分析,又是女性本身的分析,何其偏頗也?葉子如何變化?淇,如何變化?為何不講講其藝術?這首詩千古流傳,原因何在?婚姻破裂原因何在?為何不講?

語文老師聽課記錄 篇4

授課人:XXX

導語:有沒有夢想。馬蒂爾德也有夢想。感受馬蒂爾德的悲喜人生。

1、展示自學中的收穫。

(按組:學案設計有字音字形填空+自主字音字形。生1字詞積累。生2線索。生3主旨時諷刺。生4樂觀任勞任怨。生5勞動者的偉大。生6情節:需—借—用—丟—找—賠—識。教師歸類:情節人物主題。)

2、教師追問:最欣賞的情節。讀文本,説明原因。

借項鍊(讀文本)識項鍊()(找出假項鍊的'伏筆)如果沒有假項鍊的結果是什麼?(學生答得還是不錯的。主旨,回味無窮。教師板書虛榮純樸善良)教師指出“賠項鍊”也顯示出了虛榮?應該值得推敲。是虛榮還是守信?

3、學生討論一個人既虛榮又善良是否符合現實?

(生:本質純樸善良,社會環境讓人虛榮)

4、一夜風頭出盡,項鍊成鎖鏈(學生對下聯:半生光陰熬完,靚女變醜女/十年光陰耗完,朱顏變花顏/十年滄桑終結,嬌顏變笑顏/十年青春全失,佳人變婦人)

問,喜歡哪一幅對聯。

馬蒂爾德變還是沒變,不能一概而論。

5、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心理、動作、對比、神態)

(描寫人物的方法屬於預設)

6、主題(同情、諷刺、讚頌、揭示)

人生啟示(生答)關於夢想。夢想決定高度,高度決定態度。

7、留作業,續寫結尾

小組活動不足。

教學中沒有抓住重點。

作為情節來説主要是結尾的妙處以及鋪墊照應。

教師應該儘快地導入此中來。

通過學生對情節的分析説明人物性格。

結論不是在分析人物中得出的,

二是分析情節的副產品。

對文本不能從整體上關照。

課程的設置上應該從一個比較高的高度進行把握。

只見樹葉不見泰山的現象還普遍存在。對教學過程的把握還有比較大的欠缺。

課筆記格式

-年---月---日

第---節

授課地點---------

授課人-----------

題目-------------

科目-------------

聽課內容

-------------------------------------------------------------------------

聽課反思

-------------------------------------------------------------------------

語文老師聽課記錄 篇5

一、 複習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詠華山。(生齊讀課題)

2、(出示課件)古時候,有個小孩兒跟着先生去 。 這個小孩兒就是 ,那年。(生齊答)

3、(出示寇準寫的詩)指名讀。

4、你們知道這首詩寫的是什麼地方嗎?(出示課件:加“華山”2個字)

【評:複習導入時,通過看填空題背第一段,指名讀《華山》,既檢查了學生第一課時的學習情況,又突出了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了詩人的創作背景,充分顯示了教者設計教案時的匠心。】

二、細讀課文。

1、(課件出示華山圖)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華山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出示課件)啊!華山真高哇!(指名讀)

2、是呀,華山真高呀,課文中哪些語句寫出了華山的高?(生在第二自然段中邊讀邊找)

(1)(出示課件)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太陽顯得那麼近,山腰間飄着朵朵白雲。

輕聲地讀一讀,邊讀邊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生討論)

【評:教者重視教師與學生、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想象的基礎上,感悟、交流,逐步深化華山在學生心中雄偉、高大的印象。】

(播放華山的錄像,師配解説語)

再指導朗讀課件出示的這句話。(師畫簡筆畫,結合簡筆畫理解華山的高。)

【評:學生從第一課時開始就對華山充滿了好奇,師在此處播放華山的錄像,畫簡筆畫,為學習第二自然段創設情境,使學生進一步感知華山的“高”這一特點。】

(2)齊讀。

(3)指導背誦。

3、在第二自然段中還有一句話也寫了華山的高呢,看看誰最細心,能把這句話找出來。

(出示課件)他們沿着山路艱難地爬上山頂。

(1)指名讀。

(2)(指黑板)是呀,難怪小寇準會從心底發出驚歎:

生齊讀:啊!華山真高哇!

