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讀後感(通用15篇)

來源:文萃谷 1.69W

閲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字經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字經讀後感(通用15篇)

三字經讀後感1

《三字經》這代歷史書,相信大家都看過吧,《三字經》但是一本悠久的古代書啊!它的每一個字,都藴藏着一個深刻的道理。讀完三字經後,還要透徹理解它們的意思,這樣才能做到十全十美哦!

三字經的每一個,每一行字,都在講述着一個個人生的哲理。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那樣,意思就是不能浪費光陰,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萬”的意思,就是要逐步做事,一步一步來。三字經歷史悠久,是由一件件民間傳説融入到一個個字中的。別看這小小的一個字,它裏面可有一個個故事呢!像“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那樣,講述的是一個美麗的故事呢!

在以前,有一個女神。一天,她的兒子被冥王抓走了,冥王對她説,只要她的兒子不吃地獄裏的東西,他就還給她,但是,他的兒子只是吃了一個果子。從此,冥王只能讓他一年回去倆次,回去的時候,萬物復甦,而沒回去的時候,將寒冷無比。所以,導致出了春,夏,秋,冬,這四季。瞧,這個故事是多麼搞笑啊!《三字經》還有許多故事呢!如蓋房子,孟子媽媽三次搬家……這些故事都是多麼搞笑啊!而且,故事的精華都包含在這幾個小小的字裏。這幾個小小的字,卻藴含着這麼一個深刻的道理,真是好啊!

《三字經》不但要背,還要背裏面的故事和意思,透徹理解它,才能懂得新知識,為我們的祖國做一份貢獻。《三字經》真的是一本好書,曾是古代四大好書之一呢!為了對我們的祖國做一份貢獻,為了我們的將來,為了能夠弘揚國學,倡導禮貌,讓我們一齊,來理解這本獨一無二的古代暢銷書——《三字經》吧!

三字經讀後感2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看,這就是家喻户曉、膾炙人口、極易成誦,內容包括了中國傳統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及一些民間傳説,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的《三字經》。

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

我自從讀了《三字經》,受益匪淺。我知道了仁、義、禮、信、德、倫理道德觀念與為人處事的道理。《三字經》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兒童啟蒙讀物。我讀了它,自身的素質與修養也提高了許多。

從前我總是討厭學習,覺得學習只是給家長和老師學的,總不把學習當一回事。自從讀了《三字經》,它裏面所講述的故事真是太讓我為以前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羞愧。我真是太慚愧了!我現在知道學習好了,長大才能為自己找一條出路。今後我一定要發憤讀書,好好學習。

我是一個生性好強的人,做錯了事情也不承認,總是認為自己什麼都是對的,不可能有錯,誰都拿我沒辦法,常暗地裏議論我。自從我讀了《三字經》,看了裏面的民間故事,知道了周處改過自新,做錯了事情主動承認,痛改前非,成為了一個大官。我也要做錯了事情就改,再一、再二、不再三,一定要做一個品德優秀的人。

我以前和同學相處不和睦,不是挑這個的毛病,就是挑那個的缺點,做起事情不團結,哪個同學都不想和我一塊學習玩耍。自從讀了《三字經》,我知道為人處世的道理,懂得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同學團結友愛,互幫互助……

自從讀了《三字經》,我收穫很多,我的人生信條,道德觀念,為人處世都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我愛《三字經》,更愛讀《三字經》。

三字經讀後感3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剛出生時,光着身子,不會説話,沒有任何選擇的權力,只能任人“擺佈”,吃喝拉撒自己都説了不算,還能做什麼“惡事”?雖然每個人家庭情況不盡相同,是否是良好基因也不得而知,但是大家的基本情況是差不多的,都是7、8斤肉,都是家裏的“香餑餑”,看着如此可愛的嬰兒,誰能覺得這是令人厭惡的事情呢?因此,我們認為最初人性都是善良的,都是純潔的。後來,隨着成長環境千差萬別,有人含着“金鑰匙”出生,從一開始就好吃好喝,沒有經歷人事冷暖,而有人從小就歷經磨難,能長大成人都不容易,加之受教育程度不同,沒有改變自己人生道路的機會,勢必會造成性格、思想、格局方面的差異。最終在面對同一個問題時會產生不同的反應,讓“觀眾”產生好與壞的感覺和區別。

