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數學誤讀的分析

來源:文萃谷 2.8W
  國小生數學誤讀的分析

國小生的數學學習過程實質上是數學模式的構建過程,因此會產生各種錯誤,其中有一類淺層次的錯誤, 又稱形成性錯誤,就是誤讀。

國小生數學誤讀的分析

所謂“誤讀”是指人們在接受一種新的知識時,按照自己所熟悉的思維方式進行 選擇和切割而產生的對原意的偏離。

這種偏離可以是有意識的曲解,也可能由於客觀因素制約出現的無意識誤 讀。

國小生的.數學誤讀大多是無意識的。

過去我們對國小生數學錯誤的分析往往侷限於錯誤的形式與結果,而 忽略了錯誤的層次分析,尤其是對誤讀的剖析,這種狀況亟待改變。

國小生的數學誤讀發生率較高,產生面也 較寬,幾乎每個國小生都出現過不同程度的誤讀。

進一步研究可以發現,常見的國小生數學誤讀有以下三點: ①視覺性誤讀。

這是低年級國小生容易出現的誤讀,主要特徵是對符號或數碼字母解讀失誤,尤其是在較為緊 張的口算訓練中,國小生心理壓力增大,辨讀符號準確率降低;也有國小生為追求運算速度,眼看口唸心算, 一心多用導致誤讀;還有的國小生符號解讀能力較差,停留在“出聲思維”階段,一道算題非得要用嘴讀上一 遍方可“輸入”,囿於課堂環境,他們不敢讀出聲,而只能在嘴裏默讀,這樣勢必影響計算速度,當看到其他 同學已經做完時,他們開始着急,這時往往會出現誤讀,真是“忙中出錯”。

②趨同性誤讀。

注意到兩種數學 模式之間相同性,忽視了相異之處,誤以為可用同一種方式去處理而發生的誤讀。

這是思維定勢所造成的誤讀 。

最典型的例子是:“一條船上有75頭牛,33只羊,問船長的年齡多大?”據浙江一次調查結果表明,只有5% 的學生認為無解,而另外95%的學生居然根據已有的兩個數據計算出了船長的年齡(75+33=108歲,或75-33=42 歲)。

他們的理由是,“凡老師出的題都是可以解的”。

這就是趨同性誤讀。

國小生的趨同性誤讀還有:在口 算練習時,連續幾道加法題之後夾一道減法題,一些同學仍做成加法;變式訓練中,忽視算式中細微的差別, 仍按過去的辦法做;在應用題列式時,不根據已知條件獲取信息(總數、部分數或總數、份數、每份數),決 定使用何種算法,而是根據問句中的“一共”、“平均”等詞簡單分類,機械記憶,從而出現判斷失誤。

③習 慣性誤讀。

這是一種模式性誤讀,由已有的模式對新模式產生的干擾所致,即心理學的“前攝作用”,也是一 種知識間的負遷移。

國小生在做四則混合運算的應用題時,有人會根據數字特徵來決定算法,如果給出兩個數 字具有倍數關係,他們首先想到用除法,因為可以整除,而忽視其實際條件的要求,這是他們頭腦中已形成的 “除法計算模式”(即“乘法口訣”的逆用)在起作用而出現的誤讀;又如在學習“三角形的認識”一節時, 國小生通過各種變式圖形的辨認,在頭腦中形成了單一三角形的模式,接着讓他們數一數圖形

附圖{圖}中有幾個三角形時,一些人認為只有4個,而不是8個。

發生這種誤讀的原因是單一三角形模式的 影響,看到複合起來的三角形圖形不會辨認,以為它不是三角形,這是“習慣性誤讀”。

國小生數學誤讀的出現具有雙重含義:首先説明了學生已經在用腦思考數學問題,正在形成新的數學模式 的過程中,這是一種形成性錯誤。

經驗教師決不會橫加指責、諷刺挖苦他們,而是諄諄誘導,助一臂之力 ;其次,誤讀的出現説明國小生在學習中遇到了障礙,發生了困難和偏差,教師需認真分析、仔細反省:是由 於自己的誤導所致,還是學生的認知失誤?是新舊數學模式之間台階過大、坡度太陡,還是學生思維惰性或知 識遺忘而產生的?教師應仔細分析,及時處理,不可掉以輕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