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語翻譯常見的8個失分原因

來源:文萃谷 3.12W

翻譯總體來看,是考研英語中最難的部分。在歷年考試中都是考生得分率較低的一類題型。下面總結整理了考研英語翻譯部分常見的失分原因,同學們在早期複習中要儘量避免。

考研英語翻譯常見的8個失分原因

死扣答案 缺乏英美文化誤譯

在英譯漢中切勿只死扣於標準答案,只要在進行翻譯處理時能夠做到以上兩點就可以取得翻譯部分的部分分值。在英譯漢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能儘可能的避免錯誤,絕對不可能不犯錯誤。同時考生在準備這部分的時候出現的錯誤也可以説是千奇百怪,讓人捉摸不透。其中導致這些錯誤現象出現的最大罪魁禍首就是缺乏文化背景知識。語言與文化是密切相聯繫的,且文化與語言的相互影響也是尤其深的。

在英譯漢還是漢譯英的實踐中,無論是日常交往還是正式場合,其中都不乏對英美文化了解不夠而造成的誤譯。因此做好英漢翻譯的基礎工作——瞭解英美語言國家的文化,是非常必要的。若想了解英美語言國家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浸泡在這樣的環境中。當然,這是不太現實的。考生卻可以通過各種現實途徑,例如報紙、網絡及報刊雜誌等途徑來積極瞭解英美文化。

建議各位考生可以在平時的備考過程中,利用各種途徑去“蒐集”一些與英美文化聯繫密切的時文。尤其是在即將要上戰場的最後備戰階段,估計大家現在很難再靜下心去“啃”那些英語原文文章,因此這段時間,考生可以看一些文章的中文版時文。只有對出題人比較關注的熱點給予更多關注,才能夠在選取額閲讀材料時有一定的方向性,並在大量的閲讀中儘可能多的去吸收更多的英美文化知識。

處理不周全

在對英文句子進行翻譯處理的時候,考生很容易陷入這樣一個誤區:在快速瀏覽句子後,考生可以對句子最基本的意思有一定的瞭解。但是當對句子的一些細節部分進行處理的時候,考生卻容易在部分細節處理上不能做到周全。要成功翻譯一篇英文文章,既要對英語原文理解正確無誤,又要把漢語表達得流暢通順。這樣的要求對於考生而言是相對較高的,且對考生而言,正確的理解翻譯中的長難句是對考生智力及生活常識的巨大挑戰。

首先要説,考研英語中最大的攔路虎就是長而複雜的句子,大多數考生都説看到長句就會尤其恐慌,若是在這個長難句中再出現些生詞,那基本上就直接上懵掉了,完全不清楚句子的含義。認識的單詞就那幾個,考生索性就把幾個認識的單詞串在一起,有的甚至連自己寫出的譯文不知所云,這怎麼能得到高分呢。因此正確的理解句子結構是對整個長難句進行翻譯的最為重要的一步。

以下面的這個句子為例:

“In reality, the lines of division between sciences are becoming blurred, and science again approaching the ‘unity’ that it had two centuries ago-although the accumulated knowledge is enormously greater now, and no one person can hope to comprehend more than a fraction of it”。

在看到這個長句的第一眼時,考生基本上不會遇到生詞。首先,在這個句子當中,破折號前有兩個連接詞,但只有兩個主謂結構,所以再這個句子中可以推斷出有部分謂語省略;同時,句中it 代替science。破折號後句子完整,破折號後的it代替knowledge;這樣一來,在進行翻譯處理的時候,可以先根據漢語表達習慣,先譯讓步狀語從句,再譯並列主句。整句的翻譯就可以譯為:儘管現在積累起來的知識要多得多,而且任何個人也只可能瞭解其中的一小部分,但事實上,各學科之間的界限卻變得模糊不清,科學再次接近於兩百年前那樣的‘單一整體’。

再拿下面這個短句為例“My point is that the frequent complaint of one generation about the one immediately following it is inevitable”,句子雖短,但是要想正確分析這個句子結構也是不容易的。由於受到inevitable慣用法的影響,很多人可能直接將“it is inevitable”看作一句話,這樣考生在進行句子結構分析的時候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翻譯的質量。其實,這個句子真正的主幹是my point is that the complaint is inevitable, it 是following 的賓語,指代one generation。另外,在翻譯這個句子的時候也需要注意t的用法和the one的指代。所以,最後可將這個句子翻譯如下:我認為一代人對一代人的抱怨是難免的。

