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因你而動聽觀後感

來源:文萃谷 2.04W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命因你而動聽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生命因你而動聽觀後感

生命因你而動聽觀後感1

看過《生命因你而動聽》之後,翻看相關的電影材料,看到一句評語是這樣概括這部電影的,“平淡中體現真情,平凡中演繹着偉大”。這句話非常的貼切,不僅是這部電影的主旨,也是對於教師這個職業的概括。

不知道曾在哪裏聽到過,教師這個職業是這個世界上不靠剝削而有所收穫的職業。雖然這句話説的有點武斷,但是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教師這個職業無疑是高尚的。人們往往將功成名就作為畢生的追求,窮盡一生追求着崇高的社會地位,追求數之不盡的金錢財富;卻忽略了身邊平凡的人,他們是現實的、真實的,構建了生活的主體;我們也忽略了身邊平凡的崗位,比如教師。只有生生不息才能締造輝煌,從達爾文的進化論物競天擇的觀點來看,教師在生生不息的人類歷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雖然平凡,但是卻能成就偉大。

在電影中,霍蘭德先生的志向便是成為一名作曲家,譜寫出驚世之作,流芳百世。但是命運卻安排他成為了一名音樂教師,一教就是三十年。人生的道路不會永遠朝着你所計劃的方向前進,當出現了變故時,你會選擇與命運抗爭還是順應命運?有人選擇了與命運抗爭,最後成功與否不得而知;或許順應命運的安排也未嘗不可。魯迅先生在棄筆從文之前,也從來沒想過有一天自己會成為大文豪吧。從他們身上我看到的是:無論你做了怎樣的選擇,都不會抹殺最後成功的可能性。無論命運如何安排,平凡與偉大之間,人才是一切的決定者。

一開始霍蘭德先生的教學過程並不順利,初執教鞭,每天抱着“我不適合當老師”的念頭去學校,霍蘭德先生痛苦地發現,學生們對古典音樂難有興致,水平參差不齊。一邊是三心二意的老師,一邊是冥頑不靈的學生,教學的成績不盡人意。此時女校長的點撥讓他明白了教師的意義,她説:“作為教師有兩個任務,一是給青少年傳授知識,但更重要的是給他們方向!”

霍蘭德先生嘗試着去改變,他領會到啟發學生興趣的重要性;他花更多的時間在課餘輔導上,給有着晚霞般紅髮的自卑女生,給毫無天賦但肯吃苦的笨拙男生。

教學需要探索,孔子説要因材施教,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教師的任務就是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細心的打磨,總有一天這些學生會散發出如鑽石般的奪目光輝。在霍蘭德先生對教學的探索過程中,他接受了自己是一名教師的

身份,完成了對於職業的認同。雖然教師的職業很平凡,但教學成果帶給他的滿足感,促使他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業中去,他愛上了這樣一份事業。英雄不問出處,不論霍蘭德先生是如何開始執教的,只要他願意奉獻,願意去探索學習,願意去愛每一個學生,他一定能夠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成為一位偉大的教師,這是他給我帶來的啟示。

退休的老校長曾送給霍蘭德先生一個指南針,這是對霍蘭德先生最大的肯定。把教師比喻成指南針非常的貼切,一位優秀的教師一定是學生人生道路的指南針,為學生指明人生的方向,他會對學生今後的人生產生重大的影響,這就是教師這個職業的意義所在。有一位教過我的教師説,她想成為一名教師是因為在她的學生時代曾有一位教師讓當時缺乏自信的她,變得有自信起來,她希望像那位老師一樣,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們。只是一個簡單的理由,很可能也是許許多多執教者成為教師的理由。成為一名平凡的教師,不僅因為自身高尚的情操而偉大,更是因為在這個崗位上,能給予別人幫助,成就別人的偉大。

霍蘭德先生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他對音樂的熱情從不曾消減,反而將這股熱情感染了他身邊的人。時常有鏡頭表明他在寫作他自己的交響曲,但直到退休這部他一生中的唯一作品才得以首演。如果不是這次演出,大多數人、甚至霍蘭德先生自己可能都會忘記,他曾經介紹自己是一名作曲家。

雖然他最終也沒能創作出驚人之作,但是他教育過的每一個學生都將化作一個個音符共同譜寫出了最偉大的《霍蘭德先生的樂章》,影片是以數百名曾受到霍蘭德先生感化、教育過的人為霍蘭德先生開歡送的盛大場面作為結尾。我想,不一定所有的老師都會擁有像霍蘭德先生這樣盛大的收場,但是畢生奉獻於教育工作的人都會有桃李滿天下的一天,這也是從事其他工作的人無法體會到的樂趣。

