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讀後感【熱】

來源:文萃谷 1.74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童年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童年讀後感【熱】

童年讀後感1

小説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環境是讓人心酸的,他三歲上父親生病去世了,便跟着媽媽來到外婆家。外公是一個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兩個舅舅也同樣是粗暴、自私的人,甚至他們的兒女也是這樣。阿廖沙就在這樣的家庭中飽受欺凌:外公經常痛打外婆及孩子們,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覺,結果大病了一場。在這樣黑暗的的環境下,誰能不覺得恐慌和不安?!

我讀了之後心情非常壓抑。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裏,阿廖沙的心靈會不會也被玷污?但幸好這世界也不都是醜陋不堪的,他的身邊還有外祖母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着,他們給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並相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是屬於光明的。其中,外祖母就是他的太陽。外婆總是用她的温存用她的寬容給予阿廖沙愛的種子,種子發芽了,長成了參天大樹,有了羽翼的保護,阿廖沙的世界就不會再任憑風吹雨打了。

外婆用她的愛撫慰了他心靈上的創傷,而真正教他做一個正直的人的是老長工格里戈裏,當然那個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小茨岡”也同樣教會了阿廖沙如何面對生活的艱難。但他卻被兩個舅舅給害死了。

高爾基在作品的開頭就寫到:“有時連我自己也難於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辯駁、否認,因為在那‘一家子蠢貨’的黑暗生活中,殘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黑暗的另一面,還有一種叫做光明的東西在那隱隱發光。所以高爾基又感慨地説:“她(外祖母)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斷的線把我周圍的一切連結起來,織成五光十色的花邊,……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的。”

當我們告別童年,走向少年的時候,回首自己在童年時候的朝朝暮暮,難免有些留戀。我們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受到父母的百般呵護,但年幼的我們那時卻還身在福中不知福。當我讀完高爾基的童年時,相比之下,我才發現原來我就是那隻在蜜罐中長大的蜜蜂,從小就不用對生活擔憂,長輩會給你採蜜,而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好好的吃完這些我自以為已經吃厭了的父母的呵護。而我所要説的就是不要對任何不堪的現實失去信心,難免會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絕望,但請你相信,黑暗過去之後,太陽總會出來!只要你仍能保持不滅的信心,即就是你眼前可能還是黑暗,即就是你的生活還有悲傷,但你堅持讓自己做一個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人,那麼,你一定會迎來生命的輝煌!

童年讀後感2

《童年》伴我走過閒暇時光,勾起了我或深或淺的記憶,文中講到高爾基悲慘的童年,讓我不禁為他感到悲傷。

五歲喪父的高爾基,而後又經歷了母親改嫁等一系列的變故。可是這一切都無法阻止他對知識的渴望。為了上學,他只能去撿廢品賣了錢當學費,自己供自己上學。高爾基身上穿的破舊,在身邊的富有同學面前,受到了不少屈辱,可是他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把這一切化為動力,促使自己努力學習,成績一直是名列前茅。

讀完了這本書後,我想起了幼時在老家的點點滴滴。黑夜鋪開幕布,夏夜院中,葡萄藤下爺爺隨搖椅微搖,單手輕搖蒲扇,我搬個小椅子側坐一旁,悄悄剝開一塊酥心糖塞進嘴巴。抬頭仰望滿天星辰,聽爺爺講過去的人和事,那飽含歲月的聲音緩緩講着從前,車、馬和行人都好像在眼前從遠處而來,又即將向遠處而去。

待爺爺講累了,奶奶便微笑着講藏於心底,將落了些許灰塵的舊事,漸漸抖落塵埃,化作輕歌哼唱“童謠是童年的藍天和白雲,是孩提時代歡樂的歌”,奶奶唱一句,我唱一句,奶奶總是打趣地問我,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我懵懂地搖搖頭,覺得只是聽着好聽,唱着有趣罷了。奶奶喜歡聽我用清亮的童聲唱這不着調的童謠,而也總是能從奶奶的帶有笑意的眼神裏看到她慢慢的慈愛和幸福。

記憶一下子拉回現實,現今在如此幸福的生活中,我們不用擔心沒錢上學,更不用撿垃圾維持生活。身上不再是為了遮蔽的布塊,而是層出不窮的潮流新款,用的也是五花八門,色彩鮮豔的文具,各種樣式的書包,還有許多不知名的東西,應有盡有。而高爾基呢?他是多麼的悲慘啊!別説是文具了,就算是衣服也都破爛不堪,是補丁摞補丁,還受到外公的百般虐待。相比之下,我們就像温室裏的花朵,享受着小公主、小皇上之類的待遇,不愁吃,不愁喝。簡直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但是對於高爾基來説,這根本就是神仙般的,想也不敢想的奢侈生活呀!而他卻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勤奮地學習;相比之下,我們這些過着幸福生活的人,卻是自愧不如。我想如果,我是高爾基,那一定會為自己的貧窮家境而自卑的對學習沒有了信心,而他卻把嘲笑化為了進步的階梯,我真是佩服不已啊!