不懂邏輯關係誤譯

在翻譯的過程中,若想正確理解整個句子意思,除了要弄懂句子結構外,真正弄懂格局之間的邏輯關係也是非常必要的,不然很容易造成誤譯。在英語中,有許多連詞本身就有不同的含義,比如as,既可以引導原因狀語從句,也可以引導時間狀語從句,還能和其他詞構成新的引導詞和短語等。

再如,還有這樣的連接詞,既可以引導從句表面邏輯關係與實際邏輯關係並不相同,比如所有的定語從句看起來都是作定語,但實際上有時卻從原因、結果、目的或條件等方面對被修飾詞加以限定,所以為了更確切的表達這種邏輯關係,往往將一些定語從句譯成相應的狀語從句。

另外,在正義反説或反義正説方面,還有對狀語是修飾限定動詞還是整句話,某些詞語是作狀語還是作定語,或者是否存在否定轉移的理解等,都可能造成邏輯關係的誤解。

例如下面這個句子:In our travels, we didn’t find the power of women as pervasive in the communes as in the cities.在這個句子中,not的位置及在進行翻譯處理時需要考慮到這個否定轉移。在這個句子中,真正的否定部分是“not so pervasive in the communes as in the cities”,而不是如原文所看起來的那樣否定find。在這個句子中,若想把句子的意義翻譯到位,就必須把這個否定轉移處理好。

那麼何為否定轉移呢?

所謂否定轉移,是指英語中有的否定句的not在形式上否定謂語的行為或狀態,但實際上是否定句子中的其他成分。這樣一來,在英譯漢正就要尤其重視這種否定轉移,並將其按照漢語的表達習慣體現出來,這就是在翻譯中需要需要特殊對待的否定轉移。若將否定轉移正確處理的話,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譯文:在旅行中,我們發現婦女在公社中的影響不如她們在城市中的影響那樣廣泛,而不是翻譯成“在旅行中,我們沒有發現婦女在公社中的影響和她們在城市中的影響那樣廣泛”。在正確的理清楚句子的邏輯關係後,翻譯才能得心應手,符合我們漢語的表達習慣。

因此,建議各位考生,若想翻譯符合漢語的表達思維和習慣,一定的語言邏輯和漢語語言及文化知識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時,考生也需要在平時的練習中多積累多整理,這樣才能對英語翻譯的考點及知識點有所掌握。

不注意漢語表達方式誤譯

英語翻譯中的邏輯關係中,除了之前文章中提到的否定轉移外,還有一些正義反説或者反義正説的表達及一些在詞彙修飾上的邏輯搭配譯法。以下面的句子為例,“we must bear in mind that the great proportion of books which come before the readers are very far from being ‘works of art’”,在這個句子中‘be far from’在句子中是一個正面表達,但含義卻是否定的。

‘be far from’的意思是“遠非,遠不是,一點也不是”,所以要用正義反譯的方法。那麼這樣,我們就可以知道所謂的正義反譯,就是指英語中有些正面表達的詞語和句子,在翻譯成漢語的時候可以從反面來表達;而反義正譯則是與之相反,在英語中有些從反面表達的詞語或句子,在進行翻譯處理的時候可以從正面來表達。無論是正義反譯,還是反義正譯,目的都是為了可以達到翻譯的忠於原文及符合漢語的邏輯及表達習慣的目的。若將“be far from”進行恰當處理,我們就可以得出以下的譯文:我們必須記住,讀者面前的大量書刊遠非“傑作”。

同樣類似表達的'詞組及固定搭配還有很多,例如,“rather than”在進行翻譯處理的時候也需要將其處理為“而不是”。

除了上面提到的正義反譯和反義正義之外,在英語翻譯中還存在着這樣的一種翻譯現象:有時候,由於一些詞語既有作定語又有作狀語的多重功能,很容易發生定語與狀語間的誤譯——看上去是定語,實則是狀語;看上去是狀語,實則是定語。我們繼續來看下面這個句子:The composer began his musical career as a violinist,許多考生在第一眼看到這個句子的時候,很有可能將整個句子譯為:作曲家開始了小提琴手的音樂生涯。

若是你也這樣進行翻譯處理的話,那麼我們就有必要繼續下面的詳解了:這個句中的“as a violinist”,從形式上看,既可作狀語,也可作定語,修飾began。從語法上很難分析清楚,這時要藉助於語義,從邏輯關係來判斷。若是作定語,那麼就應該譯為“作曲家開始了小提琴手的音樂生涯”,這時不合邏輯的;若是將其處理為“音樂家是以拉小提琴開始他的音樂生涯的”,這樣就會更符合邏輯。因此,考生若是在考場上遇到類似這樣的句子時,一定要從邏輯上對句子進行分析。