4、小朋友們都被華山險峻的風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發出了讚歎,這就是——(指課件齊説:情不自禁)。

【評:重視詞語的積累,能結合課文內容指導學生理解成語的意思,學生很快就理解了,顯得水到渠成。】

三、借文悟詩。

過渡:小寇準也和大家一樣,情不自禁地讚美起華山來。

1、課件出示詩句。

(1)指名讀。

(2)生在課文中找詩句的意思。

(3)課文中哪句話寫出了“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的意思?(出示古詩和句意。)

(4)哪句話寫了“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的意思呢?(出示古詩和句意)

(5)理解“回首”的意思。

【評: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抓住重點段落中的一些關鍵詞語,引導學生品評詩人用詞的精妙。】

(6)請女生讀詩句,男生讀課文中的句子。

2、小結學法。

3、指導朗讀。

4、點題,像我們這樣讚美華山就是 ——(指課題)詠華山。

5、是呀,小寇準小小年紀就能做出這樣的好詩,難怪先生連連點頭稱讚:(——出示第三自然段:齊説)

6、讓我們捧起書再一次詠華山!齊讀課文。

四、課外延伸

1、提供課前收集的描寫山的詩,生自由練讀。

2、指名上台朗誦,師配樂。

3、鼓勵學生課後蒐集關於山的古詩。

【評:教者能打破課堂侷限,將學生引向課外,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閲讀鑑賞能力。】

五、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出示)歲 華 齊

1、指名讀。

2、學習“山字頭”,領讀。

3、看一看,這三個字有什麼共同點?

4、你們看,這三個字在田字格的什麼位置?

5、小結,範寫。

6、生描紅,師巡視。

【評:在寫字前,教者特意讓學生和課文中的小寇準比一比,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指導寫字時,教者注重學生間的差異,對一些寫字姿勢不好的學生加強輔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評課:

《詠華山》是一種新的課型——“文包詩”。教學時,教者緊扣“啊,華山真高啊!”這句話串講課文,引導學生領悟華山的雄偉、壯麗和寇準的聰明、有才華。教者以新課標為指針,充分考慮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以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生動富有激勵

性的教學語言吸引學生。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書聲琅琅。

一、充分運用電教媒體,教學直觀化。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學習的重點,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為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讀文,促進學生語言和思維的發展。教者充分運用電教媒體,如播放華山的錄象,讓生動、傳神的圖象突出華山的`險峻和高,激發學生閲讀、表達的興趣。教者還把板書內容設計成了簡筆畫,化抽象為直觀,使學生很快就理解了第二段中的重點句,輕而易舉地看着簡筆畫背出了重點句。

二、感悟、推敲文字,真切體會意境。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教學時,教者注意引導學生抓住“除了、都在、腳下、那麼近、山腰間、朵朵白雲”,以及古詩中的“回首”等重點詞語,反覆朗讀、品

味,使學生從這些語言文字中感悟到“華山真高呀!”並由衷地發出了讚歎,學生個個讀得有滋有味,同時領略了語言文字的優美,感受到祖國河山的壯麗。

三、以學生為主體,重視閲讀能力的培養。

教學中,教者始終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體,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主動讀書,自由思考,盡情表達。教者重視閲讀能力的培養,如對學生進行語言積累的訓練,引導學生理解“情不自禁”;重視學法指導,教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重視思想教育,通過對課文的理解和誦讀,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學習小寇準認真學習的態度……當學生把握不準時,教者及時範讀,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學生讀得更精彩,更具韻味,提高了學生的欣賞水平。

總之,這節課上得很成功,如果教者能針對學生實際,實施差異教學,相信一定能讓課堂更加高潮迭起。

語文老師聽課記錄 篇6

一.讀課題《絕句》,你是怎麼理解絕句的?作者是誰?