相比高爾基童年的生活,我們可以用——掉進了蜜糖罐一樣形容現在的生活,我們和高爾基不一樣的童年,看出了一代人與另一代人的不同。以後,我們也要學習高爾基那種不向困難低頭,奮發向上的精神,好好珍惜我們現在美好的童年。

筆落至此,思緒萬千,月光悄然滑過指尖,星辰不經意催人心房,我明白此刻的我們應該帶着星辰月光,勇往直前!

童年讀後感3

《童年》是1913年創作的,於同年下半年和1914年初在《俄羅斯言論報》上發表。儘管它的宣傳意味很重,但它還是非常真實描繪了19世紀三十年代所發生的事情,時代性很強。《童年》中有這樣一段話:“一想到野蠻的俄國生活中有這些令人感到壓抑的種種劣跡,有時會反問自己:這種事情值得去談嗎?但我每次滿懷信心地對自己回答説:‘值得’!因為這就是活生生的醜惡的現實,至今還沒有消亡。這種現實必須從根本上加以認識,以便把它從人們的記憶和心靈中,從我們整個痛苦與可恥的生活中連根拔除。儘管這種醜行令人反感,是我們倍感壓抑,使許許多多心靈美好的人感到難以生活下去,但俄羅斯人的心靈畢竟還是健康和年輕的,他們正在消除,而且將來一定能消除這種醜惡行徑。一種光明的,健康的、富有創造性的力量,正在順利的成長起來。人們善良的本性在增長,它喚起了我們恢復人類美好生活的永不泯滅的希望。

在高爾基童年的生活中,呈現在他面前的現實生活是截然不同的兩副面孔——在父母身邊生活和在外公家的生活。後來,這種分裂的生活互不相容,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人物莫過於外公和外婆兩個人了。

高爾基剛到外公家的時候就説:“無論大人還是小孩——我都不喜歡,我覺得我走在他們中間是個局外人,不知為什麼,甚至連外婆也失去了光彩,跟我疏遠了。我特別不喜歡的是外公,從他身上我一下子就感覺到了敵意,於是我格外地注意他,有一種畏懼的好奇心。”的確,是外公第一個鞭打小狗阿廖沙,而且打後還説這都是為他好,還説他自己捱過的打比他多多了,沒有那些打罵就不會有他今天事業的成就。苦難的生活磨練了他,三十年的時間使外公鐵石心腸,認為人生在世,無時不在四面受敵,人與人只能以鄰為壑,黨同伐異,不肯能成為真正的朋友。則就是外公的人生哲學。但外婆在阿廖沙眼中就不同了。他説:“我一想外婆,一切苦惱與委屈都離我而去,化為烏有,一切都變得比較有趣、比較愉快了,人們也變得更加可親、可愛了。”

除外公一家外,童年的高爾基甚至還認識許多在外面過流浪生活的人,其中就有長期為外公賣命,組後因雙目失明被踢出門,只能沿街乞討的格里格里師傅。在幼小的高爾基看來,外面的日子比家裏跟家貧困和嚴酷,但是他們家裏也很嚴酷。阿廖沙彼什科夫一踏進外公家,就感到他們格格不入,這種感覺與日俱增,最後忍無可忍,只能一走了之,去尋找另外的世界。

童年讀後感4

每個人都是屬於自己的童年,無論是憂傷的,令人厭煩,或快樂的,都使咱們一生難忘。童年的喜怒哀樂都深深印在了咱們純潔的心靈。

但《童年》裏的阿廖沙他的童年是多麼的令人記憶猶新。

《童年》記敍的是:阿廖沙幼年喪父跟隨母親到充滿了仇恨的外祖父家裏,經常遭受他的毒打,舅舅的明爭暗鬥是阿廖沙早早經歷了人間嫉惡,但在外祖母的庇護下逐漸成長成一個樂觀、用勇敢、正直的人。

翻開《童年》:“母親氣憤地説我沒用。奇怪,我在心裏唸的時候一點錯都沒有,一出口就變形了。我恨這些莫名其妙的詩句,一生氣,就故意念錯,吧音節相似的詞胡亂排在一起,我很喜歡這種施了魔法的詩句。”讀到這時我的嘴角不由自覺的揚了起來,五彩繽紛的童年,奇異的思想,豐富的`想象力,這正是童年的特徵它勾起了我腦海中深深地回憶“那時愛玩的我把詩歌,古詩胡亂改編使爺爺奶奶笑着説“不正經”,讓親戚們哈哈不停,一邊笑一邊説”你這小孩,真有趣,哈哈”就連我自己也跟着放聲大笑。那段時光真的很令人懷念啊!那是我最開心的時刻,我多麼希望我能一直停留在那一時間中,細細品嚐從中的樂趣。