其實,仔細想想,沒有選擇是一件挺可悲的事情。是否想來到人世間自己説了不算,同樣更沒有選擇家庭出生的權利;小時候需要父母照顧,吃穿是現成的,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歡;後來懂事了,知道自己喜歡吃什麼,玩什麼了,也不是完全自由;再後來上學,即使到大學畢業,能有多少人是自己選擇的工作,多少人知道自己真正喜歡哪個行業?只有經歷了才知道吧,再後來結婚、成家,不知不覺年紀大了,等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的時候,發現需要承擔的責任更多了,需要考慮的方面也多了,還有勇氣去選擇嗎?

一開始,每個人都一樣,都是善良的,為什麼後來會有善惡之分?誰又能定義善?惡?一直隨波逐流是“善”嗎?大膽選擇自己喜歡的是“惡”嗎?

三字經讀後感4

説起三字經大家不陌生,連小孩一般都能背一點,可是你們知道他的意思嗎?恐怕你們就不知道了。下面為你們做介紹:

《三字經》是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寶貴遺產,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兒童啟蒙讀物。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户曉。其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説,所以説熟讀《三字經》可知天下事。基於歷史原因,《三字經》不可避免的含有糟粕,但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為人們所公認,被歷代人們奉為經典而不斷流傳。《三字經》的內容分為六個部份,每一部份有一箇中心。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後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從“為人子,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強調兒童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並舉了黃香和孔融的例子;從“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介紹中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兒童讀書的程序,這部份列舉的書籍有四書、六經、三易、四詩、三傳、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諸子的著作;從“經子通,讀諸史”到“通古今,若親目”講述的是從三皇至清代的朝代變革,一部中國史的基 本面貌盡在其中;從“口而誦,心而維”至“戒之哉,宜勉力”強調學習要勤奮刻苦、孜孜不倦,只有從小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長大才能有所作為,“上致君,下澤民”。三字經中有一些跟某句三字經對應的故事比如孟母三遷、孟母斷機、五子登科、黃香温席、孔融讓梨、蘇洵二十七方才學習《三字經》其書作者説法大致有四種。1、明代黃佐2、南海黎貞撰3、黎貞增廣之説4、世傳王應麟撰。古人説:“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

介紹完了,現在大家認為三字經這本書如何?

三字經讀後感5

過去,我是個學習不太用功的學生,成績一般,興趣平平。後來,在誦讀三字經過程中,我受到了啟迪,逐漸愛上了誦讀,喜歡上了學習。

記得上國小低年級時,我性格很內向,上課不愛發言,經常迷迷糊糊的,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所以,學習成績在班裏處於中下游,加上自己不愛和同學交流,也沒有幾個知心朋友,有什麼事都憋在心裏。漸漸地,我變得越來越沉默,一天到晚打不起精神,總覺得大家都不喜歡我,失去了自信心,也開始厭學了。爸爸媽媽看到我沒精打采的樣子,只是乾着急,也束手無策。

學校開展了誦讀國學經典活動,我們班同學都開始背誦三字經了。

有一天,我放學回家寫完作業,就打開三字經背了起來,當背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一句的時候,看着下面的註釋,我的心突然被觸動了:再好的玉石如果不經過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也不會成為出眾的玉器;天資再聰慧的人不勤奮學習,也不會成為國家棟梁。

是啊,如果我年少時不用功學習,在學習上確立自己的奮鬥目標,並不斷鞭策自己克服困難努力學習,長大以後怎樣面對人生的考驗,拿什麼本領去建設祖國呢?到時只能“老大徒傷悲”了!想到這,我突然發現以往自己的學習態度太不端正了,我下定決心,從現在開始一定要好好學習,制定學習計劃,樹立學習目標,努力提高成績,長大考一所好大學。

