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語》教學反思

來源:文萃谷 2.65W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鳥語》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鳥語》教學反思

《鳥語》教學反思1

一、複習導入

1、聽寫詞語

2 、概括文章大意

二、新授

1.文章剛開始時作者對於鳥的感覺是怎麼樣的呢?學生齊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愛鳥)

2.後來又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的呢?自讀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3.作者和哪些鳥兒進行交談的?請大家大聲地朗讀課文的第三至十一自然段。

邊讀邊思考:你最感興趣的是哪種鳥語呢?

4.大家聽,布穀鳥在説些什麼呢?(放音頻)

你怎麼知道,小作者聽懂了?

“分明”

你能給它換一個詞語嗎?

確確實實、的確(學生齊讀這一句)

還聽懂了什麼?

同學們看,在布穀鳥的語言中,作者聽懂了這麼多,老師都想和它對話了。

你們也想來試一試嗎?

同座試一試,展示着練習

請兩對。(感覺怎麼樣?師生點評)

你們看,布穀鳥,還在對作者説説什麼呢?(想想)

小作者和布穀鳥兒對話,有趣極了,和喜鵲的對話更有意思。讓我們去聽一聽。(學生齊讀)

5.喜鵲的語言小作者聽懂了嗎?

(1)指名讀課文。

(2)出示:“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嗎?”能換種説法嗎?

(3)同學們。生活中有哪些喜事呢?

學生説:中彩票、生寶寶、結婚、過節得到壓歲錢等等

同學們你們的喜事可真多,你們願意做一隻喜鵲來報喜嗎?請一位學生讀“喳喳喳喳”

生活中的喜事可真多啊!齊讀。

6.在與布穀鳥、喜鵲的交談中,老師還懂得了很多鳥類的語言,還聽懂了什麼鳥的語言?

(1)師生交流

(2)老師領讀課文的第十一自然段。同學們,此時此刻,作者已經成為鳥兒的知音,你們想成為鳥兒的知音嗎?我們也來與鳥兒對話,做做猜想……

(3)聽鳥的叫聲。(知道的學生説,不知道的老師説)用多媒體的設備出示圖片,並出現聲音

還想聽一聽嗎?還想聽誰的歌聲?它在説什麼呢?

師生交流

還想聽誰的?它在説些什麼呢?大家來猜想一下。

師生交流(生;多麼美麗的早晨啊)

還想聽什麼?它在説什麼?(啄木鳥)(抓蟲子)

(我認為自己有幾個點所設計的拓展訓練是非常好的,不但在後面的試卷練習中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習題,而且對於學生形成舉一反三的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通過這個訓練讓學生將自己的課外知識和課堂教學中出現的習題、和教材中例句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達到了良好的訓練的目的。但在深入方面很欠缺,比如:作者為什麼喜歡鳥語呢?這個問題的探討還不夠深入。)

7.作者更是鳥兒的知音,他還從鳥兒的身上得到了啟示。出示:從……

(1)指名讀

(2)指導讀,齊讀

(3)試着背一背(學生自練)――指名背(背誦得十分正確,如果帶上點感情就更好了)——再請一位――齊背

同學們,作者在和鳥兒接近、交談的過程中,鳥語不但好聽,還能給我們帶來啟示,因此,他深切地感受到: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友。(引讀)

總結拓展:剛才我們跟着讀者聽鳥語、對話鳥語……看看我們又能感受到什麼?

(4)出示:從終日忙碌的燕子那裏,我認識到勤勞的可貴;從飛行整齊的大雁那裏,我懂得了紀律的重要;從搏擊風雨的蒼鷹那裏,我學到了勇敢、頑強的精神……仿照句式進行仿寫。

(5)放錄音(榕樹片斷)

最多的是麻雀……頃刻間就無影無蹤了,鳥語是最動聽的語言,找一個樹林子,你的心靈就貼近上的心靈,聽綠蔭深處的`鳥的鳴聲。頑皮的山雨……假如天空中看不見鳥影,沒有鳥的叫聲,生活會多麼……讓我們的家園……

(這裏,我設計了大段大段的描述性的語句,學生聽得很美,很入境。同時讀寫結合,讓學生進行小練筆。)

三、課外練習

1.這麼美的課文,老師發現大家都愛上鳥了,老師這裏還有兩個小練筆:

(1)聽鳥語談感想,找一種鳥,聽聽鳥鳴,談談自己的感受

(2)圍繞“愛鳥周”的活動,寫一封愛鳥護鳥的倡議書,或者招貼畫,來呼籲大家一起保護鳥

教後記

《鳥語》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主要講述了“我”與鳥兒交談、傾聽並揣摩鳥語的情景,體現了“我”對鳥兒的喜愛之情,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

上課伊始先將收集的百靈、喜鵲、布穀鳥的叫聲配以圖片一一放給學生聽、看,讓學生説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然後引出公冶長的故事和文中“我”也想成為通曉鳥語的人。