影片中曾有一段讓我熱淚盈眶。當霍蘭德先生對教學生涯如魚得水時,自己的生活卻突然傳來一聲驚雷。 他一意要培養成為音樂神童的兒子,卻被發現先天失聰。“幾千萬人中,為什麼偏偏選中了他......”這是一位父親對於這命運無奈的歎息。在貝多芬第七交響曲中,霍蘭德先生一邊為學生講着貝多芬的生平 ,眼中的悲傷卻綿長不絕,當有學生問起,耳聾的貝多芬如何知曉每個音符的音色,他的眼淚泫然欲下“因為,他不是天生的聾子”。 欲説還休的悲傷,直擊在人們的心上。

作為一名教師,霍蘭德先生很成功,但是作為一名父親,他的妻子和兒子都曾經責備他,認為他把別人的孩子看得更重。關注學生比關注自己的孩子更多,是很多教師都有的問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的,在霍蘭德身上,他對兒子有耳疾相當失望,轉而把幾乎全部精力用於學校教學。他自認愛兒子,但他一直沒有學會手語,時常出錯,也常看不懂兒子的表達,需要妻子翻譯。造成這些狀況的原因是他否認兒子的現實狀況,他還沒有放棄幻想。在他的幻想當中,他有一個正常的兒子,能夠繼承自己未完成的心願。

無論作為一名教師,霍蘭德先生有多麼成功,但是此時他在妻子和兒子心中還是一個不稱職的父親。如果不能處理好家庭的關係,傷害到身邊最親的人,他獲得成功真的能稱之為“成功”嗎?人無完人,在現實中,這樣的問題不勝枚舉,大部分都沒有得到解決。但是這部電影給了我們一個參考答案,溝通。

約翰·列儂之死在霍蘭德心中大概激起不少複雜的感受,這次的事件是一個契機,幫助了父親和兒子實現了一次溝通。高贊將父親從幻想中爭取回來,父親通過認識到兒子對自己的愛,他接受了現實,並積極設法建立與兒子的溝通,以此支持兒子的努力。

兒子最終成為了一名聾人教師,顯然是受到了父親的影響。電影給了我們一個圓滿的結局,在這裏我們可以説,霍蘭德先生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教師,他還是一位偉大的父親。《霍蘭德先生的樂章》裏不僅有自己悉心教導的學生,還有自己摯愛的兒子。

教師這個平凡的職業,有着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如春風化雨般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學生,他們不僅成就了自己的偉大,同樣也成就了他人的偉大。

生命因你而動聽觀後感2

我看了《生命因你而動聽》這部影片深受感動,對賀倫老師有了較全面的認識,原先的問題也隨之釋然。一部電影濃縮了一個教師三十年的教育生涯,我從中彷彿看到了我的影子。我把這部電影概括為一個教師的成長史,而教師的成長曆程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矛盾衝突中展開的。我把賀倫的教師生涯劃分為三個時期:教學工作期、職業期、事業期。

賀倫一個酷愛音樂作曲的有為青年,夢寐譜就一支成名的樂曲一舉成名,名利雙收,但受經濟條件的限制他不能以專業作曲為職業,而是選擇了一年有兩個輕鬆假期的教師為職業,成為一名高校的音樂教師,好有充裕的時間用於音樂創作。

工作期的困惑與懈怠,愛好與職業的衝突

初為人師的音樂欣賞課,三十多人昏昏欲睡,默默無聞,交響樂隊名存實亡,機械的演奏音符,無和諧與美妙可言,特別是紅髮女孩的走調,即使是課下的補課也不見效果,賀倫感覺教學瞭然無趣,她把教學工作看成換取工資的一份工作,測驗結果可想而知,甚至大罵學生“滾”。

他按時到校,不耽誤一節課,總是放學後捷足先登奔向停車場,用自己的話説時間盡力了。他不關心學校的其他活動,當校長要請他參與課本研修的討論組時,推脱自己晚上有事,面對校長的指責,他義正嚴詞地述説自己已盡了教師的責任。誠然,我們不能否定賀倫的工作,為紅髮女孩補課,但五個月學生沒有絲毫進步,這卻是賀倫不得不承認的'事實。他處在苦悶,失望,憤憤然之中。很能理解賀倫此期的心情,因為我們做教師的都經歷過這一時期。

不能不説校長的職責和批評警醒賀倫,雖然影片中只交代了賀倫被切中要害後的瘋狂言語,但是影片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內省反思的過程。如果説校長的指責是引發賀倫改變的直接外因,那賀倫的反省是內因。

首先賀倫改變教法,以學生喜愛的搖滾樂為突破口,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入手,但卻引發了傳統教育觀念與教學策略的衝突。