現在,我已將三字經熟背於心了,其中這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也被我寫在了紙上,端端正正地貼在書桌旁的牆上,我要讓它時刻提醒我:勤奮好學,一定要從現在開始。

三字經讀後感6

大概我三歲的時候,母親就讓我背三誦《三字經》只是那會,盡覺得《三字》經朗朗上口,像唱歌兒似的,並沒能理解其中的道理。隨着年齡的增長,在日常生活中我接觸了越來越多的《三字經》,並帶着幾分不解與好奇。拿起《三字經》好好的細讀起來,感慨也油然而生。

“香九齡,能温席。融四歲,能讓梨。”

黃香九歲的時候就知道在寒冷的冬天替父親温曖冰冷的被窩。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梨讓給哥哥吃,自已吃小的。而今我也九歲,總是無條件向父母索取卻未曾説聲“謝謝!”並把這一切當成理所當然。只要是我想要的,張口就要。與弟弟相處,也經常因為一點零食或一個玩具就大打出手。相比起來,我真是自愧不如。《三字經》短短的十幾個字,竟把孝敬與謙讓講的淋漓盡致啊。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

話説晉朝車胤買不起油燈,把螢火蟲裝紗袋照明讀書,孫康家貧就借大雪的反光來讀書。在如此的環境中,都沒有停止過學習。而現今,包括我身邊的同學,個個條件都好了,可卻沒人能勤奮學習,只要有時間全是要麼面對電視機,或抱着電腦,手機玩遊戲,錯過了良好的學習時機,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揚名聲,顯父母。”

獲得好的名聲,為父母爭光。這句話就是我不太贊同的,不管是學習,還是獲得好的名聲,全是為了自已,而不是為了別人,人不是為了爭光而學習,學習是要不斷的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讓生活變得更好!不過對於以前那個封建制度下的學者,揚名聲,的確可顯家底。我們只需汲取其精華。

《三字經》是中華文化的寶典,句句都是經典,值得我們不斷地去學習。

三字經讀後感7

暑假期間,老師佈置我們讀《三字經》這本書。爸爸説,《三字經》是我國的文化經典和精髓,閲讀它可以學習古文化,增長知識,增加涵養,從中汲取智慧。

《三字經》自南宋以來,已有七百多年曆史,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的兒童啟蒙讀物,共一千多字,可謂家喻户曉,膾炙人口。《三字經》只用三個字,就讓我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書中的每個故事、每一句話都深深地吸引着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這是我閲讀《三字經》裏的一句話。這幾句講的非常好,它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過錯。老師如果教書不嚴厲,那是老師的懶惰。小時候不學習,將來長大想學也不行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學習,長大後回報自己的父母與老師。

我有一個哥哥,上國小的時候就不好好學習,很貪玩。父母怎麼説他也不聽。現在,他看見他們原來上國小時的朋友,考上了知名的大學,我哥哥只考了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學,他就非常羨慕。後來他一想,非常後悔,後悔上國小時沒有好好學習,沒有打好基礎。小時候,沒有好好學習,到了長大就後悔小時候沒有好好學習,現在學已經晚了,也不行了。所也趁我們還小,要好好學習,打好基礎,將來做一個有用的人才!

勤有功,戲無益,節旨在,宜勉力。它也告訴我們一個做人的道理:勤奮好學的人一定會事業有成;遊手好閒、不求上進的人是沒有作為的。年輕人應該經常用這兩句話告誡自己一定要努力學習。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我們要向這些優秀的古人學習,學習他們克服困難、勤奮學習的精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三字經讀後感8

這些天我讀了《三字經》,從書中的許多信息中獲益良多。在這些故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起源和流動。

書中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句話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教養孩子或不教導孩子是父親的過錯。教學不嚴格,但教師懶惰。孩子不學習是不合適的。如果你年輕時不學習,那就永遠不會。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習,不懂得公正。作為一個人的兒子,方少時。親戚,老師和朋友,學習禮儀。這是我在《三字經》裏讀到的一句話。這些話很好。他們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如果孩子管教不好,那是父母的錯。如果老師在教學上不嚴格,那是他的懶惰。如果你小時候不學習,你就不會長大想學習。所以我深深地感到,我必須更努力地學習,報答我的父母和老師當我長大了。