接着,我引領學生融入小作者的角色,一起進入文本,去和孩子們共同喜歡的鳥類聊天、對話,其間穿插梳理課文內容的“句式”訓練,同時這一句式也為之後的想象説話打基礎。孩子們沉浸在其中,樂此不疲。而教學“從終日忙碌的燕子那裏,我認識到勤勞的可貴;從飛行整齊的大雁那裏,我懂得了紀律的重要;從搏擊風雨的蒼鷹那裏,我學到了勇敢、頑強的精神……”一句時,我主要讓學生仿照句式進行仿寫。但是,由於時間和鋪墊不夠,教學的效果並不理想。小作者還會從那些鳥的身上得到啟示呢?(這樣的處理方式就會使仿寫和想象融為一體,一舉兩得)學生的回答豐富而富有創意:“從捉蟲能手烏鴉那裏,我知道了什麼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從夜裏忙碌的貓頭鷹那裏,我學到了保護莊稼的重要性。”“從為樹治病的啄木鳥那裏,我認識到了助人的快樂。”“從海面的清潔師海鷗那裏,我知道了保護環境的重要。”“從努力起飛的雛鷹那裏,我學到了不怕失敗的精神。”“從拼命保護孩子的母雞那裏,我懂得了母愛的偉大。”“從嘰嘰喳喳正在練聲的百靈那裏,我學到了勤學苦練的精神。“從行動迅速的翠鳥那裏,我瞭解到做事的態度。”“從善於捉蟲的啄木鳥那裏,我懂得了愛護樹木,人人有責…………

當我們翻開色彩繽紛、凝結着編者智慧和汗水的教材時,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充滿童真童趣的兒童世界。每一篇課文都引領着孩子們去認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瞭解這個美好的世界。我們惟有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才能不斷地走進新課程,只有走進孩子,才能放飛孩子想象的翅膀。

《鳥語》教學反思2

我用我近20年的教學經驗精心地準備了幾個周後,終於錄好了《鳥語花香》。短暫地輕鬆之後,我又反覆地觀看錄相,長時間地沉浸其中,反覆咀嚼,一點點尋找自己“精彩的”和“糟糕的”環節。

精彩一:

我最得意的是把花鳥畫來自於生活的理念傳達給了學生。因為在講課之前,我詳細瞭解了學生對於國畫的掌握情況,發現國畫在學生心目中只是臨摹,臨老師的臨書上的,國畫只存在於書本中,離學生的生活很遙遠。而我的作畫思想是“藝術來源於生活”,所以我展示一幅生活中野菊的照片,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問題讓學生觀察哪裏可以用點來畫,這樣等於對物寫生;之後又把齊白石大師的荷花圖與生活中荷花的照片進行對比,讓學生髮現“藝術來源於生活,但絕不是對生活的照搬,要高於生活。”;在課的最後,我又把這個理念延伸,把花鳥畫在衣服上、陶瓷上、包上、掛曆上,甚至美甲上的應用圖片展示給學生看,並追問學生: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會把花鳥畫應用到生活的哪些方面?使學生明白 “藝術來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最終要服務於我們的生活。”

精彩二:

當我點擊課件出現我自己非常喜歡的吳冠中大師的《春如線》後,沒有想到學生們譁然一片,他們竟然不屑,認為這不是成品的作品,只是隨意的`關於點線的小練筆。説實話,當時,我的確有些慌,因為這完全出於我的意料之外,好在對於吳冠中我多少還是有些瞭解,我説:“吳冠中曾留學國外,他的畫引入了外國人的思想,中西合璧造就了他的畫與眾不同。儘管這幅《春如線》沒有具體的形象,只有點和線,卻能激發我們的想象,請大家再投入地看一看,你從中看到了什麼?”幾句話介紹了吳冠中作品的風格,也把學生帶入了想象中,打破了學生心目中固有的國畫概念,使學生們恍然大悟:原來花鳥畫也需要想象力,創作起來也可以這樣隨意輕鬆啊!直到交流展示作品的環節,當一位學生在介紹自己作品時説到:“這節課讓我成了吳冠中大師的粉絲……”我是那樣欣喜若狂。我也從下課後學生們紛紛要回自己的作品,要帶回家給爸爸媽媽欣賞的舉動中,看到了學生們不但喜歡上了吳冠中,更喜歡上了花鳥畫。

精彩三:

我利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激趣導入本課,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心,在一幅幅動起來的花鳥畫中,引導學生説出它美在哪兒?一切是那樣事半功倍:有學生説青蛙和葉子用墨來畫很神奇,明明是黑色的,卻讓人感覺它是深綠色,品味出了中國畫用墨的神韻;有學生説它不象現在的動畫片那樣色彩強烈,卻有着詩一樣的畫面……真是不能小瞧學生的感知美、欣賞美的能力。

糟糕一:

在我的教學設計中由於沒有把花鳥畫與平日裏的水彩筆畫進行對比,所以學生在創作時,有一個學生竟然似在生宣紙畫水彩筆畫:在給自己的花鳥畫作品勻勻地塗一個底色,他不瞭解花鳥畫“留白”的藝術;還有兩個學生在生宣紙上反覆塗描,結果作品撕了。雖然在評價環節中有學生點出來,並給了他們適當的建議,但仍彌補了我設計中的不足。

糟糕二:

在教學設計中,我忽視了小組合作的力量,我想如果把每位學生創作一小幅作品改換成一個組創作一張四尺作品,效果會不會更好呢?在我尋問了幾位同行的意見後,他們都認為合作完成一幅大作品更震撼,更大氣!