“你為什麼故意把詩念成那樣?”我解釋了半天,説這些詩在我心裏是如何如何的,可念出口就走了樣兒。“你裝蒜嗎?”“不不,不過,也許是。”我不慌不忙地那首詩唸了一遍,一點也沒錯!……我害臊地站在那兒,眼淚流了下來。……“你人不大可倒挺難對付的,走吧!”她低下頭,不説話了”我的臉突然感到冰冰的,用手一摸,原來是淚,我始終不能忘記那一件事“老師佈置作業到家長那背書,當我背好後去爸爸那背,卻想不到,我全都背錯了,爸爸説了無數個錯,我一次次地重背,一次次的錯,爸爸實在受不了就對我大吼”你怎麼那麼沒用,怎麼背不出!我真懷疑你是不是我親生的!怎麼就那麼蠢!“我的淚一下子就飆了出來,一發不可收拾。我心裏想“我又不是故意的,為什麼吼我啊,我有錯嗎?就算我錯了,你糾正我不就好了,為什麼要這麼説我,難到我真的沒用嗎?你有沒有想過我的感受!”可惜這些只能埋在我心裏,那種苦只能我自己承受。

咱們生下來就一定是有用的,但有些家庭教育是多麼令人不堪,這不令人反思嗎?

童年是美好的,心靈是純潔的,如果沒教育好,那麼心裏就存在陰影,這不該是讓人檢討嗎?

童年讀後感5

在這個愉快的寒假裏,我讀完了幾本對我們身心發展有益的世界名著,例如:《木頭娃娃的旅行》、《童年》、《居里夫人的故事》、《納尼亞傳奇 獅子女巫和魔法衣櫥》……然而令我情有獨衷的是《童年》這本書。它是蘇聯作家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説,作者用回憶的形式寫出了自己悲慘的童年生活。

上學期我就對這本書有着無比的期待,寒假裏我終於有時間拜讀整篇文章。他是描述高爾基從三歲到十歲的童年生活,真實的反映了俄國民眾生活。讀到《我的謀生之道》這裏,我的心頭熱浪湧起,眼淚不停的在眼眶裏打轉。當時,在這個鎮上,偷竊已經成風,它是飢寒交迫的人們唯一的生存手段。大人們偷那些貨船,在休息的時候,他們到處炫耀自己的收穫,孩子們在旁邊,一邊聽一邊學。阿列克塞雖然和外婆相依為命,但不去偷東西,而是走街串港去撿牛骨頭、破布、爛紙和碎片,平時放了學也去撿,到星期天賣給舊貨商。而和他同齡的一些孩子們,喜歡到奧卡河對面或是彼斯基島去偷木板,他們都喜歡在大風大雪天去偷,只要阿列克塞看到他們去偷木板時,便會嚴厲的警告他們下次不能再偷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當他看到別的小孩去偷醉漢的東西時,他會追上去警告他們,有時還會揍他們。阿列克塞在困難面前永不放棄,以熱情面對生活。對窮人有同情心,不許任何人去欺負一個無辜的人。他讓人們明白了,要靠自己的雙手去辛勤勞作,不能養成不勞而獲、偷竊的惡習。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人有這樣的惡習。我興趣班裏就有一個這樣的人。有一次,我買了一隻好看的筆,他看見了不禁喜歡上了,下課時我忘了放進鉛筆盒裏,擺放在桌上。可是回來時卻不見了,而某某同學手中正拿着我的筆欣喜地寫着字。我下課去向他要回來,可他並不給,還找盡理由説是他家長買的。

讀完這本書,我深有感觸:這部作品讓人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在邪惡中看到了善良,在冷酷無形中看到了人性的光芒。看到了高爾基的坎坷經歷,我很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年代裏,我們更要學會感恩,用愛心去包容每一個人,更要努力學習,天天向上,更要熱愛祖國。在阿列克塞的身上,我明白了一定要做一個堅定、正直、善良的人。

這是一部令人心酸的作品,作者用他的親身經歷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我不僅從書中讀到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還看到了高爾基不屈不撓善良,真誠的高尚品質。高爾基曾説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真不愧是世界名著,這碗既美味又營養的心靈雞湯,大家都快來喝一喝吧!