這裏我們不能不提兩個學生,一個是紅髮女孩和路易華斯。這兩個學生在我們看來特們毫無樂感可言,紅髮女孩學了三年樂器,還吹走調,從賀倫耐心細緻地教紅衣女孩學吹音階,在他的啟發下紅髮女孩終於成功,賀倫從中體會到從來未有的自信和成就感,在學生的畢業典禮上他們師生的交響樂隊的演出讓賀倫找到了愛好與職業的和諧點。

路易華斯是賀倫遭遇的樂感困難生,他連節奏都打不準,反覆練習,沒有進步,賀倫幾乎要放棄時,卻被足球教練提醒,決定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他想法設法,通過多種途徑教他打擊節奏,手舞足蹈,可愛的近乎一個孩子。

此時的賀倫是幸福的,快樂的,但卻因為忽視家庭,忽視了聾啞的兒子高贊,引發了父子衝突。原本一個幸福的家庭,卻因為高讚的先天失聰而變得不和諧起來,他給學生述説貝多芬後天失聰時,眼眶滿含熱淚,因為兒子先天失聰,竟不會聽見音樂。一個父親的真心溢於言表。由於把全部的精力用於教學、譜曲、交響樂隊,他根本沒有時間兼顧兒子,甚至連手語都沒有學會,無法與兒子進行交流,需要妻子在一旁翻譯。父子一次次爆發不和諧的爭吵。在賀倫得知自己崇拜的音樂家約翰遭槍殺時,心情極度糟糕的他與兒子矛盾激化到頂點,他被高贊指責關心學生勝過兒子,還被兒子罵“混蛋”,可悲的是自己卻不知道“混蛋”的手語。此時作為父親,賀倫是失敗的。他愧疚是自己沒有盡心教育兒子,誤以為兒子不懂音樂,什麼都不知道。賀倫從此想方設法使音樂接近聾啞人。我們在最後的專場演唱會上看到賀倫為兒子演唱的手語歌曲,感受到父子情深。愛要説,更要做。

要做到家庭與教育的和諧的確不是很容易的事,常常是教師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心裏裝的都是學生,忽視家庭子女,甚至是在子女面前很少有耐心細緻的教育,如何使家庭與事業和諧統一,怎樣把握合適的度,值得我們思索。

這是賀倫職業的黃金期。教給學生知識,引領學生未來的方向在摩根身上體現出來。摩根是位有音樂天賦的女生,賀倫培養摩根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當然摩根也給了賀倫創作的靈感。他鼓勵摩根追求自己喜愛的理想。此時的賀倫教學經驗豐富,音樂,本人深得學生喜愛,被老校長認為是本校中最喜愛的教師。

時光飛逝,轉瞬間賀倫老師已白髮蒼蒼,當聽説學校因資金問題要停藝術課時,他首先與校長據理力爭,進而與董事會激烈抗爭,因為他衷愛音樂教育事業,因為他深知音樂對塑造人的一生中的深遠影響。抗爭毫無結果時,他提出了辭職,其實他也到退休的年齡了。但此時的裁課無疑是對賀倫最大的打擊,教了一輩子學,為人師的人生價值在哪裏呢?是可有可無的麼?人生的信仰大廈就好象在那一剎那間被擊垮,處在無奈,極度失落與迷茫中。他坐在教師裏環視,鋼琴,指揮台,樂隊座椅,似乎在回憶這一生的教育生涯,收拾好東西,忍不住再看一眼自己熟悉的教室,那一眼有多少的依依不捨呀!此時兒子高贊卻戲劇性地成了一名聾啞音樂教師,自承父志。我想暗含着社會需要音樂,需要音樂教育,更是對賀倫人生價值的肯定。

最使人感動的莫過於“Good bay Mr hollan”歡送音樂會了,這是個隆重的儀式。偌大的音樂廳,座無虛席,來自全州的各層人物,連州長也出席了,都是蒙受賀倫老師教育學生,可謂是桃李滿天下。“我們就是你的交響樂隊,我們就是你作品中的音符和旋律,我們就是生命的樂章!”州長感人肺腑的話語激動人心,在熱烈的掌聲中,賀倫走向了指揮台,奏響生命的樂章,激昂的樂曲在展廳迴盪,感動在心底盪漾??

教師的一生應該怎樣度過,在忙忙碌碌地應付日常教育教學中混過幾十年,還是盡職盡責地完成教學任務,還是鍾情於教育事業,把自己與學生的生命與知識的相互編織中發展學生的生命,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優秀的老師更願意選擇後者,像賀倫、馬修、雷夫和眾多新教育實驗中湧現出的榜樣教師。要有勇氣,有信念,把自己交付給教育

事業,創造自己教室的奇蹟,不放棄任何學生,讓學生遭遇你而感到幸福,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呀!憧憬中,學習中,我要我的教育人生更精彩!

熱門標籤