一節課不可能十全十美,我的反思仍在進行中,希望在這不斷的反思中,我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前行的腳步!

《鳥語》教學反思3

課文寫了“我”從小愛鳥,愛看鳥兒的身子,愛聽鳥兒的鳴叫,天長日久,跟鳥兒建立了異常深厚的感情,和鳥兒的接近、交談,從鳥兒那裏學到了很多,給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

上課伊始先將收集的百靈、喜鵲、布穀鳥的叫聲配以圖片一一放給學生聽、看,讓學生説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然後引出公冶長的.故事和文中“我”也想成為通曉鳥語的人。

接着,我引領學生融入小作者的角色,一起進入文本,去和孩子們共同喜歡的鳥類聊天、對話,尤其是課文中“我”與布穀鳥的對話,很有童趣,我和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作者的愛鳥之情。其間穿插梳理課文內容的“句式”訓練,同時這一句式也為之後的想象説話打基礎。

在作者與鳥兒建立起深厚感情的同時,作者也從鳥兒身上學到了很多,比如:“從終日忙碌的燕子那裏,我認識到勤勞的可貴;從飛行整齊的大雁那裏,我懂得了紀律的重要;從搏擊風雨的蒼鷹那裏,我學到了勇敢、頑強的精神……”在教學這一句話時,我讓學生從句式特點入手理解句子,學生很快找出這是一句排比句,而結尾的“……”的意思也一併解決,它的作用是省略後面的內容,“那麼省略的又是什麼內容呢?”我追問,馬上出示句式訓練,仿照例句在寫一句,這樣的處理方式就會使仿寫和想象融為一體,一舉兩得,順理成章。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我發現孩子們的想象力是如此多彩,説出了各式各樣的句子,所以,我們惟有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才能不斷地走進新課程,只有走進孩子,才能放飛孩子想象的翅膀。

《鳥語》教學反思4

蘇教版小語四年級下冊《鳥語》是一篇充滿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課文以生活中生動真實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達了“我”傾聽、揣摩鳥語的情景,字裏行間都充滿着作者對鳥兒的喜愛之情。教學中,如何讓學生親身經歷着“我”的經歷,感受到“我”的感受,使孩子們在與文本對話的同時,體會到深深的人鳥情,我做了如下嘗試:

一、引發對話——知鳥

在學生對鳥兒已有“好感”的基礎上,讓學生學學鳥的叫聲,説説鳥的外形基礎上,教師繪聲繪色地講述公冶長的故事,使鳥兒的魅力倍增,“我多想做一個通曉鳥語的‘公冶長’啊!”此時也成為孩子們的心聲。“鳥兒”真能表白?我們能否聽懂?他們帶着問題、帶着猜想、帶着嚮往走進文本。

二、啟發性靈——懂鳥

學生在初讀感知的基礎上,“我”與鳥兒動聽的交談感染着他們,由動聽到動心,他們也想嘗試着做鳥兒的知音。於是,我播放百鳥爭鳴的音響請學生欣賞,並創設讓他們表現的.空間,即:聽後可把自己的收穫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呈現出來。在這種“有我之境”中,學生便情不自禁地把自己放進他

們曾經經歷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以他們獨特的心態聆聽鳥語,並將他們的獨特的感受以各種方式表現出來

三、情感延伸——護鳥

學生在上述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對鳥兒的喜愛之情已默默地滲透到他們的心中,鳥能給人啟迪、帶來智慧和樂趣,還有哪些可愛之處?聯繫舊知,學生知道鳥兒是森林的護衞天使,是人類的朋友。你現在最想為鳥兒做點什麼?孩子們有的寫詩讚鳥,有的寫護鳥標語,有的走出校園為鳥兒護窩搭巢……愛鳥之情化為實際行動,既昇華了情感又付諸了實踐。達到了既教書又育人的效果!

《鳥語》教學反思5

本文講述了“我”與鳥兒交談、傾聽並揣摩鳥語的情景,體現了“我”對鳥兒的喜愛之情,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

第一課時時,在學生讀完課題後,引導學生質疑。很多學生有自己的'疑問:鳥語指的是什麼?“我”是怎樣與鳥兒説話交流的等等。我將有價值的問題板書在黑板上。然後引導學生針對提出的問題,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第一課時的目標主要是學習生字詞與朗讀課文,學生們掌握得較好。

第二課時主要是抓住朗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本課的重點是第三自然段,在教學這一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在讀通讀順課文的基礎上,試着讓學生明白:“我”是如何嘗試着與鳥兒接近和“交談”的。