詞彙匱乏

做好翻譯題目的第一步就是要對英語綜合知識有一個整體且具體的掌握,有其對句子結構及句子成分的分析及在進行翻譯處理時採取的必要步驟。

舉個例子:Now some merchants have been exposed to the charge that they reserve their soya bean with ulterior motives。

仔細分析整個句子,我們不難發現:該句中的that從句不是charge的定語從句,而是它的同位語從句,因為that在從句中不做任何成分,不符合定語從句的用法,所以that不是關係代詞,只能作為連詞來引導charge的同位語從句,來進一步解釋charge的內容。因此,應該翻譯為“...被指責,説...”,這樣這個句子就可以譯為:

(1) 現在有些商人已經收到了這樣的譴指責,即他們儲存大豆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或者(2)現在有些商人已經被指責,説他們儲存大豆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若是在進行翻譯處理的時候,考生將that譯為charge的定語從句,就會使這個句子被誤譯為:現在有些商人已經收到他們儲存大豆有其不可告人目的的指責。只要將這個句子翻譯為charge的同位語從句,就可以理順原文的邏輯關係,從而使譯文更加忠實通順。

在考研英語翻譯中除了要解決必要的詞彙問題,即在考場上不能見到一個句子,10個單詞7個不認識,這樣的情況下基本下考研就可以開始着手準備明年的考試了;第二個在準備翻譯模塊時應該注意的就是對英語基礎語法知識的梳理。其中最基本的就是五大基本句型及各種句子成分及其在句中的呈現形式;若是在翻譯上,考生對詞彙及語法沒有什麼大的問題後,接下來要處理的就是之前和大家講過的這些翻譯技巧以及英漢語言之間的區別。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往往漢語表達習慣及邏輯沒有問題的學生往往在複習英譯漢模塊時會對語言的細節之處尤其敏感,這樣考生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敏感點”,即對英漢語言表達區別的掌握。

一詞多義,不可憑經驗處理

在考研翻譯題型中還有一種比較尷尬的情況,縱然單詞都認識,卻也有部分詞彙在句子中並不會乖乖的使用其字面意思。英漢兩種語言,除了一些專有名詞外,幾乎沒有絕對等值的詞語,主要是因為兩種語言中的詞彙都普遍存在一詞多義、一詞多類的現象。正如一位語言學家所説:“在新的上下文裏使用的每一個詞都是新詞。”所以,對於英譯漢中的每個詞語的翻譯都需要仔細斟酌,不可輕易憑經驗進行翻譯處理。正是詞的這種多義性和變義性就決定了英語詞義的理解及其漢語表達時英譯漢的難點所在。

英語中有這樣的兩個表述:“You know a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eps”和“No context, no text”,其意思就是理解一個詞就是要看它的搭配關係,若是脱離了上下文或者語境的話,詞義及句子的理解就會有一點的難度的。隨意,整的來説,要正確句義就必須根據上下文和搭配關係來理解詞義。

詞的含義是複雜的,它不僅有直接的、表面的、一般的意思,還有引申的、內涵的、特定的含義。這是語言的共性,在英語中更是明顯。隨便在英語詞典中翻看一個詞彙的含義,大多有很多的含義,有的甚至有十幾個意思,錯綜複雜。就拿take而言,這個詞就有將近二十多個意思,除了“獲得”之外,還可以表示“除去”、“攜帶”、“需要”、“花費”和“對待”等等,而且這些詞義之間有的並無多大關係,甚至意思完全相反,更不用説由它組成的各種短語了。

以下面的這幾個句子中的head為例:

(1) Prick with the head of a needle.

(2) He was badly hurt in the head.

(3) Try not to let your heart rule your head.

(4) He is the head of a big company.

(5) It cost 3 dollars a head to eat there.

(6)She is standing at the head of the staircase.

在這六個句子中,head的意思各不相同:

(1)在第一個句子中,head一詞與needle連用,考慮到詞彙的搭配,這個抵用就可以處理為針尖,即用針尖挑;

(2)在第二個句子中,考慮到句子的邏輯關係,這個句子可以翻譯為:他頭部受了重傷;

(3)第三句中,your heart rule you head這個用法很明顯,需要將heart與head連用,這樣對應起來就很容易將這個句子處理為:別讓感情控制理智;

(4)第四個句子中,head of a big company的用法並不少見,考生可以輕鬆得譯出這個句子:他是一家公司的首腦;

(5)綜合考慮句子邏輯關係,這個句子可以處理為:到那裏吃飯沒人需付3美元;