童年讀後感6

“在她沒來之前,我彷彿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她馬上成為我終生的朋友,成為我最瞭解、最珍貴的人——是她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了堅定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這是高爾基筆下主人公阿廖沙處在困境時,對幫助他的外祖母的盛讚之詞。外祖母像縷縷陽光,照亮縫隙中阿廖沙的身影,給他温暖和明亮,引領他邁向善良和堅強。

讀着讀着,我深深地被作者所吸引,高爾基,這位前蘇聯無產階級作家,的確在這一本偉大的人生之書中,折射出黑暗中不屈不撓的人性光輝。此書講述的是阿廖沙幼年時期,從三歲到十歲的生活片段實際就是自己童年生活的縮影。

讀着讀着,我進入了一個灰色的世界。幼年的阿廖沙遭受貪婪、殘暴的外祖父的毒打,失去知覺,大病一場;他的外祖父還曾瘋狂毆打他外祖母的腦袋,致使頭皮受到髮針傷害;阿廖沙的爸爸由於財產之爭被他舅舅推進冰窟,舅母則被他舅舅折磨得遍體鱗傷,而徒工小茨岡更是死於非命。這一幕幕,讓人覺得心寒,但又忍不住那麼一股強烈的火焰湧上心頭。

即使在這樣惡劣的生存環境之中,阿廖沙卻從未放棄對讀書的熱望,對求生的堅持,那是因為外祖母對他無比疼愛,是祖母讓他領悟人性的魅力:祖母每天給他講光明、勵志的故事,一步步引導他走出這個被黑暗圍困的世界,告訴他人生的真諦,如天使般給他教導、關愛和鼓勵。

我想,童年本該無憂無慮,可遭遇黑暗並不能夠就此沉淪,因為只要有一絲狹縫中的愛存在,就應該享受每一天。並不是每個人都用有幸福快樂的童年。重要的是面對苦難的態度。

我情不自禁想起自己的經歷,很小時候父親因與母親的不和離我而去,是我的外祖母,不像父親那樣嫌棄我是個女孩,對我關愛備至,每天早晨在菜市場奔波,下午不厭其煩地挑菜、洗菜,為的只是我的一頓可口的晚餐。一句句多穿些衣服、多吃點飯、要抽點時間休息一下的嘮叨,為的是我的温暖和安心……我不禁慶幸自己的幸福,我比阿廖沙幸福多了,衣食無憂,母親疼愛,老師關心,長輩呵護……我有什麼理由感到悲傷和痛苦呢?

感謝《童年》,感謝外祖母,感謝身邊所有關心過我的人,是他們給予我那麼無瑕的童年!是他們給予我那麼快樂的時光!

童年讀後感7

我覺得我的童年並不快樂。

進入國中後,課程由國小的兩門增加到了七門,七門課的知識,七門作業,就像一座座大山一樣,直壓得我喘不過氣。課間,不能到走廊上和同學們玩耍,仍要在座位上寫作業,不然晚上又得熬夜了。下午放學後,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從六點一直到八點,那姿勢幾乎沒有移動過。好不容易將作業寫完了,本以為可以看一會兒課外書了,爸媽的一個斬釘截鐵的“不”字使我的幻想完全破滅。在那之後的時間裏幹什麼呢?回答:複習和預習。我又得重新回到書桌前,再度恢復剛才的姿勢。“預習好了嗎?”“嗯。”“複習好了嗎?”“嗯。”十點鐘到了,趕快洗漱去,然後上牀睡覺。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一天就結束了。每天都是如此,日復一日,月復一月,生活就像在無限地循環,至死方休……

令我感到恐懼的還不是如此,而是時間流逝後內心的空虛和那力不從心的感覺。在週末完成作業後,我會再對照工具書詳細地複習一遍這周所學習的知識。在複習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有許多知識點沒有真正掌握甚至是一無所知,我不禁質疑我自己,我是不是上課沒有認真聽老師講課或是沒有將內容記下來呢?如果真的是那樣的話,我不僅在課後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複習,還白白浪費了課堂上的時間,卻沒有任何收穫。每次考試之前,我都會複習,但是卻總有那麼幾次考試的結果不太盡人意。由於既不能全盤否定我複習的方法,又不能提出更好的改進方案,所以有時候我會覺得非常困惑。我的童年就是在自信與自我懷疑的精神狀態中切換的。

但是讀完了《童年》這本書之後,我得到了一絲安慰。書中的“阿寥沙”實際上就是高爾基本人,書中描繪的阿寥沙的悲慘生活也正是高爾基所經歷過的。高爾基出身貧窮,四歲喪父,十一歲便為生計在社會上奔波,當過裝卸工、麪包房工人,貧民窟和碼頭就是他的“社會”大學的課堂。但在飢寒交迫的生活中,高爾基卻自學成才,他一生著作甚豐,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和論著成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共同財富,列寧稱他為“無產階級藝術最傑出的代表”。高爾基生活痛苦,命運悲慘,但他不屈不撓頑強地與之鬥爭,最後反而正是那些不幸成就了一代文學巨匠——高爾基。