師:昨天講的李白是詩仙,而杜甫被稱為詩聖。這首詩是作者寫自己在成都杜甫草堂那個地方看到的美景。

二.學這首詩。

1、 聽老師範讀,孩子們展開想象:你看到了什麼景物,看誰看到的多,看到的.景物最美。

師讀後生彙報:你看到了什麼?

生1:我看到兩隻黃鸝在樹枝上跳來跳去。

師馬上在黑板上板書簡筆畫,你是從哪裏看到的,請讀讀、全班齊讀

生2:我看到了多年未化的積雪。

那老師要畫應畫遠還是近(遠)齊讀

哪裏的雪(成都西嶺的雪)

理解窗含(看教室窗外,象窗子框起來因而用了一個含字)

生3:我看到了遙遠的東吳門口停了許多船

師板畫,生讀出遠的感覺

生4:我看見白鷺

師:應畫在哪?(遠)怎樣讀?(飛得有勁)

師:難道我們的大自然就這樣單調嗎?請再讀,你好象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生自讀,師啟發:開動你的耳、眼你又發現了什麼?

彙報:生1:我看到了春天

師:你從哪裏知道的?生1;“翠”字

師:從詩中你還看到了什麼?

生2:碼頭(從門泊看出)

生3:房子(從窗含看出)

師啟發:我還從趙塵(生1)的“翠”看到柳樹是綠的,[給板書柳樹塗為綠色。]你還看到、聽到什麼?

生1:聽到鳥叫

生2:我聽到船的汽笛聲

生3:流水的嘩嘩聲。(師:你的耳朵真靈)

生4:我看到長江很長,還有船在往這靠。

師小結:我們想象後,讓樹有了綠色,鳥在叫,這叫有什麼有什麼?

三、小結:學了這首詩,有什麼有什麼?(讀板書)

聽課後點評:

1、讀的形式多:初讀——個別讀——評價——評價過程中讀——齊讀——範讀——想象景物中讀——讀中打開耳、眼——誇誇詩讀——讀出感覺。

2、想象詩的畫面——展開從詩的字中你看到、聽到什麼?讓畫面更豐富。

3、小結(有什麼有什麼)孩子概括令人折服。

4、 師聲情並茂將生自然引人詩境中,學生利用多種感官體會到詩的美,好一個“有詩有畫”呀!

5、 讀、聽、看、想後再落實每一句詩意——水到渠成。

6、 考大家讓學生獲得成功感。

7、 讀、聽、練。

語文老師聽課記錄 篇7

一、導入,複習檢查:

齊讀課題。

這些字你還認識嗎?開火車讀。齊讀。

一朵一顆滿天真好晚上數着那裏最喜歡

3 老師這有幾個字寶寶找不到家了,誰來幫他們找到家?

朵只頭顆

一()白雲一()小鳥

一()珍珠一()頭

二、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段。

1、鮮花和星星“我”最喜歡誰?請小朋友們自己讀讀課文的第一小節,一邊讀,一邊想一想課文所描繪的畫面。(出示:一邊讀一邊想)

2、誰來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讀水平。(出示這小節)

指名讀。

3、(1)你讀懂了什麼?指名回答。

你是通過哪些詞看出鮮花很多?師相機在“滿地、這裏、那裏、還”下面劃線。

誰能讀出鮮花的多?

放鮮花的課件,夏天到了,綠茵茵的草地上,盛開着朵朵鮮花,它美嗎?誰想誇誇它?它美在哪裏?指名説。

看着滿地的鮮花,我真想。

【評:口語訓練和想象力的豐富集合起來,有道理!】

小朋友真會想,能不能把鮮花的美讀出來呢?誰想讀?

再出示這小節(指名讀,評議。)

【評:這一步前面應該再有一個自由練讀,就紮實了。】

(你讀出了鮮花的美麗!聽了你的朗讀,老師覺得鮮花更美了!)

4(1)讀了好多遍了,想不想把這美麗的詩句背下來呢?自己先練練。

指名背。(你背得真流利,如果能加上動作那就更好了!)

(2)誰能上講台加上動作來背一背、演一演呢?(指名)(你真是一名出色的小演員!)