《鳥語》教學反思6

《鳥語》這一課,孩子們是喜歡的,因為他們閲讀後就會自動發現這篇文章有意思的地方,比如公治長是通曉鳥語的專家,明白“人有人言,鳥有鳥語”;能很快找到警醒自己的那最有價值的語言:“從終日忙碌的燕子那裏,我認識到勤勞的可貴;從飛行整齊的大雁那裏,我懂得了紀律的重要;從抨擊風雨的蒼鷹那裏,我學到了勇敢頑強的'精神……”;還能與作者一起享受“我多想做一個通曉鳥語的‘公冶長’啊!即使得不到大肥羊的犒賞,能跟鳥兒談談心,聊聊天,結為好友,聽它們講講鳥類王國的趣事,也是很快意的。於是,我便經常試探着和鳥兒拉近,跟它們交談。”……

這篇文章比較長,怎麼引導學生學完這一課有着更大的收穫呢?我反覆讀這篇文章,我覺得這篇文章給予學生一種研究。從這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的確成了研究“鳥語”的專家。寫這篇文章,作者把爺爺説的故事拿來了(關於公冶長懂得鳥語的故事是非常有意思的,課文只是講了一點,公冶長也是一個名人,是孔子的女婿,他其實在故事中的角色是個不守信的人,我們可以把故事講完),作者與布穀鳥接近了(課文寫的非常詳細),作者還用了“據説”一詞,即收集了報喜鳥——喜鵲的語言,最後還有畫眉、蘇鶯、百靈、燕子、大雁、蒼鷹……我們把這些信息集中在一起,與學生共同討論,便可以得出:我們要認識某一事物,要想成為專家,不去多角度的收集信息,不陶醉於其中,不去思考自己的研究有什麼好處,那肯定不能成功。也就是説,這一課其實給四年級學生一個成功公式。“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友哇!”等於什麼?答案不就是作者的研究獲得的資料及自己想法嗎?

研究螞蟻,我們會從螞蟻中得到啟發,研究一棵樹,我們也能發現到許多東西。可以這麼説,任何研究,對於個體來説,都會有着收穫。研究鳥語,收穫到什麼?“大肥羊”、聽趣事、快意、不敢疏忽怠慢、説不出的高興、盼着喜事降臨、希望和安慰、增添樂趣、勤勞的可貴、紀律的重要、勇敢頑強的精神……想想文中這些收穫,不就是“物質與精神”的雙豐收嗎?利用“鳥語”引領學生研究吧!因為任何一個真正的研究者,最終都會有雙豐收。

也許有人説,這樣教學是不是脱離了語文的本意?我個人認為,這樣教學不是空洞説教,而是建立在學生反覆閲讀的基礎之中,也就是説,學生如果不能走進文本,不能熟悉文本,合上文本,不能用自己的語言去説、去寫,上面的教學是不好進行的。語文教學必須要考慮工具性與思想性的統一。我想這一課學完之後,學生剩下的應該是“研究”,才能夠真正體現出工具性與思想性的統一。過去,我聽過幾位老師上這節課,他們的教學大都集中於講解課文,讓學生理解最後兩個自然段上,其實這是一種思想的接受性教育,並不是真正的探究性教學,當然也有老師把精力放在寫布穀鳥的那一部分,這一部分寫的非常具體,對引導學生把文章寫具體有一定的好處,其實學生進行“研究”了,寫文章就更容易做到具體。另外,從數張考試卷上可以看出,好多命題者把倒數第二段命為根據課文填空題型,也許這種命題沒有什麼錯,但這卻誤導了許多老師把重點放在此處,如果命題者不這麼命題,從“研究”的角度來命題,我想老師一定會從“研究”的角度來思考。

《鳥語》教學反思7

《鳥語》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主要講述了“我”與鳥兒交談、傾聽並揣摩鳥語的情景,體現了“我”對鳥兒的喜愛之情,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鳥語》的教學反思。

課前,我讀這篇文章,覺得這篇課文告訴學生什麼叫好朋友,人與動物之間一種純真的情意!好朋友是能給你帶來快樂的!和布穀鳥對話時的無拘無束,喜鵲對未來充滿信心,不正給我帶來無窮的樂趣嗎?好朋友是能催你上進的,勤勞的燕子,守紀的大雁,勇敢頑強的蒼鷹不正是人類積極向上的'動力嗎?

教學中,我緊扣住主線——“朋友”

文中小作者和鳥兒成了朋友,他是怎樣喜歡鳥,接近鳥的?怎樣和鳥兒交流的?從鳥兒身上得到什麼啟發?讓學生讀課文,找到“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友哇!”然後在閲讀課文中找到答案,以“朋友”為主線展開學習,教學反思《《鳥語》的教學反思》。

《鳥語》教學反思8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主要講述了我與鳥兒交談、傾聽並揣摩鳥語的情景,體現我對鳥兒的喜愛之情和人與自然的和諧。課文的語言生動活潑,富有童趣,結構清晰。

