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國小數學教學計劃範文彙編5篇

來源:文萃谷 1.21W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學習做準備吧!什麼樣的計劃才是好的計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學計劃6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國小數學教學計劃範文彙編5篇

國小數學教學計劃 篇1

一、 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任教班級

一年級班

學生人數

基本情況

分 析

全班學生剛進校門,年齡小,愛説、愛動、愛表現,天真爛漫,喜歡玩耍,對於學校的生活充滿了渴望,對於學校班級的各項紀律、規定都不瞭解,良好的學習習慣處於初步形成期。

認 知

能 力

學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孩子提前上學前班,對於點數、數字的書寫有了一定的基礎,有一定的學習數學的經驗;而有的學生,沒有上過學前班,對於數字和數學語言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認識,學生的程度深淺不一。

學習態度

及習慣

每個學生都抱着美好的願望來上學,開始他們的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來接受正規的教育。但是談不上什麼“勤奮、鑽研、細心”的精神,學習目的還未明確,學習習慣正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

培養目標

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初步養成喜歡數學,能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和興趣。

其他

本學期我要狠抓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讀寫姿勢,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學習數學的能力。並且,注意學生各方面的安全,培養形象思維能力。

二、全冊教材分析

1、本冊教材安排及特點

本冊教材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取學生熟悉的、新穎的、感興趣的內容為素材,目的是有計劃的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社會、瞭解自然。使學生能觀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

密切主題素材之間的聯繫,構成情景串;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形成“問題串”。根據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設計幾個主題情境。主題情境是包含有多個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現形式是把學生感興趣的現實活動,劃分為幾個情節,編排成“故事串”,從而引出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問題;也可以把一個現實活動的各個環節完整地反映出來,從而引出一系列有邏輯聯繫的問題——形成“問題串”。構建開放的、具有一定思維跨度的板塊編排方式,為教與學留有儘可能大的思維空間。本教材多構建的“板塊”編排方式,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在一個單元裏,減少例題,強化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作用,擴大教與學的空間,如“20以內的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單元;二是減少欄目設置,構建了簡單明瞭的結構。教材在綜合情境圖之後,安排了“你説我講”板塊。這個板塊分兩個層次,標有紅色圓點的一般是需要學生合作探索、非常規性問題,標有綠色圓點的是讓學生獨立常識解決的問題。“自主練習”板塊,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練習,鞏固所學知識、技能,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應用意識。“回顧整理”板塊,是讓學生自主的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整理與深化。“我學會了嗎”和“豐收園”板塊是在一個單元的學習結束後,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反思與評價。本教材打破過去過於嚴格的知識體系的束縛,由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引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本冊教材重點、難點及解決問題的策略

本冊教材共有九個單元:快樂的校園、媽媽的小幫手、走進花果山、誰的手兒巧、海鷗回來了、有趣的遊戲、小小運動會、我換牙了、雪山樂園。

教材重點: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的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

教材難點:體會20以內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的口算20以內的數的加減法;初步形成空間觀念;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過程,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

教學中要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進行練習,練習題要精選,不搞機械重複;練習形式要豐富多彩,能吸引學生;練習過程中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水平和個體差異,如就同一問題情境,允許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在合作、探索的過程中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等,總之要最大限度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智力潛能,使全體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都得到發展;另外練習一定要強調高效率。

3、根據學生實際和新課程理念,你準備如何科學、靈活地使用好教材

本冊新教材與以往的教材又有所不同,一打開書一幅色彩鮮明的開學圖呈現於學生的眼前,內容豐富的海底世界,讓學生經歷自然有趣的看圖數數活動過程,展示自己已有的經驗,為學新知識打好基礎。初步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學習這課時,我會組織學生有條理地觀察,按照“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並且引導學生説一説,説的時候也要注意條理性,並且有意識地使用圓點來表示數字,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詞語,從而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形成連貫性。本冊書突出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如:第一單元《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中信息窗2,圖中的主信息是教師和學生做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副信息是幾個同學在操場上跑步,遠處的綠地裏還插着標有班級的牌子。這一情景圖中的顯性問題是“扎小辮的同學排第幾?”在教學中,我會引導學生觀察、發現並提出這一問題。如學生有困難,我就來提出。圖中的隱性問題,要由學生在顯性問題的引導下自己提出。如“穿花衣服的小朋友排第幾?”等等。我還會重視 “合與分” 的教學,結合具體的實物和習題的聯繫,讓學生感受數字的意義。再如,本冊教材中的“聰明小屋”,背後藴涵着一種開放、民主、探索、交流的教與學的方式。對一些掌握了基礎知識後,具備了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學生,我會放手讓他們獨立解決,提高部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激發他們熱愛數學、勇於探索數學的良好習慣。我還會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分析、獨立探索出各自的計算方法,然後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使算法的多樣和學習的個性化在這裏得到較好的體現。