(3)這麼多人都想上台背誦啊?想背的小朋友一起來背吧!

【評:指導得法,讀出了層次,背誦就水到渠成了。】

(二)、學習第二段。

1、過渡:小朋友背得真棒,老師彷彿看到了夏天滿地的鮮花,老師都陶醉了。

剛才,我們用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學習了第1段(出示:一邊讀,一邊想),相信你們現在也能用同樣的方法把第二段學好。自己讀一讀,讀懂了什麼跟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評:總結學法,由扶到放。】

誰來彙報你們交流的結果?

説明星星的多:劃詞:滿天、這裏一顆那裏一顆、還多

3、誰能讀出星星的美、星星的多?(你真會讀!你看,她把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表現出來了,讓星星更美了!)

賽讀,誰來跟他比比?你讀出的星星也很美!

看着滿天的星星,我真想。

【評:這時再來讀讀,然後背誦更紮實。事實上,下面的背誦孩子們開始不是很順利。】

三、背誦。

1、這麼美麗的小詩你能完整地背出來嗎?如果能加上動作就更好了,自己先準備一下吧!(指名背)

(你背得真有感情!誰來跟她比一比?你真是個出色的小演員!)

2、師報幕。生齊背課文。(9班小朋友集體詩歌朗誦會就要開始啦!)

四、拓展練習。

出示蝴蝶的圖片你看到了什麼?老師非常喜歡這幅圖畫,所以仿照課文寫了一首小詩。指名讀。

我最喜歡

天空中飛翔的蝴蝶:

這裏一隻,

那裏一隻,

真比海灘上的貝殼還多。

過渡:老師説的好嗎?小朋友,只要你們留心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再發揮想象説一説,能説得比老師更好呢!

你會説嗎?這裏有一幅美麗的圖片,請瞧!你能仿照着課文寫一段小詩嗎?

我最喜歡

天空中飛翔的小鳥:

這裏——,

那裏——,

真比——————還多。

【海魚圖】

我最喜歡

————————:

這裏——,

那裏——,

真比——————還多。

4 我最喜歡

————————:

這裏——,

那裏——,

真比——————還多。

【評:説話訓練從複習的數量詞填空就打下基礎,前呼後應,訓練紮實,評價有效,學生興趣盎然。詩歌習作內容豐富,洋溢着智慧的熱情和閃光。】

五、指導寫字

聰明的小詩人,不僅詩作得好,老師相信你們字也一定會寫好,我們來記幾個字吧!

朵最真

1、寫“朵”

(1)誰有好辦法記住它?

在“朵”這個字裏面隱藏着一個偏旁:幾字頭。

寫這個字該注意什麼?(幾沒有鈎,木的一橫很長。)

(4)師範寫。

(5)學生描紅,臨寫。

2、寫“真”

(1)怎樣記這個字呢?

(2)在“真”這個字裏面也隱藏着一個偏旁:十字頭。

(3)寫“真”時該注意什麼?(真裏面有三橫)

(4)師範寫。

(5)學生描紅,臨寫。

評課:

從教材的角度來看,這首詩歌是首次給孩子們現代詩的形式;從字詞訓練的角度來看,這課側重於“比”的內涵;從內容來看,這課以迴環往復、一詠三歎的形式告訴學生:鮮花和星星的多及美。

我想,教材編者的意圖絕不僅僅是讓孩子們感知生活,還有對詩歌這種形式的熱愛與貼近。因此,李老師充分領會了教材精神,讓學生在充分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讀通順、讀流利。接着再來抓住重點詞,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力求讀好。然後,教者沒有侷限於此,而是進一步拓展深化,訓練學生對“比”的認識,進而是對詩歌句式的熟悉:由看圖換詞填空完成一首詩歌的創作,到看圖填句子完成一首詩歌的創作,再到看圖完成一首詩歌的創作,最後到自由完成整首詩歌的創作。這個過程不但是對文章主題的深化理解,也是一次紮紮實實的詩歌寫作訓練。事實上,孩子們在這次學習中,真正地有所得了——這表現在他們對創作過程的高度興奮上,也表現在他們創作的結果上:他們説最喜歡滿天的繁星,因為它們比夜晚的燈火還多;最喜歡五彩的魚兒,因為它們比草原上的羊兒還多;最喜歡機靈的'小海魚,它們簡直比海底的珊瑚礁還多……

