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導積極誘因促進育人質量語文教學經驗總結

來源:文萃谷 1.66W

倡導積極誘因促進育人質量

倡導積極誘因促進育人質量語文教學經驗總結

——談語文課堂上學生的主動性

隨着舊教育觀念的逐步被摒棄,以教師傳授語文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變革為學生在教師的配合下主動獲取語文知識的輕鬆學習過程,這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消極、被動、無所作為的地位,喚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力量。實踐不斷證明,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意識,才能真正的達到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的知識、能力和覺悟目標。那麼,如何在語文課堂中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呢?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體會,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明確目標,激發慾望。

明確目標就是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即教學應達到的標準,它是教學活動的目的,在教學活動中佔有重要位置。在語文課始、課中和課結束時,它對學生的行為分別有着導向、調節、標準功能。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開始時,教師就應該把本節課要達到的具體要求告訴學生,讓他們心中有數、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提出目標時要選擇最佳方法,要簡單明瞭易被學生接受。如,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告訴學生我們要表達什麼,要達到什麼水平;在課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告訴學生我們要學會什麼,理解什麼,怎麼運用學到的閲讀知識等等。教師通過學習目標的明確,使學生產生了“摘果子”的慾望,增強了他們追求真理,探索問題的情感,促使學生更為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

二、把握提問,激勵求知。

語文教學過程是一種解決閲讀問題,提高語言能力及閲讀水平的過程,傳統的教學方式都是教師問,學生答,嚴重限制了學生思維的自由度,降低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知道,要有問題意識,把問題作為自己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徹學習過程的主線,要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如在自學環節後教師可根據自學內容提問一個有價值的問題,讓自己的學習夥伴回答一下呢?小結中可這樣啟發:我們這節課的學習內容已經完成,你有什麼不懂的或者想考一考大家的問題呢?不管哪個環節,教師都要儘可能地把提問的權力讓給學生,讓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愛因斯坦説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如果學生把握了提問的主動權,就説明了他們具有了學習的主動性,已經有了初步的創新萌芽。

三、強調學法,提高能力。

新課改對教師的要求是不僅要學生學會知識,也要提高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即會自學知識,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説:“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會自學知識也就是對學習方法的掌握和運用。但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闡述學習方法時,大部分都是由教師包辦代替。這樣做不僅使學生對新學習方法的印象不深,同時也壓抑了學生強烈的表達慾望,阻礙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達不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標。所以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讓學生展現個人的風采,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如,在教學閲讀知識後,教師並不罷休,接着問:閲讀後,你們在閲讀的知識方面又有了什麼新經驗?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閲讀要結合課文主題思想去思考,去理解。教師接着問:“思”要看什麼?“解”要想什麼?這樣的知識和能力並重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利於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更加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參與能力,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使教師既做到了“授人以魚”又作到了“教人以漁”。

四、訓練優化、調動熱情。

教學活動中,教師須全面貫徹因材施教原則,課堂練習更加重要。因為每個學校每個班級都有基礎不同的學生,基礎不同,學生掌握知識的層次、深度就有所不同。如果在課堂訓練中教師對學生的練習統一佈置要求,勢必會讓學得好的學生覺得太簡單,沒有意思,讓學得差的學生覺得太難,無所適從。因此,要使課堂訓練成為教師指導下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教師在訓練中要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訓練要求,創造設計能引導學生主參與的課堂訓練,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如:在選編語文練習時,教師可選編幾個“題組”,讓學生自由組合、自由選擇。這樣具有彈性的練習方式,不僅使學生有了做的自由,提高了訓練效率,同時也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參與,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綜上所述,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語言的過程。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只是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要優化教學環節,引導和激勵全體學生主體參與,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增強他們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這樣才能達到新課標的要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