教學中,我還將引導學生走進生活這個大課堂,充分利用書籍、電視、報紙、家庭、網絡等渠道,觀察、調查、參觀、訪問和蒐集查閲資料等,在活動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活動中學習數學、運用數學,在生活這個大課堂裏讓學生學好數學。例如在學了《分類與比較》後,我會讓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技能,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物進行分類統計,引導學生整理自己的書包、房間等,讓他們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和探索數學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此外,教學中,我還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將故事、做遊戲、搞比賽、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

在綜合情境圖的教學中,我將有意識地由引導學生通過自己觀察、分析提出問題,提高學生從數學的角度選擇信息、組織信息、運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把解決問題與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緊密聯合起來。

三、本年級教學目標

根據學科、年段和本冊教材,結合三個緯度擬定板塊式教學目標

1、數與代數。

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地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

位置與順序;認識“”、“”、“”、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能認識個位和十位,識別十位和個位上數字的意義;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的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進行初步的估算。經歷用20以內的數描述身邊事物的過程,理解數的意義,初步形成數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較數的大小的過成中,建立初步的符號感和對應思想。

2、空間與圖形。

通過事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圓柱體和球等立體圖形;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在認識幾何形體和確定位置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初步培養與同伴交流與合作中的合作意識。

3、統計與概率。

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通過簡單的統計活動,初步認識像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並從中知單簡單統計的結果,初步瞭解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的方法。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整理的過程,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發現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瞭解用簡單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4、實踐與綜合應用。

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20以內數的認識與計算方法、圖形與統計等知識的理解,初步瞭解收集、整理數學信息的渠道與方法;促使學生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情產生的好奇和興趣,喜歡學習數學,喜歡觀察並提出問題,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具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和具有經過獨立思考認識數學知識的體驗;使學生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瞭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生活現象,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四、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構想和具體措施

一年級的學生的,對於學習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卻充滿了嚮往,所以,利用一切時機,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對於今後的學習也是一個關鍵的環節。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數學教學中,我會着重抓以下幾點:

一、 培養認真聽講的習慣。

聽講是課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門。學生聽講能力強弱與否,是決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課上我要求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講,主要採取正面引導的方法,看到某某學生聽講特別認真,我會適時地表揚。如,“xxx同學聽講多認真呀,真是個會學習的好學生,同學們真應該向他學習。”而看到個別不認真聽講的學生,我會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級學生很單純,都愛受表揚,我覺得正面引導的效果會好一些。

一年級學生由於其特殊的年齡特徵,其思維更具形象性。在具體教學中,我會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直觀性,儘量利用教學掛圖、教具、電腦課件等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採取多種遊戲的方式進行練習,這樣學生在課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課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

二、培養學生説的習慣

在教學中加強説的訓練,培養説的習慣,有利於學生學習信息的反饋,能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便於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促進了學生思維發展。

1、讓學生有敢説的勇氣。班級裏,總有那麼一些膽大敢説的孩子,也不乏膽小怕言的學生,針對實際,我會時時以敢説者帶動、激勵怕言者。教學中,對於那些愛探索、肯帶頭的學生,我都給予及時的表揚:×××同學膽子真大,回答問題時聲音真響亮;×××同學真愛動腦筋;你説得棒極了等等。對於那些不善於發言,怕發言的學生給予期待的眼神,鼓勵的目光,並加以適當的點拔、適時的引導,增強他們説的勇氣和信心,只要他們能開口,哪怕聲音再輕説得再離譜,我也會以鼓勵的口吻對待,讓他感到自己也能説,即使説錯也沒關係。比如,當敢説者發表了自己的想法後,我把複述、模仿的機會讓給怕發言者,並給予鼓勵:"你也説的很好。"以此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再如,課中對於那些較簡單的問題,我把説話的機會也讓給怕發言者,並及時鼓勵:"你答得非常正確,很有進步。"當有的學生回答錯了,我就隨機應變:"你能大膽發言了雖然回答得不完全正確,但已有進步了,老師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確。"對於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來説