(6)在第六個例句中,此處的head就可以翻譯為top,即...的頂端,即她正站在樓梯的頂端。

詞彙的感情色彩

英漢詞彙都具有一定的語言色彩,有褒義、貶義和中性之分。在進行英譯漢時詞的感情色彩,不像詞性那樣可以根據上下文語境和漢語表達的需要進行轉譯,而是需要考慮到原文的精神來翻譯。也就是説,中性詞必須處理為中性詞,褒義詞和貶義詞也必須處理為相應的詞性,而不能任意處理。但是,翻譯本身就不是對等,無論是英譯漢還是漢譯英,英漢兩種語言詞彙的感情色彩並不存在着直接對等呢個的關係,這樣就造成了英漢互譯在遣詞造句上的另一種比較棘手的問題:英譯漢中,譯者需要考慮到“以文取義”的原則來小心鑑別英文詞彙的感情色彩。

就如同nothings一詞在下面兩個句子中:

(1)They are nameless nothings.

(2) He is always saying the usual polite nothings. 就拿nothing這個單詞為例,其本身作為名詞,是“無關緊要的事,沒有價值的人”,這個詞本身並沒有褒貶之分,但是這個詞彙隨着語境的變化,尤其是收到具有感情色彩的修飾詞的限定,這個詞在進行翻譯處理時就要考慮到其子啊具體已經下的感情色彩。

在第一句子中“They are nameless nothings”,nothing受到了nameless一詞的影響,因此在進行翻譯處理時需要考慮到貶義的語境:他們是無名之輩。而在第二個句子中,我們可以看到nothing這個詞受polite(adj. 有禮貌的,客氣的,優雅的)一詞的修飾,這樣在進行翻譯的時候,就需要把其翻譯為褒義:他老是在説那些平常的客套話。

其實這樣看來,我們在平時的翻譯中會經常遇到這樣的翻譯現象。因此考生在複習翻譯的時候就有必要多積累類似於這樣的詞彙及句子。若是再拿這個句子”He is bright and ambitious”為例,相信各位在看到這個句子的時候,一定不會再被其中的ambitious難住。因為我們已經在上面就説過了,“詞本無義,意由境生”,這個“ambitious”在處理的時候就需要考慮上下文的語境了。若是這句話應用於X社會或是不正當行業的語境中,我們就可以處理為:他很聰明,但野心勃勃;若是應用於正當且小有成就的行業當中,這個句子就可以處理為:他很聰明,又有抱負。

通過上面的兩個例子,同學們要明白翻譯句子一定要在語境中去理解句子,尤其是詞彙的褒貶性,一定要從語境中去確定詞彙的具體意思。

不明詞性誤譯

首先,我們來看這樣三個句子:

(1) All members of the party were dead against the war.

(2) He thought that directly directors of the company confidence in the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declined, the financial structure would be in danger.

(3)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electronic computer, there is no complicated problem but can be solved in a few hours.

在第一個句子中,翻譯的關鍵在於對dead詞性的理解,如果看作是形容詞,這個句子就會被誤譯為“全體黨員都因反對戰爭死了”。而在這個句子中,dead一詞應該從副詞詞性來理解。事實上,這裏的dead是副詞,修飾限定介詞短語against the war,意思是“完全地”,可譯為“堅決”,而be against the war 才是真正的系表結構。因此大家可以來對比一下正確的譯法:全體黨員都堅決反對這場戰爭。

在第二個句子中,我們首先來對比一下這個翻譯:(1)誤譯:他認為,董事對首席執行官信心的直接下降,財政結構就會出現危機。(2)正譯:他認為,一旦董事會對首席執行官的信心下降,公司的財政結構就會出現危機。對比這兩個句子的翻譯,我麼不難發現這個句子翻譯的難點就在於directly詞性的理解,如果看作副詞修飾declined,也有可能。但是這樣的分析之後,考生就會發現語句不通,that從句後出現兩個謂語,卻沒有連接詞引導,也不存在連接詞省略的情況,所以可以斷定這種分析是錯誤的。其實,directly還可以當連詞用,意思是“一...就...”相當於as soon as。

那麼在看完前面兩個例句後,我們來試着找一找第三個例句中的難點吧。其實在第三個句子中,詞句的關鍵是對but詞性的理解。其實but除了作連詞(但是)、介詞(除了)之外,還可以用作關係代詞,引導定語從句。但是,在這個句子中,尤其應該注意點的是:but雖然在形式是是肯定的,意義上卻是否定的,相當於that/which引導的與其反義的定語從句。因此,在除了這個句子的時候,就可以作出這樣的處理:由於引進了電子計算機,沒有在幾小時內解決不了的複雜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