這閃爍着智慧光芒的話語不正體現出李老師這節課的成功與精彩嗎?同時,這閃爍着智慧光芒的話語更激勵我們不斷求索更科學、更適合孩子們的教學方法。

當然,教學總是遺憾的藝術,這裏我有一點不成熟的想法:

背誦要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節課的教學雖然對個別句子的朗讀指導較多,但是整首詩歌的朗讀不夠,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整首詩歌的理解與感知。而加上動作朗讀、背誦就更需要讀流利、讀熟練了。當然,這節課在這一環節上有所疏忽可能是為了後面拓展部分時間的保證。但是顯然,今後的教學中,我們需要真正地把“學生本位”的理念落到實處。如果把這首詩歌真正讀通、讀好、讀透,我想可能拓展部分的練習學生對整首詩歌的創作會更貼切。

實際上,如果將劃重點詞這一步驟省略,以範讀等方式直接指導朗讀,可能既節省了時間,又輕易地降低了學生朗讀的難度,豈不兩全其美?要知道一年級語文蘇教版教材的教學重點就是讀書、寫字呀!

語文老師聽課記錄 篇8

一、 看圖導入,揭示課題

1. 看插圖,問:圖上畫的是什麼樹?(松樹)教“鬆”(song)。領讀。

2. 板書課題:小松樹和大松樹 指出“鬆”是平舌音,“樹”是翹舌音。指名讀課題,領讀課題。

3. 從“小松樹和大松樹”這個題目上,你們想提出哪些問題?

(1) 小松樹和大松樹在什麼地方?

(2) 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啊?

(3)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呀?

二、 初讀指導

1. 自由讀課文。

要求:

(1) 畫出生字詞,圈出生字,自由拼讀,讀準字音,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2) 標出自然段的序號,想想各段的主要內容。

學生自由讀,互相交流。

2. 檢查自讀情況。

(1) 出示帶有生字的詞語。指名認讀,結合實際正音,齊讀生字詞。

(2) 課文中的詞語,估計學生都能理解,可採取下列辦法解決有關詞語:

指名回答:低頭(動作表示) 聽(動作) 摸(動作) 回答(聯繫課堂提問與學生的回答)

《蘑菇該獎給誰》一課中,哪個詞的意思和“慚愧”一樣?(難為情)

(3) 觀察生字特點,想出記住生字的方法。小組內交流。

(4) 朗讀課文,説説各個自然段的意思。

a介紹兩棵松樹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樹對大松樹誇自己長得高、看得遠。

d小松樹慚愧地低下了頭。

(5) 逐段指名朗讀。

三、 作業

1. 認讀、練寫生字詞。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小松樹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一、 複習檢查

1. 聽寫詞語:松樹 比多少 回答 孩子 聽 低頭

2. 説出各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二、 精讀訓練

1.

指名口頭填空:--------有一課---------松樹,--------有一棵----------松樹。

2. (板書:慚愧)指名拼讀後,問:“慚愧”是什麼意思?

3. 問:小松樹為什麼感到慚愧?課文裏是怎麼説的?

4. 起初,小松樹怎麼樣?(板書:長得多高 看到很遠)

誰能把小松樹説的話讀一讀,讀出它那種自以為了不起的語氣來?

練習朗讀,同座對讀,互相學習、指正。

指名當眾朗讀、評議。教者示範,學生再讀。

5. 後來,小松樹的想法怎麼會發生變化的?

指名讀風伯伯的話。(板書:比你高 大山託)

討論:風伯伯的話是什麼意思?

6. 討論:小松樹會怎麼想呢?