孟子的母親選擇了她的鄰居。如果你不學習,你就永遠學不會。孟子的母親三次搬家,讓孟子有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孟子有一次逃學,母親就剪下織布機上的布來教他。孟子之所以能成為歷史上著名的大學提問者,與他母親嚴格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從那裏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是多麼重要。

《三字經》不僅是一本書,更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瑰寶,是永恆的經典。它濃縮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接一個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種道德吸引所有人。來和我一起讀這本好書吧。

我相信你一定讀過三字經的歷史書。但這是一本很長的古書。它的每一個字都包含着深刻的真理。讀過三字經之後,我們應該充分理解它們的含義,這樣才能完美!

三字經讀後感9

我讀過很多課外書,《三字經》是我最喜歡的一本,雖然它只有短短的幾百字,卻記載了許多歷史文化,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我記憶猶新的《三字經》有許多,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它讓我明白了人生下來就要學習,如果不學習,就等於一個平庸無知的人,我讀了之後懂得人務必要學習。比如,我剛剛學《三字經》時,只會讀,不明白它的含義,之後,我經過查資料才理解它的意思,並把它記住了。之後不管看到那一句《三字經》,我都明白它的意思了。

“融四歲,能讓利。弟於長,宜先知。”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明白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孝親敬老,懂得尊重長輩,不自私自利是每個人從小就就應懂得的。我明白了兄弟姐妹、人與人之間要互相謙讓、相互尊重。

“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如果所有人都能以仁、義、禮、智、信這五種不變的法則來處事做人的標準,社會就會永久祥和,所以每個人都就應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不論是在道德品質、文化修養上都會受益匪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具有開放性思想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每看一篇,我都會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

讀了《三字經》後,我懂得了許多道理,積累了很多豐富的詞彙,瞭解國家的歷史,學會了怎樣為人處世。

三字經讀後感10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我幼兒園的時候就能背誦了,但是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這個寒假,學校的大隊部佈置了品讀經典傳承國粹閲讀活動,《三字經》是我國著名的啟蒙讀物,所以這個假期我把《三字經》拿出來重頭到尾認真地看了一遍。

通過看三字經的解讀,我知道了三字經它是告訴我們要尊老愛幼、勤學刻苦、孝順父母、禮貌待人,這些都是我國的傳統美德。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幾句話的意思説年輕的時候不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這樣,等到老的時候,什麼都不懂,什麼也不會做,又有什麼用呢?一塊好的玉石,如果不經過玉工雕琢,就不能成為一件精美的玉器。一個人如果不努力學習,就不會明白事理,沒有辦法讓原來的優良天賦得以充分的發揮。我就得這句話説的太對了。我們小時候一定要刻苦學習,不能怕辛苦。還有我特別喜歡“頭懸樑”這個故事。“頭懸樑”講的是:我國古代晉朝的孫敬,他學習非常刻苦,常常讀書讀的很晚,睏倦得眼皮都睜不開了,為了防止自己在學習時睡着了,因此在讀書時他就弄根繩子把頭髮綁起來吊在房樑上。打盹垂頭的時候,揪一下頭髮就驚醒了,繼續讀下去。後來他成為了一個很有成就的人。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從小要刻苦學習,只有認真努力的付出,才能有收穫。我平時在學習的時候,不是很認真,做作業也不是很及時完成。看了《三字經》以後,我要改正這些缺點,刻苦學習,長大以後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就像一個老師,教導着我們,讓我們成為有用的人。我很喜歡這本書。

三字經讀後感11

朗朗乾坤。它獲得了永恆的'精神和千年文化的精髓。古往今來,它已經成為一本非凡的書。《三字經》生來就有一個橫空!這個男孩被這本精彩的書,也就是書中的文章所感動,這也是一個個人的意思,也是一個笑話。你不應該當真。

