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遊圖書館的個人感想範文

來源:文萃谷 2.73W

觀後感簡單來説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圖書館觀後感,歡迎閲讀參考。

關於遊圖書館的個人感想範文

  圖書館觀後感篇1

作文沒有祕訣,但有規律可循。學習名家名著,領悟其中精妙...”這是我今天下午在圖書館裏的一本作文裏看到的一句話。

同學們都喜歡看小説和漫畫,我也喜歡,但我最喜歡作文和《小主人報》,裏面的內容可以增長我的知識,還能開闊我的眼界,兩全其美! 今天下午,老師帶我們去圖書館,裏面有很多書。老師把我們帶到三樓上的一間書屋裏,我拿了一本《故事會》津津有味的讀了起來,發現一篇《柬圃寨三奇》,這篇文章牢牢的吸引住了我的視線,因為上面有三篇奇聞。

第一奇是“樹上捕魚”。我看了題目後越發奇怪了:樹上怎麼能不魚呢?原來在柬埔寨的西部有一個湖叫“洞裏薩湖”,是中南半島的第一大湖,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天然魚庫。據説,每當旱季來臨,湖水急劇下降的頭幾天,人們可以爬到樹上去捕捉活魚。因為漲水時一些生活在樹洞裏的小魚蝦來不及隨湖水遊向湖心,只好繼續留在樹洞裏。這樣人們捕魚當然就不用網了,你説有趣不?

第二奇是在柬埔寨還有一種稻子,名叫“浮稻”。靠近洞裏薩湖的馬德望省有柬埔寨糧倉之稱。當地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培育出一種能適應當地環境的優良稻種——浮稻,勘稱世界一奇,每年五月雨季到來之前,農民把稻種在易澇的土地上。隨着雨水的增多,土地被淹沒,水位不斷升高。浮稻的稻杆也隨着水位的上升而升高,最高可達六米多。在這裏,碧綠的稻葉在水面上浮動,隨着輕風起舞;水面下,游魚穿行於稻杆之間,為畫家描繪大自然的美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洪水退去,浮稻已經成熟,人們忙着收割。真是太妙了!

第三奇是被人們稱作“愛國蝦”的大蝦。在洞中撒湖裏有許多十分名貴的蝦,大蝦就是其中之一。洞裏薩胡的大蝦比中國的對蝦還大兩三倍,而且肉質鮮嫩,味道鮮美。據當地人説,生長在洞裏薩胡的大蝦,每到10月12日的捕魚季節,那裏的大蝦便成羣結隊的經洞裏薩湖又到通往越南南方的巴薩湖,奇怪的是它們每游到柬越邊界以北的一點的地方就調頭。所以被稱為“愛國蝦”。讀書和讀報給我帶來無限的快樂,也豐富了我的知識。真是快樂的一天!

  圖書館觀後感篇2

今天,陽光明媚,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興致勃勃地來到了錢江新城——杭州圖書館。

走進圖書館,我眼前一亮,一排排高大的書架上擺滿了書,看得我眼花繚亂。我拿了一本書來看,看得雲裏霧裏,仔細一瞧,哦,原來是大學生的書。我又來到了旁邊的兒童圖書館,那裏真是我的樂園、我的天地。那一排排整齊的書架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有故事書、童話書、科學書……應有盡有,我拿起一本《人蛇恩怨》看得津津有味,愛不釋手。那裏的環境也很温馨,桌椅五顏六色,非常漂亮,還有軟綿綿的沙發,坐在上面看書真是舒服極了,簡直就是一種享受。

杭州圖書館真是書的海洋、知識的殿堂,使人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是個值得去的好地方。

  圖書館觀後感篇3

我平時最喜歡看一些名著,科普漫畫一類的書,今天下午,第一節課剛上,教師説要帶我們去縣圖書館,全班同學都很高興,我也不例外,心想,這一次一定要好好的看一看縣中心圖書館的書.

我們出發了,一路和上同學們有的説圖書館不大,有的説裏面的書一定很多而且又好看,還有的説這一次可要美美的讀一下好書了.説着説着我們不知不覺就到了,我們便專心致志地看起書來了.(自己在寫些吧)

通過這一次去圖書館,我的感受很深,俗話説:書中自有黃金屋.這一次去圖書館使的的感受很深,學校圖書館中,書的類別很多,有科普類、漫畫類、兒童文學方面積,這一次還使我體會到了書可以使人變的更聰明,書中還有很多我不知道的東西,如果一個人渴望讀書,一進圖書館,好似一塊海綿在水中不斷吸取水份.今天我也感受到了,當我踏進圖書館讀書時,就好象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又彷彿在跟一位高尚的作家談話,使我受益不淺,讀書是我們缺少水分營養唯一一個可以幫我們充實的地方,是的,通過這一次的學習使我學會了很多,所以以後我要多多來這時讀書,讓自己更多的汲取知識.

  【擴展閲讀篇】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注意事項

一、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如一個同學在寫《一個獨生女的故事》觀後感時,先將整個故事從頭到尾講述了一遍,先寫張鳴鳴如何品學兼優,再寫張鳴鳴的父親突然去世,母親因承受不了這一打擊而重病纏身;接着寫張鳴鳴從自己學梳頭開始,怎樣擔負起繁重的家務,接受一個個嚴酷的考驗,然後寫她在社會的幫助下一天天長大。最後結尾時才寫到:我要向張鳴鳴學習,不被困難所屈服,從小要學做自己能做的事。針對這樣一篇結構的觀後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認真,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寫偏了,好像一篇電影內容簡介。我強調學生應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佔影片主要內容的四、五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敍述,更不要什麼細緻的描寫。觀看了《偉人愛迪生》後,我要求學生:誰能用最簡單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有個同學説:本片主要講述愛迪生從一個身無分文的打掃地下室的清潔工成長為一個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的過程;還有個學生補充説:主要講了他發明電燈的事,他給全世界帶來了光明。我將兩位同學的發言進行比較:前者準確些,後者只是無數發明中最突出的一項,並肯定他們能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然後讓學生抓住一點談自己的感受。如愛迪生刻苦鑽研的精神,不怕失敗的精神,敢於創新的精神等,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克服以敍述故事為主的毛病了,不僅突出“感”字,而且讀後能感人。

二、“感”是重點,不等於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脱離了原片。説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如《火燒圓明園》的觀後感,我進行指導後讓學生先打草稿,然後收了部分習作,發現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繫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繫,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從中找了幾篇寫的好點兒的進行評講、引路。有個叫王天波的同學在題為《落後就要捱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捱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習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捱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三、要聯繫實際而“感”

要寫好“感”就該聯繫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

這裏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