(謝謝風伯伯,不然,還真的以為自己最高呢)

(剛才太不禮貌了,要向大松樹説聲對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樹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謝謝風伯伯,是你讓我知道了,我能看得遠,是大山的功勞)

(如果大松樹也長在山上,他會看得更遠更遠)

7. 教者小結:小松樹已經知道自己錯了,他以後一定會改正錯誤,變得謙虛起來。

8. 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三、 寫字指導

1. 出示生字,指名認讀:

多 你呢 回答 風伯伯 聽 孩 比 低

2. 自主學習,提出書寫時的注意點。

根據學生髮言,知道寫字。

四、 作業

1. 按筆順描紅。

2. 朗讀課文。

語文老師聽課記錄 篇9

時間:20XX年9月6日星期三上午

主題: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

主講人:浙江師範大學田家炳教育科學研究院 吳惠青教授

內容摘要:

一、關於教育改革的三個基本觀點

(一)教育具有情境性——隨情境的變化而變化,多解性

●什麼是好課?(觀摩課、公開課等)

教育也應該有理想,我們希望通過課把對教育教學的希望展示出來。通過這個方式去描述未來,去引領未來。我認為,贊成有效。當聽的老師聽了課以後認為我能學,那就是好課。

● 兩種研究範式: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都是探索規律。

1.自然科學:如果是A必然是B,理解為不為人的意志、而轉移的客觀存在。

2.社會科學:在寬泛意義上的科學,它所揭示的是事物間普適性。而教育科學就是後面這種。

3.一個是以物理學研究為特徵的自然科學研究範式。一個是生物學整體觀為特點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範式。前者以物理學為方法論基礎,是分析性的科學。後者以生物學為方法論基礎,是整體性的科學。前者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實驗,靠的是事實判斷。後者主要的研究方法是思辨,靠的是價值判斷。前者研究結論是唯一的,後者結論是多元的。

4.教育的不可重複性,追求教育地適切性,離開具體的教育情景談教育沒有任何實際的價值。

(二)基礎教育改革是一個緩進的過程。

●不要做一夜暴富的黃粱美夢,這是個漸進的過程。課程改革是一個緩進的過程,猶如大海漲潮時的“海浪現象”。更多的表現為改良,而不是疾風暴雨式的革命。

●中國社會科學院2007年初公佈了中國社會現代化報告。世界上已有十個國家進入了第二次現代化,而中國等九十多個國家正在努力完成第一次現代化,並且預測中國可能在2015年前後完成第一次現代化,達到發達國家的1960年的水平。

(三)教育變革的真理——尋找兩難問題中間的結合點。學科的課堂教學還是實現學生素質提高的主戰場。

●學科課程設置地合理性

●緩解知識地無限性和人的生命的有限性這一對矛盾。與班級授課制地教學組織形式相配合。

●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互補

1.關於課程目標

2.關於課程內容

3.關於課程實施

●交流:寫觀察日記:看豆子發芽情況,所有學生都寫豆子發芽,但有的豆子不發芽。後來老師讀了一篇範文,讓學生根據實際寫出真實的文章。

●設計開展炸馬鈴薯條的綜合實踐活動。(交流)

活動目標: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培養探究和合作意識、培養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馬鈴薯、煎炸工具、預先分好四人小組

活動過程:教師講述操作過程,適當演示,分四人小組準備

分工合作:洗、切、炸馬鈴薯,分享成果,展示過程

活動延伸:辦小報、寫日記等

二、為什麼要設置語文綜合性學習

(一)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需要

●1978年呂叔湘對語文“少、慢、差、廢”的批評引發人們對語文教學效率的思考,自那以後尤其是新課改以前的諸多語文教育改革其實都可以看做是追求效益和效率的改革,其旨歸都是“有效教學”。新時期第一次提出語文教學“效率問題”應以1978年3月16日《人民X日報》發表呂叔湘先生在一個座談會上的發言《當前語文教學中兩個迫切問題》為標誌。呂先生在他的文章中説:“十年時間,2700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

