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荊棘鳥》的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2.07W

“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誰都不怨恨。我不能對此有片刻追悔。”這是《荊棘鳥》書中倒數第二段話。

有關《荊棘鳥》的讀後感

拉爾夫是《荊棘鳥》中的男主人公,愛爾蘭人,被天主教會派到德羅海達擔任教士,高大俊美、優雅和藹、雄心勃勃,他很想在教會中升到職位,但由於沒有背景,直到30多歲還是個普通教士。來到澳大利亞後,他向當地孀居富豪瑪麗示好,希望藉此得到瑪麗的財富而一步登天。美麗善良、隱忍堅強的小梅吉的出現,讓拉爾夫打消了得到瑪麗財產的念頭,他選擇守護梅吉。瑪麗不能得到拉爾夫,心生怨恨,她看透了拉爾夫的.自私軟弱,決定讓他不得安寧,臨死前她祕密地將一個信封交與拉爾夫,裏面是一份另立的遺囑,她將自己幾乎所有財產贈與拉爾夫,叫他在愛情和事業上難以抉擇。最終,拉爾夫在無比痛苦中選擇公開遺囑,得到財產,遠赴梵蒂岡。

在隨後的人生中,拉爾夫一直左右搖擺,他既無法放棄主教身份和宗教事業,又無法與梅吉徹底決絕。每一次與梅吉的相遇,都讓他難以自抑。無法得到拉爾夫的梅吉瞞着拉爾夫生下了他的孩子——戴恩,以盧克兒子的身份將他養大。諷刺的是,戴恩長大後也醉心於宗教,拗不過他的梅吉把他送到拉爾夫身邊培養,拉爾夫對戴恩很盡心,戴恩表現得比拉爾夫更優秀,似乎是為宗教而生。可是,年輕的戴恩在救人中客死他鄉,梅吉拜託拉爾夫找回屍體時才告訴拉爾夫戴恩的身份。在失子的巨大悲痛中,梅吉終於從愛情中徹底解放,並指導女兒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拉爾夫則陷入永久的自責與懊悔。這一切都像是上帝開的一個玩笑。

拉爾夫不是一般小説中遭人詬病的傳統意義上的負心漢,他是矛盾複雜的。他有無比強烈的宗教信仰,對權力狂熱,這是他的本能慾望,與純潔堅貞的愛情相悖。有人罵拉爾夫虛偽世俗、自私自利,但我想即使拉爾夫最初選擇留在梅吉身邊,也不見得就一定會幸福快樂。拉爾夫始終是痛苦的,他如此聰明,可以看透自己的靈魂,他將在自我嘲諷與無奈中度過一生。反觀梅吉,始終堅定不移,雖然看起來那麼可憐,掙扎得那麼無力,但她最終覺醒了,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如果拉爾夫在面臨愛情與事業的選擇時,不那麼痴迷絕對,也許他的日子會好過一些。

我想我們每個人的心裏都住着一個拉爾夫,矛盾而痛苦。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下,選擇什麼都會是一條艱難的路,關鍵在於如何説服自己堅持到底。拉爾夫既然選擇了宗教,那就説明在他心中宗教高於愛情,就應該早早割捨對梅吉的憐憫和依戀。拉爾夫的痛苦在於他的矛盾、軟弱和猶疑不定。《荊棘鳥》裏,眾多人物都有各自絢爛的人生,而拉爾夫卻沒有,他甚至比不上瑪麗——那個敢愛敢恨的貴婦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