2、讓學生把話説清楚,説完整。一年級學生,知識面窄,語言貧乏,尤其是數學語言更難以正確表達,他們往往能夠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確表達出來,根據這一特點,我會把枯燥的數學知識寄於一定的數學情境之中,讓學生邊操作邊表達循序漸進,把話説清楚,説完整。

三、養成動手操作的習慣。

動手操作是兒童認識事物的重要手段,兒童在動手操作中獲得直接經驗,在“做中想,想中學”。我深信:只有學生確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為了讓一年級學生易於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擺一擺”“畫一畫”“圈一圈”“數一數”等大量的動手操作活動。學生在直觀具體的操作活動中能夠積累學習的“關鍵經驗”,而這些經驗是無法教會的,必須由學生自己體驗。例如,在教學有關4的分與合時,我會讓學生藉助學具,將4根小棒分開:一邊放1根,另一邊放3根;一邊放2根,另一邊也放2根;一邊放3根,另一邊放1根。有了這一操作的過程,再抽象成數的分與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實現了由形象到抽象的過渡。

四、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

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把數學知識生活化,是數學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學以致用,在教學中經常培養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知識才能被學生真正地掌握,也只有在實踐運用中才能體現其價值。因此,在教學中,我要拓寬課堂教學領域,為學生提供數學學習的大背景,將數學學習置於學生社會生活的大課堂,引領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體會數學與社會、生活、大自然的廣泛聯繫,學會從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數學信息,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觀察、分析、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如:上完《分類》課以後,我會佈置學生到書店、超市等地方進行調查,看看它們是按什麼規律把物品進行歸類的,之後再讓學生帶來了各種不同的東西,叫學生扮演“中、小型商場小經理”把各種物品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歸類。這樣,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鍊,把數學真正融入到現實生活。在學習了統計後,我會設計一道“調查你最喜愛的電視節目”的遊戲性作業,因為這是跟學生興趣愛好有關的,相信通過此項作業,同學們對統計調查會有更深刻的瞭解。學生會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掌握運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計算能力和學習的興趣。

五、倡導探索、合作、交流式的新型的學習方式。

新課教學時要鼓勵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共同探究,展開討論,小組成員各抒己見,實現信息在羣體間的多向交流,讓學生嘗試到合作的樂趣。就15減9教學為例,我將為每個學生準備了一套學具(盒內10根小棒,盒外5根),讓學生先獨立操作,自主探究,怎樣從15根中拿掉9根,要求邊操作邊輕聲講述拿小棒過程。在此基礎上,我再讓學生進行組內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會顯現出來。有的可能會説:我是一個一個地減,1、2、3、……9,還剩6根;有的可能説:我是先從一盒10根中拿掉9根,再把盒內剩下的1根和盒外5根合起來得6根;有的可能説:我是先拿去了盒外的5根,再拿去盒內的4根,還剩6根;還有的可能説:我是想9加4等於13,所以13減9等於4……共同探究,使學生了解多種算法,面對這些算式,我一一加以了肯定。隨後,我讓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兩題12-9=□,16-9=□,通過對學生所選算法的統計,得出大多數小朋友用做減想加的算法,達到了算法多樣化與算法最優化的結合。

開展合作的學習,方式有很多,如:二人合作、小組合作、自由結合小組合作、無座次合作等等。無論是哪一種方式,都要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取長補短。一年級剛剛入學的孩子年齡小,還沒有學會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本領。因此,在教學開始,首先教會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在小組合作時,安排好每組的成員,併為他們確定一名組長,小組成員在組長的帶領下,有秩序的發言,當然,小組長不能總是一人擔當,可採取輪流制,讓小組內的每位學生都得到鍛鍊的機會。例如教學《我換牙了》一課時,讓學生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體會與他人交流的重要性。根據信息窗提供的信息,引發學生統計的慾望,組織學生參與到整理數據、塗統計圖、填統計表、分析問題、做出判斷的.過程。把這些過程放到小組當中,通過小組交流,集體整理,作好統計。在這個過程中我會進行指點,發現問題,及時給以指導,讓學生體會到小組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為避免發生形式上的交流,及時給每個小組進行評價,表揚合作好的小組,樹立好的榜樣。通過交流合作,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收集信息,用一定的方法整理數據,並能根據統計的結果回答一些問題,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再如:教材第73頁的“你説我説”要探索的第一層次問題是“需要寫多少個號碼?”解決這一問題的策略是多樣的,如教材中呈顯的,既可以按運動項目計算“一共有多少個運動員”,也可以按性別計算“男女運動員一共有多少”課上在研究時,要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分析、獨立探索出各自的計算方法,然後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有的採用數數的方法,有的採用“湊十法”等等,算法的多樣和學習的個性化在這裏均得到了較好的體現。期間,使學生學到解決問題的策略,體驗到探索的樂趣。