●到了1997年,語文教育迎來了一場更猛烈的批判狂潮。當年地《北京文學》推出王麗的《中學語文教學手記》、鄒靜之的《女兒的作業》和薛毅的在內容性質和思想上有其內在聯繫,不約而同地批判了當時地語文教育現狀。其結果正如王麗本人説的那樣,三篇文章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一下子引起了全國性的強烈反應。他們對語文教育的“熱討論”迅速演變成“大批判”,且批判者不限於語文教育界,而是不分領域,不分專業,不分階層,大家羣起而攻之,簡直是全民動員,集中開火,批判的矛頭也不僅限於語文教學、語文教材、文本解讀、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二)實施新課程的需要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最為典型地體現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而“綜合性學習”同“識字與寫字”“閲讀”“寫作”“口語交際”並列,共同構成語文教材內容地五個板塊。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語文課程改革實驗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僅是語文教學改革的熱點,更是語文改革的難點,其中有許多問題期待我們深入研究,切實解決。

●主要存在的問題:

1.非語文化。

主要由對“綜合性”的'誤讀而導致,跨學科是一種綜合,但綜合不一定就是跨學科。

2.綜合性學習地娛樂化傾向。

趣味性也是綜合性學習的重要特徵,在“做中學”“玩中學”不可避免地使語文化綜合性學習帶有娛樂性地色彩,這也將有助於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

三、綜合性學習是什麼

(一)來自文字學研究的解讀

●三個綜合:一是讀、寫、聽、説之間的綜合;二是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綜合;三是文本學習與實踐性學習的綜合。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兩種課型:一種是“綜合性學習指導課”;一種是“綜合性學習彙報課”。指導課是指導什麼?確立學習主題,確立分組學習方案、提示學習的方法與手段、商定學習的成果展示與評價。

●主題:《説不盡的橋》

要點:一、導入(教師的導入語)

二、活動過程(學生主持)

(一)知識的橋(採用問答的方式,瞭解有關橋的知識)

(二)彙報

(三)總結

(二)從揭示綜合性學習特徵的角度

1.語文綜合性學習重整合。

2.語文綜合性學習重過程。重體驗,輕知識;重過程,輕結果。

3.語文綜合性學習重應用

4.語文綜合性學習重體驗。

5.語文綜合性學習重在全員參與。

四、如何開展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

(一)目標——追尋教學的詩情

(二)內容——生活化、綜合化

(三)教學方式——活動化

語文老師聽課記錄 篇10

上課鈴響後,學生還是比較吵鬧,教師立刻採取措施——這堂課採取小組加分制,這決定今日小組作業的多少,放學的快慢;剛才第二小組坐的最端正,加三分。

一、導入新課

1、大一起齊讀課題——“長相思”預備起。

2、“長相思”是詞牌名。這首詩還是詞,詞又叫長短句,字數不對稱,有長有短。

二、生字詞

朗讀古詩,回答詩中哪個字是多音字——“畔”

三、進入新課

1、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這首詩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

2、討論中有什麼問題

(學生):“風一更雪一更”什麼意思?

(教師):哪個同學能夠幫一幫他

除了這句不懂,還有什麼不懂?好,都懂了,我來考考大家。

3、逐句品讀

“風一更雪一更”,讀到這一句時,你能想象到當時的天氣是怎樣樣的?

(學生):當時下着鵝毛大雪……凜冽的寒風迎面吹來

(教師):還有其他表達嗎?

“山一程水一程”,讀到這一句時,你能想象當時士兵們經歷了什麼,當時的環境是怎樣樣的,行軍路上他們走過了什麼地方

(學生):士兵們走遍了千山萬水……山崖險峻,河上結冰,可是他們都沒有放下。

(教師):還有其他表達嗎?錯了並不可怕,教師欣賞你開動腦筋。

這些環境描述都突出了什麼——行軍之難

當時詩人想到了故鄉的什麼呢?可是行軍之地僅有什麼?

