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中國小生數學學習學情分析》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1.91W

寒假裏研讀了《讀懂中國小生數學學習學情分析》這本書,看後受益匪淺。本書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問題篇,主要闡述了什麼叫做學情分析、我們為什麼要進行學情分析、如何做學情分析、如何讓學情分析成為一種習慣等等,作者結合案例片段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清晰而且通俗易懂。 第二部分是案例篇,給出了一些學情分析的案例,很具有參考價值。第三部分是教學設計篇,給出了一些具體的教學設計案例,並且給出了點評,非常實用。

《讀懂中國小生數學學習學情分析》讀後感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強調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讀懂學生、讀懂教材、讀懂課堂”。其中,放在首位的“讀懂學生”是讀懂教材、讀懂課堂的基礎。只有讀懂學生,課堂教學才能真正的達到有效甚至高效。

而作為專業的教師,在備課時,我們都知道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要備哪裏是難點哪裏是重點,可是我們往往忽略了對於新知識,學生的認知有哪些?對哪些概念比較陌生?學生的原有知識儲備怎麼樣?本節知識的生長點學生掌握的怎麼樣?學生期待怎樣去學習?歸結來説就是學情是什麼?我們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會學生知識,教學學生學習,學生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結點,有效的教學要基於學生的學情進行。

很多老師教學都是依據教參、依據經驗,理所當然的認為如何去上對學生更好,還理直氣壯地説一切為了學生,可是,我們真的考慮學生了嗎?你教的內容是不是學生已經會了,並不需要費那麼長時間去聽,你認為的難點真的就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嗎?如果你經驗豐富,也許大多數時候你是對的,可是,每一屆的`孩子是不同的,他們的理解力以及儲備的知識的狀況也是不盡相同的,那麼如何做到有針對性的有效的教學呢?通過讀書和實踐我體會到了,作為教師,我們授課之前一定要了解學情。可以進行訪談,也可以設計一個問卷,作為前測,分析學情,對於複習課,也可以有目的的出一份試卷,通過對學生答題情況的分析,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次參加“一課研究”的培訓,講的也是這個事情,一課研究的老師們首先針對一個課題,通讀了課標、教材和教參,重點研究了例題和習題,並參考了大量的文獻,進行了前測和訪談,弄清學情後再進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教學。

在期末考試複習時,針對《圓》這一單元的複習,我做了前測和訪談。第一次前測是做了一個調查問卷,主要調查學生認為哪些知識自己掌握的比較好?哪些不好,還需要幫助?對圓的面積的推導自己有沒有掌握?學生的回答還是比較籠統的,為了更好的掌握學生學習的狀況,進而開展有效的複習,我又針對單元知識點和學生平時的作答情況設計了一份試卷,通過兩次前測,我瞭解到對於本單元簡單的運用公式計算圓的周長和麪積,學生掌握的較好,但是對於比較複雜的題目,大部分學生往往讀不懂題意,搞錯要求的是哪一部分的周長或者面積?通過訪談,我發現他們不是不會,而是對於複雜的題目,大部分學生不知道或者不習慣利用畫簡單示意圖的方法幫助自己理解題意。另外,有將近一半的學生在小數乘法和除法中容易出現錯誤。掌握好這樣的學情後,在複習時我有針對性的開展了單元複習,效果良好。而且,在學生有所需求的狀態下進行復習,學生也樂於學習。

開展學情研究,不僅學生能更好地學習,教師也能更有效的開展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課堂教學的幸福指數,所以,作為一名數學老師,研讀一下《讀懂中國小生數學學習學情分析》這本書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