在教學“從終日忙碌的燕子那裏,我認識到勤勞的可貴;從飛行整齊的大雁那裏,我懂得了紀律的重要;從搏擊風雨的蒼鷹那裏,我學到了勇敢、頑強的精神……”一句時,我主要讓學生仿照句式進行仿寫。但是,由於時間和鋪墊不夠,教學的效果並不理想。所以,第二課時進行讀寫結合訓練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這一句中的終日忙碌、飛行整齊、搏擊風雨去掉行不行?”學生馬上異口同聲地回答:“不行”為什麼不行?我追問到。學生馬上展開了熱烈地討論。小作者還會從那些鳥的身上得到啟示呢?學生的回答豐富而富有創意:“從捉蟲能手烏鴉那裏,我知道了什麼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從夜裏忙碌的貓頭鷹那裏,我學到了保護莊稼的重要性。”“從為樹治病的啄木鳥那裏,我認識到了助人的快樂。”“從海面的清潔師海鷗那裏,我知道了保護環境的重要。”“從努力起飛的雛鷹那裏,我學到了不怕失敗的精神。”“從拼命保護孩子的母雞那裏,我懂得了母愛的偉大。”“從‘嘰嘰喳喳’正在練聲的`百靈那裏,我學到了勤學苦練的精神。“從行動迅速的翠鳥那裏,我瞭解到做事的態度。”“從善於捉蟲的啄木鳥那裏,我懂得了‘愛護樹木,人人有責’。”

教學中,我緊扣住主線——“朋友”,文中小作者和鳥兒成了朋友,他是怎樣喜歡鳥,接近鳥的?怎樣和鳥兒交流的?從鳥兒身上得到什麼啟發?讓學生讀課文,找到“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友哇!”然後在閲讀課文中找到答案,以“朋友”為主線展開學習。

《鳥語》教學反思9

《鳥語》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主要講述了“我”與鳥兒交談、傾聽並揣摩鳥語的情景,體現了“我”對鳥兒的喜愛之情,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

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通過“聽鳥語,説鳥語”來逐步理解課文內容。我首先給學生播放了各種鳥兒的叫聲,讓他們感受鳥叫的不同和有趣,為後面學習公冶長的故事作鋪墊。接着,讓學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和鳥兒成了好朋友的,他是怎樣喜歡鳥,接近鳥的?怎樣和鳥兒交流的?從鳥兒身上得到什麼啟發?讓學生讀課文,從而感受“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友哇!” 這句話的發自內心。其間穿插梳理課文內容的“句式”訓練:“從終日忙碌的燕子那裏,我認識到勤勞的'可貴;從飛行整齊的大雁那裏,我懂得了紀律的重要;從搏擊風雨的蒼鷹那裏,我學到了勇敢、頑強的精神……”,進行了仿寫,總體情況不錯。

最後,和孩子們一起討論了學習本課的感受,大部分孩子都告訴我要保護鳥兒,並且給我講述了生活中捕殺鳥兒的惡劣行為,我進行了資料的補充,從他們驚訝憤恨的表情中,不難看出,他們對大量捕殺鳥類行為的不滿,我想,愛護鳥兒的種子已經在他們心中慢慢生根、發芽。

《鳥語》教學反思10

《鳥語》這篇課文我也上過,但秦嶺老師的這堂課卻呈現出了一個別樣的課堂。

首先,學生與文中的作者一樣,有很多與鳥兒對話的`機會,教師創設了很多情境讓學生髮揮想象,猜想鳥兒們豐富多彩的語言,也當了一回通曉鳥語的“公冶長”。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師用布穀鳥的叫聲與學生對話,學生也心領神會地用鳥語來回答,妙趣橫生,增添了課堂活躍的氣氛,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課文。

其次,秦老師很注重朗讀,抓住關鍵詞來讀好句子,進而體會句子的含義。在教學從鳥兒身上獲得的啟示時,老師反覆讓學生讀這句話,通過對關鍵詞的把握來理解作者從鳥兒身上學到的不同品質。

第三,開頭的讀詞語環節,老師也是獨具匠心,出示詞語後不僅讓學生讀還讓他們歸類,這就不僅僅是讀詞了,還把課文中的關鍵詞拎出來,提綱挈領,為後文理解從鳥兒身上獲得的啟示埋下伏筆。

這堂課可以説構思巧妙,貼近學生,是一堂平易近人的課,也是一堂富有想象力的課,更是一堂輕鬆愉悦的課。

《鳥語》教學反思11

乍一看這篇課文,感覺不太好教,寫的有點散了,如果不能創造一定的信息差去引領學生感知文本,那教學也就沒有一定的張力了。

在教學伊始,我就讓學生來説説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認識了文中的哪些鳥?這個問題並不難,於是我讓他們寫出來,有不少同學寫錯了字,這也是意料之中的,這也説明我們的教學要紮實到位。

然後我就讓學生來説説,本文重點寫了哪些鳥,讓學生再次明白“詳略得當”的習作方法。接着就讓他們細細地品讀“布穀鳥”部分,這部分的教學,我重點強調我與布穀鳥的對話,教學這一片斷時,遇到了一個問題,學生分不清哪是我的話,哪是布穀鳥的話,後來經過一番朗讀與爭論,終於確定了“種田織布”“勤奮刻苦”是布穀鳥所説的,因為課文寫的'是我與布穀鳥對話,所以最先的語言“你做什麼?”就應該是我問的。再者,布穀鳥的語言也不可能複雜,它只會叫“布穀,布穀”,正好與“種田織布”“勤奮刻苦”與相接近的。一開始自己也有點疑惑,後來就是因為想到了這兩點也堅信的。這些都是可以從文本中讀懂的,所以再一次讓學生明白一切的答案都可以通過自己的朗讀去解決。