四、總結

本詩用了什麼手法——借景抒情敍事抒情

表達了什麼情感——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五、作業

小練筆:假如你是納蘭性德,經歷了行軍之難。請你把當時行軍的環境具體描述下來。

國小語文聽課記錄

1、有效應用教具:小黑板。提前寫好需檢測詞語,並背向學生。在適當時間給學生展示,讓學生朗讀。應用小黑板,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2、小組合作學生有充分準備。每組發放學習記錄單,有利於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3、聽寫詞語。對大多詞語進行聽寫,部分詞語教師在黑板上寫出拼音,讓學生寫詞語。讓學生動手書寫,可檢測學生是否到達會寫的.程度,對學生識字寫字的本事起到了檢測和鞏固的作用。

教學提議:

1、學生朗讀本事需要加強,教師應注重學生朗讀指導。

朗讀是閲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明確第三學段朗讀目標: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我們的教師,應把這一教學目標貫穿語文教學始終。對於正確、流利朗讀要求,只要解決了學生的識字問題,只要要求學生多讀幾遍,就很容易到達這兩個目標。朗讀指導的重點應放在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塊,提議:根據自己體會的感情來朗讀課文,並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不斷體會語言所表達的感情,兩者相互促進;教師經過示範朗讀,並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相信感情是讀出來的,不是講出來的。

2、識字和寫字教學應加強。

一流教師注重學生識字本事的培養,指導、幫忙、鼓勵學生獨立識字,同時注重學生識字和寫字的興趣、習慣和書寫姿勢。二流教師注重學生學會生字,到達會認、會寫的目標,並完成識字量。三流教師缺乏識字和寫字教學方法,不懂識字和寫字教學目標,識字和寫字教學本事差,效果差。

我們把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本事,最為目前識字教學的重要資料。不但使學生學會用字典查字法,並培養學生利用字典識字的良好習慣。同時,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聯繫上下文推想詞語的意思。這一教學環節,不宜採取小組合作方式,應鼓勵學生獨立識字,提高獨立識字本事,養成獨立識字習慣。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注重識字教學的深度。如:咀嚼的嚼,是多音字。教師李嬌嬌講到兩種讀音,並結合每種讀音進行組詞。我之後查詢,嚼字應為三種讀音,教師授課時的講解與我查詢的結果不相符。如果只讓學生了解兩種讀音,是教學的需要,或者是教師對教學資料的處理,也應給學生説明,我們只瞭解或認識嚼字的兩個讀音。另外,關於嚼字在哪種情景下讀哪種音,教師沒有具體説明。如果能將這個問題給學生將清楚,學生必須能將知識轉化為本事,對此會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對今後的應用也很有幫忙。

3、板書設計,力求書寫規範,佈局美觀,框架簡明,條理清楚。板書的所有資料,都要書寫正確、規範。這都需要我們教師在備課時,精心設計,加強練習,提高板書設計的效果。

4、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圖文結合,幫忙學生更好的進行閲讀。五年級語文《冬陽·童年·駱駝》教材資料,是圖文結合的設計形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指導學生觀察插圖,並結合插圖進行讀課文。

5、六年級語文新課導入可修改。

可設計問題:你喜歡過年嗎?你們過年都做什麼?你們過年都有哪些習俗?什麼時候就是過年?經過這些問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回顧並表達出來。然後導入北京的春節,使學生在相互比較中進行語文學習。

春節使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國最隆重的節日。經過傳統節日教育,向學生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增強中華文化自信,激發學生愛國之情。

6、小組合作注意事項。

小組合作學習,是我們學校上學期申報的校本研修·大創立項目。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有明確的合作學習任務,明確需要解決那些問題;二是需要合作學習解決的問題,必須具有合作交流的必要性,不是任何問題都適合採用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一般來説,對於設計資料廣泛、蒐集信息量較大的,需要合作交流;對於難度較大,一個人難以獨立完成的學習任務或者難以解決的問題,需要合作交流;對於有爭議,需要統一思想認識的問題,需要合作交流;對於個人對文本的理解或感受,能夠進行合作交流。但對於識字和寫字、閲讀(朗讀)、體會、揣摩、推想等學習環節,則適合獨立完成。

7、關於鑽研教材,研讀《課程標準》。

課前應認真鑽研教材,研讀課標,最基本要求:不能出現知識性錯誤。學習與研究,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教師自身本事、促進自己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熟悉課標目標要求,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和捷徑,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才能更好地應用教材,才能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熟悉、掌握課標和教材,才能做好用教材教,否則只能是教教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