這本書給了我啟發,我的那種自我懷疑的態度正是我不自滿心裏的體現。不自滿就像是車輪,載着不自滿的人不斷向前,我應當接納自我懷疑的態度,但不能任其不斷髮展,而是要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努力來讓自己進步,再提出更為嚴苟的要求,充分的利用“不自滿”這隻向上的“車輪”不斷提升。

人生不過就是這樣,“也無風雨也無睛”。

童年讀後感8

在春節這樣一個全家歡聚、非常快樂的時刻,我讀了高爾基的《童年》這部著作。這本書是高爾基真實的生活寫照。他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再現了沙皇統治下的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家庭生活。

書中的阿廖沙是一個可憐的小孩。他自幼喪父,住在外祖父家。外祖父貪婪吝嗇,脾氣暴躁,經常因為一件小事毒打阿廖沙。兩個舅舅也殘酷無情,毫無人性,非常討厭阿廖沙,只有外祖母疼愛他。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阿廖沙居然勇敢的走了出來。這讓我深深體會到了當時人心的醜陋。

在這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章是“小茨岡之死”。小茨岡是一個積極樂觀,善良熱情的僱工。他給予了阿廖沙足夠的温暖,也是阿廖沙的朋友,還經常替他挨外祖父的藤條。在傷痕累累的情況下,還在安慰阿廖沙。小茨岡經常受到侮辱,卻從不抱怨。小茨岡的死是因為兩個舅舅和他一起抬十字架,小茨岡腳下絆了一下,兩個舅舅放開了十字架,把小茨岡壓在了十字架下面。但當外祖父問起這件事時,兩位舅舅對害死小茨岡的事供認不諱,也體現出了他們對生命的蔑視。我非常替小茨岡感到惋惜,心都被揪起來了。阿廖沙失去了為數不多的好朋友之一。他那時還小,以為小茨岡會像以前一樣從地上坐起來,但是,再也不可能了。

阿廖沙是一個善於觀察,心地善良的好孩子。他能夠辨別是非,有着不屈不撓的意志,雖然他生活在一個非常不好的環境裏,但這反而讓他成長為一個堅強、正直、勇敢的人。這讓他有足夠的信心和能力去面對以後的生活。

《童年》這本書讓我瞭解到了當時黑暗統治時期的艱苦生活,讓我知道了現在這種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們要努力學習,更加珍惜幸福生活。我們現在多幸福啊,每天可以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聽課;不會有人欺負你;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在高爾基那個年代呢?他應該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吧,幾乎天天有人欺負他,辱罵他,跟現在簡直是天差地別。我們千萬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一定要努力學習。我們再不努力學習,就太對不起這樣優秀的學習環境和這樣美好的童年生活了。

阿廖沙在這種環境下鍛煉出的鋼鐵般的意志才成就了偉大的作家高爾基。我想起了海燕中的一句話“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捲集着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的飛翔。”“這是勝利的預言家在叫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童年讀後感9

《童年》一書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可怕的小市民王國。卡希林王國“不喜歡好人”,在這裏人與人之間“瀰漫着劇烈的故意”,這裏司空見慣的是暴力、欺詐、損人利己、幸災樂禍和骨肉相殘,這裏榨乾了工人格里戈裏和小茨岡人的血汗,這裏容不得一丁點兒科知識的火花。在這黑暗王國裏,只有外婆心地善良,樂於助人,她愛憎萬分,在危難來臨時刻非常果敢,對生活始終抱着樂觀的態度。

記敍了主人公成長、生活的歷程,描寫了那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景象的狹小天地。阿廖沙四歲時,父親就死了,於是跟着外祖父、外祖母過着貧寒、艱苦的生活。外祖父有着矛盾複雜的性格,他的內心有善良的一面,但貪婪金錢腐蝕了他的靈魂。在這冷冰冰的世界裏,只有外祖母庇護、關心着他,給予他無限的温情和鍾愛,並對他進行了有益的教導。他敢於反抗毒打他的外公,斥罵喪心病狂的舅舅,拿起小刀保護母親免受繼父的虐待;另一方面,他又能奮不顧身搶救落井的鄰家小少爺,和窮孩子結夥撿破爛幫助家庭生計;他還愛在雪 地上觀察小鳥的生活;用勤勞的雙手在花園裏營造自己的一角阿廖沙的童年雖然有許多不幸,從另一意義上説,卻也是一段充滿了身心感受的豐富人生。

從書中我懂得了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在逆境中我們要戰勝黑暗,有一顆純潔的心靈。要牢記黑暗是永遠不能戰勝光明的,我們永遠歸屬正義的一方,同時在逆境中也能鍛鍊我們的意志力 。

我們多幸福啊,被父母寵着。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着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着你品嚐;你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如果有人欺負你,大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個人一番。而高爾基那個年代呢?高爾基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這一類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幹嗎呢?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值得他們去做嗎?