在教學這一部分時,我還重點讓學生品讀了布穀鳥給我的幫助,讓學生把這句能熟讀成誦,接着我反覆地説那催人奮進的“布穀,布穀”叫聲,就是在説“快快開工”“勤奮刻苦”……

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始終抓住鳥給我帶來到啟示,在不知不覺的教學中,讓學生已深深地喜歡上了鳥。

另外,在教學中,對一些特別重要,對學生特別有啟發的語言片斷,我都實實在在地引領學生反覆品讀,讓他們實實在在地再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讓這些語言片斷給他們真正的啟迪。

《鳥語》教學反思12

教學這一課,我抓住的是作者對鳥兒的喜愛。你瞧,作者從小就愛鳥,愛看鳥兒矯健的身姿,愛聽鳥兒的歌聲和軟語。

作者不愛鳥兒就不會聽爺爺講鳥兒的故事。

作者不愛鳥兒就不會深情地發出:“我多想做一個通曉鳥語的‘公冶長’啊!”

作者不愛鳥兒就不會與鳥兒結為好友,就不會試探着接近鳥兒,試探不僅是鳥兒怕“我”,更主要的是作者怕驚嚇鳥兒,是出自對鳥兒深深的.愛意。

再看後面,如果不愛鳥就不會與布穀鳥聊天,就不會讓我們看到兩個好朋友的親密無間,作者就不會感受到布穀鳥的款款深情,作者對待學習也許就會疏忽怠慢。

作者不喜歡鳥兒就不會感受到喜鵲的倍感親切,就不會感到生活的樂趣。

作者不喜愛鳥兒就不會以“知音”自居,就不會對鳥語進行猜想,就不會與鳥兒建立深厚的感情。

如果作者不愛鳥兒,就不會和它們成為好朋友,鳥兒給予了作者快意,作者對它們充滿愛意,這就是好朋友。

在初讀課文之後,我運用了梳理課文內容的句式訓練,“在和________的交談中,我懂得了___________。”或“在和_______的交談中,我學到了______。”讓學生對課文有大概瞭解。這一句式也為之後的想象説話打下了基礎。之後我再引領學生融入小作者的角色,一起進入文本,和孩子們與喜歡的鳥類聊天、對話。教學與布穀鳥、喜鵲對話的自然段,我抽出“無拘無束、倍感親切”兩個詞語,通過這兩個詞語的聯繫上下文解釋引入到和布穀鳥及喜鵲談話的內容中去。與布穀鳥的對話,讓學生想象並表演小作者和布穀鳥還會聊些什麼。讓孩子們展開了豐富的想象,把對文本的理解與自己的感受融為一體,既鍛鍊了學生思維,又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鳥語》教學反思13

上完本節課後,我思考了一個問題,即國小美術課堂要更多的去關注孩子的狀態,關注他們喜歡什麼?他們希望從這堂課上得到什麼?而老師又能給他們什麼?新課改給我們帶來了新教材,新教材傳達了新課標的三大領域,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表明,教材的功能已經遠遠超過傳遞知識的界限,昇華為培養人。學生們喜歡的美術課,在新課改的精神下更容易得以體現與實施。對於《鳥語花香》這一課,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能更好的體現新課改的新理念,我做了一些大膽的嘗試,也有了一些體會與感觸,下面結合有關教學片段做一些探討性的反思。

在這節課中我以審美為核心,結合課的內容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詩情畫意的環境。課堂情境、板書、國畫作品、音樂等,使學生都能從中感受到中國美,形成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氛圍。

一、導入部分:課堂一開始我播放水墨動畫片導入本課,學生覺得十分有趣,引發了對本節課濃厚的學習興趣,也為之後的教學作下了鋪墊。提高了知識的趣味性,打破了傳統導入模式,使學生感到很新奇,有助於注意力的集中。

二、新授部分:為了讓學生了解中國畫以及一些中國畫的知識,我搜集了大量的素材,讓學生感受中國畫的水墨特點。指導學生學習蘸墨法和如何用筆的繪畫技法,並再加以練習。中國的水墨畫有它獨特的表達方式和極具特色的畫面效果,不但體現着中國人特有的情懷,更可以説是中國千百年文化傳統的濃縮。對水墨畫韻味及所形成美感的認識是本課的靈魂。本課將帶領學生逐步體驗水墨畫特殊的韻味和審美情趣,從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認識美術的文化性與歷史繼承性。感受水墨特色,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水墨畫的表現方法。在表現時不受技法、方法的.限制,將自己對物象的認識和感受大膽的表現出來。