國小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全冊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徵,會計算圓柱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2.使學生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會用兩種不同的折線分別表示兩組數量的變化情況,會利用複式折線統計圖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比較、分析。

3.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會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會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

4.使學生通過系統的複習,鞏固和加深理解國小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更好地培養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並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能力。

  二、單元教學目標

圓柱和圓錐: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徵;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

2、使學生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會計算。

3、使學生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答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4、結合圓柱、圓錐的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操作、猜測、估計.

5、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和簡單的判斷、推理的能力。

6、培養學生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中的形體特徵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感覺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學會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簡單的統計:

1、使學生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初步瞭解它的特點和作用;能完成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時的描點、連線等工作。

2.使學生能根據繪製的統計圖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

3.滲透統計思想,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比例:

1、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

2、使學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能夠正確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會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

3、使學生能夠應用比例的知識,求出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4、通過比例教學,使學生進一步受到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總複習:

1、使學生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有關整數和小數、分數和百分數、簡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礎知識,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能力,會使用學過的簡便算法,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會解簡易方程,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2、使學生鞏固已獲得的一些計量單位的大小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學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正確進行名數的簡單變換,能夠進行簡單的估算或應用。

3、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幾何形體的特徵,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能夠正確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鞏固所學的簡單的畫圖、測量等技能。

4、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統計知識,能夠看懂和繪製簡單的統計圖表,能夠計算求平均數問題,並能夠利用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和求得的平均數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

5、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夠比較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解答應用題和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本冊教材的重點、難點

1.認識圓柱和圓錐,理解特徵;學會計算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瞭解體積的推導過程。

2、培養學生看懂複式折線統計圖和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分析問題,加強學生對統計思想和方法的認識。

3、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會運用比例知識接應用題。能運用不同的知識解答應用題,加強整數、分數運算和比例之間的聯繫。

4、系統的整理和複習,使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得到鞏固和加深,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更好達到國小數學教學的預定目標。

  四、班級情況簡析及措施

  五、教學措施

上半年國小數學十二冊教學進度安排表

單元教學內容課時起 迄 日 期主備人具體練習備註

一期初複習2季昌梅

二圓柱和圓錐10

圓柱5李春輝練習1

張廷月練習2

圓錐2李進練習3

觀察與測量1潘新成實踐活動

複習2潘新成

三簡單統計2潘紅健練習4

四比例12

1、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42.27------3.4李進潘新成

潘紅健練習6

練習7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43.5------3.8鄭廣俊練習8-9

3、比例的應用題23.9------3.12曹新年練習10

複習23.13-------3.14曹新成P55-56

單元測試13.15潘新成

五總複習313.16-----4.30

1、整數和小數83.16-----3.27潘乾練習11

張廷鳳練習12-13

2、簡易方程23.28------3.29何希兵練習14

3、分數和百分數53.30-----4.5季昌梅練習15

李春輝練習16

4、量和計量24.6-----4.9張廷月練習17

5、幾何初步知識84.10------4.19張東昇練習18-19

張建軍練習20

6、比和比例44.20------4.25田峯練習21-22期會考試1天

7、簡單的統計24.26------4.30田峯練習23

國小數學教學計劃 篇3

一、學生情況分析:

村國小五年級(1)班共有學生46人,有小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教高,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有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在課堂上大部分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具有一定的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與人合作等一般能力。但有相當大部分的學生基礎知識差, 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能自覺的完成學習任務,需要老師督促並輔導,本學期重點抓好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教學,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創設愉快情境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進入最佳學習的動態。

二、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共編排了七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在“數與代數”領域教學因數與倍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在“空間與圖形”領域教學圖形的變換,長方體和正方體;在“統計與概率”領域教學眾數和複式折線統計圖;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單元來教學,還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聯繫上述三個領域的教學內容編排3次實踐活動,教學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教材還編排了一些“你知道嗎”,介紹數學背景知識,編排一些思考題,作為彈性的教學內容。

教材編寫時,考慮了高年級數學教學的知識量比中年級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我意識比中年級強,教材適當調整了編寫體例,設置了例題,試一試、練一練、練習、整理與練習等欄目與版塊。

三、教學目標及要求:

基礎知識:

①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會進行整數、小數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奇數和偶數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數的特徵;會求100以內的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③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會解決有關分數加、減法的簡單實際問題。