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我們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這樣優秀的學習環境,這樣美好的童年生活,我們再不好好學習,那就太對不起父母了。

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來的是充滿活力的少年,讓我們珍惜童年的最後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會離我們遠去,抓住童年最後的時光,留下我們對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讀了《童年》這本書以後,不僅讓我珍惜這美好的童年,還讓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和做事。

童年讀後感10

這些天,我讀了高爾基的《童年》感慨萬千。

這本書的大意是這樣的:主角阿廖沙因喪父而被母親和外婆帶到外公家住。臨近破產的外公貪婪殘暴,整個家庭都充滿背叛自私。雖然生活環境差,但是他卻在他外婆、朋友、其他長輩的薰陶下。讓主角阿廖沙擁有了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對抗醜惡的反抗精神。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他第一次被殘暴的外公打後,心裏並沒有屈服。感到了恥辱感,使他內心強大起來。對一切屈辱和痛苦都變得異常敏感,不論自己還是別人。

這一段我覺得他的童年很悲慘。儘管他是一個小孩子,但卻沒被外公放過。周圍環境,充滿貪婪、醜惡、殘忍、愚昧。但是他並沒有淪陷。反而在這種環境中,擁有一顆正義,光明的心。這是我做不到的一件事。

使阿廖沙出淤泥而不染的不只是他自己的心。還有那位與他一路扶持,引導他前往光明之路的外婆。

外婆的樂觀、善良、慈祥無一不打動着我的內心。

外婆她愛所有人。她正如一盞指路明燈,指引着阿廖沙。使阿廖沙擁有一座幫心靈慰藉的場所。再在染坊失火時,她那冷靜與機智,也讓我默默反省自己的應對能力。對於家暴她總是對此樂觀。如果是我,我一定會瘋掉的。

和阿廖沙相對比。我的童年是那麼幸福;那麼快樂;那麼無憂無慮,接受着大家的寵愛。沒有那種被鞭子抽打的殘忍,只有被細心呵護的温暖;沒有爭奪家產的糾紛,只有和睦幸福的家;更沒有因仇恨而殘忍的殺害某人,只有靜下心調解的安全。

和“外婆”對比。我並沒有她臨危不懼的心,只有享受滋潤的手;我並沒有冷靜思考樂觀的心,只有懦弱怕事的心;也沒有受傷害後還能安慰他人的強大,只有只會躲在羽翼下的弱小。

我們從小便躲在父母安全的羽翼下,被浸在蜜罐下享受着。根本沒有阿廖沙童年的殘忍。我們享受慣了無愁無慮,卻沒想過長大後的憂慮忡忡;我們習慣躲在安全下,卻沒想過失去後的生死爭奪。完全沒有“外婆”的心態。我們不會應對突發事件,只會一昧逃避;沒有樂觀強大的內心,只有懦弱等死的自己。

我不應該要更珍惜現在嗎?從現在開始,我應該學會拒絕奢侈,體諒父母。不要再虛幻中享受,要走進現實接受挑戰。我應該滿足現在的生活。我要走出羽翼,翻出蜜罐。勇敢的去創造,努力的學習。為了我來到“人間”的一天。

童年讀後感11

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着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着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着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裏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裏,被甜水泡着,被金燦燦的錢堆着……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讓大人麼操心就足夠了,還輪不到我們呢。

但擁有着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為長輩着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為了以後,為了將來,為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

童年讀後感12

有一天,我偶爾翻開小時候看過的高爾基自傳三部曲之《童年》連環畫,仔細讀了起來。高爾基的童年是充滿困難和痛苦的,想想我自己,他的生活條件與我相比可謂是天地之差啊……

高爾基生在沙皇時代,那是一個黑暗的社會。在這個社會裏,高爾基的童年是充滿痛苦、困難的。但是,苦難的生活反而磨練出能吃苦的精神。自從父親死後,他便跟着外祖母,在外祖父、兩個舅舅等人身上看到了殘暴、吝嗇和庸俗的市儈作風,他的表兄弟姐妹也很瞧不起他,常常嫁禍給他,每次都免不了一頓毒打,他痛恨這一切。同時,他又從慈祥而勇敢的外祖母那裏,受到深刻的教育,使他從小就分辨出善與惡。就是這樣,他那堅強的敢於反抗舊世界的革命氣質使他一步步地克服重重困難,向高峯爬去,最後,他成了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和蘇聯作家。

高爾基的童年是在邊流浪,邊讀書,還到處受人欺負中度過的。從書中,我得知高爾基多勇敢啊,做錯事,當面道歉;高爾基多堅強啊,當母親病倒後,他既要照顧她,又要去撿破爛,但他沒有叫苦過;高爾基多好學啊,把自己僅有的錢都拿去買書看。相對之下,高爾基所受過的苦,是我從未曾受過的;我所擁有的優越條件,是高爾基從未曾擁有過的。每天晚上,我在電視機前做作業,不專心學習,整天讓人督促,就像是為了父母學習似的。看了這本連環畫後,我多痛恨不爭氣的自己啊!