三、欣賞部分:中國畫注重人文內涵的滲透,引導學生欣賞了中國花鳥畫作品,學生在欣賞中受到了極大的感染,感受到作品的優雅、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偉大。有的學生在欣賞後説:“我覺得很美,畫的像真的一樣。”有的學生説:“我覺得很神奇。”雖然他們在語言表達上很簡潔,但他們已經受到審美的薰陶。

三、評價方面:我改變以往的作品評價方式,相對注重成果的展示,學生自己介紹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的作品,學生間互相評價。在用筆用墨的手法上雖顯得比較稚拙,但對於初次接觸中國畫的國小生來説,已經是非常難得了。為此我採取積極評價的方式,及時鼓勵畫的好的、有創意的作品,並用徽章獎勵課堂表現好、作品好以及在各方面有進步的學生,及時肯定學生進步的表現,使學生有信心、有興趣去學習。

四:在課堂背景音樂的選擇時,我注重音樂與課的內容的協調與配合,運用了琵琶曲《琵琶語》這首曲子,這段音樂的運用,能體現古色古香的中國美,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美的情景,也體現了學科的整合。

經過本節課我發現還是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如課時分配上:這節課在時間的分配上學生實踐的時間還可再長一些,應更加註意時間的安排,讓學生充分的創作表現。

課中再添加一些遊戲的方式,讓學生在遊戲中去思考、去學習、去獲取、去表現、去發展。應建立課堂教學的“全程式”評價。讓教學評價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對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興趣表現、構想創意、課堂作業作全面評價。

經過這節課的教學,我學到了很多,更是注意了在新課改的教學中,強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很重要,同時在美術課堂中,教師適時的演示,可以讓學生很直觀的瞭解繪畫技巧和繪畫方法。

總之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在不斷提高自身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

《鳥語》教學反思14

《空山鳥語》是一篇雋永含蓄、富有詩情畫意及深刻哲理的優美散文。作者躍然於紙上的文字很美,流淌於筆尖的鳥語很美,迴盪於耳畔的絕唱很美,呈現於眼前的空山很美,營造於心田的意境很美……這美倫美奐之物,理所當然要讓學生美美地享受一番。於是,在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大膽、新穎、巧妙的教學設想,即:把整個教學過程幻化成5個精美絕倫的獎品,分階段、分層次地逐一頒發給學生。整堂課,學生激情高昂、饒有興趣、津津有味地爭相領受特殊獎品,觀覽美、聆聽美、領略美、體驗美、創造美……陶醉、沉浸、徜徉於美麗的語文樂園之中。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着力體現如下幾個特點:

1、教學設計的新穎性與巧妙性結合

教學一開始,我就用親切的語言表揚學生上節課學得好,再用極具誘惑力的獎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設置誘餌(想知道下一個獎品是什麼嗎?完成了以下學習任務即可獲得精美的獎品),引領學生興致勃勃地一直往下學習。當學生經過自己努力贏得獎品時,內心獲取了成功的無限喜悦。學生既學會了作者的遣詞造句、佈局謀篇及寫作方法,又領會了藴含於文中的深刻哲理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在享受自然美的同時,又提高了人文情懷、人文素養。

2、教學方法的靈活性與直觀性並存

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讓學生品味作者對鳥語的生動描摹及形象感受,學習作者生動描寫的方法。為了突出重點,攻破難點,我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及直觀形象的音像等手段,讓學生聽鳥叫錄音、聽鋼琴曲、聽木琴聲、聽斟茶聲、聽老師的範讀、觀節目主持人主持節目錄像、觀打水漂石錄像、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在老師的引領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積累,對課文主體內容精研賞析,充分感悟作者對鳥語富有情味的描摹,深切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視聽衝擊(聲音、畫面賞析)、多法朗讀、意境展現、現場觀摩、實物演示……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加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3、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

一方面,我在本堂課教學時,凸顯了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課堂上有琅琅的讀書聲,有對文章意境的感知,有對語言文字的品味,有對課文主體部分的精研賞析,有對作者生動描寫方法的學習,有很深切的審美體驗和感受……學生的聽、説、讀、寫、議等綜合能力都得以充分地訓練,使我們的課堂自始至終飄溢着濃濃的語文味。 1 另一方面,我很注重對學生人文情懷、人文素養的培養和提高,尤其是結尾拓展延伸、合作研討部分,培養了學生熱愛自然、尊重生命、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人文精神。

《鳥語》教學反思15

教學方案

一.教學課時:

1課時

二.教學準備:

各種材料的紙、彩筆、膠水、剪刀、課件……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味自主學習的快樂與創作美好事物的甜美。從小培養孩子熱愛生活的人生態度。

2.難點:在製作“鳥”與“花”的過程中,怎樣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表現出來。

四.教學目標:

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部分:

(1)大家都來學一學

生: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叫聲與動作。

(2)大家都來猜一猜

師:用雙手組合的手勢表演鳥兒展翅飛翔的姿態。

生:我覺得老師做的手勢像……,引出“鳥”。

(3)我是鳥兒展翅飛

伴着音樂,師生張開雙臂,學做鳥兒展翅飛。

2.發展部分:

(1)誇誇我的本領

(教師戴上鳥的頭飾)

師:我們的本領可大了,那些小鳥兒能説説我們有哪些本領嗎?