④知道體積和容積的意義以及度量單位。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感受有關體積和容積單位的實際意義。

⑤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以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欣賞生活中的圖案,靈活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⑦通過豐富的實例,理解眾數的意義,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並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根據具體的問題,能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徵。

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基本技能:

①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以及運用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①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讓他們認識到數學的價值,生活中離不開數學,使他們喜歡數學,樂學數學。

②形成對數學的濃厚興趣,樹立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學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③引導反思促進情感態度的發展,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反思當天的學習活動,適時教育學生要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學習上要實事求是,並以肯定的方式強化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

④創造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學以致用,體會數學就在身邊,藉以激發和保護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四、教學措施:

(1)創設愉悦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

(3)課堂訓練形式的多樣化,重視一題多解,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

(4)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

(5)學生能預習教材,提出知識重點,自己是通過什麼途徑理解的,還有哪些疑問,能通過查閲資料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6)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者,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主張探究式,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7)利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討論中人人蔘與,各抒己見,互相啟發,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8)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學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愛學、會學,教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10)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課教學內容的設計都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基礎上,創建教學的問題情境,屬於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過程。

國小數學教學計劃 篇4

(一)、本冊教材內容及編寫特點。

修訂後的六年制第十二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比例,圓柱、圓錐和球,簡單的統計(二),整理和複習。與原九年義務教育教科書相比,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調整。

1.將“百分數”移至第十一冊。

在原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中,由於受到課時的限制,將“百分數”的內容分成兩部分,分別安排在第十一、十二冊,此次修訂後,由於內容的調整,課時也相應變動,故將本冊中的“百分數(二)”移至第十一冊,無論從課時還是從內容的銜接來看,都是非常合適的。

2.“整理和複習”部分的調整。

本單元主要的變化是根據前面各冊教材的內容調整,對有關的習題進行相應的變動,如將“成數、折扣”的有關內容和習題刪去,將涉及到帶分數加減法、分數和小數混合運算的有關習題進行改編,等等。

3.增加“數學實踐活動”。

(1)美麗的校園

這個活動是讓學生綜合運用前面所學的測量、平面圖形、比例尺等知識,繪製校園的平面圖。通過讓學生經歷動手測量、收集數據、確定位置、確定比例尺、繪製校園平面圖的全過程,發展學生綜合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為將來進行簡單的課題研究和數學建模打下基礎。同時,通過小組合作的活動形式,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中國教育

(2)節約用水

這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實踐活動,要求學生通過調查、方案設計、收集數據、計算等手段,從量化的角度來説明節約用水的重要性。

整個活動包括以下兩部分:一是自行設計方案,用實驗的方法求出一個滴水的龍頭一天會浪費多少水;二是通過調查、計算,瞭解一個滴水的龍頭一年浪費的水可以供一個家庭用多久,一個學校一年要浪費多少水費,等等。通過以上活動,使學生經歷綜合運用數學知識、技能和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逐步提高實踐能力。此外,藉助這類跨學科的題材,可以增強學生保護環境和參與社會生活的意識。

此外,在以上四冊教材的修訂過程中,有一些措施是共同的,例如,對有些陳舊的題材進行改造,使之更符合社會的發展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對某些過時的數據進行更新;重新繪製每一冊的插圖,使之更加活潑,更能吸引學生;等等。

(二)本冊教材的教學要求:

1、 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2、 能運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成比例,並會組比例。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3、 認識線段比例尺;並掌握用線段比例尺求實際距離的方法,能進行線段比例尺與數值比例尺的互相改寫。

4、 使學生理解成正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

5、 使學生認識圓柱,瞭解圓柱體各部分名稱,掌握圖柱體的特徵。

6、 理解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掌握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運用公式計算出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7、 使學生知道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並掌握求圓柱體體積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地應用公式計算圓柱體積。

8、 使學生認識圓錐,掌握它的特徵,學會測量圓錐的高。

9、 使學生初步認識球,知道球的特徵,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10、 使學生學會製作含有百分數的複式統計表的方法。進一步掌握製表步驟。

11、 使學生能看懂統計表和指出這個表所説明的問僵,掌握製作帶有百分數的統計表的方法和步驟。

國小數學教學計劃 篇5

一、情況分析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19名,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的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

(二)教材分析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

位置、20以內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的數、認識人民幣、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三)、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愛護人民幣。

4、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二)、數學思考方面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四、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學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以及數學思維的訓練。

四、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