不久前,爸爸用“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名言激勵我學習,還給了我一篇真實的報道看,題目是《撿來的女兒上清華》。它講述了一個棄嬰被一對殘疾的水上人家夫婦收養後,在異常艱苦的生活環境下堅毅地成長的感人真事。這孩子與高爾基一樣,有着相似的童年,都可以用一個“苦”字來概括。他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吹拂着的不是輕柔如柳的春風,而是凜冽刺骨的寒風;滋潤着的不是清涼柔和的雨水,而是寒冷的冰雪;照耀着的不是和煦的陽光,而是嚴冬裏一道殘陽;在苦難中,他們像梅花一樣綻放,散發出誘人的香氣。

爸爸告訴我,考上名牌大學的學生多數是貧窮的孩子。現在,重讀了《童年》後,更使我深深懂得“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話的真實含義。高爾基,還有那撿來的孩子,都是在苦難中磨練成長的。我要向他們學習,放棄優越的享受,決心不再把時間浪費在電視機、上網玩遊戲上,刻苦用功學習,不辜負爸媽對我的期望,立志長大後成為社會有用之材。

童年讀後感13

今夜,月光皎潔,我獨自倚靠在窗前回味今天剛讀過的高爾基的《童年》,令我不禁遐想連篇。

一提起童年,相信所有的人都會欣喜萬分,因為童年那無憂無慮的生活是美好的,我們可以無憂無慮的玩,可以肆無忌憚的笑,因此,可以説童年時令人嚮往的天堂。然而,在高爾基的童年生活裏卻讓我們見到了一個讓人一想起來就不寒而慄的新版人間地獄。

高爾基從小就生活在黑暗的外祖父家,在這裏,高爾基每天都得生活在舅舅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爭吵的面紅耳赤的環境裏,還得和自私小氣的外祖父交往。因此,可以説,他的生活裏除了黑暗就是渾濁,只有慈祥善良的外祖母讓他看到了生的希望,在外祖母的言傳身教下,高爾基成為了一個善良,勇敢的大作家。

在這樣黑暗的環境裏,高爾基竟能不被家庭環境所影響,成為一個偉大的人,這無疑是一個奇蹟,然而我想,奇蹟的塑造離不開外祖母的教導,更離不開高爾基能夠堅定立場,不受家庭影響的好品質。

和高爾基相比,我們是生活在天堂的孩子,我們有良好的學習環境,我們有疼愛自己的父母,有一個温馨的家,然而,為什麼我們卻不能成為一個偉大的人呢,這無疑是一個值得我們反省的問題。

是由於你不夠聰明嗎?但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不是的,是由於你不夠聰明,極容易被身邊的不良風氣所影響,結果你由乖巧聽話的好孩子變成了社會上的人。我曾聽説過這樣一個故事:

曾今有一個出來名的三好學生,在家時父母的好孩子,在校時同學們學習的好榜樣,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好孩子,看見社會上的一些小混混們抽煙,喝酒,覺的好帥,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便和他們一起玩,混,甚至逃課上網,沒錢了,就頭家裏的錢,學習成績下降了,他視而不見,最終由於出於哥們義氣,羣毆打架,造成嚴重後果而被警察捉捕,那一刻,他後悔了,可惜,晚了。我想,如果面對生活中的不良誘惑,我們能像高爾基一樣堅定自己的立場,那麼,生活中就會少一些這樣的悲劇。

古人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當然,這句話不無道理,然而,當我們面對生活中的墨時,如果能像高爾基一樣做到‘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那麼你將能化黑暗為光明,化污穢為聖潔。

都説艱苦的環境是造就偉人的舞台,而幸福的環境是摧殘人才的禍害,我想這大概就是為什麼自古偉人多出在貧苦人家吧。我們是幸福的90後,可是,我們又有多少人能珍惜這大好的機會,好好塑造一個完美的自己呢?在幸福的年代,我們更應該繼承高爾基堅定立場,不説外界影響的好品質,用它去打造自己,塑造一個嶄新的自己。

童年讀後感14

這星期我讀了《童年》這本書,這本書給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我也感觸頗多。

《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是一個善於觀察和非常敏感的孩子。他能辨別好壞,在外祖父、外祖母、房客等人的影響下,在現實生活的壓力下,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苦難是人類的老師。它能教會我們人類很多東西。阿廖沙的童年是悲慘的。他四歲喪父,跟着悲痛欲絕的母親去了專橫的,生意瀕臨破產的外祖父家生活。他的外祖父和舅舅們都不喜歡他,還經常打他。但是最終他還是從這種惡劣的環境中走了出來。