生:……

(2)誇誇我的美麗

(我是一隻開心的、漂亮的小鳥,你瞧!)

師:示範從自己的穿着入手,誇誇我這隻鳥兒是多麼的美麗。

生:模仿教師的説法,誇誇鳥兒多麼漂亮。

(3)揭題

觀看《鳥的天堂》的影片片段,揭示課題“鳥語花香”。

(4)假如我是花兒

師:有鳥兒的地方就有花,小鳥飛來了,花兒該怎麼歡迎鳥兒的到來呢!

生:發表“假如我是花兒,鳥兒飛來了,我會……”的演説。

3.高潮部分:

(1)電腦展示各種“鳥兒”“花兒”的圖案。

欣賞並交流各自感受。

(2)以小組活動形式,交流對“鳥兒”“花兒”形象設計的大膽創想。

(3)引導學生結合課本中的製作方法,鼓勵自主動腦、創新實踐。

(4)佈置“鳥語花香”的背景,營造遊戲的氛圍。

(5)我們的生活多美好。

戴上自己製作的頭飾,伴隨着鳥兒歡快的叫聲,自由的表演。

4.結束部分:

(1)互相推薦班中“小百靈”和“小金花”

(2)欣賞漫畫

出示漫畫《不見了》

師:我們的生活多麼美好,我們生活在鳥語花香的世界裏該是多麼的幸福,然而……,請小朋友們結合這張漫畫,談談自己的感受。

生:……

(3)在歌聲中結束本課

歌詞內容:

花兒愛陽光,鳥兒愛藍天。

我們愛生活,拍手把歌唱。

教學反思:

新課改給我們帶來了新教材,新教材傳達了新課標培養目標的三大領域,即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和學習過程與方法。這表明,教材的功能已經遠遠超過傳遞知識的界限,昇華為培養人。學生們喜歡的美術課,一些新課改的精神相比之下更容易得以體現與實施。因此在與同學一起學習一年級新教材的過程中,無形之中感覺到:走在新課改第一線的'美術老師必須樹立起新的教材觀,轉變觀念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

對於美術新一冊中的《鳥語花香》這一課,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能更好的體現新課改的新理念,我做了一些大膽的嘗試,也有了一些體會與感觸,下面結合有關教學片段做一些探討性的反思。

在導入部分,我設計了大家都來學一學;大家都來猜一猜;我是鳥兒展翅飛這三個教學環節。

以活動的形式導入本課,讓每個學生愉快的,主動的參與到新課的學習中來,是我在導入部分設計的意圖。新課程中要求在課堂中儘可能為每個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與空間。從學生們積極熱烈的表現中可以看出,這個教學嘗試是成功的。在輕鬆的學習活動中培養了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

在發展部分,我設計了誇誇我的本領;誇誇我的美麗;觀看《鳥的天堂》片段揭題;假如我是花兒這四個教學環節。

用擬人的手法創設情境貫穿整個發展部分,潛移默化的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界中的小鳥與花兒,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這是我設計的初衷。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紛紛舉手發言,“自吹自擂”一番,一個個精神抖擻,自信的種子開始在學生幼小的心靈生根發芽。在假如我是花兒這個教學環節中,學生為迎接小鳥的到來,表演了怎樣來迎接我們的朋友的禮儀,在美術教學的同時滲透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的品質教育思想。我認為這些體現也正是我們新課程中要求我們課堂教學中體現的“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在高潮部分,我設計了電腦展示各種“鳥兒”“花兒”的圖案;以小組活動形式交流創想;自主動腦、創新實踐;營造遊戲的氛圍;我們的生活多美好這五個教學環節。

我大膽嘗試了讓學生自己通過自主學習與以小組活動的形式嘗試製作。把老師耐心的講解變為靈動的主觀嘗試。學生在充足的學習時間與空間內作出自己的選擇,我只在學生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新課改給我們帶來了在學習中我們更要重視我們學習的過程,培養學生可持續的發展和挖掘學生的潛能的新理念。嘗試讓我明白了只有緊緊圍繞怎樣挖掘學生的潛能和怎樣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去設計教案,才能受到學生的歡迎,也才更貼近學生的心靈。

在結束部分。我設計了互相推薦班中“小百靈”和“小金花”;欣賞漫畫《不見了》;在歌聲中結束本課這三個教學環節。

新課程重視課的延伸性,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有逗號沒有句號。在結束部分我重在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及樹立自信心特安排了互相推薦班中“小百靈”和“小金花”。給學生安排欣賞漫畫《不見了》,意在給幼小的心靈中撥下愛的種子,滲透環保意識。歌聲帶來了回味,新課改帶來了新的理念,新教材帶來了新的啟示。

在嘗試設計、運用新教材的同時,感觸不少。教師必須創造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這種互動和會話,就是體驗。單向的授----受方式應該被我們教師堅決淘汰。要大膽的、創新地“用新教材教”,而不僅僅限於“教新教材”。我相信在新課改的過程中只有逗號沒有句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