這本書的奇怪之處是什麼?首先,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用三個字符的押韻句子構成句子,這些句子自成一體,易於閲讀和記憶,也易於理解。其次,它是幾千年來中國文化的精髓。這本僅有1500字的小書綜合了“歷史、地理、數字、天文、氣象、詩歌、書法、音樂、教育和歷史教育”的重要性。《三字經》也濃縮了整個中國的歷史,易於學習和記憶,並特別談到學習歷史的方法。

總之,這些都體現了中國古代兒童的傳統美德和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中國兒童的驕傲。

但是,我必須重申,由於當時的歷史和政治原因,有許多問題是不可忽視的,這些問題給《三字經》、《三綱五常》增添了一些糟粕。所謂“三綱”,即“君為臣,父為子,夫為妻”,“三綱,君為臣,父為子,夫為妻”,這表明當時人們愚蠢地認為,有了“三綱”,就會形成君臣、父子、夫妻的社會穩定;所謂“五個常任理事國”是“仁、義、禮、智、信”和“義、禮、智、信”。不允許混淆這五個常任理事國。”這是每個人都必須遵守並且不能打破的基本道德底線。只是可憐當時的人們!他們相信三綱五常能夠維護家庭和國家的秩序,於是發表了一個大宣言並親自實踐。事實上,這只是富裕的統治者在道德和法律上對被統治者施加的魔法。

三字經讀後感12

自從學校開展”誦讀經典“以來,我一直堅持背誦《三字經》。每每讀過幾句話以後,我還要仔細揣摩一下,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請教母親。今天早上我讀到了”融四歲,能讓梨“。講的是一個叫孔融的孩子,年齡僅僅四歲就懂得謙讓的故事。當母親把洗好的梨端到桌上讓孩子吃時,孔融主動拿起了一個很小的梨,而把大梨讓給了哥哥,他説:”我應該吃小梨。“我當時真是吃驚,這麼小的孩子就知道歉讓,想想我自己的做法,真覺得臉紅。

在家裏,我總是和弟弟搶着吃,搶着玩,從沒有想着弟弟小,我應該有個姐姐的樣子,為這事父親母親也沒少跟我講道理,可我就是不服氣。現在我讀了這幾句話,覺得自己確實不應該那樣做,應該懂得謙讓。再想今天發生的一件事更讓我臉紅了。今天母親用面蒸了一條小魚,非常漂亮,當時吃飯的時候我還在屋裏躺着,跟母親慪氣呢,弟弟敲門説:”姐姐快來吃飯,有小魚。“我想我不出去,你也不敢給我吃完了,後來弟弟又來喊我,唉,再不出來估計母親又要生氣了,算了,吃飯吧。我出來一看,那條小魚一動也沒動,我看看母親,母親説:”弟弟本來已經拿到手裏了,想了想還有你呢,説等你呢。“我二話不説幾口就吃沒了,弟弟端菜來了一看説:”你怎麼這樣啊你!“當時我還沾沾自喜,現在想起來覺得羞愧不已,弟弟還知道讓着自己,而我卻從來不體會弟弟的感受,真的不應該。

《三字經》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深刻的道理。以後,我不僅要堅持背誦《三字經》,我還要堅持學習主人公們良好的行為習慣,讓自己越來越優秀。

三字經讀後感13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短小的篇幅,藴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它深深地吸引我,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諍友。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匪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現代化開放意識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每看一篇,我都會被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嬴政,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但在許多人心中他同時也是個暴君。可我覺得他只不過是一個順應了“弱肉強食,勝者王,敗者寇”的生活邏輯的人物。他為了統一中國,加強訓練精兵。雖然,每一個訓練,對於士兵來説都是一次生死決擇,但這麼殘酷的訓練卻為日後,統一中國做了奠基。統一中國後,他雖然殘暴,但從此國泰民安。我們現在身處這個美好的社會主義,不是要感謝秦始皇嗎?中國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無可抹滅的,這為中國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三字經》是古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學瑰寶,直到現在也不失為一本好書。《三字經》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相信如果我刻苦學習,學會做人,長大就一定會成才,也一定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我一定會把《三字經》上的知識時時刻刻都牢記在心,儘量避免一些在生活中和學習中不該犯的錯誤,多幫大家做一些好事,同時自己的學習也不能放鬆。《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着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吧!