時間可以改變一個人,也可以造就一個人。即使在一個非常惡劣的環境中,只要不放棄希望和追求,就不會失去光明。阿廖沙就是這樣,他生活在黑暗、污濁、令人窒息的環境中,但他沒有被這種環境所嚇倒,反而更加奮發圖強,最終成為了一個勇敢、堅強、有愛心的人。

阿廖沙是一個善良的人。他對周圍的人都很坦誠,他的坦誠善良讓他結識了很多要好的好朋友。做個善良的人,擁有一顆寬容的心,我們便可以擁有更加寬廣的人生。

阿廖沙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尚能保持着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我們更應該如此。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也應該不怕困難,勇於克服困難,勇敢戰勝惡劣環境,成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讀童年的啟示收穫600字2

童年是快樂的,也是幸福的。童年生活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不必去管人間險惡,也無須去理會家庭中的是是非非……

然而高爾基《童年》中阿廖沙的童年卻與我們的截然相反。他沒有孩子該有的天真活潑,也沒有自由自在玩耍的時間,有的只是每天數不盡的工作,並且還受盡虐待。但是他卻從未抱怨過一句,這不禁讓我感慨萬千。

幸福的童年都是相似的,可不幸的童年卻各有各的不幸。記得讀完《童年》這本書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我還在回味那一句“於是,我就走入了人間。”作品結束時,阿廖沙來到了人間,這就引出了高爾基的下部自傳——《在人間》。

我想,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難免會遇到困難與挫折,但是我們都有一個美好而快樂的童年。我們應該為擁有幸福快樂的童年而感到高興,不要因為一點點不如意就開始消極怠慢。和高爾基的《童年》比起來,我們簡直幸福的不能再幸福了,不是嗎?人,應該多看看自己的優點和長處,而不應該總是發泄自己的負面情緒。其實當你在羨慕別人的時候,別人也正在羨慕着你呢!做人,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呀!

因此,我們應該學會珍惜,珍惜擁有,珍惜幸福。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好好珍惜童年,珍惜童年生活,珍惜未來的每一天吧!

童年讀後感15

我讀《童年》,純粹是個偶然。當時我僅僅是被那本書的名字所吸引,我翻開了這本書。讀完以後,我不僅理解了書名的意思,更瞭解了高爾基這個偉大人物。

的確,阿廖沙的童年是不幸的。失去了父親,隨母親去投奔吝嗇、貪婪、專殘暴的外祖父,經常遭到外祖父的毒打,目睹外祖父狠心地剝削手下的工人、放、慫恿幫工偷東西及兩個粗野自私的市儈舅舅整日為爭奪家產鬥毆甚至瘋狂自己的妻子。生活在這樣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和醜惡。他的童年,沒有天真的笑容和可愛的玩具,周圍的一切都是那麼可怕。讀到這裏,我內心對他產生了深深的同情。不,應該是同病相憐。

老實説我也有一個不快樂的童年。失去母愛的痛苦至今還留存於我的心間,象烙印,揮之不去。我比同齡的孩子少了一份原本該擁有的幸福,這使我曾一度覺得上天對我的不公。為什麼是我?似的,誰都不希望災難降臨在自己身上。但還是要有一些人面對殘酷的現實。如今,和阿廖沙相比,我根本算不了什麼。一個人小時候經歷一些磨難,這並不奇怪,關鍵在於你拿什麼眼光去看待它。堅強的人,會用一顆樂觀、積極、開朗、向上的心去面對和接受命運的挑戰。而脆弱的人,只會躲在角落無奈地抱怨,從此一蹶不振,任由命運踐踏和擺佈。我相信,沒有人會欣賞後者。

即使再黑暗的環境,也不乏温暖和光明。這在《童年》裏也得到了充分的突出。以外祖母為代表的另外一些人,無疑是阿廖沙眼裏的另外一種生活。外祖母的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以及她那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又孤獨的心,把他從黑暗中喚醒,引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幼小的阿廖沙,使他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另外,還有樂觀純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裏、獻身於科學的知識分子“好事情”,都對阿廖沙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給予他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這是小説中的一個亮點。我從中看到的不再僅僅是黑暗,邪惡和冷酷無情,而是光明、善良和人性的光芒。在悲劇的氛圍中,我感受到了戰勝悲劇命運的巨大力量。這使我對自己的人生更加坦然,更加充滿自信。

書中的男孩,他的目光裏雖然有憂慮,但更多的是憧憬和嚮往。在苦難中長大,這亦是人生難得的一次考驗。堅信光明的存在,幸福遲早會降臨,你會重新揚起人生的風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