三字經讀後感14

《三字經》,它是一部廣泛流傳,家喻户曉的啟蒙讀物;它也是記載歷代發生大事小情的歷史結晶;它還是一部具有高度概括的健康讀物。

它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個字,但卻藴含着極為深奧的哲理。這本書教育我們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立志勤學和尊敬師長等等,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不僅給你的一生指出一盞明燈,它還講述了天時、地利、人和相生相息的關係。除此之外,還介紹了古代歷代君王的豐功偉績和,以及歷代名人平民的大事小情。

《三字經》一開始提到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種簡練精湛的語言,想一想,還真藴藏着深刻的哲理。人剛出生的時候,本性天真無邪、善良。由於後天所處的環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習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別。雖然哲理很深,但是讀一遍也便知一二了。只要像品茶一樣地細細品味,這哲理就是顯得輕而易懂了。

當讀到“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就被孟子母親的用心良苦,三次搬家的毅力所感動。她前兩次搬家,孟子在墓地附近住,模仿喪人的哭泣;孟子在鬧市區住,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做生意;直到第三次搬到學堂附近住,孟子才懂得學習禮儀和文化知識。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其實人一生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是他有豐富的知識。要想有知識,首先就要努力學習,如果不用功的話,反而會使你不能掌握知識,懂得真理。正如玉石不經過玉匠的細細琢磨,也就不可以成為精美的玉器。

黃香九歲為父母温席,孔融四歲把大梨讓給哥哥。他們這種“首孝悌”的精神令我由衷的佩服和感動。

“周武王,始誅紂”。周武王推翻商紂王的殘暴統治後,建立了周朝,贏得了老百姓的信任,使其延續了八百五十五年,是歷史上最長久的一個朝代。

《三字經》是值得讓每一個人去品讀。不論是作為兒童的啟蒙讀物,還是成為指引你在人生路上不偏離航向的明燈。我相信《三字經》會改變你的一生。

三字經讀後感15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三字經》誰都會背上那麼三兩句,可其中做人的道理卻要用一生去體驗。人出生時,原本純潔善良,只是後天的修養不同,才出現了百態人生。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我才悟出了“心之變,德之變,德之變,行不同,行不同,果相異”的道理。

縱使世態炎涼,但要心存感動;縱使淡漠無助,但要有信仰支撐。因為這個世上不僅僅只有堅冰和烈火,也不僅僅只有冷漠和笑顏,更重要的是它有無數顆熱情跳動的心。大地因為有了萬物才生機昂然,大海因為有了波濤才洶湧澎湃。如果每個人都懷揣感恩之心,這世間就多了温暖少了冷漠,如果每顆心都有信仰,希望才會綻放出絢麗的花朵。

“幼不學,老何為。”感恩的心、信仰的心要從小培養,記得我們國小時,雖沒讀過《三字經》,但是老師和父母用點點滴滴的平凡舉動讓我們明白了要關愛他人。我生活在航空城,在樸實的環境中逐漸懂得了“孝於親,所當執”。那時,只要突然下雨,我和小夥伴們都會帶上雨傘,結伴去工廠的大門口等待父母們下班,馬路兩旁,黃黃的油布傘像一顆顆磨菇綻放在雨地裏,給父母們帶來感動。如今,獨生子女很少會想到關心父母,把長輩們的愛當成了理所當然,這是不是人性教育的一種缺失呢?!《三字經》説得好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小鳥因為有了天空才會展翅飛翔,小草因為有了雨露才會欣欣向榮。人的學習不光是數理化,最根本的是學做人的道理。伴着愛成長固然重要,但懂得愛、付出愛是人性的光輝所在,正所謂悠悠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從國小會愛,長大了才會愛祖國、愛工作、愛事業、愛社會,才會用一顆真切的心、一份飽滿的愛去裝扮一個奼紫嫣紅的世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